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7章区域土地利用规划.ppt

    • 资源ID:2910742       资源大小:562.02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7章区域土地利用规划.ppt

    第七章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利用 第二节 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第四节 区域管治 第五节 土 地 保 护,第一节 土地利用概述,一、土地的概念和特点,经济学:资源 法学:权力 农学:生产资料 地理学:土地是指地球表面上有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生态学:生态系统 工程学:场地 特点:稀缺性,恒久性,不动性,区际差异性,二、土地利用的概念,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利用土地的特征,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土地利用可以是一项生产性活动,也可以是一项非生产性活动,如建筑住宅、修建公园等。,三、土地的平面利用与立体利用,下至地壳,上至大气层,都可以作为土地的范畴。 农业用地向地下和空中利用的幅度都很有限。 城市土地日趋立体利用。地下停车场、地下管线网、地下商场、隧道、地下铁路。有些城市地下作三四层空间使用。高空利用:高楼大厦、高架铁路与公路、人行天桥、高空管线。,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能力和利用土地状况的一种反映。它可以从如下多种指标加以反映:,1土地利用率,2垦殖指数,又称土地垦殖率,3水面利用率,4耕地复种指数,又称耕地利用率,指每年实际播种使用的面积与已开发为耕地面积总量的百分比。,四、土地开发利用程度,5草原载畜量,6建筑密度,指在一定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7容积率,指一定地块范围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整个地块(或建筑用地)面积之比,8土地利用集约度,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的数量,是反映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第二节 土地的需求与供给,一、人地关系的集中反映,粮食是人与土地相互作用的中间产物,是人地相互作用最原始又是最强烈的中间连结点。粮食产量的空间分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地关系的空间结构。而粮食的生产和粮食产量又与土地的供需矛盾密切相关。,二、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耕地与建设用地的比例,(一)土地的需求,土地的需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基本需要。随着人类的繁衍,人类活动内容的增多和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广,为保障有限的土地能满足人类对土地日益扩大的需求,有必要对某一城市或区域的总用地需求量和各业用地需求量进行预测和控制。,土地需求量预测的项目通常包括两大类:一是农业生产用地和农业建设用地预测,前者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产养殖业用地需求量预测,后者包括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谷场、机车场等用地预测;二是非农业建设用地预测,包括城镇建设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工程用地、特殊用地、乡镇企业建设用地、农村个人建房用地等预测。 土地需求量预测必须以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影响土地利用的各种因素为依据,常用的预测方法有: 1平均增长法:以历史数值为依据,按其年平均增长率或增长量的发展趋势,推算预测对象的未来数值。 2回归分析法: 3用地定额指标法:根据人口用地定额或生产规模用地定额,按人口发展和生产发展规模推算规划期用地需求量。,(二)土地的供给,土地的供给是在一定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能被利用的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包括已利用和未利用的后备储量总和,包括无弹性的自然供给和有弹性的经济供给。 土地供给原则: 1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特点为依据。自然属性决定适宜利用方向。 2根据区位条件,因地制宜安排。各个地方区位特点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一样,要根据具体的区位条件,因地制宜安排各类用地。 3注意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对土地需求的无限增加性,决定了土地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个矛盾最集中反映在农业用地与非农建设用地或简称为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数量比例结构上,而农业用地主要是耕地,所以土地供应与需求矛盾的解决,实际上就是要协调好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供应之间的关系。,(三)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第三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一、土地类型,(一)按地貌特征分类,根据地貌、地形特性不同,常将土地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类型。,(二)从农业开发利用的资源角度分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曾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将中国土地分为九大类,它们分别为:耕地;园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草地、草山草坡;宜农荒地、宜林荒山荒地;沼泽、沙漠化土地、沙质荒漠、戈壁;寒漠、石骨裸露山地、永久积雪冰川;沿海滩涂、内陆水域;城中、工矿、交通用地。,适宜性分类,又叫适宜性评价。 适宜性可分适宜和不适宜两大类,适宜又可分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临界适宜。它们反映土地对拟议中的土地利用的适宜程度。临界适宜类土地,表示土地对拟定用途的持续利用有严重的限制,欲对之有效利用,必须采取重大的改造措施。 不适宜也可分为当前不适宜和永久不适宜两大类。前者表示土地利用中只是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及成本核算的条件下的限制影响。后者意味着土地利用的限制性十分严酷,即使在可预见的将来,也难于有效地使用。,(三)土地适宜性分类,(四)土地利用状况分类,土地利用状况分类,主要是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点等因素进行土地分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将土地分为8个一级类型、46个二级类型。其中的8个一级类型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它林木的土地;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1.0m,北方宽2.0m的沟、渠、路、田埂,但不包括地面坡度6°的梯田坎。,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果树苗圃等用地。,1耕 地,2园 地,生长草木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居民点与独立工矿用地)。指城市、建制镇、村庄及居民点以外的工矿、国防、名胜古迹等企事业单位用地,包括其内部交通、绿化用地。,5城镇村庄工矿用地,4牧草地,3林 地,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岩石砾地、梯田坎等难利用的土地。,8未利用土地,7水 域,指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及表层被冰雪常年覆盖的土地,不包括滞洪区和垦殖三年以上的滩地、海涂中的耕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指居民点以外的各种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和民用机场、港口码头用地,包括护路林。,6交通用地,我国城市用地分类。建设部1990年标准。 城市用地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1居住用地,4仓储用地,5对外交通用地,6道路广场用地,7市政公用设施用地,8绿 地,9特殊用地,10水域和其它用地,2公共设施用地,3工业用地,二、土地利用分区,(一)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土地利用分区,又称为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 土地利用分区与土地利用布局的关系。 相似之处:都是在某一区域内,对工业、农业、城镇、交通运输线路等各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利用方式在空间上进行安排;都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确定土地的不同功能和区域分工。 不同之处:土地利用分区主要任务是划分各种用地区,规定各种用地区土地的基本用途或主导功能,土地利用原则和管理措施,而土地利用布局主要任务是确定各类用地的比例、规模、空间位置和界限。,(二)土地利用分区的意义,1通过土地分区,能更好地体现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通过土地分,能够从空间布局上落实用地指标,协调产业间用地的矛盾,为各个产业的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用地条件。 3土地分区是土地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据。 4用地分区是用地规划与用地管理联系的重要环节。,(三)土地分区类型,土地分区类型,应根据区域范围的大小、土地用途管制的需要,并考虑不同地区的情况而定,同时宜尽可能与土地利用现在分类相衔接。 将土地分成9种用途区,即:农业用地区、种植园用地区、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其它用途区。 城市土地分为三类: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四)土地分区体系,纵向分区系统:省级、地市级、县级和乡镇级。 横向分区系统:按大类、中类、小类逐类细分。如分为农业用地区、林业用地区等,在农业用地区中划分为粮食生产用地区、经济作物用地区、渔业用地区等,在渔业用地区中再细分为人工水域(鱼塘)和自然水域(山塘、湖泊等)渔业用地等。,1耕地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尽可能都划入农业用地区,即:除已批准的城镇、村镇和工矿区规划中近期建设区范围内的耕地及已列入生态治理计划实施项目的耕地外,其余耕地原则上应划入农业用地区。 2规划开垦的宜农后备土地和沟渠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道路等设施用地以及农田之间的其它类型的零星用地,宜一并划入农业用地区。 3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应遵循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区位保护配套统一的原则,尤其应注意交通沿线的耕地、城镇规划近期建设区范围以外的耕地、村镇周围的耕地、生产条件好且集中连片的耕地的保护。,(五)土地利用分区的要点,4村镇建设用地区应按照用地逐步集中,将过于分散的零星居民点逐步合并的要求,适当缩并。 5合理确定各类用途区的最小分区面积、,就县级土地分类区而论,比较适宜的各类土地用途分区最小面积是:农业用地区、各类建设用地区、景观保护区为5万平方米左右;种植园用地区、林业用地区为10万平方米左右;牧业用地区为25万平方米左右。,(五)土地分区的依据,土地分区的主要依据是: 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2 土地利用现状; 3 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结果; 4 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域布局规划; 5 土地需求量预测结果; 6 各类用地调整指标; 7 部门用地布局规划; 8 与土地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第四节 区域管治,一、概念及其职能,是通过划定区域内不同功能、不同建设发展特性的类型 区,制定各类型区的开发标准和控制引导要求,其中包括 城镇建设控制、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建设、土地资源利用等内容,以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为目标,实施区域的统一规划,以协调区域内各级政府、各团体、企业、居民等不同主体的利益。,二、空间管制规划的作用 (1)对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控制、分配、流通的影响起到关键作用,提高区域整体效益。 (2)能有效协调水利、土地、矿产等资源管理部门和其他社会、经济、建设、环境等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3)可以为土地用途管制、城镇建设等方案的实施指出可操作的措施。 (4)为政府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宏观决策的实施提供引导性措施。,三、区域空间管治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强制性、指导性并存的原则 3、空间准入的可操作性 量化指标 4、与其他相关规划协调的原则,四、区域管制类型区及其发展方向 (1)优化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要改变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模式,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层次,继续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 对于这类区域,主要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改变经济活动构成要素,或者调整产业布局,改变经济要素的空间排列组合方式,优化空间结构,加速区域经济发展,改善环境质量。,(2)重点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要充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优化开发区域的产业转移,承接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逐步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 对于这类区域,应集中财力和物力,重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应优先给予安排。对区内的传统产业,应进行必要的改造,提高环境标准,在改造中逐步完成产业的升级。,(3)限制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如各类生态功能区、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防治区、生态农业区的基本农田、重要渔业水域、海岸防护区、水源涵养区部分区域、洪水调蓄区、饮用水水源地准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试验区、重要湿地部分区域、风景名胜区部分区域等。要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逐步成为全国或区域性的重要生态功能区。 对于这类区域,必须限制开发的项目和控制建筑密度;应控制增加建设用地规模,限制大规模工业用地特别是对环境易造成污染的工业项目的进入;独立工矿用地如需转换功能,应向生活类、公建类、福利类的功能转换,或转换为绿地或耕地;应鼓励建设用地废置后复耕或绿化。,部分限制开发区,(4)禁止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和核心区、生态公益林区、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等。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 对这类区域,不宜或严禁安排建设用地,应禁止大规模的建设项目进入,禁止具有城镇功能的用地开发。这类区域应制定保护和管理的法规、制度与要求。,禁止开发区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共243个,面积8944万公顷。 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共31处。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共187个,面积927万公顷。 国家森林公园 共565个,面积1100万公顷。 国家地质公园 共138个,面积48万公顷。,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 财政政策,要增加对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逐步使当地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投资政策,要重点支持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支持重点开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政策,要引导优化开发区域转移占地多、消耗高的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引导重点开发区域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引导限制开发区域发展特色产业,限制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扩张。 土地政策,要对优化开发区域实行更严格的建设用地增量控制,在保证基本农田不减少的前提下适当扩大重点开发区域建设用地供给,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严禁生态用地改变用途。,人口管理政策,要鼓励在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有稳定就业和住所的外来人口定居落户,引导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逐步自愿平稳有序转移。 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对优化开发区域,要强化经济结构、资源消耗、自主创新等的评价,弱化经济增长的评价;对重点开发区域,要综合评价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等;对限制开发区域,要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等的评价,弱化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评价;对禁止开发区域,主要评价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 土 地 保 护,一、土地资源保护的必要性,(一)土地资源的有限性 (二)自然灾害和人为不当的活动使大量土地损失 (三)人口不断增加,使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愈来愈突出 (四)耕地减少的速度加剧,质量损失严重,二、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措施,(一)因地制宜安排各业用地 (二)适宜的土地开发和利用强度 (三)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态环境 (四)合理用水 (五)水土保持 (六)加强土地资源管理,资料,中国虽然国土辽阔,但平原只占12%。中国有超过19亿亩耕地,其中坡度低于8度的平耕地只有9亿亩。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均粮食消费量平均在1千公斤,亚洲国家膳食结构不同,消费粮食少一些,也要500公斤。中国到2015年人口将超过14亿,人均500公斤总量就是7亿吨,1998年是中国粮食产量的高峰,达到5.1亿吨,但是自那以后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加快,以及退耕还林等原因,耕地减少了6364万亩,年均减少超过1千万亩,产量也减少到2006年的不到4.5亿吨。如果由于耕地不断减少,粮食产量停滞不前甚至继续下降,到2015年的供需缺口就可能扩大到1.5亿吨。长期以来,世界的粮食贸易量稳定在2亿吨上下,如果有四分之三让中国买走是不可想象的事。,三、切实保护耕地,(一)保护耕地的战略目标,总的战略目标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即保持现有耕地总量不再减少,并努力做到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耕地总量也有所增加。,(二)保护耕地的基本策略,1严格控制城镇发展用地规模,充分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 2调整村镇居民占用地,部分退宅还地。 3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增加土地利用面积。 4进行土地整理、整治,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 5调整土地收益分配办法,建立保护耕地的经济制约机制。 6改变土地管理体制,强化土地管理,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四、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1、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土地质量、潜力评价 3、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 4、各种用地分区规划布局 5、土地资源整治、保护规划 6、区域空间管制规划,思考题: 1、土地类型有哪些? 2、如何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3、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4、什么是区域管制?四种区域管制类型区如何界定? 发展方向如何?,空间管制案例,

    注意事项

    本文(第7章区域土地利用规划.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