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上卫星星座设计.ppt

    • 资源ID:3299148       资源大小:1.81MB        全文页数:5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上卫星星座设计.ppt

    1,第6章 卫星星座设计,卫星通信,2,概要,6.1 引言 6.2 卫星星座设计 6.3 星际链路 6.4 系统体系结构,3,6.1 引言,卫星移动/宽带通信的发展,4,6.1 引言 续1,卫星移动/宽带通信的发展,5,6.1 引言 续2,地面和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比较,6,6.2 卫星星座设计,卫星星座的定义 具有相似的类型和功能的多颗卫星,分布在相似的或互补的轨道上,在共享控制下协同完成一定的任务 设计基本出发点 以最少数量的卫星实现对指定区域的覆盖,7,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1,卫星星座选择 仰角要尽可能高 传输延时尽可能小 星上设备的电能消耗尽可能少 如果系统采用星际链路,则面内和面间的星际链路干扰必须限制在可以接收的范围内 对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服务,轨位的分配需要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 多重覆盖问题以支持特定业务(GPS定位)或提供有QoS保证的业务,8,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2,卫星星座类型 极/近极轨道星座 倾斜圆轨道星座(主要有Walker的Delta星座和 Ballard的Rosette星座) 共地面轨迹星座 赤道轨道星座 混合轨道星座,9,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3,极轨道星座 在极轨道星座中:每个轨道面有相同的倾角和相同数量的卫星,所有卫星具有相同的轨道高度 轨道倾角为固定的90º,因此所有轨道平面在南北极形成两个交叉点 星座卫星在高纬度地区密集,在低纬度地区稀疏 顺行轨道平面间的间隔和逆行轨道平面间的不同,10,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4,极轨道星座 卫星覆盖带(Street of Coverage) 半覆盖宽度 式中S是每轨道面的卫星数量,11,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5,极轨道星座 顺行/逆行轨道面和缝隙(seam) 星座 由于存在逆向飞行现象, 星座第一个和最后一个 轨道面间的间隔小于其 它相邻轨道面间的间隔,12,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6,极轨道星座 相邻轨道面的几何覆盖关系,13,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7,极轨道星座 全球覆盖条件,14,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8,极轨道星座 单重全球覆盖星座参数,15,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9,极轨道星座 球冠覆盖条件,16,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10,极轨道星座 30º以上单重球冠覆盖星座参数,17,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11,近极轨道星座 倾角接近但不等于90º,即80 -100º 覆盖带设计方法仍然适用 极轨道星座的设计方程需要进行扩展,加入倾角因素,以适用于近极轨道,18,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12,近极轨道星座 近极轨道星座中,顺行和逆行轨道面间的升交点经度差 和 分别为 式中, 和 分别对应极轨道星座顺行和逆行轨道面间的升交点经度差,19,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13,近极轨道星座 全球覆盖方程,20,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14,近极轨道星座 考虑到倾角的影响,近极轨道星座中相邻轨道相邻卫星间的相位差满足,21,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15,近极轨道星座 倾角85º的单重全球覆盖近极轨道星座参数,22,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16,倾斜圆轨道星座 倾斜圆轨道星座特征:由高度和倾角相同的圆轨道组成,轨道面升交点在参考平面内均匀分布,卫星在每个轨道平面内均匀分布 两类经典设计方法 Walker的Delta星座 Ballard的玫瑰(Rosette)星座 两种方法是等效的,23,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17,倾斜圆轨道星座 倾斜圆轨道星座的命名,24,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18,Walker Delta星座 相邻轨道面相邻卫星的相位差概念,25,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19,Walker Delta星座 星座标识法 Delta星座可以用一个3元参数组完整描述 T/P/F T:星座卫星总数 P:轨道平面数量 F:相位因子,取值0到P-1 相位因子确定相邻轨道面相邻卫星间的相位差,26,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20,例6.1 某Delta星座标识为 9/3/1:10355:43。假设初始时刻,星座第一颗卫星位于(0ºE, 0ºN)。计算所有星座卫星的初始参数。 解: 星座相邻轨道面的升交点经度差为 360º/3 =120º 轨道面内相邻卫星间的相位差为 360º/(9/3) = 120º 相邻轨道面相邻卫星间的相位差为 360º/9×1=40º,轨道高度,轨道倾角,27,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21,例子6.1 续 卫星的初始参数如下表,28,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22,Walker Delta星座 最优Delta星座,29,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23,Ballard玫瑰星座 玫瑰星座的特性: 圆轨道 所有轨道的高度和倾角相同 轨道面升交点在参考平面内均匀分布 卫星在轨道面内均匀分布 卫星在轨道面内的初始相位与该轨道面的升交点角成正比,30,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24,Ballard玫瑰星座 玫瑰星座中,卫星在天球表面的位置 可用3个固定的方位角和1个时变的相 位角来确定 j 为第j 颗卫星所在轨道平面的升交点角度 ij 为第j 颗卫星所在轨道平面的倾角 j 为第j 颗卫星在轨道面内的初始相位, 从右旋升交点顺卫星运行方向测量 x = 2t/T为卫星的时变相位,31,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25,Ballard玫瑰星座 星座标识 玫瑰星座也可可以用3元参数组来表征 (N, P, m) N :星座卫星总数 P :轨道平面数量 m :协因子,影响卫星在天球上的初始分布以及星座图案在天球面上的推移速度,32,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26,Ballard玫瑰星座 对N颗卫星均匀分布于P个轨道平面上的玫瑰星座,卫星的方位角满足 如果m是整数,意味着星座每轨道面仅有一颗卫星;如果m是一个不可约分数,意味着每个轨道平面上有S = N/P颗卫星,且m的分母值为S,33,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27,Ballard玫瑰星座 星座优化技术 可以证明,3颗卫星(i, j, k)在天球上构成的球面三角形的中心位置为最坏观察点位置,34,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28,Ballard玫瑰星座 最优玫瑰星座,35,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29,Ballard玫瑰星座 玫瑰星座与Delta星座的等价关系 Delta星座的相位因子F与玫瑰星座额达协因子m满足如下关系 即相位因子F是协因子m与S(每轨道面卫星数量)乘积的模P(轨道平面数量)余数,36,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30,例6.2 NewICO星座系统采用表示为10/2/0的Delta星座结构。给出星座的等价玫瑰星座参数。 解:轨道面数量P = 2,每轨道面卫星数量S = 10 / 2 = 5,相位因子F = 0,因此 因为 则n的可能取值为1、2、3和4 m的可能取值为2/5、4/5、6/5和8/5 NewICO系统的玫瑰星座标识为 (10, 2, (2/5, 4/5, 6/5, 8/5),37,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31,例6.2 续,38,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32,共地面轨迹星座 共地面轨迹星座是一类特殊的星座,星座中所有卫星沿相同的地面轨迹运动 共地面轨迹星座的轨道面升交点在赤道平面内的分布不一定是均匀的 星座中的卫星在特定服务区域的上空相对密集,从而提升区域覆盖性能,39,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33,共地面轨迹星座 为保证卫星i 和卫星j 有相同的地面轨迹, 需要满足以下关系 式中s 是卫星的飞行角速度,40,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34,共地面轨迹星座 虽然星座的所有卫星沿相同的地面轨迹飞行,但地球的自转仍可能导致地面轨迹沿着赤道移动 为使得地面轨迹与地面保持相对固定的状态,共地面轨迹星座应该采用回归(recursive)或准回归(quasi-recursive)轨道 回归/准回归轨道是卫星的星下点轨迹在M个恒星日,围绕地球旋转L圈后重复的轨道(M和L都是整数),41,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35,共地面轨迹星座 回归/准回归轨道的轨道周期Ts 卫星在轨角速度 因为 有 和 a之间满足简单的线性关系,42,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36,共地面轨迹星座,43,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37,赤道轨道星座 N颗卫星在特定高度的赤道轨道面上均匀分布,44,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38,混合轨道星座 Orbcomm系统 3个倾角45º的轨道平面,每轨道面8颗卫星,轨道高度均为825 km 倾角70º和108º的轨道平面各1个,每轨道面2颗卫星,轨道高度均为780 km ,轨道面升交点经度差180º 1个赤道轨道面,8颗卫星,轨道高度780 km,45,6.2 卫星星座设计 续39,混合轨道星座 Ellipso系统 BOREALISTM 子系统包含10颗卫星,分布在2个倾角为116.6º 的椭圆轨道上,远地点和近地点高度分别为7605 km和633 km CONCORDIATM 子系统是一个包含7颗卫星的赤道轨道平面,轨道高度为8050 km,46,6.3 星际链路,星际链路是可视卫星之间的直接链路 星际链路的类型 面内星际链路(Intra-Orbit ISL):连接同一轨道面内的卫星 面间星际链路(Inter-Orbit ISL):连接相邻轨道面间的卫星 层间星际链路(Inter-Layer ISLs):连接不同高度轨道面间的卫星,47,6.3 星际链路 续1,面内星际链路 通常,一颗卫星和同一轨道面内位于其前后的各一颗卫星建立面内星际链路 因为同一轨道面内卫星间的相对运动几乎为零,因此星际链路天线的指向角是固定的,也无需跟踪功能 面间星际链路 由于卫星间存在相对运动,因此星际链路天线的方位角、仰角以及链路长度都是时变的,因此需要采用跟踪天线,48,6.3 星际链路 续2,49,6.3 星际链路 续3,层间星际链路 不同高度轨道平面内的卫星间存在相对运动,使得层间星际链路会发生重建 需要采用跟踪天线 接入卫星选择策略对层间星际链路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50,6.3 星际链路 续4,51,6.3 星际链路 续5,仰角计算 距离计算 最大地心角和距离,卫星高度相同时,52,6.3 星际链路 续6,例 6.3 星座卫星的轨道高度为1414 km。在某一时刻,卫星A和卫星B分别位于(0ºE,20ºN)和(50ºE,15ºS) 。假设星际链路对地保护距离为50 km,判断卫星A和B间是否能够建立星际链路。如果可建星际链路,其长度为多少? 解:在保护距离为50 km时,可建星际链路的两颗卫星间最大地心角 卫星A和B间的瞬时地心角 因为 ,因此卫星A和B 可以建立星际链路。 星际链路天线的瞬时仰角 星际链路的瞬时长度,53,6.3 星际链路 续7,仰角计算 距离计算 最大地心角和距离,卫星高度不同时,54,6.4 系统体系结构,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确定的全球覆盖卫星个人通信网络(S-PCN)的可能结构,55,6.4 系统体系结构 续1,方案(a) 采用透明转发式卫星,依赖于地面网络来连接信关站 移动用户间的呼叫传输延时至少等于非静止轨道卫星两跳的传输延时加上信关站间的地面网络传输延时 全球星系统采用该结构,56,6.4 系统体系结构 续2,方案(b) 没有采用星际链路,使用静止轨道卫星提供信关站之间的连接 静止卫星的使用减少了系统对地面网络的依赖,但会带来数据的长距离传输 移动用户间的呼叫传输延时至少等于非静止轨道卫星两跳的传输延时加上静止轨道卫星一跳的传输延时,57,6.4 系统体系结构 续3,方案(c) 使用星际链路来实现相同轨道结构的卫星进行互连 系统仍然需要信关站来完成一些网络功能,但对其的依赖性已经下降 移动用户间的呼叫传输延时是变化的,依赖于在卫星和星际链路构成的空中骨干网络路由选择 铱系统采用该结构,58,6.4 系统体系结构 续4,方案(d) 使用了双层卫星网络构建的混合星座结构 移动用户间的呼叫传输延时等于两个非静止轨道卫星半跳的延时加上非静止轨道卫星到静止轨道卫星的一跳的延时 为保证非静止轨道卫星的全球性互连,需要至少3颗静止轨道中继卫星,59,

    注意事项

    本文(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上卫星星座设计.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