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世界现当代史的理论框架变迁ppt课件.ppt

    • 资源ID:3177261       资源大小:1.37M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世界现当代史的理论框架变迁ppt课件.ppt

    世界现当代史的理论框架变迁,孟钟捷,目录,世界现当代史体系的讨论 俄国现代化与十月革命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问题 新冷战史研究 历史教育研究,一、世界现当代史体系的讨论,引论:不同语境中的“现当代”内涵,(1)欧美学界的认识 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二战结束 19-20世纪的延续性 “当代”的特殊性 “20世纪”的整体意义 保罗·约翰逊:现代:从1919年到2000年的世界 迈克·亚达斯: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2)中国学界的传统认识 1917-1945 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社会主义从一国走向世界 问题 严重的滞后性 浓厚的政治性 缺乏20世纪的特色,1. 从分散到整体的理论,【1】吴于廑 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第1期) 世界历史上的农本与重商(历史研究1984年第1期) 历史上农耕世界对工业世界的孕育(世界历史1987年第4期) 亚欧大陆传统农耕世界不同国家在新兴工业世界冲击下的反应(世界历史1993年第1期)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撰写的“世界历史”条目(1993年),(1)对于整体化的考察 (2)纵向横向 纵向: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及其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 横向:各地区从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从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紧密,最终发展为整体的过程,【2】李植枬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1990年) 20世纪世界历史整体概观(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1期) 20世纪世界史(1998年),(1)“世界现代史”的称呼被“20世纪世界史”所取代。 (2)20世纪世界史的起点不再是1917年十月革命,而是19、20世纪之交。 (3)强调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轴 (4)对于某些内容的处理不再局限于斗争视野,而是关注它们在整体化进程中的地位和意义。,【3】评价 (1)优点:与传统体系具有联系性 (2)缺陷: 没有跳出意识形态语境 容易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2. 现代化理论,【1】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特点 (1)研究重点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 (2)立足于西欧北美工业化经验的概括与抽象 (3)强调进化内因论 (4)现代化过程与结果被高度的科学化,【2】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缺陷 (1)不是一个历史的研究 (2)带有强烈的西方中心色彩 (3)割裂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联系,【3】 罗荣渠:“一元多线”说 (1)世界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的发展都不是整齐划一的; (2)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并不都是按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单线排列的; (3)在同一种生产力的水平上,也可以出现或者存在不同的生产关系或社会制度; (4)历史上的任何社会形态都是多维的互动作用体系,一个新社会的兴起,也是众多因素长期交互作用的自发的历史过程。,原始生产力 农业生产力 工业生产力,采集渔猎时代 农业文明时代 工业文明时代,丁建弘主编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1999) 李庆余的美国现代化道路(1994) 李工真的德国现代化的道路(1996) 钱乘旦的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1999) 张建华的俄国现代化道路研究(2002) 马生祥的法国现代化(2004) 吴建华的东瀛史论:日本现代化研究(2006) 艾周昌的南非现代化研究(2000) 林乘节的印度现代化的发展道路(2001) 毕健康的埃及现代化与政治稳定(2005) 苏振兴的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研究(2006),【4】 评论 (1)突破了五个社会形态说的束缚,从社会发展的更为广阔的角度来思考历史的发展 (2)推广了比较研究的历史方法 (3)重视纵向研究或国别研究,无法体现世界历史在横向上的交流趋势,3. 世界体系理论,对于现代化理论的批判 国家不应该是世界历史的分析单位 沃勒斯坦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1】 世界体系以单一的世界经济作为其存在的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 围绕两个二分法运行: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中心半边缘边缘 发展周期,【2】世界体系是一个多重国家体系 中心区的中心化过程 边缘区的边缘化过程,【3】世界体系也是一种文明体系 资本主义文明日益成为一种普世性的文明 边缘地区面临两难境地,王正毅:边缘地带发展论世界体系与东南亚的发展 【4】评论 重视横向研究 具有很明显的终极目标 现有体系比较简单,以偏概全,4. 整体化与多样性理论,【1】20世纪的整体性趋势日益明显 【2】多样性的局面不断被巩固 【3】整体化与多样性是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整体 【4】重构现代史: 世界如何在整体化的客观进程中日益迎接挑战,主动构建跨国组织,却由于时代局限不断遭受压力而失败 不同意识形态与指导思想如何在世界整体化进程中摸索前进,二、俄国现代化与十月革命,引论,解密派 诠释派,1. 俄国现代化中的土地问题,【1】1861年改革中的土地问题 改革的双重目标:解放农奴;发展经济 “公社世界”与分家运动 “俄国社会主义”运动与奇吉林事件,【2】斯图雷平改革中的土地问题 继续分家 政府积极支持 实际效果与心理影响的极端分岔 斯图雷平被刺,【3】十月革命后的土地问题 土地改革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土地改革与农业现代化问题,【4】总结 农业问题是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工业发展必定要求农业走集约型的道路 俄罗斯现代化的困境在于各种矛盾的集中爆发,2. 十月革命的评价问题,【1】正统派 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一种经典模式 对整个世界的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2】否定派 历史进程不是由阶级斗争决定的,否定正统派对于从二月革命向十月革命转变的分析 强调历史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否认必然说 断送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前途,犯了“原罪”,【3】重评派 对于历史条件的再认识:主观条件/客观条件 对于性质的再认识 不完全的社会主义革命 阶段论:从无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对于历史地位的再认识 从俄国现代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十月革命:体现了一元多线的真理 从世界体系的角度来看十月革命: 它深刻影响了早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裂变和战后世界体系重组的走向 它为20世纪后半期的冷战格局奠定了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基础,三、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引论: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发展,【1】理论范式拓宽,研究视角多元 在传统的斗争观中,逐渐融入了现代化史观与全球史观 研究视角从政治史向社会史、文化史与整体史的过渡 【2】研究方法多样化 在宏观研究之外,加强了微观研究 在个案研究基础上,关于区域组织的发展 比较研究广受重视,【3】关注焦点从殖民史、斗争史向发展史的转变 对殖民地解放运动的研究不再受意识形态与道德批判的影响 开展对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的研究 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评价更具辨证性,1.拉美模式,【1】什么是拉美模式 政治上:官僚威权主义 经济上:进口替代发展策略,重积累轻积蓄 理论上:遵循发展主义,【2】拉美模式的问题(拉美现象) 指导理论的转型不够及时 出口替代战略对外资依赖性太大,产业结构升级缓慢 社会贫富差距大,【3】拉美模式的改革问题 新自由主义改革(智利) 重新落入附庸的地位,【4】评价 提供了一种后发现代化的模式 早期发展借助有利时机,但现在需要重新思考定位,2. 东亚模式,【1】什么是东亚模式 经济上:经济优先主义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收入分配相对均等高经济增长率; 政治上:贤明型权威主义集权强制性措施专家治国健全法制反腐倡廉政治稳定,渐进民主 文化上:儒家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东亚现代化文明,【2】东亚模式的问题 政府干预的程度 出口替代型战略与时机转换,【3】东亚模式的未来 否定说 再创说 去粗存精说,四、新冷战史研究,引论,90年代以来发展最迅速的学科点,1. 冷战史的“旧研究”,【1】正统学派 批判苏联的“邪恶强权” 重现实权力,轻意识形态,【2】修正派 责任在于美国 仍然重视权力,而忽视意识形态,【3】后修正派 美苏双方都有责任,对对方政策目标的误解 这种误解来自于国内压力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并进一步过度反应,【4】传统研究的问题 以美国和西方为中心 意识形态因素被忽视 资料来源单一 只关注高层政治和重大危机处理,不关注社会变化、文化变化与其他国家的影响力,2. 新冷战史的兴起,【1】主导因素 冷战的终结 方法论的变迁 史料的大幅增加,【2】主要代表人物 John Gaddis (Bernd Stöver) 陈兼 沈志华,【3】主要观点 冷战从本质上看不是利益之争(硬权力),而是思想观念与制度合法性之争(软权力); 决定冷战进程的不是超级大国及其集团之间的均势问题,而是权力多样化的问题 超越美国中心论,五、历史教育研究,引论 历史与记忆:历史教学的哲学反思,如实直书-历史教学的传统方法论 后现代史学的兴起 个人记忆-社会记忆-集体记忆 虚假的集体记忆-政治记忆建构的必要性-历史教学的哲学反思,1. 核心概念的提出:历史意识,时间意识 真实性意识 变迁意识 认同意识 政治意识 经济意识 道德意识,2. 视野拓宽:跨学科的历史教育学,社会史、文化史、日常生活史、知识考古学、历史哲学 史料考证、历史图片的运用、博物馆教育、大众历史杂志、历史电影、节庆文化、纪念碑的历史,谢谢!,联系方式:zjmenghistory.ecnu.edu.cn,

    注意事项

    本文(世界现当代史的理论框架变迁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