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现状与治理对策.ppt

    • 资源ID:3837723       资源大小:879.53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现状与治理对策.ppt

    四川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现状与治理对策,广汽丰田成都安利捷北辰店,第一章 绪论,1.1 造成我国机动车污染严重的原因 汽车工业水平落后 车辆使用条件差 我国汽车燃用的油品质量低劣 管理方面落后,由于以上原因,我国汽车尾气排放之多已经威胁着人类和众多生物的生存。所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达到“零排放”已事不宜迟。,第二章 汽车排放控制分析,2.2.1 一氧化碳(CO)的生成机理 燃料不完全燃烧 混合气混合不均匀 CO和H2O在高温时离解(H2O水) 2.1.2 碳氢化合物(HC)的形成 燃烧不完全 燃烧室内的缝隙效应 缸壁润滑油膜和积垢的吸附,2.1.3 氮氧化合物的生成,NOx是混合气燃烧过程中,空气和氧在高温条件下化合生成的,其生成的数量与燃烧温度、氧气的浓度等因素有关。燃烧温度对NOx 的生成影响很大,温度高于1300oC时生成NOx ,随着温度升高, NOx 的生成量增加。氧气的浓度对 NOx的生成影响也很明显,在使用浓混合气时,由于氧气浓度小, NOx的生成量少,当混合气浓度逐渐变稀时,氧气浓度增加, NOx的生成量逐渐达到最高值 。,2.1.5 微粒的生成,微粒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即碳烟 (DS)、可溶性有机物(SOF)和硫酸盐。,2.2 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的危害,CO的危害如下表所示 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的危害 CnH2n 碳氢化合物(也称烃)包括未燃和未完全燃烧的燃油、润滑油及其裂解产物和部分氧化物,如苯、醛、酮、烯、多环芳香族碳氢化物等200多种复杂成分。饱和烃危害不大,不饱和烃危害性很大。甲烷气体无毒性。当甲醛,丙烯醛等醛类气体浓度超过时,就会对眼、呼吸道和皮肤有强刺激作用,浓度超过25时,会引起头晕、恶心、红白球减少、贫血,超过1000会急性中毒。苯是无色气体,但有特殊气味。应当引起特别注意的是带更多环的多环芳香烃,如苯并芘及硝基烯,是强致癌物。烃类成分还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NOx对人及生物的影响 氮氧化合物,欧IIV排放标准如表所示,第三章 汽车尾气排放控制,3.1.1 采用新能源 电动汽车 压缩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汽车 醇类 生物柴油 太阳能汽车,3.1.2提高燃料品质,燃料的品质与汽车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和燃烧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改进燃料品质是控制在用车辆排放污染相当重要的途径之一。燃料的改进主要包括使用无铅汽油、控制燃料中硫的含量及向燃料中添加各种添加剂等。 燃料中添加含氧化物,如乙醇、甲醇、M11BE(甲基叔丁基醚)等,可以提高汽油的抗爆性,从而减少芳香烃和铅的使用。由于含氧剂中氧的存在,使燃烧趋向于贫燃状态,从而有利于减少尾气中HC和CO的排放,但这会导致排放的增加。,3.2 机内净化技术,3.2.1 保持发动机良好的技术状况 保持正常汽缸压缩压力 保持供油系技术状况良好 保持点火系统技术状况良好 正确调整气门间隙,保持配气相位正确 燃烧系统优化,3.2.2 闭环电子控制技术,闭环控制空气与燃油比例过量空气系数 a, a 大于1时,气缸内的空气在理论上是富氧,燃料可完全燃烧,生成 CO2和 H2O。但 a在约为1.1时,最有利于NOx的生成 。电子控制燃油系统可以精确控制过量空气系数,从而使污染物的生成总量达到理想目标。,采用洗稀燃技术技术可以在a远大于1的条件下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不仅能提高燃油经济性,而且具有较好的排放性能。,3.2.3稀薄燃烧技术,3.3 机外净化技术,3.3.1催化转化器 催化转化器基本结构 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主要由载体、涂层、减震垫和壳体4大部分组成。外壳通常由合金钢板材经冲压、机械加工及焊接而成。很多催化器壳体做成双层结构,以保证催化剂的反应温度,其表面还必须包裹半周或全周的隔热层隔离催化器高温。,三元催化净化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3.3.2废气再循环技术(EGR),废气再循环技术是将已经过从汽缸排出的气体再通过特殊机构返回燃烧室参加燃烧的一种技术。,3.3.3 二次空气喷射系统,这里所说的二次进气是将新鲜空气经空气喷管喷入排气管道或催化转化器,增加排气中氧的浓度,使排气中CO和HC进一步燃烧氧化成CO2和H2O的一种装置。,3.3.4曲轴箱通风技术,这种技术是空气经空气滤清器通过通气管引入汽缸罩。由控制阀门控制在需要的时候打开,使油气和窜入曲轴箱的混合气再进入进气管参加燃烧。,3.3.5 碳罐技术 碳罐技术是在储油箱、曲轴箱等易产生油气的地方设一通道,将油气引入以能够吸附油气的装置,装置内有控制阀再将吸附的油气送入进气管。这种装置用吸附能力很强的活性炭作为吸附剂,所以叫做碳罐。,第四章 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柴油机尾气中氧气的含量较高,故排气中一般含有较少的CO和HC。它的主要问题是微粒(黑烟)排放,燃油大约有0.1%0.5%以微粒的形式排出。高温、高压、富氧燃烧是柴油机热效率高于汽油机的主要原因,但也造成了另一个主要问题,即 NOx的排放。,目前,研究开发中的柴油机NOx后处理方法有以下四种:,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Selective Non Catelytic Reduction);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Selective Catelytic Reduction); 非选择性催化还原(NSCR, Non Selective Catelytic Reduction); 吸附还原催化剂(Obsorb Reduction)。,第五章 成都市尾气排放现状与治理对策,5.1 研究区概况 成都市的地理环境 成都市的道路现状 成都市的环保局 成都市的能源结构特征 成都市的交通管理局,5.2 成都市汽车保有量预测,汽车保有量呈增长趋势 汽车保有量的预测,5.3 成都市实施I/M制度,I/M制度(Insection and Maintence Program)是在用车辆排放(尾气排放和蒸发排放、颗粒排放)进行控制,防止其排放净化系统被拆除、损坏、性能失效或恶化,充分发挥在用车本身净化能力,保证排放达标。,I/M制度的工艺流程图,第六章 总结,完善监督管理网络,建立廉洁执法队伍 横向配合,相互协调,独立执法 完善环境立法和标准体系 加强环境社会化意识教育 控制人口增长,走城市发展新路 加速汽车消费改革,激励汽车工业技术进步 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的监督管理和排污收费 因地制宜地改变燃料结构 改善道路设施,倡导绿色交通” 加强科研,促进“绿色汽车”和清洁燃料的发展,三元催化净化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氧化反应 H2+O2 H2O 氢气+氧气=水 CO+O2 CO2 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4HC+5O2 4CO2+2H2O 4个碳氢+5个氧气=4个二氧化碳+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2CO+2N0 2CO2+N2 2个一氧化碳+2个氮氧化合物=2个二氧化碳+氮气 HC+NO CO2+N2 碳氢+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碳+氮气 H2+NO H2O+N2 氢气+氮氧化合物=水+氮气,三元催化净化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还原反应,三元催化净化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水煤气转换反应,CO+H2O CO2+H2 一氧化碳+水=二氧化碳+氢气,三元催化净化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蒸汽水重整反应,2HC+2H2O 2CO+3H2 碳氢+水=一氧化碳+氢气,放映完毕 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注意事项

    本文(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现状与治理对策.ppt)为本站会员(西安人)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