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小学校地震应急逃生演练方案.doc

    • 资源ID:3495253       资源大小:51.5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校地震应急逃生演练方案.doc

    地震应急逃生演练方案东杜家小学2014.5.12地震逃生演练方案一、 演练目的通过地震应急演练,使全校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震后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我校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一切行动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二、演练安排1、内容:(1)、应急避震演练 (2)、紧急疏散演练2、对象:全体师生3、时间:2014年5月12日宣布预案实施的步骤,5月12日2:20开始演练。三、演练准备1、全体教师明确此次地震应急逃生演练的任务和注意事项。2、演练前班主任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组织学生学习有关自我保护的知识。并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疏散练习,熟悉疏散线路,进行自救逃生练习。3、演练前对疏散路线必经之处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实地仔细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线路畅通和安全。4、组成相关工作小组,确定人员,明确职责。四、演练要求1、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服从安排。2、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严禁把演练当儿戏。3、按规定路线疏散,不得串线。4、各班主任要严密组织,认真对待,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五、组织机构1、领导小组总 指 挥:代伟锋副总指挥:宋民起 侯文善 张丽艳成 员:各班主任2、教室内指导组成员:各班主任职责:(1)、“地震警报”发出后,指导学生进行室内避震,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动作和姿势。(2)、“地震警报”解除后,带领学生迅速有序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地带”。(3)、班主任要自始至终跟队,密切关注演练现场,维护活动纪律,防止意外发生。3、后勤组:姜民礼职责:负责地震信号的发出,负责学生集结地秩序维护及撤离时的场地指挥。六、演练程序(一)、启动程序:总指挥通过学校广播宣布:老师们,同学们,杜家小学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马上就要开始,请大家做好准备,各就各位。(二)、教室内应急避震演练1、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2、上课教师(演练时为班主任)立即停止授课,转而成为教室演练负责人,立即告知学生“地震来了,不要慌”,并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旁,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用书包保护头部;最后一排靠里的同学面向墙,蹲在墙角处。演练时间为1分钟。3、一分钟后,信号员发出解除“地震警报”信号。4、老师让学生睁眼抬头,并告知学生,地震已过,现在撤离教室,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三)紧急疏散演练1、信号员发出“紧急疏散”信号。2、每班靠门的两位学生立即把门打开,教师迅速将全班学生分成两路纵队,并指挥学生有序逃离教室,到达安全集结地点。3、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有序逃离教室,并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到达事先指定的地点整队。4、集结地点:一、二、三年级集结到教室前空旷地中间;四、五、六年级集结到各自教室前空旷地中间。所有学生都要远离前后排教室,保证安全。5、到达集结点后,各班级集中排队,各班班长协助老师清点本班人数,并及时上报给班主任。班主任整理并清点本班同学人数,及时上报给现场指挥员。6、疏散演练时,各班任课老师要在主要路口指挥学生有序逃离。(四)演练结束后有秩序地返回教室。附:地震时避震和疏散注意事项地震时避震和疏散注意事项参考资料:从你意识到这是一次地震,到地震结束,一般只有十几秒钟的时间,很少会持续一分钟以上。要把握好最早的几秒钟,赶紧躲到最近的安全地方。躲避到地面停止摇动,再也没有东西落下来为止。   当听到地震发生的信号后,应该做到:    1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学生就地躲避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房屋。   2在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旁、墙角或桌下,以保护身体不被砸,尽量不要靠近窗口。    3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在厕所内的同学,也要采取应变措施,就近躲避。   6在室外的同学,应跑到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7、老师要正确指导学生,发现有采取不正当措施的,及时纠正。8、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时各位教师切记提醒学生不要慌张,安全第一,防止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地震应急逃生演练总结为使大家了解防震、疏散等应急避险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在密集场所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掌握地震来临时最有效的逃生方法,今天下午举行了全校师生地震逃生演练。演练中,教师沉着镇定、恪尽职守,学生临危不惧、戮力同心,师生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演练因此十分成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各班班主任等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全校教职工大会,部署演练工作。会上,学校领导要求全体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领导还着重强调,对于这样的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在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路线、内容、对象都作了具体的说明。对这次演练的具体操作程序、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作了一一讲解。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进一步明确疏散集合地点、疏散顺序和注意事项。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听到宣布后,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各司其职,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三、井然有序,演练效果呈现良好总指挥通过广播下达命令:“全体师生请注意,现在发生地震,请大家不要慌,一切听从老师的指挥,马上有秩序地撤离。”在场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到达目的地,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向校长汇报。演练指挥小组坐阵统筹,驾驭全局。这次活动全部学生从教室撤离到操场只用了2分多钟,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我校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我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增进师生之间的患难真情,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演练结束后,请各班有秩序地回到教室,各位老师要及时做好总结,巩固提高学生地震逃生演练的效果。地震,教我们立志,励我们同心,警我们防灾,激我们明鉴。记住防灾,记住汶川,警钟长鸣,不忘忧患。减灾知识,教育演练。福祉安危,谨记在心。地震应急逃生演练总结东杜家小学2014.5.12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校地震应急逃生演练方案.doc)为本站会员(爱问知识人)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