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2验证牛二测动摩擦因数含解析2.pdf

    • 资源ID:4226925       资源大小:795.34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2验证牛二测动摩擦因数含解析2.pdf

    验证牛二 测动验证牛二 测动摩擦因数摩擦因数 【纲要导引】【纲要导引】 验证牛二属于高考力学实验的常考题型,测动摩擦因数可借助同样的器材进行测量。考题对应考法多变, 难度中等,需要同学们理清考法和对应实验结论。 【点拨练习】【点拨练习】 考点一 常规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考点一 常规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平衡摩擦1.平衡摩擦 方法:方法:平衡摩擦力时,小车连接纸带,不挂 m不挂 m,轻推小车,纸带上打出等间距的点。 原因分析:1平衡摩擦力过度 2忘记把砝码盘质量计入动力 原因分析: 平衡摩擦力不足或未平衡摩擦力 2.实验条件2.实验条件 平衡摩擦力后,取 M 为研究对象取 M 为研究对象,主观上把 mg 当作小车的动力可得: 而实际上:对 m 得:,对 M 得:。合并得:,故实测值比理论值小TMa 实验要求,后期图象的弯折原因分析:此时不满足。 不满足时,为了得到线性的图像,可以把 m 和 M 系统当做研究对象把 m 和 M 系统当做研究对象,每次取下作为动力的钩码或砝码 后放入小车以保持系统总质量不变。根据得故斜率不变。 1 【12 年全国】图 1 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 50Hz 的交流电源, 打点的时间间隔用t 表示。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 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 。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小吊盘中不放物块,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 一系列 的点。 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 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迹的纸带,在纸带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 m。 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 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 每 5 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 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 s1, s2, 求出与不同 m 相对应的加速度 a。 以砝码的质量 m 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做出m 关系图线。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砝码的总 质量成反比,则与 m 处应成 关系(填“线性”或“非线性” ) 。 (2)完成下列填空: ()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 质量之和应满足的条件是 。 ()设纸带上三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 s1、s2、s3a 可用 s1、s3和t 表示为 a 。图 2 为用米 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 s1、 s3的情况, 由图可读出 s1 mm, s3 mm 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 a m/s2。 ()图 3 为所得实验图线的示意图。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 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 b,若牛顿定律成立,则 小车受到的拉力为 ,小车的质量为 。 【答案】 (1)间隔均匀;线性。 (2) ()远小于小车及其所载砝码总质量。 ();24.2mm;47.2mm;1.15;(), 【解析】 (1)平衡摩擦力的标准为小车可以匀速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点迹间隔均匀。 由 a,故+,故与 m 成线性关系。 (2) ()设小车的质量为 M,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为 m,设绳子上拉力为 F,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 mg(m+M)a 解得 a 以 M 为研究对象有绳子的拉力 FMamg 显然要有 Fmg 必有 m+MM,故有 Mm,即只有 Mm 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小吊盘 和盘中物块的重力。所以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 物块的质量之和应该远小于小车及其所载砝码总质量。 ()设纸带上三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 s1、s2、s3。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xaT2 即 s3s12a(5t)2 a 图 2 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 s1、s3的情况,由图可读出 s124.2mm,s347.2mm。 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 a1.15m/s2。 ()设小车质量为 M,小车受到外力为 F,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m+M)a; 所以,+ 所以,m 图象的斜率为,故 F,纵轴截距为 bkM, 所以,M 2 【12 年安徽】图 1 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 m,小车和砝码的 总质量为 M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1)试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 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 m 的大小,使小 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 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 m 和 M 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AM20g,m10g、15g、20g、25g、30g、40g BM2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CM400g,m10g、15g、20g、25g、30g、40g D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3)图 2 是试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 为 7 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 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sAB4.22cm、sBC4.65cm、sCD5.08cm、sDE 5.49cm、 sEF5.91cm、 sFG6.34cm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 则小车的加速度a m/s2(结 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答案】 (1)B (2)C (3)0.42 【解析】 (1)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沙和沙桶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以使小 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么小车的合力就是绳子的拉力要判断是否是匀速运动,我们可以 从打出的纸带相邻的点的间距来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故选 B (2)当 mM 时,即当沙和沙桶的总重力要远小于小车的重力,绳子的拉力近似等于沙和沙桶的总重 力故选 C (3)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相邻的计数点时间间隔为 0.1s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sDEsAB3a1T2,sEFsBC3a2T2,sFGsCD3a3T2 a0.42m/s2 3 【16 年新课标 3】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 中置于试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 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 : 轻绳跨过滑轮, 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 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 N5 个,每个质量均为 0.010kg。实验步骤如下: (1)将 5 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快,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 上匀速下滑。 (2)将 n(依次取 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 Nn 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 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 释放小车, 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 t 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 s, 绘制 st 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 a。 (3)对应于不同的 n 的 a 值见下表。n2 时的 st 图象如图(b)所示:由图(b)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 度(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将结果填入下表。 n12345 a/ms20.20 0.580.781.00 (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c)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 an 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 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5)利用 an 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 kg(保留 2 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 g9.8 ms2) 。 (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 Aan 图线不再是直线 Ban 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 Can 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 【答案】 (3)0.40; (4)如图所示;(5)0.45;BC 【解析】(3)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对应的 xt 图象为曲线, 由图象可知, 当 t2.0s 时, 位移为 : x0.80m ; 则由 x代入数据得:a0.40m/s2; (4)在图 C 中作出点(2,0.40) ,并用直线将各点相连,如图所示; (5)由图 c 可知,当 n4 时,加速度为 0.78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4×0.01×9.8(m+5×0.01)×0.78 解得:m0.45kg; (6)若木板水平,则物体将受到木板的摩擦力;则有: nm0gmg+(5n)m0g(m+5m0)a; a 故说明图象仍为直线,但不再过原点;并且斜率增大;故 BC 正确; 4 【14 年新课标 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 a 与钩码的质量 m 的对应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 200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 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 (填“线性”或“非线性” )关系; (2)由图乙可知,am 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 ; (3)若利用本实验来验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 码所受重力 mg 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 是 【答案】 (1)非线性; (2)存在摩擦力; (3)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解析】 (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得出 am 图线是曲线,即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非线性关系; (2)从上图中发现直线没过原点,当 a0 时,m0,即 F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拉力不为 0 时,小车的 加速度为 0,所以可能的原因是存在摩擦力 (3)若利用本实验来验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 码所受重力 mg 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即使得绳子上拉力等于小车的合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整体的加速度 a,则绳子的拉力 FMa,知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 车的质量时,绳子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所以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5 【13 年天津】某实验小组利用图 1 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木块上 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 内砝码的总质量 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于) 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 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 a 与拉力 F 的关系,分别得到图 2 中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 分别为 m甲、m乙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甲,乙,由图可知,m甲 m乙甲 乙(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 【答案】AD; 远小于;小于,大于。 【解析】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否则拉力不会等于合力,故 A 正确 ; B、在调节模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不应悬挂“重物” ,故 B 选项错误; C、打点计时器要“早来晚走”即实验开始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待其平稳工作后再释放木块,而当实 验结束时应先控制木块停下再停止打点计时器,故 C 选项错误; D 平衡摩擦力后,有 mgsinmgcos,即 tan,与质量无关,故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 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故 D 正确; 选择 AD; 按照教材上的理论若以砝码桶及砝码作为小木块的外力,则有 a,而实际实验过程中砝码桶及砝码 也与小木块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即对砝码桶及砝码有 mgTma,对小木块有 TMa综上有:小物块的实 际的加速度为 a,只有当 mM 时,才能有效的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当没有平衡摩擦力时有:Tfma,故 aTg,即图线斜率为,纵轴截距的大小为 g。 观察图线可知 m甲小于 m乙,甲大于 乙; 6 【09 年上海】如图为“用 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 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 ,用 DIS 测小 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 aF 关系图线(如 图所示) 分析此图线的 OA 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单选题)此图线的 AB 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答案】 (1)小车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外力, (2)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 C, 【解析】 (1)因为要探索“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所以应保持小车的总质量不变,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 所受外力;(2)由于 OA 段 aF 关系为一倾斜的直线,所以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 由实验原理:mgMa 得 a,而实际上 a,可见 AB 段明显偏离直线是由于没有满足 Mm 造成的 考点二 测动摩擦因数考点二 测动摩擦因数 1.静态法:1.静态法: 滑块连着水平绳,绳另一端连着小桶和沙子,慢慢增加沙子,直到滑块开始运动,则沙子和桶的重力为滑 块和木板的摩擦力。 (此方法不宜用钩码或砝码) 。 滑块连着水平绳,绳另一端连着小桶和沙子,慢慢增加沙子,直到滑块开始运动,则沙子和桶的重力为滑 块和木板的摩擦力。 (此方法不宜用钩码或砝码) 。 2.动态法: 2.动态法: ,测出 a,天平量出 m 和 M 质量,算出摩擦力和摩擦系数。,测出 a,天平量出 m 和 M 质量,算出摩擦力和摩擦系数。 结果测量值偏大,原因是把纸带、绳子等其他摩擦计入滑块的摩擦结果测量值偏大,原因是把纸带、绳子等其他摩擦计入滑块的摩擦 1 (2018新课标)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跨过光滑定滑轮的 细线两端分別与木块和弹簧秤相连,滑轮和木块间的细线保持水平,在木块上方放置砝码,缓慢向左拉动 水平放置的木板,当木块和砝码相对桌面静止且木板仍在继续滑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即为木块受到的滑动 摩擦力的大小。某次实验所得数据在 下表中给出,其中 f4的值可从图(b)中弹簧秤的示数读出。 砝码的质量 m/kg0.050.100.150.200.25 滑动摩擦力2.152.362.55f42.93 回答下列问题: (1)f4 N; (2)在图(c)的坐标纸上补齐未画出的数据点并绘出 fm 图线; (3) f 与 m、 木块质量 M、 木板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及重力加速度大小 g 之间的关系式为 f , fm 图线(直线)的斜率的表达式为 k ; (4)取 g9.80m/s2,由绘出的 fm 图线求得 (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答案】 (1)2.75;(2)如图所示;(3)(M+m)g;g;(4)0.38(0.370.41 均正确) 【解析】 (1)由图可以看出,弹簧秤的指针在 2.70 和 2.80 之间,读数为 2.75N; (2)图中确定 m0.05kg 和 m0.20kg 时的点,通过描点后,画图如图所示 (3) f 与 m、 木块质量 M、 木板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及重力加速度大小 g 之间的关系式为 f (M+m) g ; k 的表达式为 kg; (4)由图象可以得出斜率为 k3.75,所以0.38。 2 (2014山东)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秤和刻度尺,测量滑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最大速度。 实验步骤: 用弹簧秤测量橡皮泥和滑块的总重力,记作 G; 用装有橡皮泥的滑块放在水平木板上,通过水平细绳和固定弹簧秤相连,如图甲所示,在 A 端向右拉动 木板,待弹簧秤实数稳定后,将读数记为 F; 改变滑块上橡皮泥的质量,重复步骤,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G/N1.502.002.503.003.504.00 F/N0.590.830.991.221.371.60 如图乙所示, 将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滑块置于木板上左侧 C 处, 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与滑块和重物 P 连接,保持滑块静止,测量重物 P 离地面的高度 h; 滑块由静止释放后开始运动并最终停在木板上的 D 点(未与滑轮碰撞) ,测量 C、D 间的距离。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 (1)根据表中数据在给定的坐标纸上作出 FG 图线。 (2)由图线求得滑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 (3)滑块最大速度的大小 v (用 h、s、 和重力加速度 g 表示) 。 【答案】 (1)如图所示;(2)0.40;(3)。 【解析】 (1)根据描点法在 FG 图象上描出各点,再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2)由图甲可知 FG,则 FG 图象上的直线的斜率代表 值的大小。由 FG 图象可知 ; (3)当重物 P 刚好下落到地面时,滑块的速度 v 最大,此时滑块的位移为 h,此后滑块做加速度为 g 的 匀减速运动, 由公式 v2v022ax 知: 滑块的最大速度 vmax满足:vmax22g(Sh) , 则 vmax。 3 (2019自贡模拟)某实验小组在测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采用如图 1 所示的装置,图中长 木板水平固定,调整定滑轮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应接在 (选填“直流”或“交流” )电源上。 (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测得木块的质量为 M,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 m,木块的加速度为 a,则木块 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 (3)图 2 为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 为计数点, 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 4 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 x12.10cm,x23.62cm,x58.12cm,x69.60cm。 则木块加速度大小 a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答案】交流,1.5 【解析】 (1)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2)对木块、砝码盘和砝码进行受力分析,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对木块:FMgMa 对砝码盘和砝码:mgFma 由上式得: (3)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 4 个打点未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1s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xat2 t0.2s a1.5m/s2。 4 (2018重庆模拟)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水平固定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物 块和遮光板的总质量为 M,重物质量为 m,遮光板的宽度为 d(d 很小) ,遮光板与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 L, 重力加速度为 g,细线平行于桌面让重物由静止释放,测出遮光板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为t。 (1)物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 v ,物块运动的加速度 a ; (2)本实验是否需要满足 Mm 的条件? (填“需要”或“不需要” ) 。 (3)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答案】 (1),;(2)不需要;(3)。 【解析】 (1)由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以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故 v 由运动学的导出公式:2aLv2解得:a; (2)对 m:mgF拉ma 对 M:F拉MgMa 解得:。 5 (2013新课标)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 M、重物的质量 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 d;用米尺测最两光 电门之间的距离 s; 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让物块从光电门 A 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 A 和光电门 B 所用的时 间tA和tB,求出加速度 a; 多次重复步骤,求 a 的平均值 ;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 。 回答下列为题: (1)测量 d 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 1mm)的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 cm。 (2)物块的加速度 a 可用 d、s、tA和tB表示为 a 。 (3)动摩擦因数 可用 M、m、 和重力加速度 g 表示为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 (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 。 【答案】 (1)0.960;(2);(3);(4)系统误差。 【解析】(1) 由图 (b) 所示游标卡尺可知, 主尺示数为 0.9cm, 游标尺示数为 12×0.05mm0.60mm0.060cm, 则游标卡尺示数为 0.9cm+0.060cm0.960cm。 (2)物块经过 A 点时的速度 vA,物块经过 B 点时的速度 vB,物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速度位 移公式得:vB2vA22as,加速度 a; (3)以 M、m 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Mg(M+m) ,解得 ;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6 (2019青羊区校级模拟)图甲是测定小物块与水平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曲面 AB 与水平面相 切于 B 点且固定小物块自曲面上某一点释放后沿水平面滑行,光电计时器可以记录小物块通过 P、Q 的时 间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g (1)若小物块经过 P 点的速度为 v,通过 PQ 的时间为 t,PQ 之间的距离为 x,则小物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 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 (2)保持小物块经过 P 点的速度 v 不变,多次改变 Q 的位置,做出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图象在纵 轴上截距为 b,斜率的绝对值为 k,则 (用 b、k、g)表示 【答案】 (1);(2) 【解析】 (1)小物块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其加速度: 若小物块经过 P 点的速度为 v,通过 PQ 的时间为 t,PQ 之间的距离为 x,则有: 所以: (2)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小物块在 PQ 之间的平均速度: 而: 即: 可知在的关系图象中,直线的效率为:k 所以,动摩擦因数: 考点三 光滑斜槽无外部牵引考点三 光滑斜槽无外部牵引 1调节高度 h 验证外力和加速度正比;1调节高度 h 验证外力和加速度正比; 2. 改变 h 和 M,保持 Mh 乘积不变,验证外力不变加速度和质量反比。2. 改变 h 和 M,保持 Mh 乘积不变,验证外力不变加速度和质量反比。 (此方法无法平衡摩擦力,因为摩擦力和倾斜角有关) 。(此方法无法平衡摩擦力,因为摩擦力和倾斜角有关) 。 1 (2007江苏)如(a)图,质量为 M 的滑块 A 放在气垫导轨 B 上,C 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 A 到传感 器 C 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 A 的位移时间(st)图象和 速率时间(vt)图象整个装置置于高度可调节的斜面上,斜面的长度为 l、高度为 h (取重力加速 度 g9.8m/s2,结果可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现给滑块 A 一沿气垫导轨向上的初速度,A 的 vt 图线如(b)图所示从图线可得滑块 A 下滑时的 加速度 a m/s2, 摩擦力对滑块 A 运动的影响 (填 “明显, 不可忽略” 或 “不明显, 可忽略” ) (2)此装置还可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通过改变 ,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 比的关系;实验时通过改变 ,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 (3)将气垫导轨换成滑板,滑块 A 换成滑块 A,给滑块 A一沿滑板向上的初速度,A的 st 图线如(c)图图线不对称是由于 造成的,通过图线可求得滑板的倾角 (用反 三角函数表示) ,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案】 (1)6 不明显,可忽略 (2)斜面高度 h 滑块 A 的质量 M 及斜面的高度 h,且使 Mh 不变 (3)滑动摩擦力 arcsin0.58 0.27 【解析】 (1)从图象可以看出,滑块上滑和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基本相等,所以摩擦力对滑块的运动影响 不明显,可以忽略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以得出 am/s26m/s2 (2)牛顿第二定律研究的是加速度与合外力和质量的关系当质量一定时,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当斜面高 度不同时,滑块受到的力不同,可以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由于滑块下滑加速的力是由重力沿斜面 向下的分力提供, 所以要保证向下的分力不变, 应该使 Mg不变, 所以应该调节滑块的质量及斜面的高度, 且使 Mh 不变 (3)滑板与滑块间的滑动摩擦力比较大,导致图象成抛物线形 从图上可以读出,滑块上滑和下滑时发生位移大小约为 x0.84m0.20m0.64m 上滑时间约为 t10.4s,下滑时间约为 t20.6s,上滑时看做反向匀加速运动, 根据动学规律有:xa1t1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mgcosma1 下滑时,有 xa2t22,mgsinmgcosma2 联立解得 sin0.58,arcsin0.58,0.27 2 (2009全国卷)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 图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在平板上标出 A、B 两点,B 点处放置一光电门, 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 用游标卡尺测测最滑块的挡光长度 d,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 m; 用直尺测量 A、B 之间的距离 s,A 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 h1,B 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 h2; 将滑块从 A 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 t; 重复步骤 数次,井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 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 f 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 cos; 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做出 fcos 关系曲线 (1)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为 g) 斜面倾角的余弦 cos ; 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 v ; 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 a ; 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 f ; (2)测量滑块挡光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所示,读得 d 【答案】(2)3.62cm 【解析】根据数学知识可知: 故答案为: 由于宽度较小,时间很短,所以瞬时速度接近平均速度,因此有: v 故答案为: 应用运动学公式有: , 故解得: 故答案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fma 将,带入得:f 故答案为: (2) 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 3.6cm, 游标尺上第 2 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 因此其读数为为 0.1×2mm 0.2mm0.02cm,所以最终读数为:3.6cm+0.02cm3.62cm 故答案为:3.62cm 3 (2007海南)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 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 、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 (1)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 A1从静止开始下滑至斜面底端 A2,记下所用的时间 t 用米尺测量 A1与 A2之间的距离 s,则小车的加速度 a 用米尺 A1相对于 A2的高 h设小车所受重力为 mg,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 F 改变 ,重复上述测量 以 h 为横坐标,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用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以验证“当质 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 (2)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实验中摩擦阻力影响的过程中,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 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测量此时 A1点相对于斜面底端 A2的高度 ho 进行(1)中的各项计算 计算与作图时用(hho)代替 h 对此方案有以下几种评论意见: A方案正确可行 B方案的理论依据正确,但利用所给的器材无法确定小车在斜面上是否做匀速运动 C方案的理论依据有问题,小车所受摩擦力与斜面倾角有关 其中合理的意见是 【答案】 (1)mg斜面倾角(或填 h 的数值) (2)C 【解析】 (1)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 sat2, 所以有:a 小车在斜面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接触面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在垂直斜面方向的合力为零,所以 沿斜面方向的力为 mgsin,而斜面高度为 h, 根据几何关系有 sin,所以有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 Fmg 因为要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应该改变合外力的大小,而由上面可知,在质量确定的情况下,合外 力的大小与高度成正比,所以应该改变高度 h 的数值重复实验要改变 h 的数值,实质是改变斜面的倾角 (2)当改变斜面的倾角,小车所受摩擦力会发生改变,故选 C 4 (2011乌鲁木齐三模)气垫导轨的原理是利用从导轨表面小孔喷出的压缩空气,在滑块与导轨之间形成 很薄的空气膜,使滑块与导轨不直接接触因此在实验中滑块的运动可以近似看成无摩擦运动如图是简 化的气垫导轨的示意图 某同学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 在气垫导轨末端固定一个光电门, 滑块上有一遮光板, 板宽为L(L 很小) ,光电门可记录遮光板经过光电门时的遮光时间t,实验操作和处理如下: (1)把导轨的一端用一块木块垫起,使滑块从导轨的顶端由静止滑下,遮光板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1,滑 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 v1 (2)保持滑块的质量一定,在导轨的一端分垫二块、三块相同的木块,滑块每次从同一位置滑下,并测 出经过光电门的速度 v,当分别垫一块和三块木块时,滑块所受合外力之比为 (3)只要验证 v2与合外力 F 成 比(填“正”或“反” )的关系,即可验证当质量不变时 a 与 F 成正 比 (4) 导轨一端垫四块木块时, 滑块质量为 m, 滑块所受合外力为 F, 要保证 F 不变, 导轨一端垫两块木块时, 滑块质量为 【答案】 (1);(2)1:3;(3)正;(4)2m 【解析】 (1)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非常小,因此可以平均速度代替其通过的瞬时速度,滑块经过光电 门时的速度: v1 (2)滑块在斜面上受重力和支持力,合力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即: F合mgsin 保持滑块的质量一定,在导轨的一端分别垫二块、三块相同的木块,滑块每次从同一位置滑下,当分别 垫一块和三块木块时,斜面的倾角的正弦值为 1:3,所以滑块所受合外力之比为 1:3 (3)由于滑块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所以加速度 a,所以只要验证 v2与合外力 F 成正比即可 验证当质量不变时 a 与 F 成正比 (4) 导轨一端垫四块木块时, 滑块质量为 m, 滑块所受合外力为 F, 要保证 F 不变, 导轨一端垫两块木块时, 一端垫四块木块与一端垫两块木块,斜面的倾角的正弦值为 2:1, 而 F合mgsin,所以滑块质量为 2m 考点四 m 中途落地考点四 m 中途落地 从纸带判断 m 落地的时间区间方法:找开始减小的那一段从纸带判断 m 落地的时间区间方法:找开始减小的那一段s 1.【12 年山东】 (13 分)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 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 。从纸带上便于测 量的点开始,每 5 个点取 1 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议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 50Hz。 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计数点 5 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计数点 6 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m/s2,若用 a g 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 为重 力加速度) ,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 。 【答案】6,7 1.00,1.20 2.00,偏大 【解析】从纸带上的数据分析得知:在点计数点 6 之前,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增大,是加速运动,在计 数点 7 之后,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减小,是减速运动,所以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6 和 7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v5=1.00m/s v6=1.20m/s 由纸带可知,计数点 7 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作差法得:a=2.00m/s2所以大小为 2.00m/s2 测量值与真实值比较,测量值偏大,因为实验中存在阻力,比如:没有考虑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 没有考虑空气阻力等 2.(2008广州二模) (1)用 10 分度的游标卡尺测一工件的长度,测得结果如图所示则该工件的长度 L cm (2)很多人都认为“力越小速度就越小” ,为了检验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这样的实 验方案: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小木块,小木块后端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前端通过定滑轮与不可伸 长的细线相连接,细线上不等间距地挂了五个钩码,其中第四个、第五个钩码之间的距离最大起初木块 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第五个钩码到地面的距离小于木块到定滑轮的距离,如图 (a)所示启动打 点计时器,木块在钩码的牵引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所有钩码落地后,木块会继续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 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 50Hz图 (b)是实验得到的第一个钩码落地后的一段纸带,纸带运动方向如箭 头所示 本实验方案中,在不可伸长的细线上挂五个钩码,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判断第五个钩码落地可能出现在纸带中的哪一段? 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可算出木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 简要分析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说明“力越小速度就越小”的观点是否正确: 【答案】 (1)5.02 (2)通过钩码逐个落地来减小木块在运动方向上的受力 D10D11 0.5 钩码逐个落地的阶段(如 D1到 D8) ,木块在运动方向受力逐渐减小;从提供的数据可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2验证牛二测动摩擦因数含解析2.pdf)为本站会员(白大夫)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