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WPS文档下载  

    2018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2单元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_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鲁教版201709.wps

    • 资源ID:2885363       资源大小:2.23M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WPS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2单元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_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鲁教版201709.wps

    第 1212 单元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 考纲解读 全国卷五年 题型 备考指南 考纲下载 核心知识点 考题统计 命题重点:1.以区域图 为载体,利用图中经纬 2014课标 ,36(2) 、 荒漠化的成因, 网定位,结合图中降水 (3)、(4)题,18 分 荒漠化的防 治措 综合题 量等信息,考查区域荒 2013课标 ,36(1) 、 施 漠化原因、危害以及防 (3)题,14 分 区域存在 治措施。 的环境与 2. 常结合示意图或统计 发展问题 材料,考查森林在不同 及其产生 区域环境下的生态效益 的危害,以 2016课标,36(3)题, 或者考查森林对地下水 及有关的 森林的环境效益,6 分 及生物的影响。 治理保护 热带雨林被破坏 2014课标 ,79 题, 选择题 考查形式:多以综合题 措施 的原因、危害和 12 分 综合题 形式考查,难度系数在 保护措施 2013课标 ,37(3)、 0.6左右,分值为 8 分左 (4)题,10分 右。 热点探究:西北地区、 南美热带雨林。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学习目标定位 知识体系预览 1 1.识记: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2.理解:能归纳总结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 析的一般模式。 3.应用:结合相关材料,分析其区域生态 环境问题,并能提出防治措施。 考点一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成因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位置及范围 (2)水土流失的危害 “”哗啦啦的黄河水,日夜向东流。黄土地的儿女,跟着那太阳走,一道道岭,一条条沟 西部放歌 (1)“”一道道岭,一条条沟 显示了黄土高原什么样的地貌特点? 提示 河谷发育、地表破碎(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这种地貌的形成与黄河有什么关系? 提示 黄河及其支流等地表径流的侵蚀、搬运作用而成。 2.水土流失的成因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下图是我国境内沿 38°N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乙地形区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水体污染 C.土地沙漠化 D.土地盐碱化 (2)造成乙地形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破坏植被 该地区夏季多暴雨 土质疏松 距海遥远,气候干旱 A. B. C. 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乙地形区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第(2)题,由于乙地形 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加上黄土土质疏松,易被流水冲刷,所以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1)A (2)C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条件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 气 候 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 地 形 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水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 植被 水土流失越严重 3 土壤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1)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树木用作薪柴。 (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3)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 水土流失的调查分析 (2013·重庆文综,1011)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完成(1)(2) 题。 (1)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 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2)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 一般规律的是( ) A. B. C. D. 解析 第(1)题,流域产沙量是流域内所有降水造成的土壤流失量的累加,并非仅是暴雨造成 的土壤流失量的累加,更不是每次暴雨土壤流失量的平均值。因此选项 A、B 所述方式是不可 行的。收集泥沙的收集池应该设置在流域出口处,而不应该设置在流域源头,因此选项 D 正确。 第(2)题,根据长期试验观测,坡度 25°以上开垦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 25°以上应严 格禁止开垦坡地,15°25°为保护性开垦。图中曲线在 15°25°范围内,单位面积产沙 量随着坡度增加而迅速增加,25°以上为禁止开垦地,水土流失较重,增幅较小。 4 答案 (1)D (2)A 考点二 水土流失的治理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水土流失的治理 1.原则 (1)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 (2)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以水土保持 为中心,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3)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农林牧 综合发展 ) 2.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 措 施 保_塬 护_坡 固_沟 工程措施 修筑梯田 打坝建库 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 (见效快) (拦蓄坡面径流) (贮水拦沙) 生物措施 营造护田林网 封坡育林育草 (治根本) 技术措施 采用喷灌、滴灌技术,选育良种,轮作套种,深耕改土等 (是关键)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黄土坡、黄土塬,沟里头望不到外头的天”歌词中的“黄土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 顶面平坦开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读黄土塬地貌等高线图,回答(1)(2) 题。 5 (1)下图为该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图,图中自然因素中的动力是( ) A.冬季所刮的西北风 B.植被破坏 C.人类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 D.夏季的暴雨 (2)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甲处打坝淤地 乙处整修梯田 丙处修建水库 丁处平整土地 A. B. C. D. 解析 第(1)题,黄土高原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冲刷力强,是水土流失问题产生的自然动 力。第(2)题,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处为沟谷,应打坝淤地;乙处为缓坡,可以整修梯田; 丙处为塬面,应平整土地;丁处为陡坡,应植树种草,营造护坡林。 答案 (1)D (2)A 区分同一种生态问题在不同区域的差异 比如对于黄土高原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问题分析时对比如下: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 南方低山丘陵 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 自然原因 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 率低 人为原因 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过度开发、樵采 黄土高原不如南方水热条件好,又处于过渡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水 地带,需实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生 热条件好,其有效措施是封 整治措施 物措施;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 山育林恢复植被,兴建小水 田等工程措施 电站,大坝等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6 考向 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措施 (2013·江苏地理,1112)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 1 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 剖面示意图,图 2 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图 1 图 2 (1)图 2 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 (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解析 第(1)题,由图 2 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图中甲区中坡与坡之间有较为宽阔的平地,对 比图 1 中梯田类型可知,适合修筑隔坡梯田。第(2)题,黄土高原的最大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 流失,在黄土高原地区修筑梯田一定要注意保水保土,反坡梯田的优点就是保水保土效果好。 答案 (1)C (2)A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序号按 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 顺序排列的是( ) 7 A. B. C. D. 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 A.地表起伏增大 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 D.植被条件变差 解析 水土流失会造成地表侵蚀,故为地表侵蚀;地表遭到侵蚀,会导致沟谷纵横,地表起 伏大,故为地表起伏大;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为植被条件差,水土流失会 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从而影响内河航运。 答案 1.D 2.B 读下图,完成 34 题 3.关于该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区,植被覆盖率高 B.河网密布,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C.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严重 D.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发展水电 4.从图中信息看,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解析 第 3 题,根据经纬网信息及“渭河”“秦岭”“西安”等地理事物可判断该地区位于黄 土高原,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严重是该区域的特征,黄土高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拦泥蓄水。 第 4“”题,据图中的 抽水井 信息可知,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水源。 答案 3.C 4.C (2016·南京模拟)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 表。据此完成 56 题。 降雨量 降雨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8 mm 强度 径流 泥沙 径流 泥沙 径流 泥沙 径流 泥沙 量/L 量/kg 量/L 量/kg 量/L 量/kg 量/L 量/kg 33 弱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强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5.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6.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森 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 B. C. D. 解析 第 5 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相同降水强度下,流失泥沙量由小到大是混交林地、荒草 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第 6 题,结合图示表格中数据资料综合分析可知,自然恢复植被(荒 草地)的生态效益优于单一树种针叶林;开垦坡耕地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森林树种越丰富, 生态效益越好,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不一定优于退耕还草的生态效益,即 B 项正确。 答案 5.D 6.B 读图,回答 78 题。 7.两地区共同存在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酸雨危害 C.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 D.土壤盐碱化 8.三个地区土壤侵蚀严重,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有( ) 9 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人口密集,过度开垦严重 酸雨危害严重 A. B. C. D. 解析 第 7 题,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位于内蒙古高原,两地都位于我国的干旱和半干旱 区,风力作用强劲,土壤遭受风蚀作用严重;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第 8 题, 三个地区都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三地区都是人口密集区,过 度开垦,造成植被破坏,加重了土壤侵蚀。 答案 7.C 8.C (2013·2013·江苏地理)读下图,回答 910 题。 9.图示堤坝的主要作用是( ) A.拦沙蓄水 B.发电灌溉 C.防洪抗旱 D.调节气候 10.在区域整治的过程下,下列各地形部位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甲平整土地,建设基本农田 B.乙封坡育林育草,涵蓄径流 C.丙修建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D.丁疏浚河道,排沙泄洪 解析 根据经纬度、海拔判断,图示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第 9 题,图示堤坝修建在沟谷地区, 主要作用是拦沙蓄水。第 10 题,甲处是塬地,要平整土地;乙处是陡坡,要封坡育林育草; 丙处是缓坡,可修筑梯田;丁处是沟谷,要打坝建库。 答案 9.A 10.D 二、综合题 11.(2015·上海地理,3133,18 分)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 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10 材料二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 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 态的演变过程。 (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 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解析 第(1)题,图甲为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起伏。黄土堆积厚度较大,是黄土高原 地区最重要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图乙为黄土梁,是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梁长一般可达上 千米,几千米或几十千米。图丙是黄土峁,是呈孤立的黄土丘,浑圆状形如馒头,大多数黄土 峁是由黄土梁进一步侵蚀切割形成的。从流水侵蚀作用入手分析黄土塬到黄土梁再到黄土峁的 黄土地貌形成过程。第(2)题,可以通过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耕地面积、地表破碎增加耕作 难度等角度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第(3)题,有利可以从对黄土地貌的改善分析,不利 可以从对土质的影响分析。 答案 (1)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 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 7、8、9 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 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 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 演变为黄土峁。 (2)不利影响:黄土地貌塬、梁、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 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 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后三点任答一点即可) (3)有利作用: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 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 耕作;有利农田灌溉。(任答一点即可) 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任答 一点即可)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地区煤、稀土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曾是植被茂密的地区,但在自然和人为 双重因素的影响下,现在变成了沟壑纵横的地区。近年来,黄土高原通过基本农田建设,实施 11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生态修复、建淤地坝等,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 12 万平方千米。下图 为黄土高原示意图。 材料二 鱼鳞坑是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工程措施。下图是鱼鳞坑剖面示意图()和平面排列 示意图()。 (1)分析图中甲地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2)材料一中甲地区工业发展有哪些区位优势?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 (4)有人认为需要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建设鱼鳞坑,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需要从地形、降水、土壤、植被等方面分析。第(2)题, 根据材料可知,该地矿产资源丰富,再结合黄土高原示意图可知,该地处于三省交界地带,区 际联系方便,目前该区域的开发还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第(3)题,需要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 原理,从水土流失对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第(4)题,属于开放性题目, 赞成与否皆可。若赞成,则结合鱼鳞坑的图示可知,能拦截地表径流,有利于治理水土流失: 若不赞成,则根据示意图中的引水沟可判断,鱼鳞坑会对地表造成破坏。 答案 (1)地表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垂直节理发育;位于季风区,降水变率大、多暴雨等。 (2)煤炭、稀土、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承东启西,位于三省交界地带,区际联系方便;国家政 策支持。 (3)使地表崎岖;土壤肥力降低;植被覆盖率下降;气候趋于干旱;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 积河床,易造成洪涝灾害。 (4)赞成。利用鱼鳞坑拦截坡面径流,可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增大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12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或不赞成。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建设鱼鳞坑会破坏原有 生态环境,在短期内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专题五 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考情分析 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土地盐渍化、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在常见的试题中,主要考查的是湿地保护、水土 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等。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对这些热点问题常常涉及。试题多以世界 或我国的热点区域图为载体,以简短的文字资料为切入点,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成 因及治理措施等。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有出现,综合题所占分值较高。 微专题一 湿地功能、开发与保护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2013·海南地理,1314)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 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 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 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20 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美化城市环境 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 B. C. D. 解析 第(1)题,由“黄河”和“灌渠”可知银川平原为灌溉农业区,农业开发,排水造田导 致湖泊减少。第(2)题,湿地资源对城市具有调节、降解、美化、旅游等功能。 答案 (1)C (2)B 13 1.湿地的涵义 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浅海区以及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3.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1)数量在减少,泥沙淤塞,围湖造田,滥垦沼泽、滩涂等。 (2)质量在下降。 (3)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在降低。 (4)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4.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 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 大河中下 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游湖泊 内陆干旱 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区湖泊 大河上游(如我 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 国三江源湿地) 东北三江 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平原湿地 黄河三角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 洲湿地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5.保护湿地案例措施 14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下表为我国两地区保护 湿地的具体措施: 地区 具体措施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 洞庭湖 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的措施 三江平原 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湿地的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分析 本考法常常结合区域图考查区域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分析。关键在于掌 握湿地减少的原因的分析方法。 (1)看变化时间的长短 长期(如一万年以来) 主要是自然原因,如气候变干、蒸发加强 近几十年的变化 主要是人为原因 一年内的季节变化 一般与季节性降水或冰雪融水有关 (2)看湖泊所在地 外流湖 萎缩 围湖造田;上游植被破坏,泥沙淤积 面积增加 退耕还湖;上游水土保持工程 干旱区内流湖萎缩 气温变化,冰雪融量减少;入湖河流水资源利用过度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 湿地的形成原因与保护 1.(2015·天津文综,89)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 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 缩小了 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2)题。 (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15 解析 第(1)题,考查内陆湖泊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艾比湖面积缩小,湖水蒸发总量减少。 湖泊面积缩小,湖水总量减少,湖水的含盐量增加,大量鱼类可能死亡,鱼类密度会减小,故 选项 A、B、D 错误。湖泊面积缩小,湖水总量减少,湖泊的自净能力减弱,选项 C 正确。第(2) 题,考查内陆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艾比湖面积缩小主要是由于耕地、 灌渠增加,大量截留入湖河流水量造成的。防止艾比湖面积萎缩的主要措施是退耕还草、保护 水源。选项 B 正确。 答案 (1)C (2)B 2.2014·课标 ,36(1),8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 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 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 分) 解析 沼泽的形成主要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关。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 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河流自低纬向 高纬流动,易发生凌汛,导致河水泛滥。因而该地沼泽广布。 答案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 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微专题二 荒漠化的防治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2015·山东文综,56)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 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读图完 16 成(1)(2)题。 (1)“”生态裂谷 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 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由题干信息可知, 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 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 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 项正确。“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退 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第(2)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 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 (1)C (2)D 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 17 2.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 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 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判断一个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的方法 一看位置,经纬度位置在四个沙漠带中。 二看年降水量,年降水小于 400 mm的地区易发生荒漠化。 三看土地覆被和利用类型,土地覆被类型以沙地为主的地区,土地利用中草地减少,耕地增多 等可引起荒漠化。 “四看地形,地形崎岖,若植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形成 石漠化”。 3.结合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其治理措施 18 4.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 陆地区 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19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沙丘土壤含水量状况分析 1.(2016·海南地理,1618)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 59 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 ) 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68 月土壤含水量低 68 月土壤含水量 高 A. B. C. D. (2)68 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风速较大 蒸腾量较大 气温较高 降水较少 A. B. C. D. (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 解析 第(1)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 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 土壤含水量高。从时间分布上看,5 月和 9 月土壤储水量在 7%左右,含水量较高;68 月土 壤储水量在 4%以下,含水量较低。故选 C。第(2)题,读图分析,68 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 材料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 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故选B。 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 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 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故选 D。 答案 (1)C (2)B (3)D 考向二 土地荒漠化成因危害及防治 20 2.2014·课标全国 ,36(2)、(3)、(4),18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 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 级)日数 157 天,且多 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 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5分) (1)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2)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 解析 第(1)题,冬春季青藏高原地区降水少、植被覆盖差,又多大风,而图示地区盛行西风 经过湖面,摩擦力小,湖东部地区为河谷,由于狭管效应,故风大沙多。 第(2)题,注意从铁路和列车两个角度分析危害。第(3)题,可从“阻沙”和“固沙”两个角度 分析。 答案 第(1)题,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 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第(2)题,(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 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 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3)(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主观题常考的 15 题型之十一 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 题 型 解 读 研究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可知,对环境问题的考查,通常是结合最新的时事材料或研究成果, 探究当前困扰人类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角度一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21 角度二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典 题 示 例 (2017·西安市高三模拟)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 重。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 问题是_。 (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阅卷抽样】 22 【失分诊断】 (1)“审题不准,忽略 最主要”“”“,错把 土地荒漠化 答成 水资源短缺”。 (2)答案要点不全。忽略答案的限制条件“农业措施”。答案要点不准确,将“”合理开采地下水 “答成 开采地下水”。 【应用流程】 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荒漠化 (2) 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合 理开采地下水;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答 题 模 板 1.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思维模板 问题表现危害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产生效益 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问题 思考方向 答题思路 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 水土流 自然原因 冲刷力强 失 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 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 自然原因 暖,蒸发旺盛 荒漠化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 人为原因 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 23 自然原因 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 湿地萎 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 缩 人为原因 流改向 森林破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生物演化 坏 人为原因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生物 自然原因 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多样 性减 人为原因 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少 3.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思考 答题思路 方向 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 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 ;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 工程 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 措施 础设施、建筑物等;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 站、港口等 生物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 措施 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 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 技术 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 措施 灌和滴灌等 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经济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 措施 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政策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等 措施 环保 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 措施 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 24 实 践 应 用 2015·安徽文综,35(2)、(3),24 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 传统的畜牧业区。20 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 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14分) (2)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10分) 解析 第(1)题,湿地的形成条件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可从地形、气候、水文及有无 冻土等方面分析。第(2)题,针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结合西北内陆的地理环境特征,采取相 应的对策,如保护湿地、合理放牧、恢复天然植被、加强管理等。 答案 (1)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 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2)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黑河中游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是甘肃省最重要的商品粮和瓜果蔬菜基地, 集中了全流域 90%以上的耕地和人口,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 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读图回答 12 题。 25 1.目前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 ) 水资源短缺 水土流失 植被退化 沙漠化、盐碱化 旱涝灾害 A. B. C. D. 2.该河下游弱水河段,近几十年来逐渐由常年性河流变为季节性河流,下游的湖沼湿地日渐干 涸,向荒漠转变,其主要原因是( ) A.雪线上升,冰雪融化减少 B.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C.植被减少,蒸发下渗增加 D.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 解析 第 1 题,由于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发展,使得生产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加,水资源短缺; 河流下游绿洲植被退化;出现盐碱化和沙漠化现象。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多发生在地势坡度大、 降水集中多暴雨的东部季风区,选项 B 正确。第 2 题,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湖沼湿地日渐 干涸并且向荒漠转变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全球变暖,空气干燥,蒸发增强等),也有人为原因(流 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并且人为原因为主要原因,选项 D 正确。 答案 1.B 2.D (2017·太原测试)下图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34 题。 3.图中甲表示( ) A.土地盐碱化严重 B.沙丘移向绿洲 C.河流水量减少 D.冰川融水减少 4.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 A.禁止经济活动 B.节约并合理用水 C.加强矿产开发 D.大力发展畜牧业 解析 第 3 题,气候变干与用水量增加均影响河流补给,使河流水量减少。同时,河流水量减 26 少会使地下水位下降,C 正确。第 4 题,节约和合理用水是干旱地区保护生态环境、防治土地 荒漠化的措施之一,B 正确。 答案 3.C 4.B (2017· 河 南 中 原 名 校 1 月 联 考 ) 下 图 反 映 黄 河 下 游 花 园 口 站 在 三个不同时段内年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变化范围,据此完成 56 题。 5.花园口站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总体变化趋势是( ) A.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增大 B.年径流量增大,年输沙量减小 C.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减小 D.年径流量减小,年输沙量增大 6.产生图示水沙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中上游植树造林 C.流

    注意事项

    本文(2018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2单元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_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鲁教版201709.wps)为本站会员(无敌斩)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