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湖北省宜昌市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8160370.doc

    • 资源ID:2870704       资源大小:1.86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湖北省宜昌市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8160370.doc

    湖北省宜昌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庄子有篇养生主,专门谈养生。其实不光是养生主,庄子内篇中的人间世大宗 师应帝王这样一些鸿篇巨制,都与养生直接相关。庄子的养生之道,不过是“游刃有余”,也 就是避开错综复杂的现实矛盾,在人生的罅隙中行走。自然,真正意义上的“养生”,必须做到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摆脱一切名缰利锁,人在获得一种逍遥自在的超脱之后,生命才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 。 在我看来,道家的“养生”,养的不仅是人的肉身,更重要的是人的自由意志。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老子才说过一句与“养生”看似矛盾的话,老子说:“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是,道家讲把个人生命置之度夕卜,绝不是像儒家那样,为了以身殉道,而恰恰相反,是为了追求人的自由意志,是一种精神上的大自在、大解脱。 与道家重“养生”不同,儒家重“养气”。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讲:“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在孔子的这句话中,当“生”与“仁”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牺牲生命,成就仁德。这一思想,孟子将之发扬光大。孟子在那个著名的类比推理中,得出“舍生取义”的结论, 这个结论与孔子“杀身成仁”的思想遥相呼应,可见在这两位古代的圣人心中,人的生命,同仁与义相比,真是轻如鸿毛啊! 在儒家看来,人要成就仁德,自然要靠后天的修炼,修炼的途径就是“养气”。孟子有句著名的话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在孟子看来,所谓“浩然之气”,不是人的血勇之气。这种“至大至 刚”之气,不是一时的正义行为就可以一劳永逸获得的,而是要日积月累,心中始终装着仁义,借助仁义的浸润和哺育,在心灵中一天天生长而成的。 表面看起来,“养生”与“养气”在思想上相互冲突,但是,我们如果抛开表面的差异,直指其内在的本质,我令就会发现,无论儒家,还是道家,其实都有一种超越肉身的更高层面的追求,正 是这个更高层面的追求,才使人的生命真正闪烁出夺目的光辉。在道家,那是在追求灵与肉的完整,灵与肉的和谐统一;在儒家,那是在撕裂肉身的创痛中,获得一种殉道的崇高与快感。这种快感表面上近乎自虐,但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不朽动力。 中国文化中“养生”与“养气”这两个传统,犹如两条河流,最终融汇到中华文明的大海中。 其实,在很多旧式文人的身上,这两股力量都是并存的,儒道兼综,从来就是中国旧式文人的基本选择。可以仕则仕,可以隐则隱,在“仕”与“隐”之间,在“养生”与“养气”之间,腾挪跌宕,此消 彼长,而又相看两不厌,这就是中国旧式文人的可爱之处,也是中国旧式文人人生富有弹性的地方。不走极端,左右逢源,这样的文人风采,绝不能成为时代绝唱啊!(摘篇自渊默养生与养气)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家重“养生”,庄子的养生主专谈养生,其所著内篇中的人间世大宗师应帝王等鸿篇巨制也都直接与养生相关。B.做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摆脱一切名缰利锁,追求心灵逍遥自在的超脱,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养生”。C.道家倡导的“养生”,其实并不是要保养作为生命载体的肉身,而是要追求人的心灵、意志的自由,让生命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D.老子说过“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其与儒家舍生取义不同,他倡导追求人的自由意志,追求精神上的大自在、大解脱。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儒家重“养气”,孔子反对“求生害仁”,主张“杀身成仁”,在他看来,当“生”与“仁”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牺牲生命,成就仁德。B.儒家把“养气”看成是成就仁德的重要途径,孟子提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并阐释其含意,提出“养气”的方法与态度等。C.儒家倡导“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仁人”“义士”在牺牲生命中获得殉道的崇高与快感,他们这种精神追求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不朽动力。D.道家的“养生”主张,使中国旧式文人的人生富有弹性,让他们在“仕”与“隐”之间腾挪跌宕,左右逢源,此消彼长,相看两不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的养生之道主张避开错综复杂的现实矛盾,在人生的罅隙中行走,孔子主张当“生” 与“仁”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牺牲生命,成就仁德。B.孟子认为“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不可能一蹴而就,是要日积月累,心中始终装着仁义,借助仁义的浸润和哺育,在心灵中一天天生长而成的。C.表面看起来,道家的“养生”与儒家的“养气”在思想上相互冲突,但是,我们如果能够透过其表面的差异,就会发现两家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D.“养生”与“养气”是中华文化传统中的两个重要的分支,对旧式文人影响深刻,儒道兼综,从来就是中国旧式文人的基本选择。(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白色的回忆日加藤康男 放在传真机上的待发文件是一份“离婚协议书”,下面签着女人的名字。 女人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怕自己会后悔似的,迅速按下了发送键。那张薄薄的“离婚协议书”开始缓缓移动,很快传真机的屏幕上就显示发送成功。 女人心想,这真是一个方便的时代,在这么普通的宾馆,也有如此方便的自助传真服务。如果打电话的话,也许拿起话筒听到他的声音后,自己难免会变得犹豫不决。现在,只要轻轻按下按钮,根本容不得自己犹豫,离婚协议书就迅速传到了他那边。现在只要等他签了字,一切就都结束了。 女人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这一夜她樣转反侧,难以入睡。结婚以来的一幕又一幕不断地浮现在她的脑海。现在他已经回家看到传真件了吧?他会是什么反应呢?以前也曾经多次离家出走和他闹过离婚,但这次是真的要和他说再见了。想到这里,女人禁不住泪流满面。 怎么和他走到这一步呢?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的成熟沉稳,他的翩翩风度深深地吸引住了自己。也曾有过热恋中的花前月下,也曾有过新婚后的甜蜜幸福,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缺点越来越显露无遗。他总是好高骛远,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面对现实,他总是怨天尤人,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还有,他那些讨厌的生活习惯,不爱干净,丢三落四不过, 他也不是没有优点。他体贴、温柔,容忍我的坏脾气。他懂得浪漫,总记得我的生日,我们的结婚纪念日哦,结婚纪念日。还记得我们结婚那一天,他亲手采来一束百合送到我的手中,我穿着洁白的婚纱,走在他的身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当时,我问他你知道我为什么穿白色的婚纱吗?” 他傻傻地答道:“亲爱的,表示你像白色一样纯洁无瑕吧。” 我笑了,“傻瓜,白色表示新生。从今天开始,以前的我消失了,我将作为你的妻子开始新生。白色就表示一切重新开始,我们将拥有美好的明天” 他喃喃地重复着我的话,兴奋地把我抱了起来。 啊,那个时候我是多么爱他啊。现在,我真的将离他而去吗?不,我还是爱他的。虽然他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可他并没有放弃过努力啊。至于那些讨厌的生活习惯,又有几个男人不是如此呢?明天一大早,我就回家,回到他的身边,再也不离开他了 女人这样想着,沉沉地睡去 第二天一早,女人听到了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男人出现在她的面前。 “你怎么来了?” “我收到了你发的传真。” 女人心里一惊,糟了,他肯定已经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天哪,一切都晚了。 男人急促地说道:“我有话要对你说。” “我也是。” “昨天收到你的传真后,我认真考虑了一夜。” “我也是。” “你的传真件让我想起了咱们婚礼的那一天。” “什么?我也是。” “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我答应你。” “不,其实我已经后” 不等女人说完,男人激动地说道。“我想起了我们婚礼上你的话,白色代表着新生,我们将重新开始一切。” 女人不解地看着男人,男人继续说:“刚开始看到你发来的这张白纸,我百思不得其解,想了一夜,我才明白,婚礼上你说过,白色就表示一切将重新开始,我们将拥有美好的明天。从今天起,我将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一定让你过上幸福的生活。” 男人把手中的传真件递给女人,果然是一张干净的白纸,上面没有任何字迹。女人困惑,昨天明明发送的是“离婚协议书”啊,难道是上苍的安排,我们注定不能分开? 男人和女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一阵清风吹过,吹落了桌子上的“宾馆设施使用说明”,其中有一条是:“发送传真时,请务必将带有文字的一面朝下。”(选自世界最好看的微型小说大全集)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的女主人公给丈夫发送一份自己已经签字的“离婚协议书”,发送时她深呼吸,动作迅速,这表明她已经厌倦了这场婚姻。B.小说的女主人公回到宾馆房间,一夜辗转难眠,她回想结婚以来的一幕幕,猜想着丈夫看到传真后的反应,为解脱婚姻而流泪。C.小说的女主人公和丈夫第一次见面时,丈夫的很多优点深深地打动了她,但婚后丈夫的缺点逐渐暴露,丈夫因性格原因,导致事业受挫。D.小说以“白色的回忆”为题,在主旨上,寄寓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即美好的人生、婚姻家庭需要多想些世间、他人的美丽之处。5.小说中的“女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回答。(5分)6.小说结尾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祖国山河沦陷,生灵涂炭。杨绛和钱钟书人在国外,心在国内。他们时刻思念着祖国,思念着亲人。他们面对国破家亡的情势,寝食难安。他们恨不能长了翅膀,快点飞回亲人的身旁。 上海已沦陷这是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八一三”抗战结束,国民党军队撤离上海,日本侵略者进驻上海造成的。上海沦陷后,日寇在其所占领的南市、闸北、虹口、杨浦、浦东等地到处设立关卡,沿苏州河各桥口更是岗哨林立,戒备森严,许多地段被日军辟为军事警戒区。当时,上海公共租界其余部分和法租界,因英、美、法等国是中立国而未被日军占领,但是处于日军的四面包围之中,故有“孤岛”之称。 一九三八年九月,法国邮船阿多士号正驶向中国。杨绛和钱钟书告别了法国的友人,与女儿钱瑗一起,乘坐在这艘轮船上。在回国的路程中,杨绛带着女儿到上海省视父亲。船到上海,她由钱钟书的弟弟和另一亲戚接到钱家。钱钟书赴北京清华大学工作。 杨绛对自己的父亲有了更深的了解,她的女儿圆圆亦受到外祖父的万般宠爱,请看以下杨绛的追忆: 父亲在上海的朋友渐渐减少。他一次到公园散步回家说,传杨某(父亲自指)眼睛瞎掉了。我吃惊问怎会有这种谣言。原来父亲碰到一个新做了汉奸的熟人,没招呼他,那人生气,骂我父亲眼里无人。有一次我问父亲,某人为什么好久不来。父亲说他“没脸来了”,因为他也“下海”了。可是抗战的那几年,我父亲心情还是很愉快的,因为愈是在艰苦中,愈见到自己孩子对他的心意。他身边还有许多疼爱的孙儿女 父亲不许称“外孙”或“外孙女”,他说,没什么“内孙” “外孙”。他也不爱“外公”之称。我的女儿是父亲偏宠的孙女之一,父亲教她称自己为“公”而不许称“外公”。缺憾是母亲不在了,而这又是唯一的安慰,母亲可以不用再操心或劳累。有时碰到些事,父亲不在意,母亲料想不会高兴,父亲就说,幸亏母亲不在了。 有一天,钱钟书回来满面愁容,说是他的爹爹来信,叫他到湖南蓝田去,当英文系主任,同时又可以侍奉父亲。原来早些时候,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应他的老友廖世承的恳请,到湖南蓝田帮他创建国立师范学院。钱钟书来沪探亲期间,他父亲频发函电,称自己老病,要儿子也去蓝田教书,以便照料自己。恰好师院院长廖世承来上海,他反复劝说钱钟书去当英文系主任,一边伺候父亲,一边授课,公私兼顾。 杨绛认为清华这份工作不易得。他工作未满一年,凭什么也不该换工作。钱钟书并不愿丢弃清华的工作。但是他妈妈、他叔父、他的弟弟妹妹等全都主张他去。他也觉得应当去。杨绛却觉得怎么也不应当去,他应该向家人讲讲不去的道理。 杨绛和钱钟书在出国的轮船上曾吵过一架。原因只为一个法文“bon”的读音。她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杨绛也尽力伤他。然后她请同船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夫人公断。夫人说杨绛对,钱钟书错。杨绛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钱钟书输了,当然也不开心。 常言道:“小夫妻船头上相骂,船杪上讲和。”他们觉得吵架很无聊,争来争去,改变不了读音的定规。他们讲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但此后几年,他们并没有各持异议。遇事两人一商量,就决定了,也不是全依他,也不是全依杨绛。他们没有争吵的必要。可是这回杨绛却觉得应该争执。 杨绛等钱钟书去了钱家,就一一告诉了自己爸爸,指望听爸爸怎么说。可是她爸爸听了脸 上漠无表情,一言不发。杨绛是个乖女儿。爸爸的沉默启她深思。她想,一个人的出去就是一辈子的大事,当由自己抉择,别人只能陈说别人的道理,不该干预。尤其不该强迫他反抗父母。她记起他们夫妇早先制定的约定,决计保留自己的见解,不勉强他。 一九三九年秋,杨绛的弟弟从国外回国。这时,杨家已在苏州灵岩山“绣谷公墓”购得一块墓地,她父亲带着杨蜂姐妹和弟弟一起回苏州,安葬母亲。(摘自罗银胜杨绛传)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分)A.文章第二段点明上海沦陷的日 期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表明这是一个特殊的时刻,自然引出下文传主杨绛来到上海。B.杨绛的父亲刚正不阿,痛恨汉奸。他被汉奸诽镑“眼睛瞎”;某人“下海”做汉奸,他就与这个汉奸断绝了来往。C.杨绛的父亲公平对待子女,疼爱孩子。他不许有“内孙”与“外孙”之别,教外孙女称自己为“公”,表现出他对孩子的亲近与疼爱。D.文中引用杨绛的回忆文字,其中提到杨绛的母亲已经去世。文章结尾一段写杨绛和她的家人回苏州安葬母亲,照应前文,结构严谨。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日本占领上海后,在上海南市、闸41等地多处设置关卡,戒备森严,多地被日军划为军事警戒区,因此,上海被称为“孤岛”。B.在遭到日本铁蹄践踏,祖国山河沦陷之时,杨绛与钱钟书人在国外,但心在国内,时刻思念着祖国与亲人,于是他们选择了回国。C.抗战的那几年里,杨绛父亲还是很愉快的,因为在这种艰苦环境中,子女对他更加关心,是孩子们给了他生活的希望。D.钱钟书要到湖南蓝田一边教书一边侍奉父亲钱基博,这样一来,杨绛与钱钟书之间产生了矛盾,杨绛不让钱钟书离开上海。E.对于钱钟书的“出去”的矛盾,杨绛告诉了父亲,她父亲对于他们夫妻之间的生活矛盾,不置可否,保持沉默,启迪杨绛深思。9.处理杨绛和钱钟书之间的矛盾,杨绛有哪些办法?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朱倬,字汉章,唐宰相敬则之后,七世祖避地闽中,为闽县人。宣和五年,登进士第,调常州宜兴簿。金将犯边,居民求避地,倬为具舟给食,众赖以济。未几,民告涝于郡,士士倬考实,乃除田租什九,守怒,不能夺。张波荐倬,召对,除福建、广东财用所属官。宣谕使明橐再荐于朝, 时方以刘豫为忧,倬因赐对,策其必败。高宗大喜,诏改合入官。与丞相秦桧忤,出教授越州。用张守荐,除诸王府教授。桧恶言兵,倬论掩路事,又忤之。 梁汝嘉制置浙东,表摄参谋。有群寇就擒,属倬鞫问,独窜二人,余释不问。曰:“吾大父 尉崇安日,获寇二百,坐死者七十余人。大父谓此饥民剽食尔,乌可尽绳以法?悉除其罪,不以徼赏。吾其可愧大父乎?”通判南剑。建寇阿魏众数千,剑邻于建,兵懦不可用,倬重赏募卒擒获,境内迄平。 除知惠州。陛辞,因言尝策刘豫必败,高宗记其言,问:“卿久淹何所?”倬曰:“厄于桧。”上愀然慰谕,目送之。旬日间,除国子监丞,寻除浙西提举。每上疏辄夙兴露告若上帝鉴临奏疏凡数十如发仓廪蠲米价减私盐核军食率焚稿不传。 绍兴三十一年,拜尚书右仆射。金兵犯江,倬陈战、备、应三策,且谓兵应者胜,上深然之。 又策敌三事:上焉者为耕筑计,中焉者守备,下则妄意绝江,金必出下策。果如所料。史浩、虞允文、王淮、陈俊卿、刘珙之进用,皆倬所荐也。高宗自建康回銮,有内禅意。倬密奏曰:“靖康之事正以传位太遽,盍姑徐之。”心不自安,屡求去。孝宗即位。明年致仕,卒。(选自宋史朱倬传,有删改)【注】鞫(ju):审问。大父:祖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上疏辄夙兴/露告若上帝鉴临/奏疏凡数十/如发仓廪/蠲米价/减私盐/核军食/率焚稿不传B.每上疏辄夙兴露告/若上帝鉴/临奏疏凡数十/如发仓廪/蠲米价/减私盐/核军食/率焚稿不传C.每上疏辄夙兴/露告若上帝鉴临/奏疏凡数十如发/仓廪蠲米价/减私盐/核军食/率焚稿不传D.每上疏辄夙兴露告/若上帝鉴临/奏疏凡数十/如发仓廪/蠲米价/减私盐/核军食/率焚稿不传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文中指科举时代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进士有等级之分。B.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宗、太祖。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因受到排挤而辞去官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倬为人刚正,敢于得罪权贵。他在常州任职时,上司让他核实灾情,他免除大部分田租,让太守生气;他与丞相秦桧不和,因议事得罪秦桧。B.朱倬为官刚柔相济。有一群盗匪被抓,交给他审理,他仿效自己祖父的做法,全部免除他们的罪行;他在南剑时,却采取强硬办法对付盗匪。C.朱倬深得皇帝信任。他去惠州任职时与皇帝对话,皇帝得知他长时间不得升迁的原因后,感到忧虑,并安慰他,还目送他离开,不久就提升他。D.朱倬有谋略,有见识。金国人侵犯长江,朱倬陈述计策,得到皇帝的赞同,朱倬又预测金国人的策略,事实果如他所料;他推荐了很多官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大父谓此饥民剽食尔,乌可尽绳以法?(5分)(2)靖康之事正以传位太遽,盍姑徐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长安卧病秋夜言怀陈羽九重门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云尽火星流。风清刻漏传三殿,甲第歌钟乐五侯。楚客病来乡思苦,寂寥灯下不胜愁。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题目中的“长安”表明了地点,“卧病”点明了诗人的处境,“言怀”则表明诗人要说出此时的。B.首联写重重宫门锁住秋色,月亮照过南宫渐渐映入高楼,凸显了皇宫九重深锁、寒气难入的特点。C.颜联真切地描绘了月夜京城冷露点缀、流星穿空、宁静空旷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幽雅、闲适的内心感受。D.颈联运用比喻的手法,诗人在宁静的夜晚听到了漏滴声,想象着富贵人家钟鼓声声、欢乐无比的情景。E.本诗为七言律诗,全诗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他因生病而看到秋夜之景,触景生情,无限感伤。15.结合全诗,分析尾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2)杜甫登高中,“ , ”从横(空间)、纵(时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3) “明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个意象,这句是“ ”。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美国政府采用惩罚中国的政策来解决美国国内严重的经济问题,其实是抱薪救火,加剧美国经济形式的进一步恶化。 著名作家莫言在自己的作品里,描述了家乡山东高密神奇瑰丽的芸芸众生:高粱、麦子,狐狸、兔子,土地、河流等。他要求各级主官官员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带头以一叶知秋的敏感发现问题,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研究问题。美国著名演员莱昂纳多获得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演员奖,对于获得该奖项,莱昂纳多安之若素,很淡定。广叶叶叶叶作者常年坚守岗位,夙兴夜寐,坚持用妙笔和镜头记录广西发展的亮点和成就,讴歌广西干部的优良作风。大衣哥朱之文的家收拾得像公园一样,修建了像公园里一样的亭子还有一条走廊,古朴又不失时尚,让整个小院蓬荜生辉。A.B.C.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在每一个重大历史时期,我国工人阶级总是在党的领导下,以主人翁的历史责任感,推动我们的祖国不断迈入进步,迎来我们民族光明的前程。B.这里是内蒙古唯一的疫源标准站,监测站每年都超额完成国家林业局下达的疫源监测预警采样工作,并于2011年被列为全国5个重点监测站之一。C.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情况,我们如果还是习惯于凭感觉办事,就有可能事倍功半,工作虽然很辛苦,但由于不对路,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D.作为阿富汗最大邻国,中国通过贸易投资,积极参与阿和平重建,真心实意支持阿政府施政,为达成阿国内和解的实现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19.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孔子创立了历史褒贬应“见之于行事”的撰述原则。 。 。 。 。 。但人物的重要却不一定体现在功业之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史学据事以言理的传统史书不仅记载事业上的成功者,也关注那些能体现道德力量的人而“事”不能离“人”,故以人为中心来构建历史,是中国史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在20世纪以前,所有中国正史的主要组成部分都是各类重要人物的传记A.B.C.D.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凹土,学名“凹凸棒石”,是一种具有棒状晶体结构的含水富镁的铝硅酸盐矿物。它是一种天然的纳米材料,:比如,在生产色拉油的过程中,要在原油中加入凹土,过滤掉黄曲霉素等有害成分和杂质;再比如,医院在制氧中,需要加入凹土,吸附氮氧分离时产生的水汽。我国已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48%。,但我们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收益。 ,主要有关键技术没有突破、研发团队缺少支撑、公共测试和服务平台缺失。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手机是今天人类常使用的现代发明,可以满足生活中的所有需求,改变了人、社会,甚至 世界。作为工具的手机,几乎进化成人类身体的一部分,手机里的信息,就是一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部。没有手机的日子,会让人陷入恐惧的黑暗。手机不一定能够满足生活中的所有需求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以前村子里有三个木匠,他们看中了同一块巨大的木材,甲木匠认为应将木材给他,因为他急需用这块木材建造房子居住;乙木匠认为应将木材给他,因为他需要用这块木材建造一艘大船,让人们安全过河;丙木匠认为应将木材给他,因为他需用这块木材搭建一个舞台,给人们带来快乐。 这三个木匠,你认为哪一个更应获得这块木材?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3 -

    注意事项

    本文(湖北省宜昌市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8160370.doc)为本站会员(无敌斩)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