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2001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_决赛_理论试题分析.pdf

    • 资源ID:4531105       资源大小:2.44M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01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_决赛_理论试题分析.pdf

    ? ?年第? 期化学教育 ? ? ? 年全国高中学生 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分析 张灿久雷裕武 ?湖南师范大学 长沙 ? ? ? ? ? 第 ? 题工业废渣? ? ?的综合利用 ?解题思路本题是中学生最熟悉 的框图题 , 而且告诉一种反应物是? ?以 ?, 则可根据这一信息 “顺 藤摸瓜 ”推 理 出? 、 ? 、 ? 、 ? 、 ?和?各 种物质的化学式 。 盐? ?入?与盐 ?在水中发生反应? ? , 生成一种沉 淀和溶液 , 并释 出一种气体 , 被回收得 ? 。 ? 盐首选最常见的盐 碳酸 盐 。 它与? ? ?反应得碱式碳酸亚铁沉淀和硫酸盐溶液 , 并释 出 ? 气体 , 而碱式碳酸亚铁在空气和水参与下发生反应 ? , 得到? ? ?沉淀和? ? 气体 , 这与题中反应? ?信息全相符 , 接着? ? ? 锻烧得红色颜料? ?马 。 因此?是 残马 , ?是 ? 。 ?盐的阳离子是什么?需根据反应? ? 后的框图分析 。 ? ? ? ?礴中? 月?一 , 与?盐的阳离子组成新盐 , 它溶于水 , 因此进入 反应后的滤液中 , 与氯化物 ? 发生反应? , 这也是一种盐与盐反应 , 生成一种沉淀和溶液 。 沉淀经干燥得产品? ?滤液经 蒸发 得产品? 。 由于 ?是不含氯 的钾盐 , 说明 ? 中氯元素没有进入 ?的组成 , 而进入 了?的组成 , 因而?是抓化物 。 题 中又提供 ?是氮肥的信息 , 结合?是氯化物 , 自然想到?是氯化按 , 不会是硝酸盐或尿素 。 ? 中的?氏 ?, 可能来 自?盐 的阳离子 , 亦可 能来 自?盐中的阳离子 。 若为后者 , 则?也是?氏? ? , 使反应? ? 变为 ? ?氏?一十? ? 些 ?呱 十 ? ?氏? 这 不是通 常意义的化学反应 , 同时?和?都是氯化钱也不合情理 。 因此?中? ? 十 来自?盐 , 而?中的? ? 来自?盐 。 于是 ? 是? ? , ?是?礴 。 ?是碳酸的钱盐 , 即 ?执? ? ? , 它是我国小氮肥厂的主要产品 。 学生可能答?氏? ? ?, 也视 为正确 。 实际上 , ?风? ? 试剂并不存在 , 它是?践? ? ? 和 ?氏?氏 的混合物 。 从框图得知 , 在反应? ?中加入 ? ? ?一种有机溶剂?的理 由是为 了使复分解反应进行得比较 完全 , 它 应该降低优先析出 的产物 ?的溶解度 。 ? ? 是否溶于水?则根据滤液蒸发一部分水之后才能得到 ? , 判断 ? ? 与水是互溶 的均相体系 ? 否则 只需沉降 , 即可分层达到分离目的 。 【 应答分析? 此题涉及的知识点都属于竞赛大纲要求的基本知识 , 题型又不是新题型 , 按理说参赛学生 ?都是优秀中学 生?应 该 能够顺 利作答 , 命题人安排在第 ?题也有稳定学生情绪 的作用 。 考试 的结果却出乎意料之外 , 得分率只有? ? ? ? 。 应答 中除 ? ? ?受?都能正确作答外 , 其余均 有错答 。 主要错误有 ? 认为?是?氏? ? ? , ? ? ? 马 、 ? ? 、 ?玩 · 珑?等 ?反应? 的产物写 成? ? ? ?反应 ? ?未配 平 , 或欠缺反应条件 , ? 以及认 为? ?是有机溶剂 , 难溶于水等 。 这些解答显然都不能与题 中提 供的信息全部相符 。 还有一种错答认 为?是 ? ? 。 这可能是认 为回收? 的试剂 应是 ? ? ? 溶液 , 故得 ?是? ? 。 但他忽略了题中给出的 “?、?、?、? 是盐类 ? ?和?是常见化合物 ” 这一信息 。 本题涉及的知识水平较低 , 能较好地考察参赛学 生的发散思维和逻 辑思维能力 。 第 ? 题大气污染物 ? 的治理 解题思路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历届竞赛题的传统 内容 , 仅变换了对象 。 解题时只要正确的利用相应公式 即可 。 ? 问是 从热力学角度讨论 ?在常温常压下分解 的 自发性 。 此处是利用解离烙而不是标准生成焙求反应焙变 ? 还应注意 , 题中隐含 的 ? 分解反应的嫡变几乎 为零 , 需 要利用吉布斯一亥姆霍兹方程求出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来 判断反应的 自发方 向 。 ? 问是从动力学角度讨论?分解反应 , 求其活化能 。 首先求出 ? ?和? ? 时单位时间每个活性 中心上的 ? 转化数 , 然 后制用转化数之比等于速率常数之比 , 代入 阿仑尼乌斯公式求得反应的活化能 。 ? ? 问求一定条件?分解反应的转化 率 , 则 根据转化率 的含义先求出每分钟通过催化剂转化的?的物质的量及每分钟总共通过的?的物质的量 , 两者之比即为所求 转化率 。 ? ?间进一步深入到根据反应机理推导速率方程 。 由于此问解题思路新颖 , 为降低难度 , 命题人有意增 加了 “ 利用? 的物料平衡 ”的提示。 这样就可以根据机理第一步列出一个速率方程式 , 利用?的物料平衡列出第二个 方程式 , 再结合机理 的第三步的平衡关系 , 列出第三个方程式 , 联立上述 ?个方程式就可以得到仅含 。? ? 、。? ?及常数? ? 、 ? 、?一? 和?的总浓 度 的速率方程式 。 当 。?仇?很小时,? ? ?。? 。 ?应答分析?此题的得分率 为? ? ? ? , 在意料之中 。 主要失分在第? ?问 , 相当多的参赛学生受常见题的解题思维 定势影响 , 没 有注意 “ 活性 中心的总浓度是一定的 ”这 个条件 , 而陷入困惑不能自拔 , 只有? ? ?的学 生得了满分 。 其次一部 分学生在解答 ? 问时没有利用稳含的嫡变条件 , 只利用焙变符号判断反应的 自发方向 。 ? ?问的错误主要是 有效数字 的错误 。 虽然在 化 学 教育 ? ?年第? 期 竞赛大纲中把 “ 有效数字概念 ” 列为第?条 , 但并没有引起参赛学生的足够重视 。 化学是一 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正 确地记 录和处理实验数据也是一种科学方法训练 。 第 ? 题多核配合物 ?解题思路 ?首先 判断进入配合物?的成分来 自两种反应物? ? ? ? ? ? ? ?氏? ? ?和正 丁酸 铜? ? , 而溶剂是没有参 与反应的 , 因为题 中仅指明是惰性有机溶剂 , 这是命题人有 意地回避 , 以减少对 学生思维的干扰 。 ?其 次正丁酸铜?的正 丁酸根也没有进入配合物? , 因为波谱信息显示没有甲基 。 这样进入配合物?的只有? ? ? 、 丙二酸根和? ? , 共有? 、 ? 、 ? 、?、 ?种元素 。 ?配合物?的元 素分 析只给出? 、 ? 、 ? ?种元素的含量 , 这就决定了要讨论求解 , 这是 中学 生在化学计 算题 中经 常遇到的一种解题 方法 , 并不新鲜 , 但用在此类题 中却罕见 。 由? 、 ? 、 ?质量百分含量 , 可以求出?中? ? ? ? ? ? ? ? ? ? ? ? ? ? ? ? 。 讨论 ? ? ? 当?中含 ? 个? ? ? , ?个丙二酸根 ?几姚? ? ?一 ?时 , ? ? ? “? ? ? ? ? ? ? , 与?组成 不符? ? ! 当 ?含?个? ? ? ? ?个 丙二酸根 时 , ? ? ? ? ? ? ? ? ? ? ?, 与?组成 相符 , 仅?有小的偏离 , 这是允许的 ? ? ? ?当?含?个? ? ? , ?个丙二酸 根时 , ? ? ? ? ? ? ? ? ? ? ? ? ? , 与?组成不符 , 。 由以上讨论可以确定?中含 ? ? ?与丙 二酸根? 氏? ? 一 ?个数之比为? ? ? , 这个比例正 是反 应物之一 ? ? ? ? ? ? ? ? ? ?中? ? ?与丙二酸根?几氏? ? ?一 ?个数 之比 , 说明此反应物很可 能作为一个 整体进入配合 物? 。 再讨论配 合物 ? 中? ?核 个数 。 题 中已明确?中有两 种化学环境的? ? , 则至少 是?个? ? 核 。 这 时它们化学 式应为 ? ? ? ? ? ? ?氏? , 计 算其 C % = 5 9 .3% , P% = 7 . 8 5 % , 与 A 组 成不符 。 若将配 合物 A 中C y 3 P与 几氏q Z一 数目加倍(这 是 为了维持其个数比为2:1的要求) , 也即增加一个反应物(Cy 3P ) 2cu ( q C C 姚Cq H)分子 , 同时也增加 了1个C u 核 , 其化学 式变为(C为p)4C u3(几珑q )2 , 即 C 7 sH;36C勿O s P 4 , 其C % =61.75 % , H% = 9 . 06% , P% = 8 . 1 5% , 与A组 成相符(在 实验误 差 范围内) 。 化学 式中2个Cu ( 工) , l 个c u( n ) , 整个配合物呈电中性 。 若进一步讨论 , 都不符合A的组成 。 因此配合物A的化 学式即可确定 为q 8H 1 3 6 Cu 3马P 4 。 ¼根据两种反应 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及A的化学式 , 可以写出A的生成反应式 。 ½ 由反应的另一产物是正丁酸 , 以 及产率只有 7 2 % , 还有未反应的反应 物 , 都必须除去才能得到A的纯品 , 于是可以解答(3 )间 。 ¾ 根据A的红外谱信息提供 的 梭基配位方式及A具有 中心对 称的特征 , 可以画出A的最 稳定结构 , 此结 构 中的c u( I )为三配 位 , C u (l l)为四配 位 , 含有2 个六员鳌环 。 ¿ 根据生成配合物B与生成配合物A的反应 同类型 , 可以写 出B的化学式 , 进一步根据 B的红 外谱信息提供 的 B 中梭基配 位方式可以写出B的最稳定结构 。 结 构式 中的C u( I )和c u (n )均为四配位 , 含2个六 员赘环 。 应答分析 根据元素分析和波谱信息推理多核配合物的化学 式和结构式是竞赛的热 点间题 , 参赛学 生并不陌生 。 但由于 此题涉及的信息较多 , 不是按间题依次给出 , 学 生难于集中 、筛选, 再 加上解题思维方式较新 , 因此有 6 4%的参赛学 生推出的 化学式不正确 , 导致全题得零 分或2分 , 也使此题的得分率降到0 . 2 9 。 有1 7 % 的学生写出了A的正确化学式 , 但在推结 构式 时 , 顾此失彼 , 没有考虑梭基的配位方式 , 而失去了两个结构式 的分数 。 另有1 8%的学生所写结构式不是最 稳定结构 , 只有1 名学生得 了满 分 。 应该说 , 此 题较好地考察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 力 。 在高分段有较好 的区分 度 。 第 4 题 固体电解质 解题思路 全题围绕 。一 掩I晶体中掩 十 为什么容易发生迁移设计的 。 通过(1)(2)(3 )间的 “铺路 搭桥 ” 考察学生对 未知 领 域的分析推理 能力 。 (1 )问 , 只要把几个二维平面图形前后叠置起来 构成一个三 维立体图形 , 就 会发现 它与立 方ZnS晶体构 型一样 , 属于面心立 方点阵 , 阳阴离子配位数均为4 。 注意(l )间的离子半径信息是干扰信息 , 同时为解答(4 )问作暗示 。 (2 ) 问寻找 a一 勺I晶体的八面体空隙和四面体空隙数目 , 当然不能一个个地数 , 而是利用立方体 的对称性 。 在立方体 的面心和棱 心各有 1个八面体空隙 , 共有6x l/ 2 十 1 2 X l/4 = 6个八面体空隙 , 在立方体的1个面上可以找到4个四面体空隙(每相邻的2 个立方体顶点和相邻的2个体心间有一个四面体空隙) , 所以共有6 X4X I/2二1 2 个四面体空隙 。 (3 )问 , 勺 +离子半 径有一 个变化范 围是由于 勺 十 的极化作用和变形性大 , 决定了它在不同晶体中可以占据不同空隙 , 进一 步为(4 )问解答作暗示 。 (4 ) 问要求学 生发挥想象力 , 说明掩 十 在 。一勺I晶体中容易发生迁移的理 由。 在解答前面各问时 , 就会注意到 :一是八面空 隙与四 面体空隙相通 , 相邻四面体空隙之间通过三角形中心相通 , 即它们相互 沟通 , 构成了三维通道 , 供勺 十 迁移;二是在 Q一掩I晶体 中 , 勺 十 离子数与空隙数之比为1:9 , 即三维通道不 “拥挤”, 可以 “畅通无阻” ; 三是吨 十 与 I 一 相互极化作用强 , 使勺+配位数发 生变化(即掩+由八面体空隙四面体空隙三角形中心四面体空隙迁 移)所需能量低 , 容易发生迁移 。 (5 )间是固体 电解质的一个应用实例 。 关键是要理 解傀 十 在 原 电池电解质中是 由负极向正极 迁 移的 , 于是 负极反应为勺 一e 勺 十, 此 掩 十 迁移到正极后 , 发生2戈+ 十 I: +2 时2戈I , I : 是q 通过A l l3时产 生的 , 然后扩散到 正极附近 。 由电池电动势的变化可 以得知q含量的理 由是 由于电动势与I: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与奈氏方程类比) , 而 I:浓度又正比于 q浓度 。 应答分析1 此题得分率为0 .5 1 , 在正常范围 内 。 主要问题有:¹ (4 )间的理 由没有一名学 生回答完全 , 这在预料之中 , 大多 数学生没有深入思考 , 只回答了其中的一点理 由;个别学 生回答出了2点理 由 , 这是很可喜的 。 º 只有6 .2 % 参赛学生正确地 写 出了(5 )问的化学反应 式和电极反应 , 真正理解了A l l3和固体电解质R bA自 I,在此处的作用 。 其余学生都未能写出正确的 年第4期化学 教 育 正极反应 。 许多人将正极反应写成 :q+ 4e+4A g 十 = ZA gZo , 还有写成 q +4e+4R b 十 = ZR玩。 , 3 q + l z e + 4 川3 十 = Z A 1 2 马 , 1 2 十 Z e= 2 1 “ 等 。 甚至有把正负极得失 电子写反的 。 » 大多数学生都只能找出 二掩I晶体中部分八面体空隙和四面体空隙 。 只有26%学生回答正确 。 找空隙这种题目并不新鲜 , 此处仅变换了对象 , 说明我们的学 生空间想象 能力还有待提高 。 第 5 题电镀新材料成分的络合滴定 解题思路 首先对分析过程作剖析 , 找出各主要组分的存在形体的变化 。 如沉淀 A 应是Ag C I , S b (m)和S b(V )化合物沉 淀 , 当试样量多时还可能有沸水中溶解不完的PbC眨沉淀;溶液B中应是掩 (N 玩)2 十 ;溶液C 中发生配合物转化反应 , 反应后 有少量未 转 化的勺(NH 3)2 十, 过 量 的 N i(c N)42 , 转 化生成的勺(cN )2 一 和N i(N姚)62 十 ; 溶 液 D 中 发生滴定反 应 , N i ( N 凡) 6 z 十 被滴定变为 N i梦 一, 还有 N i(c N )42 一, 勺 (N 凡):+ , 勺(cN): 一, 以及滴定终 点 时 N iIn (省略 电荷)被滴定变为 N i梦 一 和指示剂等 。 当对分析过 程有了以上认识后 , ( 1 )(2 )间自然可以顺利作答 。 注意滴定终点 时的反应是H Y 3一 与 N i In ( 省 略 电荷)之间的反应 , EDTA 的存在形体与 pH 有关 , 当pH = 1 0时 , 由氏Y的lgK a 3和 lgK a .;可 以得知H梦 一 践梦 一 , 【 H梦 一 丫 一 。 (3 )问可以说是 检查 学生做实验时是否动脑的一个问题 。 试 样加H N仇溶解后还要煮 沸是 除去 过量的 H Nq , 使 其分解为N O 二 被除去 。 加H CI后还要煮沸是 为了使掩C l沉淀凝聚 , 便于洗涤和过滤 。 (4 )问是配合物转 化平衡计 算 , 属于简单的平衡计算 , 已知条件很明确 , 只要求出多重平衡常数 , 注意有 效数字取舍.即 可以顺利解答 。 应答分析本题素材来源于一个 实际样品的分析 , 考察参赛学生运用络合滴定基本原理 , 平衡原理及元素化学基本知识正 确理解分析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和分析方法建立的科学依据 , 有意识地引导学 生重视对实际间题 的剖析 , 以提高学 生解决实际 问题 的兴趣和能力 。 应答 的结果出乎预料之外 , 得分率仅有0 . 4 3 , 成 为全卷 的第二道难题 , 反映 我国中学生轻实际的现状 , 令 人堪忧 。 主要问题有:¹尽管写 出了第1 1 1步 的配合物转化反应 , 仍认为第W步被滴定是掩(工) , 将 D 中傀(工)的存在形体写 成纯护 一 ; º不清楚滴定主反应与滴定终点时反应的区别 , 将终点时颜色变化的反应写成滴定主反应 。 » 将E D T A在 pH 为 1 0 时的存在形体写成姚梦 一 和砂 一 的占 6 7 % , 说明参赛学生顾此失彼 , 丢三落四 , 思维欠慎密 , 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 ¼ 7 3 % 的 参赛学生(包括部分高分段学生)将(3 )间的第1次煮沸的目的认为是加速HNq与试样的反应 , 使溶 样完全 , 而 没有注意题目 是 “试样加 H N马溶解后再煮沸的目的 ”。 对于( 4 )问的计算 , 7 0 % 的学生对溶液D中存在 的多个平衡关系 , 没有理清头绪 , 找不到切入口 , 求不出N i( n )的总浓度 。 9%学生有正 确的解题思路 , 却又犯 了 “低级 错误 ”: 如将 【 掩 (N 玩)2+ = 0 .01 0 x 0 .2 % 的结果 写成Z xlo 4 m o l / L ; 转化后【 N i(N凡)62 干 应为o .0050 mol /L写成0 .O1 0 m o l/以没有考虑反应的计量关系) ; 求 多重平衡常数时代错 了数据 , 甚至有学 生代入 了2次 N i(N氏)6 2+ 的 lgK稳值(8 .74 ) , 而没有代入N i(CN); 2一 的lgK 德 值 (3 1 .3);平 衡常数关系式的分母项漏代入【 N玩 2, 或代入 的是 N凡 。 在12 9 名参赛学生中竞有如此多花样 的低级错误 , 也是没有预料到的 , 当然他 们都不会有正确结果 。 还有1 8 % 的学 生有效 数字错误 , 被扣分 。 只有3 %的学生此间得 了满分 。 第6题导向载体糖墓n卜琳的合成 解题思路 根据题中信息 , D的部分结构R(结构已给定 )组成应来自p一D 一 葡萄糖 、 乙酸醉和水杨醛 。 R 中的糖昔氧应由 水杨醛的酚羚基提供 , 因芳环与氧相连 , 由于 p一二共扼效应难发 生c一0 键的断裂 , 可以推测c中无半缩醛轻 基 ;为避免B 中 出现半缩醛轻基(昔轻基) , ( 2)问特提 出了糖分子 中哪个羚基最活泼的问题 。 因此从p 一 D 一 葡萄糖出发 , 经乙酸配的醇解和 两次殊2反应可以写出B 、 C和D 的正确结构式 。 只要熟悉R 、 S法对手性碳的标记 , 就能顺利解答(2 )间 。 (3 )问关键是理解 搪的 。一 和 p一型的规定 , 实际上是未知糖结构对已知糖结 构的空间模拟 , 只需在p 一 D 一 葡萄糖(哈武斯结构 )基础 上将c : 和 q经基分别与氢原子调换位置即可 。 (4 )问中 , 首先需要理解:A中哪些官能团在碱性 条件下水解?水解后出现什么官能团? 这些官能团有何性质?三个间题 。 显然A中缩醛部分和含N部分在 碱性条件下难 水解 , 而醋基部分可彻底水解 , 水解后使A 中糖分子上又出现了4个羚基 , 经基是极性官能团 , 易与水形成氢键 , 使水溶性大大增加 。 应答分析 此题的得分率为0 . 6 7 , 是全卷中最易的一题 。 ( 1 )(2 )问 , 大多数学 生回答正确 , 得分 率较高 , 少数人的主要错误 是在B中保留半缩醛轻基;将C结构式写成开链式 , 以及R 、 S 标记错误 。 ( 3 )间得零分 的占6 3% , 关键是对 。一 型和 p 一 型的 规定不清楚 , 出现 了只改变q或 改变q和 q构型的错误 结构式 。 (4 )间得满分的只有 3 8% , 反映学 生应 用基础知识 , 解决 实际问题 的能力有待提高 。 第 7 题皿要中间体五苯墓苯甲醛的合成 解题思路 此题的核心是求A的分子式 , 并确定其结构 , A 的分子式应该容易确定 。 从 提供的反应信息 , 采用逆 推法即 可 推出 。 五苯基苯甲酸的分子式为q , 氏6q , 加个1个城 , 1 个CO组 成即得C的分子式 几:姚:q , 再 减 去肉佳酸 的分 子 式 (q H s q)组成即得A的分子式q g践。O 。 确定A的结构 式时 , 始终抓住A的分子与五苯基苯甲酸结构的对照 , 以确定A的初 步碳骨架 。 通过分析可知 , 在五苯基苯甲酸 的结构中切去一个肉桂酸的碳骨架可得 : h 丫 h 丫 h 丫 h 型碳骨架 , 该骨架一定来 0 自A的分子式 , 其原子组成为q 。氏。 因此A分子式中只剩余C O C一C, w e C一.C 丫 h h 丫 h 丫 h (或 一 C 一 ) 。 如何将C O与C一G 一一 C一C 两部分 组成合 化学教育 200 1年第4期 0h Ph l 理结构?根据题中提供的有 关A的反应信息 , 最理想的碳骨架为 丫 异。 , A 分子式中所有原子也用完 。 为满足碳的四 Ph Ph oh Ph 价 , 采用凯库勒推测苯结构 的方法 , 加入双键 , 得到A的结构 丫、 。 。 该 结构尽管在有机化学书籍 中少见 , 但学生能够 Ph Ph 肯定它是一种较稳定的化合物 。 (推测此结构具有一定的难度 , 命题人特意提 供暗示信息 , 装在密封 的信封 中 , 供学生选用 ) 。 A 的结构确定后 , 通过D 一 A反应可得C 的结构式 。 通过逆合成法将A中么p及a 、 留不饱和链切断 , 切出 1个D碳骨架 , 可 推测E的结构式 。 G 的生成是典型的缩 醛反应 , H 和I是对已提供信息的模拟 。 应用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概念可以顺利解答 (3) 、 ( 4 ) 、 ( 5 )间 。 【 应答分析此题得分 率为0.5 0 。 主要错误有:¹ 6 1%的学生推不 出A的正确分子式 , 这是未预料到的 。 命题人估计到 , 若 第一步要求学生写 出A的结构式 , 难度大 , 才特意安排先推导分子式作为铺型 。 想不到学生对题 中提供 的反应计量关 系不予 理睬 , 把 简单问题复杂化 。 º 由于A分子式错误 , 导致A结构式错误 。 3 8 % 的参赛学生将A分 子式写成 几 。氏Zq , 结构式写 nh 。卜 尸目n ph 【 p坟丫 尸 为 丫 。 (A ) , 与B反应 的产物写为 丫、 -ph (C ) 。 实际上A与B反应 的产物除 C 外 , 还有其它 产物 , 而 1C H () 、“产J 一 曰 J产月 ,砂 l又气八 ,、 ” 一 “ 一 “碑 一 一一 “碑 “ ” 一 J 、 ” “” “ 岌亡 二 匕 人 产一C O O H C H O ./、牙 “ /、/ pn , /、, P h P l, 勺 Ph C 脱梭比脱拨容易 , 得不到五苯基苯甲酸 。 »(3 )问中尽管确定了A和E的结构式 , 但不能正确命名 。 对 A 的命名主 要是不 能正确地选择母体 , 对E的命名是没有考虑到它还有异构体 。 第7题首次使用密封信封提供信息 , 以培养参赛学生的 自主自立品格 。 学生使用这一信息的情况统计如 下 : 启开者 :3 8 % ;其 中正确解答者:2 6 % , 错答者 :1 2 % 。 未开启者:6 2% ;其中正确解答者:1 4 % , 错答 者 :4 8 % 。 说明使用这一信息 , 能够正确解 答者占2/ 3 ;而不使用这一信息, 错答的约占4/ 5 。 对于后一部分学 生 , 在解答无把握的情 况下 , 还不肯启开信封 , 以致于失去得分的机会 , 感到惋惜 。 在人生道路上 , 机遇与成功 同在 , 关键是能否抓 住机遇 , 求得一搏 , 争取成功 。 学 校教育应该培养青少年具备这种品格 。 全卷各题 取材于化学学科前沿热 点领域和社会关注的环境污染物 治理 , 体现了化学竞赛的科普宗 旨 。 各题 内容变换了 新 “ 情境 ”, 新模式 , 题型多样化 , 与流行竞赛题和教材习题不雷同 , 保证了竞赛的公 平性 。 每个题都多角度多层次地 设问 , 考虑 到学科内容的相互交叉和渗透 , 可以考察学生能力到达的不同层次 , 每个题都有较好的区分 度 。 整卷 的得分率 为0 .5 0 分 , 在 高分段有较好的选拔功 能(见表1) 。 最高分 9 2 .5, 平均分 5 0 .4。 农 1 参赛学生理论考试成绩统计表 分数段 9080 一 8 9 . 57 0 一 7 9 . 56 0 一 69 . 55 0 一 5 9 . 54 0 一 4 9 . 53 0 一 3 9 . 53 0 人数 (%) 3432 0 .78 3.106.9816 .28 26.3624.8112.409.30 (上接第2 1 页)升升升拼争羚升升升升升升升争 洲冷升升升村升朴升升升升粉争 知识 。 当今化学的飞速发展 , 使得一些化学反应和 变化的机理已被逐步地揭示出来 。 若将这些反应机 理以信息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 让学生根据反应机理 去解决一类化学问题 , 对考生的考查层次则更加深 入;(6 )信息可以向科学发现过程深化 。 即在题中给 出一些科学发现的原始资料 , 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 通过简单的科学发现过程得出规律或结论 。 这种信 息迁移题可以较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科学研究与探索 的能力 , 定有很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 【 l 国家教育部考试 中心编 . 高考 化学能力考查与题型设计 . 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 9 8 : 5 7 一7 1 2 瞿兵 . 高考化学试题信息给予方 式探讨 . 化学教 育 , 19 9 9 , ( 2 ) : 37一 4 0

    注意事项

    本文(2001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_决赛_理论试题分析.pdf)为本站会员(白大夫)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