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氮的循环(第三课时).ppt

    • 资源ID:3454231       资源大小:1.93M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氮的循环(第三课时).ppt

    第三课时,第二节 氮的循环,【目标引领】 、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硝酸的性质。 2、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的循环和环境产生 的影响 重点: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2009年09月07日 据报道:一辆油罐车发生泄露,数百公斤硝酸液体喷射而出。 油罐车尾部不断有红棕色的浓烟冒出,空气中散发出一阵阵刺激性气体。大量液体延绵十多米,工作人员正用泥土掩盖防止其继续扩散。,泄漏的工业硝酸流淌一地,四、硝酸的性质,1、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 的液体。 硝酸能以任意比溶解于水。 质量分数为69%的硝酸为浓硝酸; 质量分数为95%以上的硝酸为发烟硝酸。,2、硝酸的化学性质,1) 具有酸的通性,2 )不稳定性,电离方程式:HNO3=H+ + NO3-,浓硝酸和铜反应剧烈,铜片溶解;产生红棕色的气体,溶液变绿色; 稀硝酸和铜反应缓慢,铜片溶解;有无色的气体产生,气体接触空气时立即变成红棕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硝酸和铜的反应:,3Cu +8HNO3(稀)=3Cu(NO3)2+2NO +4H2O,Cu +4HNO3(浓)=Cu(NO3)2+2NO2 +2H2O,3)强氧化性(HNO3),+5,与金属反应除金、铂、钛外(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铁、铝钝化)硝酸作用:酸性和氧化性,规律: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产物与硝酸的浓度有关,一般浓硝酸被还原为 NO2 ,稀硝酸被还原为NO,常温下为什么可以用铝槽车或铁罐运输浓硝酸?,铝、铁等金属可以在冷的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浓HNO3会把铝或铁的表面氧化,形成一层薄而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遇热时,该氧化膜会被破坏因此常温下铝、铁制品可以盛放冷的浓HNO3,硝酸与金属反应时,硝酸被还原的程度取决于硝酸的浓度和还原剂的强弱。 对于同一种还原剂来说,浓HNO3氧化性很强,在此过程中生成氮的低价氧化物在强的氧化气氛中不能存在,继续被氧化成高价的氮的氧化物,所以产物为NO2 当硝酸较稀时,它的氧化性较弱,氮的低价氧化物也能够存在,所以主要产物是NO浓HNO3与Cu反应放出NO2气体要比稀HNO3与Cu反应放出NO气体剧烈的多,所以浓HNO3氧化能力比稀HNO3氧化能力更强。,铜与浓HNO3反应时,放出NO2气体,与稀HNO3反应时,放出NO气体。能否由此说明稀HNO3比浓HNO3的氧化能力更强?,3)强氧化性(HNO3),+5,硝酸的作用:只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除金、铂、钛外(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铁、铝钝化)硝酸作用:酸性和氧化性,规律: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产物与硝酸的浓度有关,一般浓硝酸被还原为 NO2 ,稀硝酸被还原为NO,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如碳、硫)反应,硝酸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如Fe2+、I-、S2-等),玻尔巧藏诺贝尔金奖章 二战期间,由于德军即将占领丹麦,丹麦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玻尔被迫要离开自己的祖国。他坚信以后一定能返回祖国,决心把心爱的诺贝尔奖章留下。为了不使奖章落入德军之手,他把奖章溶解在一种溶液中,并存放在瓶子里。丹麦被德军占领后,纳粹分子闯进玻耳家中,连奖章的影子也没发现。战后,玻耳从溶液中提取出金,又重新铸成了奖章。这种溶液就是王水(由浓盐酸与浓硝酸按体积比3:1混合而成)。,五、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 循环和环境的影响,NO,NO2,伦敦光化学烟雾,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广州,光化学烟雾,酸 雨,酸雨的形成,酸雨的 危害,水体富营养化,悲哀的海豚,被污染的河流,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还存在哪些疑惑?,【互动探究】(1)稀硝酸和铁反应的氧化产物是惟一的吗? 提示:不惟一。稀硝酸过量时生成Fe(NO3)3,稀硝酸不足时生成Fe(NO3)2。,【互动探究】(2)稀硝酸中滴入石蕊试液,硝酸体现什么性质? 提示:稀硝酸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只变红,硝酸只体现酸性。 (2)若B选项改为氧化亚铁,硝酸体现什么性质? 提示:氧化亚铁与硝酸反应时,+2价的铁具有还原性,能被硝酸氧化,硝酸体现氧化性,同时生成的硝酸铁中硝酸根离子是硝酸未被还原得到的,体现酸性。,【变式训练】下列反应中的酸只体现了酸性的是( ) A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B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Zn+H2SO4=ZnSO4+H2 D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解析】选C。A项,盐酸体现了酸性和还原性;B项,HNO3 体现了酸性和氧化性;D项,浓硫酸体现了氧化性和酸性。,【互动探究】(3) Cu 与稀HNO3反应的改进:,现象: 反应缓慢,铜片溶解;有无色的气体产生,气体接触空气时立即变成红棕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 +8HNO3(稀)=3Cu(NO3)2+2NO ,将装置连接好,打开活塞,然后往U型管左管口加入稀硝酸,直到将右端空气完全排出,关闭活塞,当右端产生适量气体后,打开活塞,观察气体颜色变化,然后关闭活塞。,操作:,改进后的优点:,1、减少了污染。 2、便于观察生成的气体,准确判断产物。,【典例2】9.7 g Cu和Zn的合金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还原产物只有NO气体,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将溶液稀释为1 L,测得溶液的c(H+)=0.1 mol/L,此时溶液中NO3-的浓度为 A0.3 mol/L B0.4 mol/L C0.2 mol/L D0.6 mol/L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注意以下两点:,【自主解答】选B。n(NO)=0.1 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 mol×3=0.3 mol,n(Cu+Zn)=0.3 mol÷2= 0.15 mol,nCu(NO3)2+ nZn(NO3)2= 0.15 mol,其中所含n(NO3-)=0.3 mol,溶液的c(HNO3) =c(H+)= 0.1 mol/L,其中含n(NO3-)=0.1 mol,溶液中NO3-的总浓度为0.4 mol/L。,【互动探究】(1)题中参加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提示:n(HNO3)还原=n(气体)= 0.1 mol,n(HNO3)未还原= 2nCu(NO3)2+n Zn(NO3)2=0.3 mol,参加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0.4 mol。 (2)若合金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2.24 L NO2气体,结果如何? 提示:若气体为N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1=0.1 mol,n(Cu+Zn)=0.05 mol, NO3-的总浓度为0.05 mol/L×2+0.1 mol/L =0.2 mol/L 。,【变式训练】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4 B15 C23 D25,【解析】选A。设2 mol Zn参与反应,因Zn无剩余,则最终生成了2 mol Zn(NO3)2,显然含有4 mol NO3- ,这部分是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HNO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2×n(Zn)=n(HNO3)×4,则n(HNO3)=1 mol,即有1 mol HNO3被还原。,【典例】在某100 mL的混合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4 mol·L-1、0.1 mol·L-1,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 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铜离子物质的量浓度( mol·L-1)是 A.0.15 B.0.225 C.0.35 D.0.45 【易错选项】A,(2)正确选项分析 根据3Cu +8H+ + 2NO3-=3Cu2+2NO+4H2O 3 8 2 3 0.03 0.06 0.04 x x=3×0.06/8=0.022 5(mol) 因此,铜离子浓度为0.225 mol·L-1。 【标准答案】B,

    注意事项

    本文(氮的循环(第三课时).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