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名校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孔孟两章》同步练习(含答案).doc

    • 资源ID:4247928       资源大小:683.50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名校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孔孟两章》同步练习(含答案).doc

    名校精品资料语文www.ks5u.com语文·必修 4(粤教版)14孔孟两章广东高考必背论语(十则)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最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4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5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 “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6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7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译文: 孔子说:“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1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论语(lún)虎兕(sì) 鸡豚狗彘(zhuó)B数罟(shù) 洿池(w) 买椟还珠(dú)C颛臾(zhun) 社稷(jì) 庠序之教(xiáng)D冉有(rn) 饿殍(pio) 养生丧死(sàng)解析:A项,“豚”应读tún;B项,“数”应读cù;D项,“丧”应读sng。答案:C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B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陈力就列,发令枪一响,就箭一般地向前跑去。C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思想阵营日益巩固,资产阶级思想阵营分崩离析。D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能培育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有害。解析:A项,祸起萧墙:泛指内部发生祸乱。B项,陈力就列:指能施展则居其位的意思。C项,分崩离析: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D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答案:B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殍C谨庠序之教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解析:A项,颁斑;B项,涂途;D项,无毋。 答案:C4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危而不扶,颠而不持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解析:A、C、D三项均为转折关系连词,B项为递进关系连词。答案:B5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B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C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何以伐为D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然而不王者 解析:A项,从,介词/在,介词。B项,是,判断词/替,介词。C项,把,介词/凭,介词。D项,都是代词,的人。答案:D6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斯天下之民至焉鸡豚狗彘之畜填然鼓之未之有也邻国之民不加少A/B/C/ D /解析:结构助词,的。 音节词,无义,不译。 代词,这样的人。 答案:A7下列加线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谨庠序之教解析:A、B、C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D项是形容词作动词。答案:D8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C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D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解析:A项,古义:供养活人;今义:保养身体。B项,古今意义均为“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C项,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D项,古义:黄河以东的地方;今义:河的东边。答案:B9选出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是亦走也无乃尔是过与王道之始也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未之有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 BC D解析:为判断句,为宾语前置句,为宾语后置句。答案:C10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B.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C驴不胜怒,蹄之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D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解析:A项,动词,痛恨/形容词,快。B项,都是“代词,这”。C项,动词,经得住/副词,尽。D项,动词,征发、派遣/动词,发放实物。答案:B1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_,_。(2)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答案:(1)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造福/噪声模样/模范稽首/滑稽B沸腾/吹拂 整饬/炽热 提防/堤岸C殉职/徇私 切磋/蹉跎 贻误/怠慢D羸弱/赢利 字帖/体贴 蹊跷/骁勇解析:A项,zào,mú/mó,q/j;B项,fèi/fú,chì,d;C项,xùn,cu,yí/dài;D项,léi/yíng,tiè/ti qio/xio。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蛰伏反修率食不果腹B旋律编者按珠光宝器C沉湎连锁店炙手可热D座镇抱不平涸辙之鲋解析:A项,反返;B项,器气;D项,座坐。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人们常常用它向外看,欣赏外面的风景或者专盯别人的毛病,很少有人把它翻转过来向内看自己,用心之光向心中看,用智慧之光观照自己的心灵。B军报文章称,中国直升机逐步形成从1吨级到13吨级多平台系列机型的产品构架,创造出中国以致世界直升机发展史上多个第一。C几位海外留学生的加入,使我们的技术力量大为增强,我们正可以因人成事,做一番大事业。D最近一篇名为“一位父亲给梦鸽女士的一封信”的文章被各大网站转载,该文并没有谈耸人听闻的“李某某案件”,而专门剖析了梦鸽女士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共鸣。解析:A项,观照:仔细观察,审视。B项,以致: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联系上下文是讲范围的扩大,应用“乃至”;C项,因人成事:依靠他人办成事情,一般含讽刺意味;D项,耸人听闻:故意说大话,使人听了很震惊,事情不存在或被夸大,显然不合乎语境。答案: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青年旅行社的导游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阿坝州的风景名胜,羌、藏民族的历史变迁,民风民俗,饮食习惯和服饰特点等。B为了杜绝交通拥堵不再发生,相关部门建议增收拥堵费。对于“拥堵费”的作用,不该一味否定,也不能过分夸大,更不能有依赖心理。C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9月2日正式上线并接受举报后,受到广泛关注,截至9月底,网络举报量日均达到300件左右。D在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人人希望在拥有良好体魄的同时,也拥有健康的精神生活。解析:A项,不合逻辑,“民风民俗”和“饮食习惯和服饰特点”有包含关系,不能并列;B项,否定失当,“杜绝交通拥堵不再发生”把语意说反了;C项,“日均”表平均数,不能和“左右”连用,“达到300件左右”不合逻辑,“日均”“达到”后都应跟一个确定的数,不能用约数。答案:D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_,_,_,_,_,_。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ABC D解析:从前文的句子“借助算盘和口诀”可看出,下文应是对“算盘”和“口诀”的对应解释,主要说明算盘的结构及原理,是对“珠算口诀”的解释,是算盘和口诀融合运算的效果,放在最后。答案:B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6“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答案:C7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既来之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C则安之 D吾恐季孙之忧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D项为助词。答案:D8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的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A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B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C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D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解析:通过“而”“来”两个关键词的解释,即可确定答案。答案:D(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9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五亩之宅B王道之始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鸡豚狗彘之畜解析:C项的“之”是代词,代这种情况。A、B、D三项中的“之”为助词。答案:C10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非我也,兵也解析:例句与B项均为状语后置句。A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省略句,“以”后省略“之”;D项为否定判断句。答案:B11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不能用得尽。B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C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D本段文字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解析:B项所表达的仅仅是“王道之始”的条件,“称王天下”还需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些条件。答案:B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译文:_(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译文:_答案:(1)按一定的季节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完。(2)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因此而不受饥饿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刘德威,徐州彭城人也。德威姿貌魁伟,颇以干略见称。大业末,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讨贼淮左,手斩贼帅李青珪。后与仁基同归李密,密素闻其名,与麾下兵,令于怀州镇守。武德元年,密与王世充战败入朝,德威亦率所部随密归。高祖嘉之,授左武候将军,封滕县公。及刘武周南侵,诏德威统兵击之,又判并州总管府司马。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武周获德威,令率其本兵往浩州招慰。德威自拔归朝,高祖亲劳问之,兼陈贼中虚实及晋、绛诸部利害,高祖皆嘉纳之。改封彭城县公。未几,检校大理少卿。从擒建德,平世充,皆有功,转刑部侍郎,加散骑常侍,妻以平寿县主。贞观初,历大理、太仆二卿,加金紫光禄大夫。俄出为绵州刺史,以廉平著称,百姓为之立碑。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十一年,复授大理卿。太宗尝问之曰:“近来刑网稍密,其过安在?”德威奏言:“诚在主上,不由臣下。人主好宽则宽,好急则急,律文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今则反是,失入则无辜,失出便获大罪。所以吏各自爱,竞执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陛下但舍所急,则宁失不经复行于今日矣。”太宗深然之。数岁,迁刑部尚书,兼检校雍州别驾。十七年,至濮州,闻祐杀长史权万纪,德威入据济州,斩杀李佑,遣使以闻。诏德威便发河南兵马,以申经略,会遭母忧而罢。十八年,起为遂州刺史,三迁同州刺史。永徽三年卒,年七十一。赠礼部尚书、幽州都督,谥曰襄,陪葬献陵。(旧唐书·刘德威传)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判并州总管府司马判:授予B妻以平寿县主 妻:妻子C诚在主上 诚:确实D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寻:不久解析:妻:以女嫁人。答案:B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后与仁基同归李密 与麾下兵B人主好宽则宽 今则反是C令于怀州镇守 复行于今日矣D俄出为绵州刺史 百姓为之立碑解析:A项,介词,和/动词,给予;B项,连词,就/连词,表转折,却;C项,均为“介词,在”;D项,动词,担任/介词,给、替。答案:C15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B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C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D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答案:D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德威有才干有谋略,武德元年,李密和王世充作战失败后归附朝廷,德威跟随李密归附朝廷,并屡次受到唐高祖的提拔,死后在献陵陪葬。B刘武周抓获刘德威后,下令德威率领自己的士兵前往浩州招抚百姓。德威逃回朝廷,得到唐高祖的亲自慰问。C唐朝法律条文规定,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要减三等处罚,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要减五等处罚,而唐太宗时期法律则刚好相反,出现了“宁失不经”的局面。D刘德威占据济州后,皇帝让刘德威任意调遣黄河以南的兵马,借以施展刘德威的抱负,但恰逢刘德威的母亲去世而作罢。解析:C项,唐太宗时法律严苛,与之前相对宽松的法律刚好相反,“宁失不经”的局面并未实现。答案:C17翻译下面的句子。(1) 兼陈贼中虚实及晋、绛诸部利害,高祖皆嘉纳之。译文:_(2) 太宗尝问之曰:“近来刑网稍密,其过安在?”译文:_(3) 所以吏各自爱,竞执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译文:_答案:(1)(刘德威)同时又陈述敌人部署的情况以及晋、绛等部的利害关系,高祖都嘉奖并接纳了他。(2)太宗曾经询问他说:“近来法律略微严格,其中的过错在哪里呢?”(3)官吏各自怜爱自己,争相执行严格的法律的原因不是有命令使他们这样的,是害怕被治罪所导致的。参考译文:刘德威,是徐州彭城人。德威身姿魁梧、伟岸,以有才干有谋略而著称。大业末年,跟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在淮左讨伐贼人,亲手斩杀敌人的头领李青珪。后来和裴仁基一同归顺李密,李密向来听过他的名字,给他军队,让他在怀州镇守。武德元年,李密和王世充作战失败后归附朝廷,刘德威也率领部队跟随李密归附朝廷。唐高祖嘉奖他,授予左武侯将军的头衔,封为滕县公。等到刘武周南侵,下诏书让刘德威带领军队迎击他们,又授予并州总管府司马的官职。不久,裴寂在介州战败,齐王李元吉丢弃并州回到朝中,留下刘德威管理府中事情。李元吉才走,刘武周就到城下,百姓相继投靠刘武周。刘武周抓获刘德威,让他率领自己的士兵前往浩州招抚百姓。德威逃回朝廷,唐高祖亲自慰劳问候他,刘德威同时又陈述敌人部署的情况以及晋、绛等部的利害关系,高祖都嘉奖并接纳了他。改任彭城县公。不久,升任检校大理少卿。跟从唐高祖擒拿建德,平定王世充,都有功劳,转任刑部侍郎,加任散骑常侍,把平寿县主嫁给他。贞观初年,历任大理、太仆二卿,加授金紫光禄大夫。不久外调担任绵州刺史,因为廉洁、公平而著称,百姓为他立碑。不久升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贞观十一年,又授予大理卿的官职。太宗曾经询问他说:“近来法律略微严格,其中的过错在哪里呢?”德威上奏说:“确实在于皇上,不在于臣子。人主喜好宽松,法律就宽松,喜好严格,法律就严格。法律条文中规定: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减 三等入罪,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减五等入罪。如今现状却和法律条文相反,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不受责罚,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获大罪。官吏各自怜爱自己,争相执行严格的法律的原因不是有命令使他们这样的,是他们害怕被治罪而导致的。陛下只需舍弃严格的法律条文,宁失不经就又在今天实行了。”太宗认为这很正确。几年后,刘德威升迁担任刑部尚书,兼任校雍州别驾。贞观十七年,到濮州,听说李佑杀害长史权万纪,刘德威进入占据济州,斩杀了李佑,派遣使者让皇帝知道这件事。皇帝下令让德威任意调遣黄河以南的兵马,来施展抱负,恰逢刘德威母亲去世而作罢。贞观十八年,起任遂州刺史,三次升迁至同州刺史。永徽三年死去,71岁。赠与礼部尚书、幽州都督的名号,谥号襄,在献陵陪葬。三、语言运用18阅读下面一段话,在横线处补写一句总起句。 _。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厚葬颜渊;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答案:示例:孔子对“礼”非常重视。19. 以“为善、诚实、守信”做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他能够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重新崛起,成为名冠荆楚的“快餐大王”,是凭着做人与经商的美德,如为善、诚实、守信等。答:_答案:示例:为善、诚实、守信等做人与经商的美德,使他能够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重新崛起,成为名冠荆楚的'快餐大王。孔子只是一个符号李零近来,论语很火,孔子很热。我们北京大学中文系,也开了论语课。课分三个班,我教其中的一个班。2004年的下半年和2005年的上半年,我花了两个学期,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了一遍。我的讲义,正标题是“丧家狗”,副标题是“我读论语”。什么叫“丧家狗”?“丧家狗”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叫流浪狗。无家可归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homeless。读论语,我的感受,两个字:孤独。孔子很孤独。现在,有人请他当心理医生,其实,他自己的心病都没人医。孔子并不是圣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根本谈不上什么“内圣外王”。“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是明明白白写在论语里面的。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即被孔子否认。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栖皇,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这才是真相。当年,公元前492年,六十岁的孔子,颠颠簸簸,坐着马车,前往郑国,和他的学生走散。他独自站在郭城的东门外等候。有个郑人跟子贡说,东门外站着个人,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上半身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却像丧家狗,垂头丧气。子贡把他的话一五一十告诉孔子,孔子不以为忤,反而平静地说,形象并不重要,但说我像丧家狗,很对很对。在这个故事里,他只承认自己是丧家狗。孔子绝望于自己的祖国,徒兴浮海居夷之叹,但遍干诸侯,一无所获,最后还是回到了他的出生地。他的晚年,年年伤心。丧子,哀麟,回死由亡,让他哭干了眼泪。他是死在自己的家中然而,他却没有家。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宿命。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当年读论语,我的感受是,此书杂乱无章,淡流寡水,除了道德教训,还是道德教训,论哲理,论文采,论幽默,论机智,都没什么过人之处。谁说不读论语就无以为人,现在世道人心这么坏(如贪污腐化、制售假药、卖红心鸭蛋者流),都是因为不读论语,不敬孔子,那就过了。我理解,道德和秩序,秩序更重要。不是因为没道德才没秩序,而是因为没秩序才没道德。道德很脆弱,也很实际。说好就好,说坏就坏。越是没道德,才越讲道德。道德不是讲出来的。历史上,国家一治一乱,道德时好时坏,太正常。远了不说,明朝末年怎么样,清朝末年怎么样?野史笔记、旧小说还在,人和现在一般坏,甚至更坏。您别忘了,那时道德归谁管?正是孔老夫子。现在的“孔子热”,热的不是孔子,孔子只是符号。社会失范,道德失灵,急需代用品。就像戒烟的抽“如烟”,暂时过嘴瘾。有人呼吁的乡约民规或宗教道德,也都是“如烟”。代用品,只要能代就行,不定是哪种。(本文节选自读书,2007年第3期)

    注意事项

    本文(【名校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孔孟两章》同步练习(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螺丝刀)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