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高低压配电柜安装工艺要点.pdf

    • 资源ID:4472598       资源大小:288.46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低压配电柜安装工艺要点.pdf

    高低压配电柜安装工艺 编制_ 审核_ 会签_ 批准_ 石家庄威远高压开关制造有限公司 2010年 2 月 本工艺适用于成套电气产品元件安装及配线。分三个部分:电器元件安装及调整、二次配 线、母线制作。 一、第一部分:电器元件的安装及调整 1. 根据安装调整的对象,采用适当规格的下列若干设备、工具与量具: 起重设备、搬运设备、活扳手、套管扳手、电动扳手、螺丝刀、木榔头、钢卷尺、钢 板尺、塞尺等。 2. 准备工作 2.1 按一次系统图对照柜体(箱体) 。 2.2 按材料预算领取电器元件。 2.3 按照一次系统图和二次原理图上电器元件明细表核对电器元件的型号、规格、数量是 否一致,当元器件与图纸或电器元件明细要求不一致时,应与项目设计负责人进行沟通并确 认。 2.4 检查元器件合格证及说明书等相关资料并妥善保存好,无合格证者应经质检人员确认 合格后,才能进行安装,3C认证范围内的元器件,应标有认证标志。 2.5 检查无器件是否完好无损如外绝缘是否完好等,备件、附件是否齐全,如有缺损,应 及时与质检人员反馈,由供应、技术等相关人员协调解决,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安装。 2.6 清除元器件上的灰尘和异物。 2.7 按安装要求准备好所需的紧固件和配件以及有关零件(如支架、衬垫等)。 3. 电器元件安装 3.1 将元器件按图纸及壳体规定的位置就位,并用适当的紧固件及合适的扳手、螺丝刀等 工具紧固,如四角紧固时应按对角逐对进行。对于瓷质元件,如:瓷瓶、熔断器的 底座等,在安装时必须垫入绝缘纸垫。 3.2 所有电器元件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包括使用条件、飞弧距离或安全距离等)。 3.3 电器元件安装应排列均匀整齐, 保持水平度和垂直度, 不得有显著的不直或不平现象。 3.4 安装布置必须安全可靠,便于操作、维护。主回路各带电部件之间及其与接地的金属 构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漏电距离,低压应不小于20mm 。10KV 高压柜中主回路各带电 部件之间及其与接地的金属构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漏电距离不小于125mm ,6KV 的高 压柜中应不小于 100mm 。 3.5 各电器元件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他电器元件及导线束的固定。 3.6 发热元件应安装在散热良好的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 线带瓷管。 3.7 电器元件的外壳接地(可接于金属构架) ,接地刀、互感器一、二次绕组应接地时,必 须接于地排上,骨架(屏体)也要经接地点连接至地排上,接触面应去漆皮、砂光、 涂中性凡士林,以保证良好接地和保护连续性。 3.8 电器元件正面或背面应标明代号、编号、用途及操作位置,且与原理图以及接线图相 一致,其标明的字迹应清晰、工整,且不易脱色。 3.9 元件安装应使用经过防腐处理的标准件。已锈蚀的标准件不能用于安装。螺栓规格应 选配适当,并具有防松措施,螺栓不应有滑扣及镀层损伤,剥落现象。拧紧后螺栓 应露出螺母 25 扣。不接线的螺栓也应拧紧。 3.10 一二次元件尽量分开布局,如果有弱电,还要将强弱电分开布局。 3.11 端子排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3.11.1 端子排应无损坏,固定牢固,绝缘良好。 3.11.2 端子应有序号,端子排应严格按照图纸的要求安装布置,离地高度不小于 350mm 。 3.11.3 电流回路应经过试验端子,其他需断开的回路,宜经特殊端子或试验端子。 3.11.4 接线端子应与导线截面匹配,不应使用小端子配大截面导线。 3.12 产品安装好后,将安装调整过程中拆下的罩(或盖)按原规定状态装好。 4. 电器元件的调整 4.1 凡元器件配用分立操作机构者 (如断路器、刀开关的杠杆操作机构) , 在安装时, 应按要求调节(如调整杠杆等) ,使元器件的闭合、断开灵活可靠。 4.2 按元器件说明书要求对需作调整的零部件进行调整。 4.3 按定货要求对有关整定值(如断路器过电流脱扣器整定值等)予以整定,整定 经检查条款合要求后,一般应将整定螺钉用红漆点封。 4.4 五防安装应正确,操作灵活可靠,无卡滞现象。 5. 其它要求 5.1 安装后,元器件外壳的油漆表面及绝缘表面应完好无损,绝缘不得受损。 5.2 清洁度要求。元件安装完成后,内外漆面处理干净,线头、标准件等杂物应清理干净。 5.3 附件应配备齐全。熔管应装于熔座内,操作手柄等应捆扎好绑于相应的开关柜内。 6. 注意事项 6.1 元器件均应轻拿轻放,严禁撞击、磕碰,不得拧动或移动元件制造厂用油漆等定位的 零部件,不得拆卸元件上与安装、调整无关的任何零部件。 6.2 安装调整后应自行检查,确保无漏装、错装。 6.3 严格遵守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6.4 所有导电接触处均不得涂油,沾上油污时应用洁净的布将其擦净,为了保持改善其导 电可靠性,可涂适量的导电膏。 6.5 生产现场应保持洁净。 二、第二部分:二次配线 1. 材料 各种规格的 1 股、7 股、多股聚氯乙烯绝缘电线以及装配过程中所用的各种辅助材料。 2. 设备工具 : 打号机偏口钳剥线钳尖嘴钳圆嘴钳扳手 电铬铁钢卷尺手动冷压钳通断仪表 活扳手 3. 准备工作 3.1 备齐所需电器元件及辅助材料,核对元件型号和规格是否与图纸要求一致,检查电器 元件是否具有合格证及外观质量是否良好(无划痕,无掉漆,所有低压元件必须具有 3C 标志等) 。检查所用导线,辅助材料,要求同一合同(或同一用户)色泽一致。收 集产品合格证、说明书等相关资料,并妥善保存。 3.2 看清图纸要求,充分理解接线图,根据各电器元件及其接线研究配线方案。同一合同, 要求配线方式一致。 . 工艺过程及质量要求 4.1 线号字码 4.1.1 根据图纸用打号机在异型管上打线号。 4.1.2 字码管线号字迹应工整,清晰,正确,牢固。 4.1.3 字码在 4 个及 4 个字以下时,字码管长度为20mm ;在 5 个及 5 个字以上时, 字码管长度为 35mm ;字码特别多时,可以加长到40mm 。 4.1.4 字码管线号字的视读方向应保持一致,横放时视读方向从左向右,竖放时视读 方向从下至上。 4.1.5 配线时,字码管应置于便于观察的位置,配置整齐美观。 4.2 下线 4.2.1 根据图纸及接点位置确定配线方案,然后,按行线路径测量所需导线长度,接 线端预留 mm ,在经常受到移动, 弯曲的地方, 必须要留有足够的 长度裕量,以免因移动弯曲产生过大张力。截取导线,并按图纸套上字码管。 4.2.2 二次电源线和接地线使用行线槽的,要将裕量放进行线槽里边; 不使用行线槽 的要将裕量弯成螺旋式圆圈。 4.2.3 导线不允许用台钳,克丝钳等强行拉直. 4.3 接线端头的压接 4.3.1所有的 7 股和多股线都必须压接线端头。 4.3.2根据导线截面及接线处螺钉直径选择接线端头的规格,当导线与电气部件的 接线端子不匹配时,可不用接线端头,但连接必须牢固。 4.3.3 不允许将大端头剪去一部分后再使用。 4.3.4 根据接线端头筒形部分的长度(a) 来确定剥线长度,剥线长度按图1 及表。 4.3.5 压接接线端头的质量要求 a 导线与接线端头要求保持平行的连接起来。 b 接线端头不能有大的弯曲和变形。 c 压接要牢固。 d 接线端头绝缘层不能产生龟裂或镀层的剥落、起皮、发霉、生锈等。 4.4 螺钉压线时的剥线及弯圆圈。 4.4.1 在必须使用 1 股硬线且用螺栓直接紧固的情况下,导线必须弯圆圈 4.4.2 截面在 . . mm 的绝缘导线应用剥线钳剥绝缘层。 4.4.3 按电器元件接线板上螺钉直径剥去导线绝缘层的长度见图2 及表。 表 2 4.4.4 弯圆圈 a 套入字码管,用尖嘴钳按顺时针方向弯曲,弯成内径比接线螺钉直径大. mm 的圆圈。 b 开始弯曲部分距字码管应有mm 的空隙。 c 多股芯线弯曲前先拧紧剥皮部分的线头,套上字码管,再弯圈。 导 线 截 面 (mm 2) 尺寸()剥皮长度 L b c 14 0.5 1.5 0.5 1.5 a+b+c 14-38 13 13 a+b+c 38-100 35 24 a+b+c 100 510 35 a+b+c 螺钉直径3 4 5 6 8 10 剥皮长度15 18 21 24 28 32 4.5 接线 4.5.1 将导线接到电器元件接点时,应尽量采用接线端头,不得已时可采用导线弯圆圈 的方法。 4.5.2 将导线接到电器元件接点时, 圆圈应符合顺时针方向, 接好后从垂直方向看去不得 有导线部分外露,也不得将导线绝缘层压在其中。 4.5.3一次母排上接二次电源线时,应在母线上钻6 孔用 M5螺钉连接套上黄绿红预绝 缘管,以区分电源相位,严禁在一次母排螺栓上接二次线。 4.5.4 当一个接点要接两根导线时, 走线方向又相同,此时宜将两个端头背靠背重叠安装, 不得已时可成 60角再安装。 4.5.5 导线连接途中不允许有焊接或铰接的接头,导线芯线不能有损伤。 4.5.6 发热元件接线要遵守如下规定: a 二次线连接到发热元件上时,要将其绝缘层剥去足够的长度,并套上瓷管,绝缘 层剥去长度见表 3。 b 字码管要离开接线端头10mm 以上。 c 管型电阻应与电器元件,电子元件保持一定的距离,其距离与元件允许温度,电 阻功率大小,电器元件与电阻相互位置有关,应保持的距离见表3 4.5.7 二次回路配线: a 高压电流计量回路应采用电压不低于450v,截面不低于 4 m的 7 股铜芯绝缘导 线;电压计量回路应采用截面不低于2.5m 的 7 股铜芯绝缘导线,并用黄、绿、 红、蓝等区分相位。 b 高压电流保护及测量回路应采用电压不低于450v,截面不低于 2.5 m的 7 股铜 芯绝缘导线;电压保护及测量回路应采用截面不低于1.5 m的 7 股铜芯绝缘导 线,颜色为黑色。 c 低压电流回路应采用电压不低于450v, 截面不低于 2.5 m的 7 股铜芯绝缘导线, 电压回路应采用截面不低于1.5 m的 7 股铜芯绝缘导线,颜色为黑色。特殊情 况时见图纸技术要求。 d 二次回路普通控制线均选用BV-1.5 m 的 7 股黑色导线,接地线选用黄绿双色 线(截面见图纸要求) ,电源零线选用 BV-1.5 m 的 7 股蓝色导线。 e强电弱电回路应分别成束分开排列, 并且弱电回路应充分远离主电路和强电回路。 4.5.8 GGD、GCS 、GCK 、MNS 柜的二次回路接地应使用专用的滚花螺栓。 4.5.9 微型断路器及熔断器接线时,应将电源进线端接到静触头侧,将电源出线端接到 动触头侧。电源进线尽量放在内侧,或便于更换保险的位置。 4.6 走线(行线) 4.6.1 走线优先选用线槽,如果不能装线槽的,要求线束横平竖直,配置牢固,层次分 明,整齐美观。 4.6.2 走线时对上下左右弯曲的线放在里档,笔直的线放在外档,以达到美观,大方。 4.6.3 线束敷设途中遇到障碍时,则应弯曲架空5-10mm 。 4.6.4 导线排列应尽量减少弯曲或交叉,导线交叉时应少数导线跨越多数导线,细线跨 越粗线。 4.6.5 导线在穿越金属板孔时,必须在金属上套上大小适宜的橡皮圈或U形条。 4.6.6导线不能与可动机构相碰,并且不能靠近母线敷设,应在距发热元件50mm 以上 的下方敷设固定。 4.6.7 导线束不应在信号灯,电阻器等发热元件的上方敷设。 4.6.8 走线时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应使走的距离最近。 4.6.9 要避开构件的棱角部分,或做成螺旋圈来保护。 4.6.10 常见电气元件的走线方式见附图1。 4.7 导线的弯曲 4.7.1 导线的弯曲不得用尖嘴钳, 克丝钳等工具直接弯曲, 宜用手指和圆嘴钳进行弯曲, 以保证导线绝缘不受损伤。 4.7.2 导线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导线外径的2 倍。 4.8 扎线 4.8.1 捆线束应成圆柱形,用蛇皮管缠绕扎紧。 4.8.2 同一合同号产品扎紧方法要一致。 4.9 导线束的固定 4.9.1 所有导线应均应用导线夹夹紧, 或敷设在行线槽内, 不能直接在金属部件上敷设, 在金属部件上敷设时,导线与金属部件应保持5mm 的间距,或加绝缘衬垫。 4.9.2 线束在焊好的走线板,线架,支架上固定时,用导线夹夹持固定,遇到没有走线 板的地方,应先将接触面清理干净,再用吸盘固定。如果在一次母线附近使用吸 盘时,应先除掉吸盘上的胶层,再用AB胶固定,以防电线触及一次母排引发事 故。 4.9.3 线束在活动线卡子上固定时,先将活动线卡子用螺钉固定在钢板上,再用导线夹 将线束固定在线卡子上。 4.9.4 过门线束的两端应用导线夹固定牢固,并留适当余量和位置,可动部分可分成小 股扎束 , 门在开闭转动中线束不得碰及壳体及门边。 4.9.5 导线束两固定点间的距离横向不超过30cm纵向不超过 40cm 。 4.10 端子组装 4.10.1端子排的首端,必须装有标志板,终端必须装有终端挡板及固定件,相邻的两 个中心连片之间应加隔片。 4.10.2在标牌纸上按图纸注明的内容写安装单位的标号或名称将标牌贴在端子的标志 板上。 4.10.3 端子必须具有由连续数字组成的快速标。 4.10.4 端子所装位置应便于更改并且接线方便,离地高度不低于350mm. 4.10.5端子排立放或侧放时,为走线便利,可将不同安装单元的端子分别装在屏的两 侧,端子排横放,双排或多排时,每排成阶梯分装以利敷设电线,同一屏中只 能在横放,竖放,侧放中选择一种形式。 4.10.6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 根,不得超过2 根,对于插接端子,不同截面 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对于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 平垫片或将两根导线压入同一个接线端子。 4.10.7强弱电端子分开布置,当有困难时,应有明显标志并设空端子隔开,或设加强 绝缘的隔板。 4.10.8正负电源之间以及经常带电的正电源与合闸或跳闸回路之间宜以一个空端子隔 开,并且每排应留有15% 的备用端子。 4.11 安全保护 4.11.1二次回路的带电体间或带电体与金属骨架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小于表 规定。 表 4 额定绝缘电压 (伏) 电气间隙 mm 爬电距离 mm 安安安安 Ui3 5 3 5 60Ui300 5 6 6 8 300Ui500 8 10 10 12 4.11.2 二次回路线束与主回路带电体间的距离见表5 的规定。 表 5 4.11.3 装置的接地点不得有粘漆,黄锈,总接地点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 4.11.4 以壳体作为保护导体的装置, 当门、隔板、盖板等部件装有超过60 伏的电器时, 应设有接地端子,并用6m铜编织线与壳体可靠连接。 4.11.5 所有接地点必须连接牢固,不得有松动。 4.12 自查,交工 4.12.1 查对所装二次元件的型号,规格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有无机械损伤。 4.12.2 检查接线是否符合接线图。 4.12.3 查对导线规格,颜色是否正确,导线绝缘及导体有无损伤。 4.12.4 检查接头质量,接点螺钉是否拧紧,导线弯圆圈方向是否正确。 4.12.5检查扎线质量,弯曲半径是否符合要求,及行线是否符合整齐美观的原则,线 束是否配置牢固,层次分明。 4.12.6 检查二次回路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安全距离是否符合要求。 4.12.7 清洁、清理柜体,保持柜体内外部干净,无线头,杂物等。 额定电压( kv) 0.4 3 6 10 距离(mm) 15 75 100 125 4.12.8 自查合格,交质量检查与检验。 5、安全注意事项 5.1 配线时要避免脚踏屏体箱及其构件,以保持屏体,箱体清洁。 5.2 工具盒要放在安全的地方,以免工具掉下碰伤电器元件或砸伤人。 5.3 配高部位的导线时,所用高凳要牢固,放置平稳,防止掉下摔伤。 5.4 需要单独照明时要用安全灯。 5.5 电器元件要轻拿轻放,一台产品所用电器元件的合格证,使用说明书要装在一个塑 料袋,并随产品一同交与用户 表 3 发 热 元 件 电器元件电子元件等与发热元件之间需保持的 距离( mm ) 选用 BV或 BVR导线剥 去的绝缘长 度 (mm ) 上方 侧方下方元件允许 元件允许 管 形 电 阻 发 热 功 率 为 额 定 功 率 不 同 百 分 比 时 7.5 (W ) 10% 10 10 10 10 10 30% 20 20 10 10 50% 30 40 10 10 20 15(W ) 10% 10 10 10 10 10 30% 20 80 10 10 50% 30 100 10 10 20 25(W ) 10% 10 10 10 10 20 30% 50 100 10 10 50% 100 200 20 20 40 50(W ) 10% 10 80 10 10 20 30% 50 100 10 10 50% 100 200 20 20 40 100(W ) 10% 10 80 10 10 20 30% 50 200 20 20 50% 100 300 30 30 40 150(W ) 10% 10 80 10 10 20 30% 80 200 20 20 50% 150 300 30 30 40 200(W ) 10% 10 100 10 10 20 30% 80 300 20 20 50% 150 400 30 30 40 开关柜二次典型接线工艺 1. 分路部分到继电器的线速布置。 2. 分路部分到双排仪表的线束布置。 3. 分路部分到单排仪表、信号灯、按钮的线束布置。 4. 旋转开关的线束布置。 5. 端子、熔断器的线束布置。 三、第三部分:母线制作 1 材料 棉纱 导电膏 标准紧固件铜母线 (按图纸要求 ) 铝母线 (按图纸要求 ) 2 设备 工具 母线加工机、铜母线刷银设备、刷漆设备、划针、划轨、活动扳手、套管扳手、电动扳手、 木榔头、锉刀、钢丝刷、盒尺 3 准备工作 3.1 按图纸要求领取所需母线 3.2 开动设备之前检查设备状态是否良好,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并做好设备润滑。 3.3 看清图纸及技术要求。 4 工艺过程及要求 4.1 下料及较直 4.1.1 按图纸要求的规格领取母线,要矫正平直,不得用铁锤直接敲打。 4.1.2 按图纸要求及元器件组装位置尺寸下料。 4.1.3 下料后母线端头用板锉挫去毛刺和尖角,切断面应平整。 4.2 画线与钻孔、冲孔。 4.2.1根据图纸要求决定母线画线、钻孔、冲孔的方法,需要折弯的母线在母线折弯 后再冲孔以保证连接孔的配合。 4.2.2 母线钻孔、冲孔的直径、数量及母线宽度和搭接形式: a 按产品图纸要求。 b 按所搭接的元件的接线端头结构。 c 母线与母线之间在没有要求时按表1。 4.2.3 母线冲孔时孔中心线应与母线宽面垂直,孔直径应大于螺栓直径1mm ,且孔加 工应保证其位置的正确,垂直不歪斜,孔中心距误差不应大于0.5 毫米。 4.2.4 母线搭接处钻孔、冲孔后的毛刺应用锉刀清除干净。 4.2.5 母线搭接时,其接触部分的长度应等于或大于母线的宽面。 4.3 弯曲 4.3.1 母线弯曲形状按走线要求。 4.3.2 母线平弯、立弯应在弯曲胎具上进行, 母线平弯时 R 2d, 母线立弯时 R 1.5 2.0B。见图一 ( 弯曲角度 90 0) 4.3.3 母线扭弯可在母线加工机上进行,扭弯时扭转部分长度L22.5B,见图二。 4.3.4 同一母线弯曲一般不得超过两处。 4.3.5 母线弯曲后,不得有裂纹、起皮及显著的褶皱,立弯的皱纹高度不得大于1 毫 米。 4.3.6 母线一般应进行冷弯,母线弯曲有脆裂现象时,弯曲部分可局部加热 4.3.7 同一回路三相母线的平弯、立弯、钮弯的起点应在同一条线上。 4.3.8母线开始弯曲处距母线搭接处50 毫米。据最近的绝缘子(母线支撑夹板)边 缘不应大于 0.25L 、不小于 50 毫米( L 为母线两支撑点之间的距离,L1.5 米)见图三。 表 1 尺寸( mm ) 示 意 图 A B C D E F 连 接 螺 栓 A B 15 15 7 M6 20 15 7 M6 20 20 7 M6 25 15 7 M6 25 20 11 M10 25 25 11 M10 30 25 11 M10 30 30 13 M12 40 25 11 M10 40 30 13 M12 30 15 7 M6 30 20 11 M10 D AE B 40 15 10 20 7 M6 40 20 10 20 7 M6 50 15 12 26 7 M6 50 20 12 26 11 M10 50 25 12 26 11 M10 50 30 12 26 11 M10 50 40 12 26 11 M10 60 25 15 30 11 M10 60 30 15 30 11 M10 60 40 15 30 11 M10 60 15 15 30 7 M6 60 20 15 30 11 M10 D AE B 80 30 20 40 13 M12 80 40 20 40 13 M12 80 50 20 40 13 M12 100 40 25 50 13 M12 100 50 25 50 13 M12 120 40 30 60 13 M12 120 50 30 60 13 M12 B A E D 80 15 12 26 7 M6 80 20 12 26 11 M10 80 25 12 26 11 M10 100 15 12 26 7 M6 100 20 12 26 11 M10 100 25 12 26 11 M10 100 30 15 30 11 M10 80 30 20 40 13 M12 80 40 20 40 13 M12 80 50 20 40 13 M12 80 60 20 40 13 M12 100 40 25 50 13 M12 100 60 25 50 13 M12 尺寸( mm ) 示 意 图 A B C D E F 连 接 螺 栓 FC EA D B 80 80 20 20 40 40 17 M16 80 100 25 20 40 50 17 M16 100 100 25 25 50 50 17 M16 120 80 20 30 60 40 17 M16 120 100 25 30 60 50 17 M16 120 120 30 30 60 60 17 M16 FC EA D B 40 40 11 11 18 18 11 M10 50 50 14 14 22 22 13 M12 60 50 14 17 26 22 13 M12 60 60 17 17 26 26 17 M16 4.4 表面 4.4.1 铜母线搭接处表面镀银 ( 锡) 处理,非搭接处高压柜刷漆、低压柜热缩管塑封, 同一元件同一端各相母线刷漆或热塑界限不整齐现象不得大于5 毫米,母线搭 接处两侧与界线应留10 毫米的距离。 4.4.2 铝母线搭接装配前应用钢丝刷进行擦洗,除掉金属氧化膜,再用棉纱擦干净。 母线搭接处均匀涂上一层0.3 毫米厚的导电膏 ( 铜- 铜 铜- 铝搭接面涂 TD1-1 导 电膏,铝 - 铝搭接面涂 TD1-2 导电膏 ),非搭接处喷漆,同一元件同一端各相母 线喷漆界限不整齐现象不得大于5 毫米,母线搭接处两侧与喷漆界线应留10 毫 米的距离。 4.4.3高压柜母线刷相位漆,低压柜主母线刷黑漆、柜内母线采用热塑,热缩管颜色 一律为黑色。 4.4.4 铜母线搭接面要刷银 ( 锡), 30 ×3 以上的铜 ( 铝) 母线搭接面压花处理。 4.4.5 母线涂漆后应漆色均匀,涂漆不得有流痕、起皮、皱纹、剥落等现象。 4.4.6 装置内母线表面不允许有明显的锤痕、划痕、凹坑等缺陷。 4.5 母线的安装及要求 4.5.1 装置的母线颜色及相序应符合表2 规定。 表 2 相别 涂漆颜色或 相位标注 母线安装相互位置 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前后排列 A 相黄色上左远 B 相绿色中中中 C 相红色下右近 中性线淡兰色或 N标志最下最右最近 接地线黄绿双色或 PE标志一般在柜下后方 正极棕色上左远 图三 负极兰色下右近 说明: 1、表 2 排列位置以装置的正面方向为准 4.5.2相同布置的主母线、分支母线、引下线及设备连接线应对称一致,横平竖直, 整齐美观。 4.5.3 母线搭接处应使用规定的紧固件紧固, 螺栓的长度在压平弹簧圈后露出螺母2-5 扣为准。母线的两侧都要有平垫圈,螺母侧要加弹簧垫圈。相邻螺栓的垫圈应 有 3 毫米以上的净距,以防止磁路发热。 4.5.4 母线平置时,贯穿螺栓应由下向上穿,在其他情况下,螺母应置于维护侧。螺 栓受力均匀,不应使电器端子受到额外应力。 4.5.5 母线连接用的螺栓、螺母、垫圈应镀锌,滑扣、镀锌层脱落、起皮的紧固件不 得使用。 4.5.6 母线搭接处用 0.05 ×10 毫米塞尺检查,母线宽度在50 毫米及以上的不得塞入 4 毫米,母线宽度在50毫米及以下的不得塞入3 毫米。 4.5.7 所有柜内上下引线均按母线加工要求打孔,并带上螺栓后紧固。 4.5.8 框架式结构柜体在上端设母线框的,端头柜大封板汇流排处,需要加绝缘板(1 t 环氧玻璃布板 ) ,以加强绝缘。 4.5.9母线固定装置应无显著棱角,以防止尖端放电;需要两片以上的矩形母线并联 时,其并联母线间应保持厚度相同的间隙。 4.5.10 低压柜母线热塑后相位识别使用黄、绿、红色标。 4.6 母线截面尺寸选择 4.6.1 有母线图纸时,按图制作。 4.6.2 按截面尺寸允许电流值应大于回路最小的额定电流值(一般可按1.3 倍选用) 。 母线截面尺寸允许电流值见表3 5 安全注意事项 5.1 使用冲床、钻床、母线加工机时应遵守冲床、钻床、母线加工机的安全操作规程。 5.2 铜母线刷银 ( 锡) 、铝母线碱洗时应穿戴好防护用品。 5.3 刷银( 锡) 、稀释碱溶液时应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 5.4 导电膏盒用后旋紧,防止水蒸气及灰尘侵入污染导电膏。 表 3 注:本表中的 35、40均指周围环境温度 母线截 面尺寸 (mm ) 铝母线最大允许电流 (A) 铜母线最大允许电流 (A) 单排双排单排双排 35 0C 40 0C 35 0C 40 0C 35 0C 40 0C 35 0C 40 0C 15×3 145 134 185 171 20×3 190 175 245 225 25×3 230 215 300 285 30×4 325 300 415 385 40×4 425 395 550 510 40×5 475 440 610 580 50×5 585 545 760 705 50×6 650 600 840 775 60×6 770 715 1185 1090 990 920 1530 1410 60×8 900 830 1480 1360 1160 1070 1900 1750 80×8 1155 1070 1795 1650 1480 1370 2515 2120 80×10 1295 1200 2120 1965 1665 1540 2735 2550 100×8 1425 1315 2100 1950 1820 1605 2690 2490 100×10 1595 1475 2500 2315 2025 1870 3185 2970 120×8 1675 1550 2330 2160 2110 1955 2995 2770 120×10 1830 1760 2840 2620 2340 2170 3620 3360

    注意事项

    本文(高低压配电柜安装工艺要点.pdf)为本站会员(tbuqq)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