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财会类论文精品]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比较.doc

    • 资源ID:3904348       资源大小:139.50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财会类论文精品]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比较.doc

    成绩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比较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院 系 专 业 年 级 教务处制独 创 性 声 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严格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外向型经济更是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且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方面,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个地区堪称中国的典范。两个地区利用各自的优势,领先于其他地区融入国际经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现已在中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际化背景和中国加大开放力度的情况下,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发展外向型经济已经势在必行。而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头羊”,其吸引的措施必然值得其他地区去研究和借鉴。本文主要采用归纳分析方法,配合使用演绎分析方法、数理方法等,对两个地区的外向型经济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角度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进而总结出两地吸引FDI的一般模式。同时以环渤海湾经济圈和西部地区为例探讨这种模式对我国其他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启示。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外国直接投资 模式 比较26Comparison of the Ways of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 to absorb FDIAbstractSince twenty eighties, the economy of China has achieved a sustainable、stable and fast increase, especially the outward-looking economy.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the two developed regions o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can be regarded as the remarkable examp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tward-looking economy. Owing to their importance, it is of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routes of them. As for their development, both have a lot with foreign capital, but each has their own features.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different ways to absorb foreign capital, this paper concludes the common model of the two regions ways to absorb FDI. After that, the paper uses the regions of Around Bohai and the Western Regions as the examples to discuss what other regions of China can learn from the models mentioned above. Key words:Yangtze River Delta; Pearl River Delta; FDI; Model; Comparison 目 录一、引言1二、理论综述2(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2(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3(三)投资环境理论4三、长三角和珠三角吸引FDI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特点5(一)外资来源分析6(二)外商投资产业分析8(三)外商投资企业分析10(四)外商投资企业产品的市场导向分析11(五)外商投资企业进程分析11四、长三角和珠三角吸引FDI的模式12(一)长三角吸引FDI的模式12(二)珠三角吸引FDI的模式13(三)长三角和珠三角吸引FDI模式的共同特点14五、 从长三角和珠三角吸引FDI模式得到的启示15(一)模式对环渤海湾经济圈吸引FDI的启示15(二)模式对西部吸引FDI的启示17六、结论19参考文献20一、引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保持了20多年的增长,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世界所瞩目,尤其是外向型经济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03年,中国实现GDP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速度加快1.1个百分点。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04.4.26. 在外向型经济方面,继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527.4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外商直接投资 此处之所以用“外商直接投资”而不是“外国直接投资”,是因为文中所指的外资包含港、澳、台资本。(以下简称FDI)国之后,尽管2003年受到“非典”的影响,但当年还是实现合同利用外资11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3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0%和1.4%。截至2003年12月底,全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65277个,合同利用外资9431.3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5014.71亿美元。在对外贸易方面,2003年中国实际进出口额达到85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出口额为4384亿美元,进口额为421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6%和39.9%。在外汇储备方面,截至2003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达到403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168亿美元。 数据来源同 伴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形成了一系列经济区。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湾经济圈,以重庆为中心的渝西经济走廊,以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经济圈,以大连、沈阳为中心的东北经济圈经济带,其中尤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代表。这两个地区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和“排头兵”。本文所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包括江、浙、沪“二省一市”,由15个地级以上的城市构成,分别是上海、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以及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和舟山。本地区位于长江与太平洋的交汇处和我国两大经济带沿海经济带和长江流域经济带的T型结合部,土地面积约5万km2,占全国面积的1%;人口7300万左右(2002年),约占全国人口的5.9%。本文所指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肇庆、东莞、惠州等7个主要的广东城市,面积4.2万km2, 占全国面积的0.43%,人口约2500万,占全国人口的1.78%(即使包括外来人口在内也仅占3.15%)。表11 2001年长三角和珠三角主要经济指标对比GDP(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亿美元)长三角16981160.71323珠三角8634116.191765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和各地统计局2001年数据计算而得。从表11不难看出,长三角和珠三角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2001年长三角的GDP总额占全国的17.7%,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国的32.3%,进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28.5%,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实力。2001年珠三角的GDP、实际利用外资额、进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8%、31.8%、40%。从经济总量上看,珠三角要比长三角逊色,但从经济的外向度上来看,两个地区外贸依存度和国际投资开放度 详细分析见第三部分。都走在我国的前列,表现出明显的外向型经济特征。由此不难看出,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FDI、扩大出口是两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鉴于这种结论的存在,研究两地外向型经济就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两个地区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进程和趋势如何?在此过程中是否有一定的模式可循?如果有,这种模式是什么?能否对我国其他地区有所启示?本文正是从这些问题出发,在研究两地吸引FDI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特点、手段、路径的基础上,总结出其各自的模式并进行比较,借以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为实现我国经济的整体增长而服务。二、理论综述从历史上看,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最早产生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二战之后,由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许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注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并且陆续出现了一系列流派,形成了以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等为代表的理论。本文主要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和投资环境理论为支撑进行分析。(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受克拉伍斯(IKlar-Vas)和波斯纳(MAPosner)技术差距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国由于技术创新而获得垄断地位,它就可以据此优势而大量出口技术领先产品。的启发,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Ray-mondVernon)于1966年发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一文,提出了著名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认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解释发达国家出口贸易、技术转让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弗农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1新产品创始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内市场容量大、开发研究资金多的国家在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方面居于优势。厂商掌握技术秘密,将新技术首次用于生产。此时对厂商来说,最安全最有利的选择是在国内进行生产,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通过出口贸易的形式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2产品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新技术日趋成熟,产品基本定型。随着国际市场需求量的日益扩大,产品的价格弹性加大,降低产品成本尤为迫切。由于国外劳动力成本低于国内劳动力成本,国内生产的边际成本加上边际运输成本大于国外生产的成本,所以把生产基地由国内转移到国外更为有利。另外,由于产品出口量的急剧增加,厂商原来拥有的垄断技术也逐渐被国外竞争者掌握,仿制品开始出现,厂商面临着丧失垄断技术优势的危险。为了避开贸易壁垒,接近消费者市场和减少运输费用,厂商便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分公司,转让成熟技术。一般来讲,厂商总要先到技术水平较接近、劳动力素质较好、人均收入水平较高并与本国需求类型相似的国家或地区建立分公司,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或向其他国家出口。3产品标准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产品和技术均已标准化,厂商所拥有的技术垄断优势已消失,竞争主要集中在价格上。生产的相对优势已转移到技术水平低、工资低和劳动密集型经济模式的地区。在本国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其他发达国家产品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厂商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转让其标准化技术。根据比较成本的原则,厂商大规模减少或停止在本国生产该产品,转而从国外进口该产品。(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在1977年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实践,应把对外投资的目的、条件以及投资能力结合起来分析。跨国公司之所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取决于它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Ownership)、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和区位优势(location)三个基本因素的组合,即所谓的OIL模式。 所有权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国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包括对有价值资产的拥有和独占及高效率的行政管理能力。跨国公司所有权优势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它的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 内部化优势是指跨国公司将其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使用而带来的优势。通过内部化,跨国公司不仅可以降低资源配置的交易成本、减少获取市场信息的困难,而且可以克服技术市场的不稳定性,维护对技术的垄断,来保护自己的竞争优势。内部化优势的大小决定着跨国公司将如何选择利用其资产参与国际经济的形式。区位优势是指跨国公司在投资区位上具有选择优势。区位优势是由投资国和东道国的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生产要素投入和市场的地理分布状况、生产要素成本、基础设施状况、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范围、金融市场状况和金融制度、国内国际市场的差异程度、文化差异等。区位优势的大小直接决定着跨国公司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和对投资地区的选择。表 21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简示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对外技术转让对外出口对外直接投资注释:表示具有的优势。从表21可以看出,对于一国公司而言,若只具有所有权优势,那么其参与国际经济的方式以对外技术转让为宜;具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时,可以考虑对外出口;只有当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同时具备时,才有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行性。可见在全球范围内布点的跨国公司尤其是成功的跨国公司都同时拥有这三个优势。(三)投资环境理论投资环境理论重点分析投资硬环境和软环境对外商FDI的影响。以下我们以珠三角为例,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投资环境对外资流入量的影响。所建立的模型袁持平,谢文建.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商投资环境评估J.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3(9).如下:ln(FDI)=0+1ln(GDP)+2TR+3AW+4BC+5FE+6URB+模型变量解释如下:(1) FDI:外商直接投资,代表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FDI为n×1阶矩阵,n代表观察值的个数。FDI为因变量。(2) GDP:国内生产总值,反映某地区的经济总量,用以考察市场容量的大小,作为市场容量的替代变量。从理论上讲,GDP与FDI呈正相关关系。(3) TR: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包括金融、信息、交通、物流等多方面的内容,反映这些产业的发展程度。TR与FDI呈正相关关系。(4) AW:人均工资水平,反映劳动力成本的高低。AW与FDI呈负相关关系。(5) BC:政府的基础建设投入。BC与FDI呈正相关关系。(6) FE:外资企业出口额占该地区总出口额的比重,反映该地区外资企业的战略是占领该地市场还是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或其他资源;同时也反映该地政府对外资企业是否存在强制性出口的要求及严格程度。(7) URB: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根据以上模型,选取珠三角8个城市19912000年的相关数据,用OLS估计,结果如下表:表2-2 19912000年珠三角8个城市投资环境对外资流入量的影响系数值T值0-4.700(-3.401)10.391(4.108)20.389(2.670)30.401(2.154)40.197(3.302)5-0.071(-0.170)60.0092(2.002)F值=43.854R2=0.827R2=0.809N=80从OLS分析结果可以看出:(1)GDP与FDI呈正相关关系,与预测的结果一致,并且显著性较高。GDP每变动1%,FDI会向同样的方向变动39.1%。该结果显示,外商对珠三角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占领总量庞大的珠三角市场,珠三角的市场规模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外商对其投资的一个决定因素。(2)人均工资(AW)与FDI呈负相关关系,与预测的一致,这说明外商投资珠三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资源。(3)政府基础建设投入(BC)与FDI呈正相关,这也与预测的一致。基础设施是FDI的重要决定因素已是一个不争的命题,布罗德曼和森(1997)、陈(1997)、黑德和里斯(1996)、鲁明泓(1997)的结论都与此一致。三、长三角和珠三角吸引FDI的特点在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吸引FDI的特点之前,我们首先明确外贸依存度和国际投资开放度两个概念。外贸依存度是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用于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国际投资开放度是指一国(或地区)国际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用于衡量国际投资的开放程度。国际投资按类型分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按资金流向分为资金流入和资金流出。出于统计资料的限制和研究目的的考虑,在此只对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进行分析。表31 2000年全国部分地区外贸依存度全国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GDP(支出法)(亿元)89112.557616.9190749662.2外贸进出口额(亿美元)47434388.51281.81710外贸依存度(%)446355.6145.6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有关数据整理汇总而得。表32 2000年全国及部分地区国际投资开放度对比全国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493.5370.1112128.3国际投资开放度(%)4.65.34.911资料来源:同表31。从表31、表32数据可以看出,就全国范围来看,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和国际投资开放度都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长三角的两个指标都介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沿海地区平均水平之间,而珠三角则大大高于平均水平。结合两个地区的发展史来分析,由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在发展初期的动力来源不同,长三角主要依靠改革,而珠三角主要依靠开放,因而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珠三角要先行一步。但从近十年的发展来看,两个地区的经济都与外资和外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个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和国际投资开放度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以说,没有改革,就不会有长三角的经济积累和初步腾飞,而没有开放带来的外资,也就不会有长三角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腾飞。外资对珠三角经济的催化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珠三角的外贸、外资依存度都远远高于长三角地区。因而可以说,两个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外资(主要研究FDI)的有力推动。(一)外资来源分析从外资进入中国的时间来看,不同国家和地区大规模投资中国的时间是不同的。由于地理和人文优势,亚洲国家和地区进入的时间较早,尤以港澳台地区为代表;而欧美资金的大规模进入则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从全国利用外资的情况来看,港澳台资是全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来源。 据商务部外资司2004年4月16日公布数字显示,2004年13月对华投资的前十位国家和地区(以实际投入资金计)中,香港排在第一位,台湾排在第六位。1991-1999年间,全国利用外资的3909.90亿美元当中,港澳台资金达到1772.87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量的45.34%。香港资金达到1496.05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量的38.26%;澳门资金37.20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资的0.95%;台湾资金238.56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资的6.1%。与全国外资来源相对集中的情况相比,广东省(主要指珠三角)外资来源更为集中。见表33表33 19911999年间港澳台资本情况 单位:亿美元,%广东省全国利用外资总额1106.733909.90港澳台总投资715.41772.87港澳台资本所占比重64.6445.34香港投资678.711496.05香港投资所占比重61.3338.26澳门投资20.8537.20澳门投资所占比重1.880.95台湾投资33.78238.56台湾投资所占比重3.056.10注:表中“所占比重”是指占该地区(或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而得。投资于珠三角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外资中,港澳台地区差不多占了80%以上。前来投资珠三角的国家和地区虽有70多个,但来自北美、欧盟等的外资额占不到10%。这种高集中度虽然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欧美资本大量流入中国而有所降低,但并没有根本改变。珠三角之所以能如此集中地吸引港澳台资本,除了政策倾斜等特殊体制环境和政府职能的先行转变等对所有外资都具有吸引力的原因外,最不容忽视的是其特殊的区位和禀赋条件:1珠三角地处沿海及毗邻港澳这导致,一方面,企业和政府接触市场经济的时间较早,当大陆的市场化取向改革正式启动时,他们接受和学习新制度的成本较低,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有先发优势。另一方面,地理上的接近大大降低了运输费用。根据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的分析,运输费用和劳动力费用一起会对工业区位产生重要影响。据香港工业总会的调查,在珠三角投资的96.7%的香港企业家把地理上的接近作为他们投资的决定性因素。2、珠三角和港澳有密切的人文联系不少港澳商人是在珠三角出生的,即使不是在珠三角出生的,香港和澳门人在语言、习惯、风俗上与珠三角地区大体接近,这使他们回珠三角投资有一种为家乡做贡献的感觉,这种感情上的诱惑力是珠三角独有的优势。而对长三角来说,外资的大举进入和欧美资本大量流入中国的时间是基本一致的,因而与珠三角外资来源高度集中的情况不同,长三角的外资来源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分散性。除了大量港澳台资本外,欧美及日本资本占了很大比例。以上海为例,世界跨国公司中投资上海数目最多的国家是日本,其次是美国和德国。截至1997年底,落户上海的31家世界最大的工业跨国公司中,来自美、欧的占96%以上。日本制造业向长三角地区转移,除了与长三角的人力资源、区位等有关外,地理上的接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点与港澳资本投资珠三角的原因有相似之处,而欧美资本投资长三角的则主要是因为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一是长三角经过10几年的经济积累,资本充足、技术创新能力强,人才汇聚,有经济要素的组合优势。二是长三角经济增速快、后劲足,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城市是资金流、人才流、商品流、技术流和信息流“五流”的交汇处,加上基础设施良好,江浙一带整个物流、人才流、资讯流都来与上海对接,有经济增长的后劲优势。三是经过20多年的经济发展,长三角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群落、企业群落和市场群落,有着群落规模的经济优势。四是长三角人才汇聚,观念先进,有制度创新的领先优势。五是长三角地理环境极为优越,有广阔的辐射空间。它不仅处于我国沿海地区的中端,有利于沿着“黄金海岸”向全国辐射,而且是长江流域的龙头,以长江“黄金水道”通过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可以一直辐射到我国内陆和西部地区。根据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东道国的区位优势是跨国资本进行FDI目标地选择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长三角正是具备了这种区位优势,因而为跨国公司所青睐。(二)外商投资产业分析表34 长三角、珠三角第一、二、三产业实现GDP(2002年)单位: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次产业比例长三角1118.381176.918105.365.8:51.9:42.3珠三角536.664700.814298.715.6:49.3:45.1资料来源:无锡统计信息网,2003-03-17,14:43:44。产业结构是一国或地区经济素质的根本体现,我国利用FDI的根本任务是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200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国内及国际区域合作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4).两地区的经济结构均为二、三、一,珠三角地区服务业比重达到45.1%,明显优于长三角地区的42.3%,两地区三次产业比例都明显优于全国14.5:51.8:33.7的结构分布。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表现出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发展潜力较大,长三角第二产业增加值9918.14亿元,比上年增加1176.91亿元,发展速度较快,表现出跨越发展的态势。珠三角第二产业增加值4700.81亿元,比上年增加536.83亿元,发展比较平稳。一般来讲,第二产业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较快发展的第二产业表明长三角在吸引外资能力方面要比珠三角做的更好。从整个世界经济来看,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制造业重心先后从西欧转移到北美,再移至日本。而伴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和居高不下的制造业成本,世界制造业重心现在又加快向中国转移。预计到2005年,中国将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制造大国,这一现象和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刚好吻合。根据这一理论,制造业产品在发达国家国内已经标准化,厂商的技术垄断优势已经消失,因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成为一种必要。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低,市场潜力大,所以向中国转移其制造业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就长三角和珠三角而言,从改革开放初的简单商品的来料加工开始,两地逐渐发展到今天的汽车、电子、化工等高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并实现了加工贸易产业链的延伸,中间品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已成为世界跨国公司重要的配套生产基地。从行业角度分析,外商投资项目的行业结构分布最终取决于政府的政策性指导和外商的战略性经营博弈。 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200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国内及国际区域合作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4).19801995年间,珠三角制造业利用外资占外资总额的2/3,第三产业占27%,而第一产业只有3%。在制造业行业中,电子、成衣、玩具、金属和塑胶制品等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占全部外资的70%以上,技术水平不高。珠三角最初的“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大多从事轻工业产品生产,区内其他轻纺工业企业也是最先得到技术改造和技术更新的企业,这使得珠三角发展轻纺工业品出口具有相对优势。1990年轻纺产品出口已占到全区出口总值的60%以上。这也为其发展服装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珠三角的玩具生产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90年代特别是中期以后,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行业也越来越多,东莞成为台商在大陆聚集地之一的IT中心。另外,90年代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外商在珠三角投资行业的分布,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性质。与珠三角类似,长三角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也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但主要在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如汽车、汽车零部件、化工、电子、仪器仪表等。以上海为例,世界前10位的工业跨国公司中已有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美国IBM公司、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美国GE公司和日本日立公司等进驻,技术、资金密集特点明显。目前,上海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工业就是以上海大众及相关的六家合资骨干企业为核心的;第二大支柱产业通信产业则是由美国电报电信、西门子等世界大公司与上海国有骨干企业合资来支撑的。又如,最近全球第一大液晶制造厂三星在苏州工业园完成了工厂的选址,第二大厂LG也将新厂定在了南京。(三)外商投资企业分析从企业数目上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多于珠三角地区。到2001年,沪苏浙已累计批准三资企业7万多家,世界500强中有400多家进入。而珠三角只有4万多家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中只有250多家投资珠三角。同时,跨国公司在长三角设立的区域或全球性研究开发机构已有40多家(主要集中在上海市),而珠三角地区几乎没有一家,这一点可以用两地巨大的智力资源差异来解释。长三角是我国重要的科技文化基地,是研究和开发高新技术的重要中心。代表高校最高水平、作为中国培养人才和科研核心力量的大学,长三角有17所,而珠三角仅有4所。长三角有科技人员近200万,院士220多位,而珠三角院士仅22位。2000年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上海为1.62%,广州仅为1.23%。除此之外,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0年底,有30多家跨国公司把其在中国(或亚洲)地区总部设在上海,其中属于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而整个珠三角地区相应的指标只有5家和3家。入世以后,跨国公司更是加快在长三角投资圈地,纷纷构建其在亚洲的研发和制造中心。欧洲最大的零售商法国家乐福集团全球采购中国区总裁汪能认为,长三角以其独特的优势连接海内外市场,经济发展迅速,资本和人力资源丰富,应是各大跨国公司“21世纪战略”的首选。从投资规模上来看,外资在长三角投资的规模大于珠三角。从一般规律上来讲,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和其他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投资通常要比来自日本、美国和西欧的国家的规模小。珠三角主要吸引的外资企业都是来自港、澳、台的中小企业,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只有140家。在吸引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进入方面,珠三角显然要比长三角逊色,这一点在前面已有提及,在此不再赘述。从企业性质上来看,珠三角最主要的做法是以土地合作和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因而外商投资企业多为外商独资或控股,这一点长三角也很类似。并且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两地中外合资企业数目不断增长,而中外合作企业有所下降。(四)外商投资企业产品的市场导向分析有关分析显示,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跨国公司到中国投资以获取丰富原材料和打开巨大的中国市场为目标,从事进口替代型的的高技术行业,属于“进攻型投资”;而港、澳、台企业进驻大陆则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获得迅速反馈利益为目的,属于“贸易创造型”,即从事生产适合于港澳台地区和其他发达国家市场的出口导向型产品的投资。以香港为例,2000年19月份,香港对内地的出口额中有51.7%与在内地进行的对外加工有关,而从内地的进口额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9.1%。 数据来源:香港特别行政区统计司,2004年4月 由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主要外资来源不同,而不同来源地的外资投资企业进驻中国的目的又有很大差别,这直接决定了两地外资企业产品不同的市场导向。珠三角地区外资企业主要生产标准化产品,很大一部分用来满足发达国家的进口需要(见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因而以出口为主。1993年底,珠三角的“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出口值占珠三角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3.9%和38.3%,也就是说,2/3的出口直接与外资企业有关。在外商投资的十家高出口创汇企业中,广东占了一半,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充分体现出珠三角外商投资企业产品的出口导向性。随着90年代以后日资的进入,这种“两头在外”的产品有了一些削弱,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出口导向的性质。长三角的情况则不同由于大量吸引欧美和日本的“进攻型投资”,长三角的外资企业产品虽重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但以国内消化为主。(五)外商投资企业的进程分析20世纪90年代之前珠三角是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最集中的地区,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7年以后,外商投资长三角的速度大大加快,大有赶超珠三角的趋势。以上海为例,自1979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法,上海当年批准的FDI项目由1980年的1项增至2002年的3012项;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额由1980年的0.03亿美元增至2002年的50.3亿美元。截至2002年12月底,在上海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达到37 615家,注册资金累计753亿美元。外商企业向长三角转移的原因在前面已有提及。从未来来看,外资向长三角转移不代表会取消在珠三角的投资,但珠三角一枝独秀的局面将不复存在。四、长三角和珠三角吸引FDI的模式 通过以上从不同角度对外商投资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分析,我们对两地的利用外资状况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两地在吸引外资方面既存在一些差别,中国吸引它们有着一些共同的东西,我们将这些称为“模式”。(一)长三角吸引FDI的模式 和珠三角相比,长三角在吸引FDI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的模式可以概括为:改革带动开放,奠定吸引FDI的经济基础;利用丰富的人才、技术优势吸引大企业的FDI;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占领产业制高点;引进资本和技术,占领国内市场。具体解释如下:1先改革后开放,在发展外向型经济前已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我国的开放政策采取了梯度推进的非均衡布局战略,不仅在时间上有东、中、西的地区差别,而且在东部地区内部也存在时间和力度的不同。表51 我国开放东部地区的时间表时间开放地区(项目)19791983沿海地区的经济特区1984沿海开放城市19841988沿海经济技术合作区和经济开发区1990上海浦东新区19911992保税区从表51可以看出,我国对长三角的开放始于1984年,但长三角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开放和经济腾飞开始于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和开放。在此之前,长三角一直在走由改革拉动的“内缘型”发展道路。借助以发展乡镇企业为主要特点的“苏南模式”和以发展私营企业为主的“温州模式” 温州虽不在本文研究的“长三角”之列,但“温州模式”对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存在的。,长三角积累了强大的经济实力,进而也形成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机制,这些都为其90年代以后成为外商投资“宝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以大企业为中心,大量吸引跨国公司,谋求通过技术和资本集约型产业全方位地生产多种产品,在对外出口从消费品到高科技产品的同时,也瞄准了在国内销售 长三角外资来源分散,欧美资本比例大,跨国公司云集,这些在第三部分中已有论述。美欧日对长三角的“进攻型投资”决定了其产品在出口的同时,必然重视在国内的销售。中国有巨大的现实和潜在消费市场,并且随着经济的增长,市场潜力会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开发,这对以增殖为本性的资本来说十足是一块诱人的“奶酪”。除此之外,正如模式一所述,长三角在全方位开放以前就有众多有实力的国有企业,本来就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众多行业,加上其高教育水平,这就为该地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重视劳动力素质,人才自我培养和引进并重长三角的科教文化实力在全国是一流的。区内有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学校100多所以及1000多家科研机构,科技力量强,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全国两院院士有一半以上出自长三角及周边地区,这充分证明了长三角有很强的人才培养能力。同时,长三角有规范化的服务和相对良好的制度环境,这不仅能够留住人才,而且吸引了全国各地人才来这里工作,和当地人才一起为本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二)珠三角吸引FDI的模式和前述长三角模式相对应,珠三角在吸引FDI

    注意事项

    本文([财会类论文精品]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比较.doc)为本站会员(小小飞)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