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最新高考历史(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含解析.doc

    • 资源ID:4265849       资源大小:6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高考历史(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含解析.doc

    最新历史备考资料专题限时集训(八)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对应学生用书第157页)(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济南模拟)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上书皇帝说:“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驭夷之道,贵识夷情。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由此可知曾国藩() A继承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B认为应全面向西方学习C强烈的“天朝上国”思想D主张“中体西用”思想A根据材料“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驭夷之道,贵识夷情。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可以得出曾国藩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抵制外来的侵略,故A项正确;曾国藩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并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曾国藩的思想中虽然仍有“天朝上国”的认识,但毕竟已经承认西方的先进技术,故C项错误;曾国藩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体西用”,但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2钱基博指出:“启超避地日本,既作清议报,丑诋慈禧太后;复作新民丛报,痛诋专制,导扬革命。邹容革命军等先后出书,海内风动,人人有革命思想矣!而其机则自启超导之也。”材料表明梁启超()A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度B反对君主专制C促使民主革命思想产生D放弃改良主张B梁启超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主张君主立宪,故A项错误;根据“痛诋专制”可知梁启超反对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维新变法之前民主革命思想就已经产生,而维新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才“导扬革命”,故C项错误;梁启超“导扬革命”是基于反对专制,不能说明梁启超放弃了改良主张,故D项错误。31902年11月,上海南洋公学的学生们为反抗校方的专制统治而集体退学。受其影响,东南许多地区的退学、罢课、集会等反抗斗争风起云涌,被社会上称为“学界风潮”。这种现象表明()A清末“预备立宪”丧失民心B民主共和成为主流社会思潮C新型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崛起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受到冲击C1905年“预备立宪”才开始,故A项错误;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主流社会思潮,故B项错误;这些学生通过“退学、罢课、集会”等斗争方式来反抗校方的专制统治,说明他们已经学会用政治手段来表达意愿,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受到冲击,故D项错误。41923年1月,京报副刊举行了一次征求“青年必读书”的活动,开列书目者有78位,每人推荐10本书。统计结果,按得票数计算前五位的分别是史记资治通鉴孟子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这表明()A教育救国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共识B新文化运动儒学批判不彻底C民主与科学思想不符合中国需要D国人对国学的认知趋向客观D题目中并未提到教育救国,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存在对西方文化全面肯定和对东方文化全面否定的弊端,1923年国人重新审视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是正确的,故B项错误;对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可以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借鉴、吸收,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D项正确。5(2017·大同模拟)“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共有100多种科技期刊问世、创刊,其中大多是自然科学期刊。”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宣传科学的推动B中国科技事业全面发展的影响C辛亥革命后西方科技的引入D五四运动促进了国民思想解放A根据材料“1919年”“大多是自然科学期刊”并结合所学知识,1915年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科学,故A项正确;1919年中国科技事业全面发展,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主要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可知,故D项错误。6(2017·太原模拟)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认为“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中山先生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这段对话说明()A救国路径趋于多元化B民族危机日益严重C孙中山反对教育救国D严复主张君主立宪A材料反映在救亡图存方面,严复主张维新,教育立国,孙中山主张革命,实业救国,说明救国路径多元化,故A项正确;严复与孙中山的救国主张不能与民族危机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孙中山并未对严复的教育救国主张表示反对,故C项错误;D项是严复的政治主张,与材料无关。7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反映出三民主义()A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C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D对中国民主民族革命有指导意义D题干信息说明三民主义不但指导中国的反侵略,也指导反封建,故A项错误;三民主义并没有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三民主义特别是旧三民主义有明显的局限性,并没有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故C项错误;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三民主义不但指导中国的反侵略,也指导反封建,故D项正确。8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写道:“什么农民协会,砍脑壳会,莫害人!富农中态度恶劣的这样说。中农呢?他们锅里有米煮,没有人半夜里敲门来讨账。独自皱着眉头在那里想:农民协会果然立得起来吗?而他们(贫农)中间有很多人,是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他们有什么不进农会?”这段话意图是()A应该按照经济地位的不同区别对待农民B经济地位的不同导致农民革命态度不同C农民阶级不如工人阶级有坚定革命信念D争取贫农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最重要保障A据材料“富农”“中农”“贫农”参加“农会”的态度不同可得出,毛泽东主张应该按照经济地位的不同区别对待农民,故A项正确;B项与题目的要求不符,排除;据材料可得出毛泽东认为贫农的革命信念是最坚定的,不涉及与工人阶级的对比,故C项错误;毛泽东认为贫农是最容易争取的,不涉及革命胜利的保障问题,故D项错误。9(2017·蚌埠质检)下图是毛泽东某部著作的目录内容(部分),对该著作解读正确的是()一、中国向何处去二、我们要建立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十、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十一、新民主主义的文化A创造性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B突破“城市中心论”革命模式C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A著作的目录内容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推断这部著作是新民主主义论,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创造性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故A项正确;B、C、D三项题干未涉及。10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 A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B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C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相结合D强调循序渐进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B材料说的是立法工作的流程,不是一开始就要建立法律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大意是:由于法律条文工作量大等问题,所以在制定过程中要留有余地,随着各种情况的出现,以便能更宽泛地去补充完善法律,并且有些地方可以先搞试点,不能像以前一样法律条文制定了,就完全照搬执行。所以说材料倡导在立法问题上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央与地方的结合,而是要符合地方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而是1978年的立法工作与以前“成套设备”相比来说应该怎么做,故D项错误。11(2017·唐山模拟)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这些影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创造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这一现象()A是“左”倾错误思潮在文化领域的新动态B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取得的文艺硕果C表明文化领域率先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D折射了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B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现象并未体现“左”倾错误思潮,故A项错误;“双百”方针是对文艺工作主张“百花齐放”,对科学工作主张“百家争鸣”,发展、繁荣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故B项正确;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率先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故C项错误;电影事业的辉煌与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无关,故D项错误。121950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导意见突出两点:其一、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其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这说明当时的教育()A服务社会主义B照搬苏联经验C强调意识形态 D脱离生产实际C1950年初,中国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制度还未确立起来,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不符,不是照搬苏联经验而是借鉴,故B项错误;据材料“吸收苏联经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借鉴苏联经验,发展工农教育,体现当时的教育强调意识形态,故C项正确;据材料“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当时教育注重生产与实际相结合,没有脱离生产实际,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25分)材料一百日维新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曾致信康有为说:“国事败坏至此,非庶政公开,履行共和政体,不能挽救危局”,并劝康有为“息影林泉,自娱晚景”。1903年,梁启超游历美洲。这次游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明显变化。1906年冬,他又致信康有为:“革党现在东京占极大之势力彼播种于此间,而蔓延于内地,真腹心之大患,万不能轻视者也。与革党死战,乃是第一义。”至此,梁启超的思想又回归到原路。如何看待这一次转变,梁启超自述说:“启超既曰倡革命排满共和之论,而其师康有为深不谓然,屡责备之,继以婉劝,两年间函札数万言。启超亦不谦(不满)于当时革命家之所为持论稍变矣。”邱丹丹梁启超思想的内在理路及成因 材料二吾国(临时约法)舍总统制而行内阁制者,则以数千年来专制之政治阴驱潜率,蒂固根深,已种毒于人心而莫由拔,今一旦覆专制,立共和,毅然决然采用内阁制,盖所以防专制之复生,立法命意至为深远。法人初行民政,亦群相额手曰:专制之恶魔去矣,世人可食自由之福也!拿破仑一世出,而共和颠覆;拿破仑三世出,而帝政再兴。则以当时总统之权过大,故由共和而变帝政,再由帝政而变王政。吾国之政制师效法人,盖以吾国专制之流毒已数千年,实与法国国情大相吻合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曾反驳宋教仁等人的内阁制主张:“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而在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孙中山却称赞内阁制:“ 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在孙中山看来,如果由他做总统最好实行总统制,因为他是革命领袖;如果由袁世凯做总统,最好采用内阁制度,因为袁是枭雄。不仅孙中山有此想法,宋教仁、王宠惠等同盟会高级干部也有这样的意图。据民立报(1913年1月10日)等(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梁启超对中国政体的选择经历的变化情况,并简要分析其第二次转变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舍总统制而行内阁制”的原因,并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中国的宪政道路。(15分)【解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履行共和政体”“梁启超的思想又回归到原路”并结合梁启超是维新派得出梁启超对中国政体的选择经历了从君主立宪到排满共和,再回归到改良立宪。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这次游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明显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游历日本和美洲的经历引起个人思想的转变;根据材料一“其师康有为深不谓然,屡责备之,继以婉劝,两年间函札数万言”得出受其老师康有为极力反对革命共和的影响;根据材料一“启超亦不谦(不满)于当时革命家之所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对革命党人的暴动及暗杀行为产生不满。第(2)问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由“以数千年来专制之政治阴驱潜率,蒂固根深”得出中国君主专制历史悠久,帝制思想根深蒂固;由“防专制之复生”得出为了防止帝制复生,维护民主共和;由“以当时总统之权过大,故由共和而变帝政,再由帝政而变王政”得出总统权力过大易形成专制;由“吾国之政制师效法人,盖以吾国专制之流毒已数千年,实与法国国情大相吻合”得出吸取与中国国情相似的法国的前车之鉴;由“如果由他做总统最好实行总统制,因为他是革命领袖;如果由袁世凯做总统,最好采用内阁制度,因为袁是枭雄”得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因人立法”“以法制袁”的幻想;由“不仅孙中山有此想法,宋教仁、王宠惠等同盟会高级干部也有这样的意图”得出该意见得到多数同盟会高级干部的支持。第二小问,先叙述近代中国的宪政道路发展状况,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近代中国的宪政道路是以学习借鉴西方民主政治为起点的,通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等一批进步人士的宣传和实践而逐步推进。近代中国走宪政道路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归根结底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所决定的。【答案】(1)变化情况:从改良立宪(或君主立宪)到革命共和(或排满共和),再回归到改良立宪。原因:受其老师康有为极力反对革命共和的影响;对革命党人的暴动及暗杀行为产生不满;游历日本和美洲的经历引起个人思想的转变。(2)原因:中国君主专制历史悠久,帝制思想根深蒂固;为了防止帝制复生,维护民主共和;总统权力过大易形成专制;吸取与中国国情相似的法国的前车之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因人立法”“以法制袁”的幻想;多数同盟会会员的支持。评述:近代中国的宪政道路以学习借鉴西方民主政治为起点;通过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一批进步人士的宣传和实践而逐步推进;走宪政道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近代中国宪政多为政治目的所左右,一些举措违背了民主的精神实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走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模式注定不能成功。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他们因此不顾孙中山的反对,情愿同袁这种毫无原则的人进行妥协。至于三民主义,他们完全抛弃了民权和民生主义,只接受民族主义的部分内容。他们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他们也无视孙中山三阶段的革命方略,而只是乐于同遗老遗少合作,并优待废帝,这些都为以后军阀割据及复辟帝制的企图铺平了道路。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例证所提观点。(要求:明确写出所提观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根据材料“至于三民主义,他们完全抛弃了民权和民生主义,只接受民族主义的部分内容”得出观点:资产阶级革命派自己葬送了革命成果。根据材料“他们因此不顾孙中山的反对,情愿同袁这种毫无原则的人进行妥协”“他们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他们也无视孙中山三阶段的革命方略,而只是乐于同遗老遗少合作,并优待废帝,这些都为以后军阀割据及复辟帝制的企图铺平了道路”可以论述如下:首先,孙中山设计了民族、民权、民生的完美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革命派未认识到民权、民生的重要性;其次,阐述袁世凯走上了复辟帝制的独裁道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进入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政府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未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暂时失败。分值要求1012所拟观点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引用12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79所拟观点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46所拟观点符合要求,指向明确。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通顺。03所拟观点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通顺。【答案】示例:观点:资产阶级革命派自己葬送了革命成果。例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设计了一个美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但是,革命派的多数成员未认识到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重要性,认为推翻清政府即完成了革命任务;袁世凯掌权后走上复辟帝制的独裁道路并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及北洋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新代理人,资产阶级革命派向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军阀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妥协。所以,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暂时失败。评分参考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高考历史(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流浪地球)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