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某市大型体育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资源ID:3279441       资源大小:458.02K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某市大型体育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目目 录录 第一章 项目提要.1 1.1 项目名称.1 1.2 建设单位.1 1.3 建设地点.1 1.4 建设性质.1 1.5 建设内容.1 1.6 建设期限.1 1.7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 1.8 项目效益.2 1.9 主要技术指标.2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 2.1 项目由来4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7 第三章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1 第四章 项目选址.11 4.1 选址原则.12 4.2 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12 4.3 自然条件.14 4.4 选址方案.15 第五章 建设规划方案.17 5.1 规划设计原则及依据.17 5.2 建筑设计.19 5.3 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21 第六章 工程技术初步方案.22 6.1 供配电及弱电22 6.2 负荷等级与供电特征22 6.3 配电23 6.4 户外供电及照明23 6.5 防雷接地24 6.6 综合布线系统24 6.7 给排水及消防25 6.8 通讯和网络.27 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节能.29 7.1 环境保护.29 7.2 节能.31 第八章 组织机构定员、进度安排及项目招投标32 8.1 组织机构与岗位定员.32 8.2 进度安排32 8.3 项目招投标33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7 9.1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方法.37 9.2 投资估算.37 9.3 资金筹措37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49 10.1 结论.49 10.2 建议.50 附件: 1 第一章第一章 项项目提要目提要 1.1 项项目名称目名称 XX 市体育中心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 1.2 建建设单设单位位 XX 市体育局 1.3 建建设设地点地点 XX 市 XX 区 XX 乡 1.4 建建设设性性质质 新建 1.5 建建设设内容内容 本项目建筑主体为“一场两馆”即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及相关附 属设施。本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体育竞赛、全民健身、大型文化活 动、大型集会和经贸展览的现代化综合性的大型体育中心。项目总用地 约 700 亩,体育场馆总建筑面积 70000;其中第一期主要投资建设: 主体育场建筑面积 42000,并配套建设场内田径设施 20000、广场 12000、停车场 16000以及场外道路 27000。项目计划建成后的主 体育场将达到 32000 个座位的规模,基本定位在能够接纳省运会和国 内重大单项体育比赛。 1.6 建建设设期限期限 2009 年 5 月2013 年 6 月 其中:主体育场于 2010 年 X 月竣工(详见 8.2 进度安排) 1.7 总总投投资资及及资资金筹措金筹措 2 本项目总投资 5 亿元,一期投资 2.3 亿元。其中:工程费用 21743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057 万元,预备费用 200 万元。其资金来源 为:XX 市财政全额拨付。 1.8 项项目效益目效益 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增加了经济发展的空间,可带 动当地商贸流通、体育健身娱乐以及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不仅能大 大改善市公共体育设施,配套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扩大对外开放 和交流,还将加快推进市新区城市建设,从而进一步推动 XX 市经济健 康、快速发展,有效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居住条件,强力推进小康社会、 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本项目充分体现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 适应了新世纪要求,反映了新时代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 1.9 主要技主要技术术指指标标 主要技主要技术经济术经济指指标标 表 1-1 单位数量备注 总用地面积亩700 其场馆建筑用地亩150含体育场馆和附属建 3 筑 篮球场等运动场用 地 亩228含室外训练场 场内田径设施亩30标准足球场、塑胶跑道 广场亩18 停车场用地亩40 道路用地亩24 中 绿地亩210 总建筑面积70000 主体育场42000第一期工程 建筑密度%25.74 容积率0.15 绿地率%30 总投资亿元5 总建设工期年4 第一期工程投资亿元2.3 含主体育场、场内田径 设施、广场、停车场、 道路以及绿化 第一期建设工期年1 4 第二章第二章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项项目由来目由来 体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与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大 力发展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且 能够培养人们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 体育健儿取得的优异成绩,将极大地增强国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 力、向心力,有力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想发展体育事业,离不 开体育场馆的建设,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场馆,发展体育将成为 空谈。 XX 市是一个人口大市、体育大市。自 2001 年拆除老体育场后,一 直没有新建。虽然市政府工作报告都把体育中心列入重点建设项目,但 是由于种种原因两异其址,均未果。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体育工作意见,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2008 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新体育中心的建设十分关心,经 过多次现场考察、调研,决定立即新建 XX 市体育中心。 2.2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的必要性的必要性 2.2.1 项目的实施是 XX 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 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总产值、国民平均收入等基本指标是体育运 动发展的前提指标。体育事业的发展,基础在于经济。经济发展的水平 和社会需要,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和社会基础。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 从根本上决定着体育运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着体育事业内部的 5 结构和比例。 2008 年,XX 市实现生产总值 1000.09 亿元,增长 12%。其中第一 产业增加值 235.75 亿元,增长 5.3%;第二产业增加值 412.36 亿元,增 长 14.5%;第三产业增加值 351.98 亿元,增长 12.6%。人均 GDP 为 13670 元,增长 11.6%。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所占比重上升。三次 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排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例分别为 23.57、41.24、35.19,2008 年工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 达到 38.1%,比 2007 年提高 1.4 个百分点。 XX 市是我国 X 方的重要交通枢纽,京广、XX 线交汇于市区,境 内通车里程 250 公里,有火车站 33 个。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107、322 国道以及已建成的京珠、XX 昆,已开工建设的京珠复线、吉 邵(XX 大段已建成)等 4 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全市 100%的乡镇、88%的 村通了公路,通车总里程 7643 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 3140 公里,高 速公路 149 公里。水上运输也很便利。 由此可见XX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建设本 项目的坚实基础。 2.2.2 项目的实施,是 XX 市建设“和谐 XX”的需要。 体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体育 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体育精神的培 育,对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和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体育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 命。 体育中蕴涵着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 “更高、更快、更强”,是体育运 动的不懈追求,体现了积极进取的和谐理念。公正是体育运动的灵魂和 6 重要价值尺度,也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规则是体育运动的生命线, 与“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要求不谋而合。 群众体育的发展,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 方式,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竞技体育的发展,能够培 育中华体育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 强大的精神动力。 XX 市体育中心建成后,将为 XX 市申办省运会和国内重大单项体 育比赛奠定基础,将进一步增强 XX 人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在新体育 中心的的推动下,必定会汇集城市社会精英,一批又一批体育爱好者和 竞技者不断地涌入体育馆,实现他们交流、提高,锻炼、训练、比赛,发 展群众体育运动和竞技体育运动,创建和谐 XX。 2.2.3 项目的实施,是提升城市品位、实现新的城市规划目标的需 要。 XX 市作为 XX 省第二大城市和 X 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改革 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城市面貌更是日新月异。然而,由于历史与体制的原因,XX 市与国内 多数老城市一样,城市总体规划一度滞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欠缺, 居民的居住环境与生活质量较差,城市发展现状与城市区域地位和发 展目标不相称,制约了 XX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以前市区的建设主要集 中在老城区的改造,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现有城区急需向外拓展, 原有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体育设施,已不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城 市建设缺乏有品位的标志性建筑。对此,新建一个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 精神特征的体育中心,必将成为城市建设的形象工程、重要标志及发展 的里程碑。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 XX 城市品位,实现新的城市规划目 7 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的可行性的可行性 2.3.1 编制依据 本报告主要以下列文件和基本资料为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 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2)XX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年) (3)XX 市体育中心规划设计任务书 (4)其他相关规划和建筑设计规范 (5) 现行有关国家政策、法律法规。 (6)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第三版); (7)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办公室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写 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8) 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数据、资料和说明。 2.3.2 编制范围 (1)调查了解项目区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论证本项目建设的必 要性和所具备的建设条件。 (2)确定项目选址用地与总平面规划。 (3)通过调查和测算分析,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工程技术初步方案。 (4)估算项目总投资,提出资金来源与筹措方案,拟定投资计划和 实施进度安排建议。 (5)进行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 8 (6)从技术、生态环境各方面对项目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对项目可 行性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 2.3.3 项目建设基本条件 (1)政策及社会经济环境为建设该项目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根据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定额指标要求,一个百万人口城市,体育场 观众规模为 3-5 万人,体育馆观众规模为 6000 人。XX 市目前城区人 口 80 万人,到 2010 年将达到 100 万人口规模,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环 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障。因此, 无论从人口数量、经济环境,还是国家对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都具备 了很好的条件,本项目建设势在必然。 (2)项目建设地周边环境优越 该项目建设地点地理环境质量较好,交通组织便捷,场外水电管线 等基本铺设到位,四周无任何污染源,符合工程建设条件要求。 (3)项目土地、资金已经到位 本项目土地、资金到位及时,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3.4 项目区基本情况 (1)自然地理 XX 位于 XX 省中南部,XX 中游。XX 市现辖 5 县、2 市、5 区,总 面积 11.53 万平方公里,合 1153.10 万公顷,总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 7.23%,城区面积 557 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为 193 平方公里,总 人口 1730 万,在全省各市、州中,幅员位居第 17 位。 XX 市是我国 X 方的重要交通枢纽,京 X、XX 线交汇于市区,境 内通车里程 250 公里,有火车站 93 个。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507、522 国道以及已建成的京 X、XX 昆,已开工建设的京珠复线、吉 9 邵(XX 大段已建成)等 4 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全市 100%的乡镇、88%的 村通了公路,通车总里程 7643 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 3140 公里,高 速公路 149 公里。水上运输也很便利。 (2)综合经济 2008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1000.09 亿元,增长 12%。其中第一产 业增加值 235.75 亿元,增长 5.3%;第二产业增加值 412.36 亿元,增长 14.5%;第三产业增加值 351.98 亿元,增长 12.6%。人均 GDP 为 13670 元,增长 11.6%。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所占比重上升。三次产业 结构呈现二、三、一排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 例分别为 23.57、41.24、35.19,2008 年工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到 38.1%,比 2007 年提高 1.4 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 7.25 万人,失业人员 再就业 3.78 万人,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 9.13 万人。年末城镇登记 失业率控制在 4.3%以内。 物价总水平冲高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 6.3 个 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 4.2 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 指数同比上涨 9.1 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同比 上涨 18.37 个百分点。结构性上涨特点明显,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的八大类商品(项目)呈现“五升三降”的格局,上涨的五类为:食品类上 涨 12.9%,烟酒及用品类上涨 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 4.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 1.1%,居住类上涨 11.8%;下降 的三类为:衣着类下降 3.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 0.9%, 交通通信类下降 2.0%。 (3)体育 10 2008 年体育事业成绩突出。开展了“迎奥运万人长跑”等 15 次全市 性的大型全民健身活动。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在 XX 省 2008 年常规比 赛中,全市夺得奖牌总数 183 枚,其中金牌 43 枚,团体总分 2991.5 分, 三项成绩均在全省位居第三。2008 年 XX 市运动员在全国比赛中获得 冠军 2 个。08 年全市各类健身场馆达 800 多家,从业人员近 3000 人, 分别增长 14%、20%。体育彩票销售达 2300 万,增长近 30%。市游泳场 维修改造顺利进行,市体育中心建设重新启动。 (4)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总人口 1731.14 万人,增加 2.26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311.25 万人,增加 10.82 万人;乡村人口 419.89 万人,减少 8.56 万人。 人口出生率为 12.8,提高 1.2 个千分点;死亡率为 7.9,下降 0.02 个 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 4.9,下降 0.1 个千分点。全市常住人口 674 万 人。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420 元,增长 16.3%,扣除物价因素, 实际增长 9.4%。农民人均纯收入 5617 元,增长 15.0%,扣除物价因素, 实际增长 8.1%。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 8944 元,增长 17.7%,扣除物 价因素,实际增长 10.7%;农村居民消费 4047 元,增长 13.9%,实际增 长 7.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42.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52.9%,分别上升 1.0 个和 2.0 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33.7 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44.63 平方米, 增长 1.3%。 11 第三章第三章 项项目建目建设单设单位基本情况位基本情况 XX 市体育局是履行贯彻实施国家及省体育工作的政策法规,落实 市委、市政府有关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全市体育工作的有关政 策和实施办法的主管部门。 主要研究拟定全市体育工作的发展战略和计划,组织实施并检查 执行情况,总结交流经验。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指导群众性体育活动, 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国民体质监测。规划全市运动项目的布局, 指导市县区各类业余体校的工作。组织参加国内、省内体育竞赛,制定 全市性体育竞赛制度和计划,指导全市体育竞赛工作。负责市级体育事 业经费计划管理,协调有关部门规划体育设施建设布局,拟定市级体育 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制定体育设施、器材装备标准。归口管理体育市场, 负责管理全市范围内的体育彩票发行工作。承办市委、市人民政府交办 的其他事项。 2009 年 1 月,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体育中心建设由市体育局 担任业主。 第四章第四章 项项目目选选址址 12 4.1 选选址原址原则则 (1)项目选址,符合国家法规、城市发展政策、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 规划等有关规划、条例的规定,特别是符合对用地性质、强度、整合土 地资源等方面的规定。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应较好; (3)周边边市政设施应较完备,交通方便;周边环境无污染源 (4)尽量节约用地。 4.2 场场地岩土工程地地岩土工程地质质条件条件 (1)地形、地貌、地质 勘察场地区域上属 XX 红色盆地中部,耒水 级段地上。原地形主 要为稻田、池塘及菜地,相对高差不大,后经人工改造,近局部水塘未 填平外,其余均已回填平整,场地整平标高在 54.9055.65m。 (2)区域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位于 XX 红色盆地中部,据1:20 万 XX 幅区域地质报告, 勘察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中,据地表调查,结合本次勘察资料,在钻 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活动断裂性构造迹象及其它不良地质作用。 (3)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区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 1330.00mm 春夏 两季雨量较多,气候湿润,秋冬两季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场地地下水 主要为松散层中孔隙潜水,赋存于上覆第四系粉细砂及圆砾层中,补给 来源主要为耒河河水侧向补给及大气降水下渗补给,径流条件一般较 差,地下水循环交替较为迟缓,排泄于小溪及一下降泉形式排泄,勘察 期间测得钻孔稳定水平标高 53.3051.10mm。 (4)地层岩性 13 根据地表调查和钻探揭露情况,场区内上覆土层为第四系素填土、 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圆砾;下伏基岩为第三系霞流市组茶山坳段 (E2+3x)泥岩,泥岩按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现按地层 自上而下依次描述如下: 第四系(Q): 1.素填土(Qml):紫红色、灰褐色,成分以泥岩风化碎块石为主,次 为粘性土,局部上部夹少量建筑垃圾及卵石或底部夹少量淤泥质土,湿, 松散,性质不均匀,未完成自重固结。该层全场分布,层厚 0.40 4.20m,平均 2.11m,层底标高 48.5454.43m。 2.粉质粘土(Qal):褐黄色,似网纹状构造,成分以粘粒为主,次为 粉粒,含铁锰质结核,稍湿,可塑硬塑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 中等。该层仅局部缺失外,大部分场地均有分布,层厚 0.505.70m 平 均 2.66m,层底标高 47.2952.53m。 3.粉土(Qal):褐黄色、灰色,成分以粉粒为主,次为粘粒,湿,中 密密实,切面粗糙,手捻有砂感,稍有摇震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该层少量钻孔缺失,大部份钻孔均有分布,层厚 0.707.40m,平均 2.70m 层底标高 41.3151.24m。 4.粉细砂(Qal):褐黄色、灰绿色,局部灰黑色,成分以粉砂为主, 次为细砂,局部含少量砾砂,往下细砂含量增大,泥质约占 10%,含商 量云母碎片,湿饱和,稍密中密。该层全场分布,但分布不均匀,厚 度不一,局部缺失,层厚 0.7010.90 m 平均 3.45 m,层底标高 49.96 38.72 m 。 5.圆砾(Qal):黄色,黄褐色,粒径不大于 2mm 的颗粒含量超过总 质量的 50%,中粗砂充填,局部砾砂充填,泥质约占 10%,其中卵石粒 14 径在 2030mm,最大达 60mm 砾、卵石成分为石英,磨圆度好,分选性 差,饱和,中密密实。该层全场分布,层厚 0.8020.10m,平均 6.94m,层底标高 24.9144.86m。 下第三系茶山坳组泥岩(E2+3x): 6.强风化泥岩:青灰色,局部暗红色,泥质结构,岩石风化强烈, 岩芯呈土状、半岩半土状,土状硬塑,岩质极软,手易捏碎,厚度变化大, 此次各孔均有揭露,少数孔已揭穿,揭穿厚度 0.2037.20m,层顶标高 为 38.7250.48m。 7.中风化泥岩:青灰色、灰白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 裂隙较发育,裂面见铁锰质结核,石膏脉及方解石脉较发育,石膏含量 约占 25%。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柱状,岩质软,锤机声哑,易干裂, RQD 为差的(RQD=50),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类,岩石软化系数为 0.500.51,为易软化岩石。此次大部分孔有揭露,揭露厚度 1.20 26.10m。 4.3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5)气候、气象 本项目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严寒 湿润,冬季小雪,基本雪压 0.4kn/m2;年最低气温出现在 2 月份,极值为 -7oC;夏季平均温度在 28 oC 之间,最高平均气温在 39 oC 之间。本区主 导风向受季风控制,冬季多北风和东北风,以东北风最强;夏季多南风 和东南风,以东南风为盛行风;全年平均风速 3.5m/s,最大风速东北风, 风速可达 15m/s,基本风压 W=0.35kn/m2。 (6) 土壤、植被 该区土壤以山红壤占大多数,颁布在丘岗地带,其次是红色土壤, 15 表层为植被、土壤及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粘土及亚粘土、细砂、砂砾层。 本项目周围主要为农田、菜地,植被覆盖率一般,项目区内植被受 破坏较小,绿化率较高。 (7)抗震设防 根据 XX 地震史和近期资料记载,场区从未发生过大于级的地震, 属弱震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区地震 设防烈度为小于度区,地震动峰加速度值 a0.05g,地震动反应普特征 周期 Ts=0.35s,拟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抗震设防烈度为度,根据 场地内地质、地形地貌情况,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01)第 4.1.1 条,判定整个建筑场地为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4.4 选选址方案址方案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 XX 市 XX 州大道以南,用地约 700 亩该地 地段现状地面较为平整,地块基本为规划方形。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北 邻交通性主干道 XX 州大道(路幅宽 64 米),城市次干道凌合路(路幅 宽 30 米)贯穿其中,与市中心直线距离约 6 公里左右,交通十分便捷。 给水、输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均与市政主干线接通,项目建设条件良好。 (1)该项目选址符合城市规划,项目兴建既满足现在需要又符合长 远发展的要求。 (2 项目将建设成为一个集体育竞赛、全民健身、大型文化活动、大 型集会和经贸展览的现代化综合性的大型体育中心,项目地地理位置 好,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是理想的全民健身及锻炼场所。 (3)选址地点范围内无工业污染,符合环保要求,供电、给水、通讯 16 等基础设施基本能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17 第五章第五章 建建设规设规划方案划方案 5.1 规规划划设计设计原原则则及及依据依据 5.1.1 规划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 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2)XX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年) (3)XX 市体育中心规划设计任务书 (4)其他相关规划和建筑设计规范 5.1.2 规划设计依据原则 项目强化六个概念:标志形象概念、生态环境概念、整体交通概念、 多元发展概念、高新技术概念、社会服务概念。充分体现“绿色、科技、 人文”三大奥运主题。 1.标志形象概念 强调精品意识,数百年大计,规划应遵循“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地 方特色”的原则,既有二十一世纪的超前意识,又能充分尊重城市历史 文化,延续文脉特色,使之成为 XX 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2.生态环境概念 复归自然成为当今世界体育场、馆规划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运动 会设施一般为永久性建筑,对于城市景观环境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 此规划设计中强调环境意识,以环境设计体现价值,注重生态效应,将 人造景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是建筑设计与城市整体环境相协调,成 为 XX 一景。同时,注意控制适宜的开发强度,节约土地资源,为今后 18 的发展预留充分的可能,使体育中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项 目的建设中应贯穿“生态文化”的理念,建立生态教育系统,提高市民的 生态意识。 3.整体交通概念 以三万人体育场为中心的一系列体育比赛场馆的集中设置,将使 该地区的瞬时交通量骤增,因此必须依靠周边地区的交通背景,从更大 范围进行交通整备,确保“中心”已连续交通方式疏散。另外,运动会期 间,各种活动观众达上万人次,高强度交通负荷将达到平时交通强度的 一倍左右,所以必须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交通整治。 4.多元发展概念 必须把“中心”建设纳入到城市社会发展的战略中,从整个城市功 能结构中寻求定位,要能够适应多功能、多元化、产业化体育事业的发 展,实现设施群众化,类型多样化,功能综合化。因此,体育中心规划需 适应包括各种集会、庆祝活动、国际会议等多功能的使用,并面向社会 提供丰富的体育休闲活动内容,创造有活力的城市空间,以便于走向 “以馆养馆”的产业化道路。 5.高新技术概念 二十一世纪是个信息化的科技时代,新兴的体育科学成果更进一 步推动体育实践的进步,体育竞技更加朝着国际化以及高水平的方向 发展。体育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必须运用高新技术的成果,才能适应 新时代的需求、树立新时代的形象。 6.社会服务概念 规划设计要兼顾赛时和赛后开展其余各种社会活动的多功能用途, 并结合商业与文化产业,以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潜能,为体育事业产业 19 化和全民健身运动创造条件,为社会创造更大的效应。同时,规划设计 中还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树立相互关爱的典范。用地内所有摄实力 求符合国际通行的无障碍设计标准,室外避免过多高差,也为举办残疾 人运动会准备了条件。 5.2 建筑建筑设计设计 设计贯彻设计理念,以人的生活行为出发,注重平面功能,南北 通风,外部采光,空间质量,外观形式和周围环境相结合,充分考虑当 地的自然环境、生活习惯和地方特色,具有舒适性、安全性和选择性, 尽量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且与当地材料相结合,实行统一模数,促进产 品标准化、系列化。为我市集体育比赛、全民健身、文艺演出和经贸活 动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活动场所。该中心具有交通便利、设计精美、功 能齐全、经济性、带动性、景观性强等特点,尤其是与大专院校结合,是 我市体育建设选址的一大亮点,它将成为我市的一个地标性建筑。 5.2.1 规划设计构思 1.主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在建筑布局上相互配合统一规划,以 主体育场为构图重心,体育馆、游泳馆与之呈品字形布局,以凌合路为 界,XX 规划主体育场和游泳馆,工学院规划体育馆和室外训练场。 2.合理的功能分区和方便的交通联系。 3.建筑形象充满现代化和高科技气息,反映 XX 市新世纪新形象。 4.运动比赛、健身娱乐、旅游会展、文艺演出及体育教学五大功能 的综合考虑。 5.2.2 总平面布局 以合理组织交通充分满足功能要求为主旨,用顺畅的道路交通为 骨架,依次按不同功能要求展开空间设计,合理地组织建筑组群。 20 将 32000 座的主体育场置于地块中部,以此为构图重心,根据视线 分析的要求,主体育场后退 XX 州大道达 100 米左右,并结合主体育场 的主入口设计了一个大气、开阔的礼仪迎宾广场,在主体育场的西北角 规划了一个 3000 座的游泳馆,东北角规划了一个公交首末站。在凌合 路东面与主体育场向对应规划室外训练场,与主体育场配套服务,在工 学院主入口南面中抽线上规划了一个 6000 座的体育馆,整个布局既考 虑体育中心的总体需要,又与两院的总体规划相协调。 竖向规划设计 (一)规划依据 1.XX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年) 2.防洪标准(GB5020194) 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范围(CJJ8399) 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二)规划区地形地貌 XX 市体育中心位于 XX 州大道以南的 XXXX 内,地形较为平坦, 基地内地形标高在 54.057.0 米之间。 (三)竖向规划 1.场地规划 根据现状场地标高,同时考虑场地内排水的综合要求,确定凌合路 以西的主体育场和游泳馆±0 标高均为 55.65 米,凌合路以东室外训练 场±0 标高为 57.00 米,体育馆±0 标高均为 56.50 米,整个场地凌合路 以西为填区方区,填方量估算约为 15 万方,而以东则基本上现状地形 上建设。 2.道路竖向规划 21 道路竖向规划应充分考虑道路排水要求。 3.排水坡度规划 建筑用地为 0.3%2%,广场为 0.3%0.6%,绿地为 0.5% 1.0%,道路为 0.2%3%。 5.3 勘察依据及勘察依据及执执行行标标准准 5.3.1 勘察工作,所依据执行的技术标准为: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 (5)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6)勘察任务书; (7)其它有关规范、规程。 5.3.2 结构选型 根据建筑方案布局及功能,并考虑发展需要,拟采用框架结构,屋 顶采用钢结构。 22 第六章第六章 工程技工程技术术初步方案初步方案 6.1 供配供配电电及弱及弱电电 本设计包括体育中心区域内各建筑单体及室外场地的供配电及弱 电设计。 6.1.1 编制依据 6.1.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92; 6.1.3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6.1.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6.1.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6.1.6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 6.1.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 年版); 6.1.8电力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 6.2 负负荷等荷等级级与供与供电电特征特征 6.2.1 负荷等级:体育场和体育馆等重要场所用电负荷属一级负荷, 其他为二级或三负荷。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 障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受到破坏,而且当一个电源中断供电时,另一 个电源应能承担全部一级负荷设备的供电。 6.2.2 供电特征:中心 10kv 双电源分别由两个上级变电站引来,两 路均为 100负荷供电,且一路检修或故障时,另一路不断电。这样供 电稳定、可靠,满足整个体育中心用电需求。 中心变配电所高压进线为电缆引入,计量方式为高供高计,操作电 源采用直流操作,继电保护采用定时限保护、过电流速断保护、温度保 23 护等。高压配电室高压出线采用 YJV-10 电缆沿电缆沟敷设。. 变压器低压侧电源由低压配电屏向体育中心动力和照明系统供电, 且采用放射式向各用电点供电,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变压器低压侧总 开关和出线均采用低压断路器作为过载和短路保护。一般情况下,两台 变压器分列运行。 6.3 配配电电 配电系统应满足计量、维修、管理、安全可靠的要求。合理采用放 射、树干,或者二者相结合的配电方式。每路干线的供电范围,应以容 量、负荷密度、维护管理及防火分区等条件综合考虑。各单体建筑在总 电源进线箱进线处设漏电保护,以防因电气故障引起的火灾。各层设楼 层配电箱、电力、照明分成不同的配电系统。 消防应急照明电源采用双路电源末端互投自动控制或采用自带畜 电池灯具且供电时间30min,或采用自发光材料作出口指示和疏散指 示灯。 照明光源的确定应根据使用场所的不同,合理地选择光源的光效、 显色性、寿命等光电特性指标,优先采用节能型光源。教室、办公室、阅 览室等选用节能型荧光灯,功率因素不小于 0.9。 配线电力电缆采用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采用 ZRKVV 型,绝缘导 线采用 BV 型导线。电缆、电线敷设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沿电缆桥架、 线槽、穿管暗敷等方式进行。配管线槽或桥架穿越隔墙处应密封处理。 插座回路设漏保护。 6.4 户户外供外供电电及照明及照明 户外电缆采用 YJV、VV 型电缆沿电缆沟敷设,再穿钢管埋地暗敷 引至用电点。 24 主要道路采用造型优美的路灯作为照明以衬托体育中心优美环境, 路灯配电箱装于各变电所内,路灯照明配电时尽量保持三相平 XX。 6.5 防雷接地防雷接地 各变电所均安装一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供变压 器中性点接地和避雷器接地用。体育中心主要建筑物均属第二类防雷 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带作接闪器,利用 建(构)筑物混凝土内钢筋做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电子信息系统须安装 电涌保护器防雷电电磁脉冲。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采用 TN-S。 用电设备的接地分为工作(系统)接地、保护性接地、雷电保护接地、 防静电接地、信息系统接地,设计时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 大于 1。 总等电位连接应将电气装置接地极的接地干线,建筑物内的保护 干线,水管、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管道等金属管道,建筑物金属构件等 部位进行连接。 6.6 综综合布合布线线系系统统 在全体育中心区域建立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应满足建筑 群内信息网络与通信网络的布线要求,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形等多 媒体业务信息传输要求,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群内信息、通信网络的基 础传输通道。设计时,应根据各建筑物项目的性质、使用功能、环境安 全条件进行合理的系统配置和管线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它由水分布子系统、垂直 干线子系统、配线架、交换机、中心服务器组成,并由中心服务对系统 进行控制,为进入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广域网提供足够的接口。 25 综合布线系统电缆采用专用弱电竖井,各类弱电线路分别沿桥架 引至各层配线架,配线架穿钢管和阻燃 PVC 管引至弱电设备和插座。 6.7 给给排水及消防排水及消防 6.7.1 编制依据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 13-86(1997 年版)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 14-87(1997 年版)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500 15-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16-87(2001 年版)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199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 140-90 6.7.2 编制范围 体育中心区域内室外、室内给排水及消防。 6.7.3 给水 6.7.3.1 水源与用水量 拟从市政给水管上引入一根 DN300 的给水管,在体育中心基地内 形成环状管网,各场馆用水均由该环管引入。本项目总新水用水量预计 为 2500m3/d,室外消防流量为 30L/s。 6.7.3.2 生活给水系统 体育中心周围市政给水管道水压约为 0.30Mpa。体育中心的各类 场馆及多层建筑生活给水尽量利用市政管网压力直接给水。 6.7.3.3 热水系统 各类场馆的淋浴室考虑集中热水供应,定时向热水用水点供应热 水。 26 6.7.3.4 开水供用 在体育中心每层设电开水器一台,容积 70L,功率 6KW。 6.7.4 污水处理 体育中心污水与雨水按分流制排水方式考虑,污水总排放量 2250m3/d,一般洗涤废水直接排放。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出,所 有污水均送城市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处理。 6.7.4.1 雨水排水 雨水量计算: 雨水流量按下式计算: Q=F · w ·q 式中:Q雨水流量(L/S) F汇水面积(ha)

    注意事项

    本文(某市大型体育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为本站会员(椰子壳)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