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川贝母栽培技术初步研究.pdf

    • 资源ID:3333258       资源大小:173.8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川贝母栽培技术初步研究.pdf

    第 35 卷第 3 期四 川 林 业 科 技Vo1 35, No 3 2014 年6 月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Jun , 2014 收稿日期: 2012- 11- 06 作者简介: 邓小红( 1974- ) , 男, 大专, 工程师, 长期从事林业管理及技术指导工作。 特别致谢: 广西锦莹药业有限公司和四川荣泰药业有限公司对该项目的大力支持!同时致谢中国科学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庄平教授在实 验设计上给予的指导! 川贝母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邓小红1, 侯盛昌2 ( 1 安岳县兴隆林业工作站, 四川 安岳642362; 2 巴中市恩阳区农村发展局, 四川 恩阳636000) 摘要: 本文着重就川贝母栽培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技术总结。( 1) 用种子繁殖进行生产可以迅速扩大鳞 茎数量。但 1 a 2 a 生鳞茎较小, 建立高质量的保护地对种子繁殖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包括基质筛选和温、 湿度的 控制等, 能克服大田播种中广种薄收的不足。( 2) 利用川贝母生长地中禾本科杂草与川贝母在生长周期上的差异, 用黑膜覆盖的方法进行除草可以大大地减少人工除草的工作量和对鳞茎的伤害, 并能有效保证土壤良好的团粒结 构性状, 促进川贝母翌年的生长。( 3) 全面而及时的肥料供应是川贝母在生长后期增产的重要因素, 除了在传统基 础上施用农家肥外, 还要配以氮、 磷、 钾肥的施用, 特别是钾肥施用将对川贝母的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川贝母; 种子繁殖; 黑膜覆盖; 钾肥 中图分类号: S75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5508( 2014) 03 0054 05 川贝母在我国相关资料上广义地指卷叶贝母 ( Fritillaria cirrhosa) 、 暗紫贝母( Fritillaria unibracte- ata) 、 甘肃贝母( Fritillaria przewalskii) 和梭砂贝母 ( Fritillaria delavayi) 4 种。是贝母类药物中之上品, 也是国内外中药市场近年来的紧俏商品。随着野外 开采的加剧, 川贝母的资源已日趋减少, 面临着枯竭 的危险。 川贝母的人工栽培在上世纪 60 年 70 年代便 已开始进行, 但迄今为止, 还没有形成人工规模种 植。本研究在总结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 试图从 不同的角度出发, 以川贝母的代表种卷叶贝母( Frit- illaria cirrhosa) 为研究对象, 对川贝母的种子繁殖及 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探索。 卷叶贝母植株高 15 cm 50 cm, 鳞茎由两枚鳞 片组成, 直径 1 cm 1. 5 cm, 叶通常对生, 少数在中 部兼有散生或 3 枚 4 枚轮生, 条形至条状披针形, 先端卷曲, 花通常单朵, 紫色至黄绿色, 本种形态变 化较大, 花色可从紫色逐渐过度到淡黄绿色。 卷叶贝母主产于我国西藏( 南部至东部) 、 云南 ( 西北部) 和四川( 西部) , 海拔3 200 m 4 200 m。 在野外的生长环境主要是阳光比较充足的灌丛、 草 地、 河滩、 山谷等地。卷叶贝母生境中腐殖土较厚, 2004 年笔者在西藏山南地区考察时发现, 其鳞茎一 般生长在表层腐殖土以下 15 cm 左右, 个别鳞茎甚 至生长到土层以下 30 cm 处。在灌丛中, 植株纤细, 叶片先端高度卷曲, 一些植株叶片甚至变态成卷须 缠绕灌丛枝条, 整个植株略呈攀援状生长。 卷叶贝母生长的环境中虽无高大乔木, 但植物 种类仍然相当丰富, 主要的伴生种类有岩生忍冬 ( Lonicera rupicala) 、 蕊被忍冬( Lonicera gynochlamy- dea) 、多刺绿绒蒿( Meconopsis horridula) 、 中华槲蕨 ( Drynaria baronii) 、 点地梅( Androsace sp ) 、 卷叶黄 荆( Polygonatum cirrhifolium) 、 微孔草( Microula sik- kimensis) 、 高原唐松草( Thalictrum cultratum) 、 绢毛 委陵菜( Potentilla sericea) 、 奥氏马先蒿( Pedicularis oliveriana) 、 棘豆( Oxytropis sp ) 、 萝卜秦艽( Phlomis medicinalis) 、 木根香青( Anaphalis xylorrhiza) 、 狼毒 ( Stellera chamaejasme) 、 西藏野豌豆( Vicia tibetica) 以及禾本科和杜鹃花科植物等一些种类。 本研究主要针对川贝母在繁殖生产过程中的几 个关键技术进行了实验设计, 本文对川贝母种子播 种、 杂草控制和肥料施用等 3 方面的实验进行了总 结。 1场地 以卷叶贝母的野外生境为参照, 鳞茎种植实验 场地选在四川阿坝州理县米亚罗镇胆杆村, 种子发 芽实验设在四川都江堰市龙池 “中国杜鹃园” 。 胆杆村实验地海拔3 200 m, 当地有少量暗紫贝 母分布, 年平均气温 10. 1, 最高温度 28. 2, 最低 温度 15. 2, 常年冬季平均积雪时间约 105 d, 相 对空气湿度 52%。栽培土壤用当地森林腐殖土, pH 值 5. 5 6. 8, 自然条件下全光照。 龙池实验地海拔1 800 m, 年最高温度 28, 最 低温度 12, 相对空气湿度 87%, 部分播种用土 壤为人工专门配制, pH 值 6, 自然土壤 pH 值 5 6, 常年冬季积雪约30 d。播种环境分为保护地播种和 露地播种两种情况。 2材料 由西藏山南地区采集卷叶贝母鲜鳞茎 80 kg 种 子 5 kg; 黑色地膜 100 m2, 草木灰, 过磷酸钙。腐殖 土, 播种大棚 120 m2, 消毒草根泥炭及干净河沙。 打孔板( 孔距 5 cm ×5 cm) 一张, 以及实验所需的标 牌、 纸和笔等。 3实验方法 3 1播种实验 本实验采用简单对比法, 在都江堰龙池地区杜 鹃园内选择实验地建立露天播种床 20 。建大棚 育苗床 20 m2, 大棚基质以泥炭 沙 = 1 1的比例混 合, 播种时间为 2 月份, 播种密度为每平方米 50 g, 覆土约 1 cm 厚, 大棚内土壤含水量保持 50% 60%, 适时进行控水。露地播种精细整地, 每平方米 播种约 50 g, 覆土约 1 cm 厚, 适时除草, 水份控制主 要注意防旱、 防涝。 3 2黑膜覆盖对贝母生长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简单对比法, 利用黑色地膜对床面 进行覆盖, 可以起到保湿、 除草和调节土壤温差的作 用。通过前人的工作总结, 贝母种植过程中杂草控 制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但很多资料报道都 是通过人工来除草, 这样既增加用工量, 又容易在除 草时带出鳞茎。也有不甚理想, 而且冬季积雪在翌 年融化后直接灌入贝母种植床内, 不利于改善土壤 的团粒性状。在贝母生长的高海拔地区, 杂草的生 长周期比贝母长得多, 有些种类特别是禾本科类杂 草种子还没有发育成熟时, 川贝母就已经回苗了, 本 实验就是利用川贝母和杂草在生活周期上的差异达 到通过黑膜覆盖的种植方式来控制杂草的目的。 将圃地整厢, 一般厢宽 90 cm, 精细整土, 将贝 母鳞茎按株距约 5 cm 行距约 8 cm 的标准种植, 覆 土约 10 cm。种好后直接在床面覆黑膜, 两侧覆土 以便固定黑膜并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对比实验不 用覆膜。揭膜时间一般在翌年 3 月左右, 具体时间 要注意随时观察, 以贝母幼茎刚出土为宜。 实验统计时, 在目的实验和对比实验中, 各随机 抽取 50 粒鳞茎, 在 45的烘箱内烘 48 h 60 h, 测 平均单粒重。杂草在60烘箱内烘48 h 左右, 测干 重。 3 3肥料实验 在现有的川贝母人工栽培资料中, 关于肥料的 报道多以施用过磷酸钙和农家厩肥为主, 对钾肥不 够重视, 或仅在根外追肥时使用少量钾肥。实际上, 川贝母在当年冬天种植下地到翌年春天出苗前, 根 系便开始生长了, 这时便须供给全面充足的肥料。 通过在川贝母分布区( 如四川理县、 西藏泽当等地) 的调查研究发现, 川贝母很可能对钾肥的需求量会 更大一些。 本实验通过查阅前人资料和进行调查研究, 筛 选出几种肥料搭配方案, 进一步探索川贝母对肥料 ( 特别是钾肥) 的需求。 本实验对肥料设 3 个水平: A 过磷酸钙每 m2 80 g;B 草木灰每 m2200 g;C 复合肥( N P K =13 5 7) 每 m240 g。 设计方法: 本实验采用随机区组实验法, 以以上 3 种不同的肥料水平及对照所构成的 6 种不同的处 理( 见表1) 作为一个小区, 设3 个小区( 重复) , 每个 小区内各处理随机排列( 见表 2) , 进行对比实验。 表 1 肥料实验组合 处理组合 处理ABC AA( Ai)AB( ABi)× B×B( Bi)BC( BCi) C××C( Ci) 对照CK( CKi) 注: 1、 表中 “× ” 表示不作此组合, 因为有些组合已经重复, 有些组合 在很多资料中已有介绍, 在此不再作相应实验; 2 、 “i” 表示不同重复的编号。 未进入生殖生长期的鳞茎生物量的积累随年份 变化较大, 为了更好表现肥料对川贝母的影响, 所以 本实验所用鳞茎为 2 a 生贝母小鳞茎, 俗称为“双飘 带( 两片叶) ” 期。按 90 cm 宽、 20 cm 高整厢, 园土 553 期邓小红, 等: 川贝母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整细, 保持松软透气。将各种肥料组合与园土混合 ( 表 1 中 AB 组合必须分别将“A” 和“B” 与园土混 合) , 再用 1 m 宽的黑色地膜覆盖床面, 按 8 cm × 8 cm 的株行距打孔, 然后将贝母小鳞茎由小孔栽入。 本实验用复合肥的目的是保障土壤有较为长效的肥 料平衡, 而另外两种肥料更多地是为了保障贝母前 期生长的需要。 表 2 不同重复内各组合的随机排列 重复 1 A( A1)CK( CK1)BC( BC1)C( C1)B( B1)AB( AB1) 重复 2BC( BC2) AB( AB2)CK( CK2)B( B2)C( C2)A( A2) 重复 3 B( B3)AB( AB3)BC( BC3)A( A3)C( C3)CK( CK3) 注: 表中“ ( ) ” 中为实验地中的编号。 4结果与分析 4 1播种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一个生长期的观测, 大棚内的种苗生长具 有明显的优势。在形态特征上, 棚内生长的种苗叶 片呈带状, 宽约 2mm 左右, 露地种苗叶片呈针状; 棚 内环境相对独立, 肥水控制比较容易, 棚内幼苗发病 呈小斑块状, 易控制, 而露地种苗发病先呈斑块状, 如遇雨天, 由于水分不易控制, 病斑往往迅速扩散, 极易造成幼苗大面积发病; 棚内播种育苗比较突出 的优点在于小鳞茎后期的移栽处理, 一般情况下, 经 过一至两个生长季后, 鳞茎需移栽到大田里, 这时, 可以停止水分供给, 保持土壤干燥, 小的鳞茎可以很 方便地用筛子选出来。而在露地的鳞茎由于水分不 易控制, 土壤性状不一, 粘性较大, 加之杂草较多, 不 易选出, 故移栽较为困难。同时, 大棚内外育苗在发 芽率、 生长期以及生物量等方面也有许多差异( 见 表 3) 。 表 3不同育苗方式对川贝母生长的影响 播种 地点 基质 发芽率 ( %) 杂草生 物量干重 ( g·m 2) 生长期 ( d) 1 a 生鳞茎鲜重 1 200 粒 总重量( g) 大棚内 泥炭 沙 =1 191 8无5866 露地园土88 319 34648 4 2黑膜覆盖实验结果与分析 相同的管理措施下, 在覆膜与未覆膜的两块对 比的试验地中, 无论是贝母种苗的长势, 还是杂草的 生长量, 土壤团粒结构性状等, 都呈现出很大的区 别。本实验中, 在四川省米亚罗胆杆村基地种植了 卷叶贝母 “树儿子( 刚抽茎而未开花) ” 鳞茎, 目的实 验圃地与对比实验圃地各 60m2, 2004 年 8 月 26 日 覆膜, 2005 年 3 月 23 日揭膜, 2005 年 6 月 21 日进 行实验统计, 在覆膜地中, 杂草种类主要为宝盖草 ( Lamium amplexicaule ) 、 碎米荠( Cardamine sp ) 、 泥泊尔蓼( Polygonum nepalense ) 、 遏蓝菜( Thlaspi arvense) 、 问荆( Equisetum sp ) 等, 种类虽较多, 但数 量少, 在圃地里零星分布, 且这些杂草根系较少, 易 于拔除。在未覆膜地中, 杂草种类较单一, 以禾本科 种类为主, 掺有少量蒿类, 但数量极多, 几乎覆盖整 个圃地, 从表 4 中可以看出, 未覆膜地中, 杂草生物 量是覆膜地中的近 15 倍, 而且, 禾本科的杂草根系 发达, 不易拔除, 给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 在四 川米亚罗的实验地中, 对覆膜地除草的用工量仅为 未覆膜地的 1/10, 更重要是, 在覆膜地中除草不会 带出地下鳞茎, 对贝母生长影响极小。同时, 由于黑 膜的覆盖, 冬季的积雪在翌年融化后不会直接灌入 种植床中, 而种植床的土壤在冬季又能保持在一个 相对恒定的湿度范围内, 所以种植床中的土壤能在 整个覆膜过程中保持疏松透气且湿度稳定, 具有较 好的团粒结构性状。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 在对比 实验地中由于杂草的干扰和土壤团粒结构性状的改 变, 使土壤变得板结高湿, 明显影响到川贝母的生 长, 同时由于杂草对土壤养分的大量吸收等原因, 致 使川贝母单粒重出现极大的差异, 在对比的两块实 验地中, 分别抽取 50 粒鳞茎进行烘干称重实验, 在 覆膜地中单粒干重比未覆膜地中要多出 63%。与 该鳞茎在此生长季前单粒干重 0. 71 g 相对比, 覆膜 地中的鳞茎平均单粒重增加了 0. 14 g, 而未覆膜地 中的不但没有增加, 反而减少了 0. 19 g, 这是由于过 多杂草的恶性竞争引起养分不足和川贝母过早回 苗, 干物质积累不够所致。 表 4覆膜对比处理栽培对川贝母生长的影响 处理 单位面积内杂草 生物量( g·m 2) 同时期单位面积内未 回苗株数( 株·m 2)贝母鳞茎平均 单粒干重( g) 覆膜7570085g 未覆膜1 08111052 65四川林业科技35 卷 4 3肥料实验结果与分析 种植时间为 2004 年 7 月 27 日至 31 日, 统计时 间为 2005 年 6 月 21 日。对随机抽取的 50 粒鳞茎 进行分析, 为了排除在烘干过程中不同个体失水速 率的差异对实验分析的影响, 实验分析以平均单粒 鲜重作为基本数据( 见表 5) 。 表 5 肥料实验结果统计 序号编号 总鲜重 ( g) 总干重 ( g) 单粒鲜重 ( g) 单粒干重 ( g) 鲜重 干重 1A1210g7 90 420 158271 2A21796 30 340 126271 3A32137 60 430 152281 4AB128610 60 570 212271 5AB22508 80 500 176281 6AB32347 90 470 158301 7B12438 40 490 168291 8B21987 20 400 144281 9B31856 40 370 128291 10BC12839 20 570 184311 11BC22939 80 590 196301 12BC32598 90 520 178291 13C12168 20 430 164261 14C22759 70 550 194281 15C32528 90 500 178281 16CK11625 60 320 112291 17CK22418 50 480 170281 18CK31023 70 200 074271 通过计算, 得方差分析表 6。 表 6 肥料实验方差分析 方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方差F F0 05F0 01显著性 A( 处理)010650 02124 163 335 64* B( 区组)00132000651 274 107 56 E0051100 0051 总和017017 由表6 可以看出, 通过 F 检验结果表明, 各处理 之间有显著差异, 各区组( 重复) 之间无显著差异。 对处理作 HSD 检验,计算得多重比较表 7。 表 7 肥料实验各处理多重比较 处理 珋 xi 各处理之间单粒平均鲜重之差 CKfAfBfCfAB fBC056000 22670 16330 14000 066700467 fAB051330 18000 11660 09330 0200 fC049330 16000 09660 0733 fB042000 08670 0233 fA039670 0634 CK03333 由表 7 可以看出, fBC 平均单粒最重, fAB、 fC、 fB、 fA 平均产量依次递减, 但均比对照高。 表 5、 表 6 和表 7 的综合统计结果表明, ( 1) 实 验中 3 种肥料的组合施用比单独施用效果好。( 2) 可以初步推测, 贝母单粒鲜重由大到小的排列与钾 肥的含量具有相关性, fBC 处理单粒最重, 与“B” 中 的速效钾肥和 “C” 中的缓效钾肥能在整个生长过程 中持续供应是密不可分的, 而 fAB、 fC、 fB 多少受钾 肥阶段供应不足的影响, 产量稍逊之, 单独施用磷肥 效果明显较差。( 3) 从表 5 中可以看出“BC” 组合 的鲜重与干重的比值较大, 在实际统计中我们也发 现 , “BC” 组合在同期的回苗率明显较低, 可以看出, 该组合能促使川贝母有一个较长的生长周期以增加 鳞茎干物质的积累, 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 采集时间 略有提前, 致使其鲜干比值较大。但笔者通过测定, 更长的生长周期只会使其鲜重值更大, 直到贝母鳞 茎自然倒苗时, 其鲜干比一般保持在一个相对固定 的值, 大致在 2. 8 左右, 故表 5 中的结果不会影响 “BC” 在本实验中处于的“最优” 位置。( 4) 本实验 着重讨论钾肥在贝母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在实际生 产中, 还应配合腐熟的农家肥等有机肥料的施用, 以 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 达到持续增产的目的, 相关资 料对此已有较为详尽的描述, 在此不再赘述。 5川贝母栽培的其他技术 5 1 润土栽培法 通常情况下, 贝母的栽培多以鳞茎为主, 很少在 幼苗期进行栽植的, 但在 1 a 2 a 生的小鳞茎种植 时, 偶尔也会由于工作的疏忽或小鳞茎不易被发现 而出现植株过密, 有时须在苗期进行移栽。一般地, 植物幼苗移栽后需立即浇灌“定根水” , 以保证成活 率。但笔者通过近两年的观察和实验发现, 川贝母 的移栽则不宜灌 “定根水”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 1) 贝母属于草本植物, 其幼苗更是柔嫩纤弱, 在浇 水的过程中很容易使幼苗倒覆或折断, 影响生长; ( 2) 贝母幼苗移栽在春季进行, 这时气温较高, 过多 的水分很容易引起病害。鉴于此, 通过实验, 采用 “润土栽培法” 进行移栽, 效果较好, 其方法是: 将栽 培基质( 最好是森林表层腐殖土) 过细筛, 使基质团 粒结构均匀, 加入透气性好的辅料, 如草根泥炭、 珍 珠岩、 蛭石等, 基质与辅料一般按 3 1的比例配制, 然后在配好的基质中加水拌匀, 使基质含水量保持 在 50% 70%, 一般是手捏成团, 轻压则散, 手上所 附土壤明显带有水分。然后用此基质直接栽植, 栽 好后不再浇水。栽植时间一般在阴天下午, 通过夜 间雾、 露的作用, 次日, 幼苗便能正常成活了。 753 期邓小红, 等: 川贝母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5 2 母球盆栽 母球是用于采种而专门进行培育的果期鳞茎 ( 即 “八卦锤” ) , 需进行特别管理。主要的技术要点 是: 保持基质疏松透气; 适时供给足够水肥; 定期更 换栽培基质以及科学合理的鳞茎贮藏。关于水肥管 理和鳞茎贮藏, 在相关资料上以及本文也有较为详 细的介绍, 不再赘述。针对基质配制和更换, 笔者通 过栽培实验, 认为用营养袋栽培比大田种植更利于 管理, 且能提高川贝母鳞茎的质量和开花结果比率, 基质配制与上述 “润土栽培法” 中的基质配制相似, 但在配制中需同时加入适量肥料, 根据本实验结果, 每立方米基质约加入过磷酸钙 0. 54 kg, 草木灰 1. 30 kg, 缓效复合肥 0. 27 kg, 在配制时, 把要配制 的基质分成两份, 分别与过磷酸钙和草木灰混合均 匀, 再与复合肥混合均匀, 然后再将两份基质混合拌 匀。口径 12 cm 的营养袋每袋种植约 3 粒鳞茎, 种 植深度在 4 cm 左右, 栽后适当压紧, 不再浇“定根 水” 。用此法栽植有较明显的优点: 首先是管理方 便, 可以随意选择地形进行摆放, 不占用耕地, 节约 土地; 其次是不会积水, 因此在雨季不会造成地下鳞 茎腐烂且随时可以根据环境状况调整植株位置; 此 外, 收获与更换基质方便, 不易造成鳞茎在收获过程 中的遗漏, 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由于连作引发的大 面积病害, 基质在更换后消毒方便。 6结论 川贝母的栽培在贝母类药物的生产中是较为困 难的, 通过近 3 a 调查和栽培实验, 认为主要有几个 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人工种植环境要求较高, 这与川 贝母在野外的生境是密不可分的, 川贝母生长地海 拔高, 多在3 000 m 以上; 基质要好, 多是疏松透气、 土层深厚且肥分充足的腐殖土; 光照要好, 川贝母在 野外极少生长在乔木林下, 多以高山地区矮小灌丛 或草地为主要生境, 较大的昼夜温差、 适中的空气湿 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其次是川贝母的生产周期 长, 从播种开始, 一般在 4 a 5 a 才能收获, 小鳞茎 生长缓慢, 特别是1 a 2 a 生小鳞茎, 有时千粒鲜重 不足 50 g, 生长地杂草多, 因此管理难度大, 前期投 资成本较高。本文前述, 也试图从优化管理的角度 来探讨川贝母的生产。 6 1前期生产( 特别是种子繁殖) 应选择高质量的 保护地。保护地的建立着重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第 一是精细的基质, 要求无杂草种子、 无病菌、 肥料较 足且疏松透气, 笔者在实验中用经过消毒杀菌的细 草根泥炭配以干净河沙的基质效果较好。第二是要 能人工控制水分、 温度、 湿度等指标, 做到在生长期 有适中的温、 湿度和水分, 在休眠期能保持基质干 燥, 以便筛选鳞茎, 据此可建立大棚、 温室等设备。 6 2大田种植采用黑膜覆盖以控制杂草。在川贝 母生长的高海拔环境中, 利用杂草( 特别是禾本科 杂草) 与川贝母在生长周期上的差异, 在上一年的 秋天川贝母回苗后进行黑膜覆盖, 翌年春天揭膜的 方法, 可以大大地减少人工除草的工作量, 且能延长 鳞茎的生长周期, 增加鳞茎干物质的集累, 达到有效 管理的目的。 6 3全面充足地供给营养成分。在重视氮、 磷肥的 同时, 不能忽略钾肥在川贝母生产中的作用, 在川贝 母生长的各个时期, 都应注意钾肥的持续供应。单 独施用含有钾肥的复合肥是不够的, 在实验中用草 木灰与复合肥搭配使用以满足川贝母在各生长时期 对钾肥的需要, 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第十四卷 M 科学出版社, 1980 2 全国中草药汇编 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 M 人民卫 生出版社, 1978 3罗毅波,陈心启 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贝母属的修订J 植 物分类学报, 1995, 33( 4) : 592 596 4罗毅波,陈心启 中国横断山区及其邻近地区贝母属的研究 ( 一) 川贝母及其近缘种的初步研究J 植物分类学报, 1996, 34( 3) : 304 312 5罗毅波,陈心启 中国横断山区及其邻近地区贝母属的研究 ( 二) J 植物分类学报, 1996, 34( 5) : 547 553, 85四川林业科技35 卷

    注意事项

    本文(川贝母栽培技术初步研究.pdf)为本站会员(哈尼dd)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