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最新]福建省高三历史(岳麓版)复习纲要:专题九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doc

    • 资源ID:4342475       资源大小:33.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福建省高三历史(岳麓版)复习纲要:专题九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doc

    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高三历史复习纲要中国现代史部分专题九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讨论新中国的成立。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是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还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是建国初期的施政纲领。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 二、建国初期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这一制度初步建立;(2)19491954年,人民政协的职能是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3)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4)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A、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宪法的颁布,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提供了制度和法律保障。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原因: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行使自治权利。(3)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到1958年,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4)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 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治的践踏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1)法律制度走向健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在全国范围平反冤假错案;1982年修订了宪法,1982年宪法成为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1999年,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明确写入宪法。2、民主制度的恢复与完善(1)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2)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如在农村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3)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五、“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台湾问题1949年,国民党残余力量退往台湾,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裂。(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自1945年以来,中国对台湾一直拥有主权,所以今天不存在对台湾恢复主权的问题。)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基本内容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个中国,两种制度)2、香港、澳门的回归及意义(1)成功实践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2)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中、英、香港三方的共同努力(3)意义彻底结束了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开创港、澳、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我国目前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终于被打破。1992年海峡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些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2008年12月,海峡两岸终于实现了“三通”,即“通邮、通商、通航”。(4)目前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某些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福建省高三历史(岳麓版)复习纲要:专题九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流浪地球)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