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pdf-02-第二章 实数.pdf

    • 资源ID:3804171       资源大小:314.59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pdf-02-第二章 实数.pdf

    第二章第二章 实实 数数 目录目录 第二章 实 数 1 实 数 1 第一节 数怎么又不够了(第 1 课时). 3 2.1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一) 4 2.1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二) 6 第一节 数怎么又不够了(第 2 课时). 7 2.2 平方根(一) 8 第二节 平方根(第 1 课时) 10 第二节 平方根(第 2 课时) 11 2.2 平方根(二) 13 第三节 立方根 15 2.3 立方根 16 2.4 公园有多宽 18 第四节 公园有多宽 20 第 5 节 用计算器开放 21 2.5 用计算器开方 22 2.6 实数(1) 23 第 6 节 实数(第 1 课时) 25 第 6 节 实数(第 2 课时) 26 2.6 实数(2) 27 2.6 实数(3) 28 第 6 节 实数(第 3 课时) 30 实实 数数 本章是数系的第二次扩张,是后继内容学习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了解无理数的概念和意义。 2、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能 用平方运算与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 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并能探 索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3、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包括通过估算比较大小,检验计算结果的 合理性等等。 2011-10-10 9:42:51 共 31 页 第 1 页 4、了解实数的概念,会按要求对实数进行分类,了解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与运算律对实数仍然适 用。 5、能对带根号的数进行化简,并能利用化简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6、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要求 本章在概念的处理上,抓住主要概念,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 获得认识,增强理解;对内容的安排上,联系实际情境,导入新知识,注意前后知识间的对 比,同时让学生在运用中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无理数有很多,开方开不尽的数是其中的一种,也是我们计算中经常接触到的。教材 选取了一些生动的素材, 引入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和开方运算。 由于在实际情境中的开平 方运算结果取的都是算术平方根, 而且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与学生长期的经验不符, 学生不易 接受,因此教材先引入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然后再引入一般的平方根的概念,这一点与以往 教材是不同的。 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对于无理数我们常常通过估算来求它的近似值。教材安排 了一节内容:“公园有多宽”,介绍估算的方法,包括通过估算比较大小,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等等,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数感。 当无理数的概念和表示形式为学生熟知以后,实数概念的引入就水到渠成了。本章最 后总结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等。 本章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无理数的引入的意义,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开方 运算,解决与实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1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所学的概念。 概念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经过分析、综合去掉非本质特征,保持本质属 性而形成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也是思维过程,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 水平是很必要的。如无理数的引入,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感受引入的必要性,初步认识 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这一意义。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与同伴进行 合作,并充分地开展交流。 2对于抽象的概念,教学时要把握住要求,尽量采用浅显、直观的描述性讲法,通过 对后面知识的学习逐步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完成的,有的概念不可能一下子就要求学生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教学时要把握好阶段性。例如无理数概念,定义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在活动中学生能够体 会“无限”,但对“不循环”不可能有清楚的认识,只能通过后面的理论分析来补充,这里只要 求学生了解无理数的概念和意义, 理解无限不循环小数是一类新数即可。 再如实数的稠密性 即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不可能要求学生有深刻的理解, 只能通过后继的学习逐步完 成。 3注意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类比法是本章的重要方法之一。最主要的就是类比与有理数建立起实数中的相反数和 绝对值的概念。当然类比的对象间可能会表现出差异,这在进一步的类比有理数与数轴 2011-10-10 9:42:52 共 31 页 第 2 页 的关系时表现出来了: 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的, 而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 应的。对于实数的运算律、运算性质等,也是通过类比得出的。 4对于二次根式,只给出了两条运算规律(加法和减法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淡化二次根式的概念,只要求学生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 母有理化)。 5关注学生对无理数和实数概念的意义理解。 实数涉及的理论较深,学生目前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有太深的认识,评价学生对无理数 和实数概念的意义理解是主要方面,而不是让学生简单记忆概念。 6关注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 如能否举出或构造与无理数有关的实例, 能否运用开方运算解决与实数有关的简单问题, 能 否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小等等。 第一节第一节 数怎么又不够了(第数怎么又不够了(第 1 课时)课时) 这里延续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及其运算”中的标题“数怎么不够用了”,暗示数的又一 次扩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人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人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1. 拼图活动 2. 使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人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学生用具:自制两个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动手操作: 你怎样由两个面积为 1 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 2 的正方形 2.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学生交流并回答。 (1)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 a,a 满足什么条件? (2)a 可能是整数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3)a 可能是以 2 为分母的分数吗?可能是以 3 为分母的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4)a 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交流. 动手活动引人新课,把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紧接着提出本节课 的主要问题, 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是有理数的数。 在教学时可鼓励学生用多种进行拼接。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现有的知识范围内,分别在整数和分数范围内探索是否能找到 一个数 a,使 a2=2. 2011-10-10 9:42:52 共 31 页 第 3 页 3.P.25 做一做 (1)图 11 中,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 b,b 满足什么条件? (3)b 是有理数吗? 进一步丰富无理数的实际背景,使学生体会到无理数在现实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教学 中应先帮助学生简单回顾勾股定理. 4.练习:(1)P.26 练习 1 (2)P.26 习题 1 5. P.26 试一试 2.1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一)数怎么又不够用了(一)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2能 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能力训练要求: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 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 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2引导学 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 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把两个边长为 1 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 扩充到有理数范围,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 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二、讲授新课 1问题的提出: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 1 的正方形和剪刀, 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 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下面再请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 长为 a,则 a 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2011-10-10 9:42:52 共 31 页 第 4 页 经过大家的讨论可知,在等式 a22 中,a 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 a 不是有理数, 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像 a 这样的数,由此看来,数又不够用了 2做一做:投影片§2.1.1 A (1)在下图中,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 b,则 b 应满足什么条件? (3)b 是有理数吗? 请大家先回忆一下勾股定理的内容 在这个题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1 和 2,斜边为 b,根据勾股定理 得 b21222,即 b25,则 b 是有理数吗?请举手回答 大家分析得很准确,像上面讨论的数 a,b 都不是有理数,而是另一类数无理数 介绍有理数的发现历史我们前面谈过的 a22 中的 a 不是有理数 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都是前人给我们总结出来的, 我们一方面应积极地学习这些经验, 另一 方面我们也不能死搬教条,要大胆质疑,如不这样科学就会永远停留在某处而不前进,要向古希 腊的希伯索斯学习,学习他为捍卫真理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三、课堂练习三、课堂练习 (一)课本 P25 随堂练习 如图,正三角形 ABC 的边长为 2,高为 h,h 可能是整数吗?可能 是分数吗? 解:由正三角形的性质可知 BD1,在 RtABD 中,由勾股定理 得 h23h 不可能是整数,也不可能是分数 四、课时小结四、课时小结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经历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 要性 2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五课后作业五课后作业 课本 P49 习题 2.1 六、活动与探究六、活动与探究 下图是由 16 个边长为 1 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任意连结这些小正方形的若干 个顶点,可得到一些线段,试分别找出两条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和三条长度不 是有理数的线段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A B C D h 2 1 2011-10-10 9:42:52 共 31 页 第 5 页 2.1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二)数怎么又不够用了(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 1 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 2 会 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能力训练要求:1借助计算器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2探索无理数的定义,以及无 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辨别出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训练大家的思维判断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 能力;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辨识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无理数概念的探索过程;2用计算器进行无理数的估算; 3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无理数概念的建立及估算;2用所学定义正确判断所给数的属性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了解到有理数又不够用了,并且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数,如 a2 2,b25 中的 a,b 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 数,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本节课我们 就来揭示它的真面目 二、讲授新课二、讲授新课 1导入 请看图: 大家判断一下 3 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大家能不能判断一下面积为 2 的正方形的边长 a 的大致范围呢? a 肯定比 1 大而比 2 小,可以表示为 1a2那么 a 究竟是 1 点几呢?请大家用计算器进 行探索, 首先确定十分位, 十分位究竟是几呢?如 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而 a22,故 a 应比 1.4 大且比 1.5 小,可以写成 1.4a1.5,所以 a 是 1 点 4 几, 即十分位上是 4,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确定百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字请一位同学把自己的探索 过程整理一下,用表格的形式反映出来 请大家继续探索,并判断 a 是有限小数吗? 请大家用上面的方法估计面积为 5 的正方形的边长 b 的值 边长 b 会不会算到某一位时, 它 的平方恰好等于 5?请大家分组合作后回答 (约 4 分钟) 2无理数的定义 请大家把下列各数表示成小数: 3, 5 4 , 9 5 , 45 8 ,11 2 ,并看它们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是循环小数还是不循环小数大 家可以每个小组计算一个数,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上面这些数都是有理数,所以有理数总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反过来,任何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像上面研究过的 a22,b25 中的 a,b 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irrational number) 除上面的 a,b 外,圆周率3.1415926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0.5858858885(相 邻两个 5 之间 8 的个数逐次加 1)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都是无理数 3有理数与无理数的主要区别 (1)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1 1 2 2 a a 面积为 2 2011-10-10 9:42:52 共 31 页 第 6 页 (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化为分数的形式,而无理数则不能 4例题讲解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3.14, 5 4 ,75 . 0 2011-10-10 9:42:53 共 31 页 第 25 页 3.教学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与在有理数范围内一样,在实数范围内可以规定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教学中,可以 从复习人手, 然后指出实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意义与在有理数范围内的意义是一样的, 并 通过例题和习题来巩固,以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3.教学 P.45 议一议 目的是探讨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以及无理数和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用数轴 上的点来表示实数,将数和图形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样利用 数轴,也可以直观地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4.教学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的,而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教学中只 要求学生知道这一事实即可。 5.课堂练习:P.46 1、2、3 6.作业:1.P.4 习题 2.8 1、2、3 2.P.52 复习题 A 8 第第 6 节节 实数(第实数(第 2 课时)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2.能利用化简对实数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教学重点: 1.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2.能利用化简对实数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 利用化简对实数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教学方法: 学生用具:计算器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材分析 本节的第 2 课时是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等,教学中不易引申、 补 充。对于二次根式的两条运算法则,应鼓励学生通过归纳、交流,自己总结得出. 教学过程 1.教学实数的运算法则 通过 P.47 做一做、议一议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 2.教学例 1 注意:因为新课程标准对带字母的根式不作要求,只要求简单的化简计算,所以 教材没有给出二次根式的概念, 只给出了两条运算法则, 要求学生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 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即可。 2011-10-10 9:42:53 共 31 页 第 26 页 3.课堂练习:P.48 1 4.作业:1.P.48 习题 2.9 1 2.P.52 复习题 A 9 2.6 实数(实数(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1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2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 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并能用这些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正确计算;3正确运用公式: a·bba(a0,b0) , b a b a (a0,b0) 能力训练要求:1让学生根据现有的条件或式子找出它们的共性,进而发现规律,培养学 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2能用类比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找规律,用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敢于探索,大胆猜想, 和同学积极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并能在实数范围内正确进行运算 2发现规律:a·bba(a0,b0) , b a b a (a0,b0) 并能用规律进 行计算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类比的学习方法;2发现规律的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实数的定义、实数的两种分类,还有在实数范围内如何求相反数、倒数、 绝对值,它们的求法和在有理数范围内的求法相同那么在有理数范围内的运算法则、运算律等 能不能在实数范围内继续用呢?本节课让我们来一起进行探究 二、新课讲解二、新课讲解 1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大家先回忆一下我们在有理数范围内学过哪些法则和运算律 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这些法则和运算律是否在实数范围内适用 我们知道实数包括有理数 和无理数,而有理数不用再考虑,只要对无理数进行验证就可以了 如:2332,3) 2 1 2(3 2 1 23,252) 32(2322 所以说明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与运算律对实数仍然适用下面看一些例题 计算: (1)1 3 1 3; (2)77; (3)(25)2; (4) 2 ) 2 1 2( 2做一做 填空: (1)94×_,94×_; (2)916×_,916×_; (3) 9 4 _, 9 4 _; (4) 25 16 _, 25 16 _ 通过上面计算的结果, 大家认真总结找出规律 如果把具体的数字换成字母应怎样表示呢? 2011-10-10 9:42:53 共 31 页 第 27 页 a·bba(a0,b0) , b a b a (a0,b0) 并作一些练习化简: (1) 3 2 6×; (2)327×4; (3)(31)2; (4) 3 26× ; (5) 54 6 3例题讲解 例题 化简: (1)5312×; (2) 2 36× ; (3)(51)2; (4)) 12)(12(+ 三、课堂练习三、课堂练习 (一)随堂练习 化简: (1) 20 9 5 ×; (2) 8 612 × ; (3)(13)(23); (4)( 3 2 3 )2 (二)补充练习 1化简: (1)250580××; (2)(15)(52); (3))82(2+; (4) 3 721× ; (5) 2 ) 3 1 3(; (6) 10 405104+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5cm 和45cm,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 积 (7.5cm2) 四、课时小结四、课时小结 本节课主要掌握以下内容 1在实数范围内,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仍然适用,并能正确运用 2a·bba(a0,b0) , b a b a (a0,b0)的推导及运用 五、课后作业五、课后作业 习题 2.9 化简: (1) 3 1 3 ×; (2) 2 3 ; (3) 2 3222+ ; (4)850 ×21 六、活动与探究六、活动与探究 下面的每个式子各等于什么数? 2 2, 2 3, 2 4, 2 2001, 2 2002, 2 2003 由此能得到一般的规律吗? 对于一个实数 a、 2 a一定等于 a 吗? 当 a0 时, 2 aa;当 a0 时,有 2 aa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2.6 实数(实数(3) 2011-10-10 9:42:54 共 31 页 第 28 页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1式子a·bba(a0,b0) ; b a b a (a0,b0)的运用; 2能利用化简对实数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能力训练要求:1让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两个法则进行有关实数的四则运算; 2让学生能根据实例进行探索,同学们互相交流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索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对法则的逆运用,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 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2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 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两个法则的逆运用;2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法则和逆用法则进行实数的运算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先回忆一下算术平方根的定义 下面我们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来求下列两个正方形的边长, 以 及边长之间的关系 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 a,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b请同学们互相 讨论后得出结果 a 与 b 之间有怎样的倍分关系呢?请观察图中的虚线 8根据什么法则就能化成 22呢?这就是本节课的任务 二、新课讲解二、新课讲解 请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学的两个法则是什么? a·bba(a0,b0) ; b a b a (a0,b0) 请大家根据上面法则化简下列式子 请大家思考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步骤反过来推是否成立?即从右往左推如 3 2 3 33×3×3能否成立? 下面再分析这些式子: (1)3333××;(2)224242××;(3) 27 3 27 3 ; (4) 12 25 3 12 25 3××,并和上节课的两个法则相比较,有什么不同吗? 大家能否用式子表示出来?没有条件限制吗?(baba, b a b a ) 那现在能否把8化成 22呢?(222242428×××) 下面我们进行简单的练习化简: (1)27; (2)45; (3)128; (4)54; (5) 9 32 ; (6) 16 125 被开方数中能分解因数且有些因数能开出来这时就需要对其进行化简那么像下面的式 子 2 2 4 2 4 2 2 1 叫不叫化简呢? 能否说一下它的特征呢? 如果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 要把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某一个数, 使得分母变成一个能开出来的 数,然后把分母开出来,使被开方数中没有了分母,这也叫化简根据刚才我们的讨论,对于两 种情形可通过法则的逆运算进行化简, 那么究竟是哪两种情形呢?其实在刚才的分析中我已作过 介绍,大家可否记得? 如: 3 3 9 3 9 3 33 31 3 1 × × ,666666216 22 ××, 2 1 4 1 12 1 3 12 1 3××, b 面积 为 2 a 面积为 8 2011-10-10 9:42:54 共 31 页 第 29 页 3 1 9 1 18 2 18 2 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 有时法则的运用和法则的逆运算要相互结合才能达到化简的目的 如: 2 2 7 2 249 2 249 2 49 10 49 5 10 49 5 2 ×× ×× 例题讲解 例 1 化简: (1)50; (2)348 ; (3) 5 1 5 例 2 化简: (1)230310 ×; (2)aba1018 6 1 ; (3) y xy 1 , (4) 16 1 5; 三、课堂练习三、课堂练习 1化简: (1)18; (2)7533; (3) 7 2 2化简: (1) 8 1 ; (2) 2 3 ; (3)2 . 1; (4)128; (5)9000; (6) 169 144121× 3化简: (1)188 +; (2)24812 +; (3) 5 1 45203; (4)3250 9 2 +; (5) 3 2 2 3 6 四、课时小结四、课时小结: 1若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或者含有能开得尽的因数的式子的化简 2一般情况下应用法则a·bba(a0,b0) , b a b a (a0,b0)或法则 的逆运算的总结 3能用上述式子正确地进行化简 五、课后作业五、课后作业 习题 2.10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第 6 节节 实数(第实数(第 3 课时)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率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2.能利用化简对实数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2011-10-10 9:42:54 共 31 页 第 30 页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化简对实数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教学方法: 学生用具:计算器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1.本节主要是反向运用上一课时的两条运算法则进行化筒,一方面是为了简化实数的 运算及其结果,另一方面是为后面一元二次方程求解结果的简化作好准备。 3.教学 P.49 例 2 本例主要是上节课两条运算法则的反向运用. 3.课堂练习:P.49 1 4.作业:1.P.51 习题 2.10 1 2.P.52 复习题 A 10-15 2011-10-10 9:42:54 共 31 页 第 31 页

    注意事项

    本文(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pdf-02-第二章 实数.pdf)为本站会员(小小飞)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