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建筑物理.ppt

    • 资源ID:3170639       资源大小:296.03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建筑物理.ppt

    建筑物理,05 设备 王宁,内容,第一篇 建筑热工学 第二篇 建筑光学 第三篇 建筑声学,第一篇 建筑热工学,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建筑保温与防湿 建筑防热 建筑日照,back,1. 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教学目标: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掌握平壁稳定传热的规律、传热过程、计算内部温度分布。 1.1围护结构传热的基本方式 热量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1.1.1导热 导热机理: 同一物体内各部分温度不同、或温度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时,材料内部发生的热量转移过程。 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存在导热现象。在建筑热工学中,遇到最多的是平壁的导热。 平壁的导热公式: ; ( ),back,1.1.2对流 定义 对流是指依靠流体的宏观运动,把热量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工程上遇到的是流体流过一个固体壁面时发生的热量交换过程,称为表面换热或对流传热。 分类 对流按产生原因可分为:自然对流、受迫对流。 自然对流是指本来温度相同的流体或流体与相邻的固体表面,因其中某一部分受热或遇冷产生温差,形成对流运动而传递热能; 受迫对流是指因外力作用,如风力、水泵、风机等的扰动,迫使流体产生对流。 对流传热过程的计算公式(牛顿公式): 计算对流传热的面积热流量,也就是如何确定表面传热系数 的问题。表面传热系数常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1.1.3辐射 辐射机理 任何物体只要热力学温度高于0K,表面就会不停的向四周发射电磁波,同时又不断的吸收其他物体投射来的电磁波。 辐射传热特点 辐射传热不需要物质间的相互接触,也不需要任何中间媒介。 辐射过程中伴随这能量的转换。 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一切物体,不论它们的温度高低都在不间断地向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 辐射能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当物体表面受到辐射强度为Io的辐射时,其能量守恒定律有: 式中, 物体对辐射热的光谱反射比, ; 物体对辐射热的光谱吸收比, ; 物体对辐射热的光谱透射比, 。,1.2围护结构的稳定传热过程 1.2.1围护结构一维稳定传热的基本规律 稳定传热是最简单和最基本的传热过程,由于计算方便,建筑热工设计中常采用此种模型进行估算。 (1)一维稳定传热假设: 如果围护结构的宽度和高度的尺寸比厚度大得多,则通过平壁的热量流动可认为只有沿厚度一个方向,这就是一维稳定传热。 (2)一维稳定传热的主要特征: 通过平壁的面界热流量q处处相同; 同一材质的平壁内部各界面间温度分布呈直线关系,即温度随距离的变化规律为直线。 (3)围护结构(多层平壁)的传热过程: 内表面吸热 多层平壁材料层的导热过程 外表面散热 (4)多层平壁稳定传热过程的计算公式:,(5)一维稳定传热时平壁内部的温度分布 壁体内表面的温度: 多层平壁任一层的内表面温度: 壁体外表面温度: 在稳定传热条件下,每一材料层内的温度分布是一直线,在多层平壁中成一条连续的折线。材料层内的温度降落程度与各层的热阻成正比,材料层的热阻愈大,在该层内的温度降落愈大。,1.3周期性不稳定传热的基本规律 1.3.1周期性不稳定传热的基本特点 (1)温度波动过程延迟;其原因在于,材料层升温或降温,需要一定的时间供给或放出热量。 (2)温度波“衰减”;其原因是由于结构材料层的热惰性造成的。 1.3.2谐波作用下材料和围护结构的热特性指标 (1)材料的蓄热系数S 某一匀质半无限大壁体一侧受到谐波作用时,迎波面上受的面积热流量振幅Aq与该表面的温度振幅A之比,称为材料的蓄热系数。 (2)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D 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是表示材料层受到波动热的作用后,背波面上温度波动剧烈程度的一个指标,它表明材料层抵抗温度波动的能力。 D = R S,1.4描述湿空气的物理量 1.4.1水蒸气的分压力P 湿空气: 含有水蒸气的空气称为湿空气。室内外的空气都是湿空气,湿空气是干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物。 道尔顿分压定律: 湿空气的总压力等于干空气的分压力和水蒸气的分压力之和,即: 1.4.2空气湿度 (1)绝对湿度 每立方米的湿空气所含水蒸气的质量,称为绝对湿度。绝对湿度一般用f表示,单位g/m3。饱和状态下的绝对湿度则用饱和蒸汽量fmax表示。 (2)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及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与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量fmax的比值,又称为饱和度。相对湿度一般用表示:,相对湿度可用来直接判断空气的干、湿程度。 1.4.3露点温度 空气在含湿量和大气压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饱和状态(即相对湿度100)所对应的温度,称为该状态下空气的露点温度,以符号td表示。气温如低于露点温度,就会产生结露或接霜现象。 1.4.4湿球温度和干球温度 用两支相同的水银温度计,一支的水银球用浸在水中的湿纱布包起来,称为湿球温度计,其相应的读数为湿球温度twet;另一支不包纱布,称为干球温度计,其相应的读数为干球温度tdry。干球温度实际上就是空气的温度。湿球温度计和干球温度计共同构成干湿球温度计。 干湿球温度计可以来测定空气的相对湿度。一般用图表来表示相对湿度与干球温度和湿球稳定的关系。,1.5室内外热环境 1.5.1室外热环境 (1)与建筑物密切相关的气候因素 一个地区的气候状况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建筑物密切相关的气候因素为:气温、太阳辐射、空气湿度、风及降水等。 (2)我国的建筑气候分区 全球气候复杂,差异大。我国依据建筑特点、使用要求及各种气候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建筑气候分区的工作,以指导作出适宜的设计。 (3)城市小气候特点 城市小气候是由于特殊的地表覆盖、人口排放的热量和水汽、废气及其他生活污染物造成的。 城市区域的小气候要素体现在: 大气透明度小,消弱了太阳辐射; 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 风速减小,风向因地而异;,蒸发减弱、湿度变小; 雾多,能见度差。 城市建筑热工设计必须考虑上述小气候因素。 1.5.2室内热平衡 (1)人体的热平衡方程 人体得失热量可用下式表示: q与人的体温变化率成正比, q 0或q 0对人体都有危害。为维持人体表面温度恒定在36.5不变,必须使人体得失热量q 为零,即人体热平衡方程为: 在达到热平衡时,如对流传热量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有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人体才能达到热舒适状态,能达到这种适宜比例的环境就是人体热舒适的 充分条件。,(2)室内热环境的评价 新有效温度ET(新等感温度) 预测热感指数(PMVPPD指标),2. 建筑保温与防湿,教学目标:掌握建筑保温设计的基本原则,围护结构保温设计的基本方 法最小总热阻法,特殊部位的保温设计,围护结构的蒸汽 渗透,表面冷凝、内部冷凝的检验及防控措施。 2.1围护结构的保温设计 2.1.1建筑保温设计的基本原则 (1)充分利用日照 (2)增加房间的密闭性 (3)合理选择建筑体型与平面形式 (4)使房间具有良好的热特性与合理的供热系统 2.1.2外围护结构的保温设计 (1)围护结构保温设计的基本方法最小总热阻法:,back,(2)绝热材料 一般把热导率小于0.25W/(m.K),表观密度小于1000kg/m2,并可用于绝热工程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习惯上把用于控制室内热量外流的叫做保温材料,用于防止室外热量进入室内的叫做隔热材料。 绝热材料的分类 影响材料热导率的因素 (3)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构造,3. 建筑防热,back,4. 建筑日照,back,第二篇 建筑光学,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天然采光 建筑照明,back,1.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back,2. 天然采光,back,3. 建筑照明,back,第三篇 建筑声学,建筑声学基本知识 建筑材料及结构的吸声与隔声 噪声控制与建筑隔振 室内音质设计,back,1. 建筑声学基本知识,back,2. 建筑材料及结构的吸声与隔振,back,3. 噪声控制与建筑隔振,back,4. 室内音质设计,back,the end,_,

    注意事项

    本文(建筑物理.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