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衔接班文2017072103123.doc

    • 资源ID:3073327       资源大小:304.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衔接班文2017072103123.doc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衔接班)文本试卷包括卷和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卷 选择题一 、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由此判断孟子“仁政”学说的客观基础是A、战国时期,奴隶主阶级的力量还比较强大 B、民心向背在战国争雄中起重要作用C、生产力发展,生产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D、大一统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3、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5、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6、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对这一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 A、承袭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 B、批判了“君为臣纲”的正统思想 C、要求推翻清朝腐朽的君主专制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思想演化而来的。最初顾炎武之所以把“亡国”与“亡天下”予以区分,其用意是A、反对空谈,力图扭转不切实际的学风 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宣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主张C、鼓励人们关心国事 D、号召人民用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8、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A、法家、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道家C、法家、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9、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A、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B、完全否定了人的自然欲求C、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D、“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10、有学者在评论某一观点时说:“一个人也许能够天马行空、细致入微的漫谈孝道,但是,只有他的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这一观点时A、天人感应 B、知行合一 C、经世致用 D、格物致知11、“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12、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李约瑟强调的是A、中国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 B、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的特质C、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 D、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排斥13、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14、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15、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钩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16、观察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农政全书书影 利玛窦与徐光启A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为一体 B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 C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D西学东渐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7、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18、著名的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说:“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然,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 A、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B、中国社会和平繁荣 C、社会上层未能警醒 D、士大夫醉生梦死19、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之德日是。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A、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号召推翻清政府统治 C、推崇君主立宪制 D、向俄、德、日学习20、“1905年,孙中山明确把平均地权作为民生主义的核心,并解释其含义是:核定天下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土地增值归国家所有,以防止贫富悬殊而实现国民共享国家财富。”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的精神 关注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的问题注重缩小贫富差距 实现了“平均分配土地”A B C D21、康有为主张“改定地方新法,推行保民仁政”,孙中山主张“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二者的不同点是A、国家政权的性质 B、反对外来侵略 C、国家政权的组成 D、主张断发易服22、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嬉太后 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23、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物者,殆鲜有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24、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25、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展民众的运动26、孙中山1923年1月说:“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这 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A、仍带有民族歧视的封建遗留 B、以解决“反满”情绪为目的C、是要求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观 D、体现了近代民主平等观27、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家。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A林则徐 B洪仁玕 C张之洞 D郑观应28、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 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29、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和材料应分别是A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C清朝封建统治 儒家思想 D洋务运动 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30、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B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31、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指出,“中国之史,则本纪、列传、一篇一篇,如海岸之石,乱堆错落”,只记载“某日有甲事,某日有乙事”。而不能使后人“鉴以往之大例,示将来之风潮”“鉴之裁之,以为经世之用”。这说明A梁启超注重运用科学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梁启超强调修史论史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C梁启超全面否定旧史观,提倡新史观 D梁启超的史学观点为民主革命打下了基础32、辛亥革命后,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这说明辛亥革命A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3、“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之、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A胡适之、陈独秀的推动 B白话文的自身价值C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D制度环境的根本变化34、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35、孙中山说:“兄弟曾听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由上述材料可知,孙中山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的积极贡献是A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主张的最早提出者和政治实践者B实现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完美结合C提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力避种族屠杀、国家分裂D推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完成了“光复”国家的大业36毛泽东说过:“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这些“认识”包括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发展阶段民族资产阶级历来都是革命的对象,而非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始终坚持掌握对革命的领导权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A B C D37.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38.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材料中“到了成熟的地步”最主要的理论是A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新民主主义理论C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39.“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什么是“一国两制”40.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相同点有其核心都是实事求是都是在对过去“左”倾错误思想的批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都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实践中都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点A. B. C. D.B卷II 主观题(20分)4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春秋时期,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到了战国,孟子所提倡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西汉,汉武帝和他的近臣董仲舒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和实践的步骤。请回答:(1) 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和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8分) 材料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写道:“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6分)材料三:陈独秀、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曾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3) 阅读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6分)高一衔接文科班期末考试(历史)答案参考答案:DBBCA CBACB BBCBD BCCCACDBBA DCBAD BCCDC CBBCD41、答案:(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生计。 地位: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8分)(2)态度: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3分)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3分)(3)评价:儒家思想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6分)7

    注意事项

    本文(河北省张家口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衔接班文2017072103123.doc)为本站会员(无敌斩)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