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ppt

    • 资源ID:2877329       资源大小:133.02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ppt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州郡时期,先秦时期,在原始社会人们根本没有地域区划的概念。直到夏朝建立,中国行政规划才渐渐萌芽。人们现在对于先秦时期行政规划有十二州、九州之说,其中以九州之说较为有名。它是传说中大禹时代的中原地区的行政区划制度,起于春秋战国时代。在西汉以前,都认为“九州”系禹治水后划分的,但具体的说法各书所载互不相同,大致有四种说法:1尚书·禹贡记载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2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幽,无梁;3周礼·职方有幽、并,无梁、徐;4尔雅·释地有幽、并、营,无梁、青、徐。九州说实际上是春秋战国时期学者对当时所知周朝领土所做的地理区域的划分,并不是某个朝代的行政区划。商、周王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即封邦建国,各个领主在自己的封国内独立为君主,整个商、周王朝无所谓任何行政区划。但到了春秋时期,周室衰微,一些诸侯国逐渐强大,开始发展中央集权制度。他们在新开拓的疆土上不再进行分封,而由君主直接统治,为了便于统治,开始萌生了县、郡等行政区划的单位。,秦朝,秦分天下为36郡;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于秦 始皇三十三年置桂林、南海、象郡;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之后陆续分析出东海、常山、济北、胶东、河内和衡山等郡。秦各郡名称如下: 内史,领京畿诸县,不在36郡内。 陇西、北地、上郡、汉中、蜀郡、巴郡、邯郸、巨鹿、太原、上党、雁门、代郡、云中、河东、东郡、砀郡、三川、颍川、南郡、黔中、南阳、长沙、楚郡、九江、泗水、薛郡、东海、会稽、齐郡、琅邪、广阳、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以上为始皇二十六年所置36郡。 南海、桂林和象郡三郡,为前214年南平百越后置设。 九原,始皇三十三年蒙恬北伐匈奴收回河西40余县(今河套一带),置九原郡,当不在始皇二十六年所建36郡内。 闽中郡,始皇置。,西汉,汉初,刘邦鉴于秦王朝孤立而亡的教训,广建王侯。先封异姓七国继而在消灭异姓六国的过程中建立同姓九国,实行了郡、国并存制。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朝廷多次设法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最终爆发了西汉七国之乱。平定诸王叛乱后,通过推恩令等手段乘势削减诸侯王国领土,侯国从此不得超越一郡之制。而且诸王的军政权力也被剥夺,仅保留其在封地内的财政收入,实际与各郡县的郡守、县令无异。 国内基本安定的情况下,汉武帝朝大幅拓展了国土疆域,面对历史上前无古人的辽阔疆域,武帝除了增设郡县外,还建立了刺史制度。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至西汉末年有郡国103,其中除三辅外,有郡80、国20;大郡领县三、五十个,大国领县最多十余个,小国仅领县三、四个。西汉还设西域都护府,执掌西域军政大权。,东汉,东汉行政区划,在汉光武帝刘秀时确定,基本沿用了西汉的郡县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体制,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部。与西汉的主要区别是正式将司隶校尉部于其余十二州并列,将北方的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将南方的交趾改名为交州。 州在东汉并不是一级行政区划。直到东汉末年,州刺史仍然只是没有固定治所的高级监察官吏,而且最初品秩只有六百石,甚至不如县令。但到了黄巾之乱后,汉灵帝为了对抗各地黄巾军余部及其它叛乱势力,将部分刺史升为州牧,而且刺史与州牧被授权统一掌管一州实际军政大权,最终促成了天下分裂割据的局面和三国时代的出现。于是,全国的行政区划由郡县制演变为州郡县制。东汉末,曹操又倡复九州说此时全国仅有兖、豫、青、徐、荆、扬、冀、益、雍9州。,三国,州的划分,以东汉十三州为基础,但是又有少数拆分州郡的情况。194年,东汉将凉州东部与司隶西部合成雍州,213年,凉州被并入雍州,但到220年曹魏又恢复凉州。荆州、扬州长期被曹魏与东吴分占,而且由于其本来面积广大,所以增设了大量郡置。226年,东吴从交州中分出广州,后取消,后又复设。 蜀汉灭亡后,晋在269年左右从益州中分出梁州,之后又在南中设立宁州,从雍、凉、梁中又分出秦州,从幽州中分出平州,最后加上东吴的交州、广州,形成统一初年的十九州格局。 三国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三个国家都号称是正统,且名义上的目标都是统一天下。其中蜀汉虽然偏居中国的西南部,但是其势力的很多重要人物的祖籍或故乡都在中国北方。于是他们被封侯时,其封地很多是其籍贯所在地,实际根本不可能获得曹魏境内的封邑的收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虚封”、“遥领”的列侯。最著名的如丞相诸葛亮被封武乡侯,武乡是其故乡徐州琅邪郡的侯国。此外,蜀汉还有为侯设县的情况,如关羽曾被东汉封为汉寿亭侯,刘备入蜀后改葭萌县为汉寿县。张飞的西乡侯封邑汉中郡西乡县,也是因侯而名。,西晋,西晋行政区划,继续承袭了东汉末年奠定的州、郡、县三级制。晋武帝结束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乱,于是对天下州郡重新进行合并划分,但是基本保留了三国的州制,对于原蜀汉和辽东等较难管控的地区实行进一步的划分,建立了十九个州。但是西晋的统一十分短暂,仅三十多年后就面临灭亡的局面,在此期间又分出了两个州,最终灭亡时共有二十一州。 三国时魏十二州,吴四州,蜀一州,西晋将吴、魏分治的荆、扬合并,得十五州。晋武帝从原凉州中分出了秦,从益州分出了梁、宁,从幽州分出了平,共计十九州。晋惠帝分荆、扬置江,晋怀帝分荆、江、广三州置湘州,最终得二十一州。 西晋各州的长官仍称刺史,而且制度进一步明确,其辅官有别驾、治中、诸曹从事等。郡的长官仍称太守,而各诸侯王国的长官则称内史。县的长官仍然是县令或县长。,东晋南北朝,东晋政区袭承西晋,也是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辖区缩小。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晋室南迁,偏安江左,宋、齐、梁、陈先后承袭,社会局势一直不安宁,北方在十六国统治之下更是兵戈扰攘,各国在统治所及的较小区域中分置了许多州,并且变幻无常,州制又陷于混乱。 据通典·州郡典等记载,东晋时南方有十多个州,南朝宋、齐时增至20多个州,到梁朝后期竟增至一百零七州。以疆域相差无几的南朝陈国和三国吴相比较,陈国的州数是吴国的16倍。北魏统一北方后,太武帝真君元年(440年)有实州15,孝文帝太和中增至38州,太和末年则达80余州。至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北方的州竟达211个。州置如此之滥,郡、县的设置也就可想而知,据南齐书·州郡志记载:南朝后期的郡达380余个。真是“百室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隋朝,隋朝取代北周前的大象二年(580年),天下已经出现了211州、508郡、1124县,一个郡一般只辖一至三个县,三级行政区划的意义已经不大,许多郡的太守实际不理事,但这个额外的行政机制却仍造成地方官僚体系庞大,增加政府与人民的负担。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天下诸郡,“罢天下郡”,改变了存在近700年的州郡县体系。隋炀帝登基后,并省了一部分州,并且很快在大业三年(607年)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隋朝实际实行州县二级制的时间略长于郡县二级制,但是由于此后隋书记录的是隋炀帝改制后的郡县情况,隋文帝的州县体系的很多细节已经遗失。宏观上,隋朝是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沿革中重要但是相对不成熟的一个过渡阶段。,道路时期,唐朝,唐高祖建国后,将郡改称州,长官复称汉朝的刺史,成为一级行政区划,下领县,实行州县两级制。但此时天下已经不是秦朝建国时的三十六郡的规模,州数激增到了三百以上,中央政府管理非常不便。唐太宗贞观元年,将天下按照山川形势、交通便利分为十个“道”,按需要设监察性的官吏协助中央监管州级行政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进一步分成了十五个道,各道置采访使,仿照西汉的刺史制度,只起监察性的作用。唐朝还将部分比较重要的州命名为府,以示与一般州的区别。同时,与府并列的还有都护府,最早设府是在开元元年(713年),玄宗升国都雍州为京兆府,升陪都洛州为河南府。唐太宗平定高昌后,始设安西都护府,其后渐次增置,至唐中宗时共有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唐朝还按照经济、地理等因素,将所有的州和县分级。,五代十国、宋朝,五代十国时期各个割据国家均沿用唐朝行政区划未有变革。 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一级行政区划改为“路”。至道三始定为十五路,包括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五路。咸平四年分西川为利州、益州二路,分峡路为夔州、梓州路二路。天禧四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西二路。熙宁五年分京西路为南北二路,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分陕西为永兴军、秦凤二路。之后又将河北路分为东西二路,分京东为京东东、京东西二路。崇宁五年又将开封府升为京畿路。宣和四年宋金盟约,约定灭辽后宋得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结果后来并未设置。建炎南渡后,宋朝设立两浙东、两浙西、江南东、江南西、淮南东、淮南西、荆湖南、荆湖北、京西南、成都府、潼川府、夔州、利州、福建、广南东、广南西十六路。,辽金时期,据辽史·地理志记载,辽朝行政区划大体上是道、府县三级。共有5京、6府,156州309县。辽分5个道,每个道有一个政治中心,称为京,并以京的名称来命名道合称五京道:上京道、东京道、中京道、南京道、西京道。 金行政区域实行路、府、县三级管理,路为一级行政区。西夏等为其属国。金采宋制,曾分境内为17路、20路,分别置于皇统二年和大定二十九年。泰和五年金章宗并临潢路于北京路,是为19路。路下辖府、州,府、州下领县。泰和五年时,金国境内有府、州179,县683。,行省时期,元朝,元英宗至治时,全国划分为12个一级行政区:1个中书省、11个行中书省。省。 元末,又分出许多行省,如中书省分出山东行省,江浙行省分出福建行省;有些行省区域过大,又划置分省,如福建行省内置建宁、汀州、泉州分省。可见,元末行省制也已开始混乱。 元代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略同于宋,行省下辖路,路领府、州,府、州辖县。但也有不辖县的路、府、州;不隶于路的府、州,而直隶于行省。直隶于行省的府、州称为直隶府、直隶州;隶于路的府、州,称为散府、散州。另外,元仿宋的“军”行政区划,置有军和安抚司11个行中书省下,置路185,府33,州559,军4,安抚司15,县1127。 此外,元政府设立了宣政院,除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外,还负责统辖青藏高原(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明朝,明初,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行省制,只在洪武元年废元中书省,辖境分属河南行省和山东行省;同时改江南行中书省为中书省。但元的行省制在元末已出现混乱,不全面改革整顿已难以维持国家权力,于是在洪武九年朱元璋改革元代行省制度,宣布最大的行政区划是布政使司。洪武十三年明太祖为加强皇权,罢中书省,六部直属皇帝,原中书省所辖的地区也归六部,名为直隶。于是,把当时国都所在的应天府(治所在今南京)即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二省和上海市的地区改称直隶。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年间迁都顺天府(治所在今北京),旋即将今北京、天津二市和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区改称为直隶,而原直隶改称南直隶。自宣德三年以后,全国统分为两京、13布政使司。两京是北直隶和南直隶;另外,明朝在1406-1427年设交趾布政使司后被废;南明时郑成功在台湾设立承天府,下辖天兴、万年二县,另设澎湖安抚司,号为“东都”,后郑经改东都为东宁,并于承天府之上再设东宁总制府。,清朝,清初为便于统治明代故土,顺治仍沿用明制15布政使司,只是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初,改布政使司为省,因认为全国区划为15省,其制过大,所以分湖广为湖南、湖北,分江南为江苏、安徽,分陕西为陕西、甘肃,全国共为18省。在边疆,清朝设奉天(盛京)、吉林、黑龙江、乌里雅苏台、伊犁5个将军辖区,在西藏、西宁设办事大臣辖区,以及由中央理藩院直接管辖的内蒙古盟旗,连同内地18省,全国共为26个政区。清光绪十年置新疆省,十三年建台湾省,三十三年改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为省,加上内地18省共为23省。因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签订了卖国求荣的马关条约,台湾省被割让给日本,所以史称22省。清朝的22省,为中国现代省的政区划分奠定了基础。,民国时期,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初期,承袭清朝旧制。不同之处在于废府,将所有不管县的州、厅全改为县,1914年时在省县之间设置93个道。1928年北伐后,国民政府废道,另外设立了专署作为省的派出机构,一个专署管理十几个县。国民政府北伐后总计28个省,另外加上西藏、蒙古2个地方,以及分自俄、英收回的东省特别区、威海卫行政区。国民政府并设立特别市,先后设置9个特别市。此外,东北政务委员会自设兴安屯垦区,西南政务委员会曾一度设立琼崖特别区,马仲英则一度自设河西省,惟除了琼崖特别区系获国民政府报准外,均为地方私设省级政区。1945年对日抗战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将原东北三省根据满洲国时期的行政区划改划分成东北九省中华民国政府并将海南岛设立海南特别行政区,作为建省之准备。,新中国时期,1949-1952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将全国分为5大行政区(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中南)和一个中央直属行政单位,总共有30省、1自治区、12直辖市、5行署区、1地方、1地区。 1950年,撤销旅大行署区,设立旅大市,并设立中央人民政府华北事务部,撤销四川省,设立川东、川南、川西、川北4个行署区。 1952年,撤销中央人民政府华北事务部,设立政务院华北行政委员会。并将原来的大行政区改称为行政委员会。撤销了行署区的建制,恢复为原来的省。撤销平原省,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河南、山东二省。撤销察哈尔省,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河北、山西二省。直辖南京市改为江苏省辖市。,1953-1955年,1953年,吉林省的长春市和松江省的哈尔滨市升为直辖市。总计6大行政区,下辖30省、1自治区、14直辖市、1地方、1地区。 1954年,撤销6大行政委员会,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单位变为省。撤销辽东、辽西二省,恢复辽宁省。撤销松江省,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黑龙江省。撤销宁夏省,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甘肃省;1954年6月撤销绥远省,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内蒙古自治区。归绥市改称呼和浩特市,定为自治区首府。总计26省、1自治区、3直辖市、1地方、1地区。 1955年7月30日,撤销热河省,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河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10月,撤销西康省,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四川省;1955年10月1日,撤消新疆省,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953年迪化新名),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昌都地区划其管辖。,1956-1988年,1958年3月5日,撤销广西省,正式设立广西僮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25日,从甘肃省划出部分区域,正式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2月11日,中央直辖的天津市改为河北省省辖市;至此全国分为22省、4自治区、2直辖市、1筹备委员会。 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1965年10月12日,广西僮族自治区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1967年1月2日,河北省天津市重新升为中央直辖市;截至1967年全国分为22省、5自治区、3直辖市。 1988年4月13日,撤销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1989年-今,1997年3月14日,四川省重庆市重新升为中央直辖市。设立重庆直辖市,管辖原四川省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自1999年12月20日澳门主权移交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划分为23省、5自治区、4直辖市、2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之后数量一直稳定不变。,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