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3)自然灾害与防治》听课手册(含答案).doc

    • 资源ID:4567490       资源大小:3.27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3)自然灾害与防治》听课手册(含答案).doc

    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专题十三自然灾害与防治 搭建体系 核心提炼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3自然灾害与环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4防灾与减灾。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命题点一 主要自然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危害12015·山东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于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22015·全国卷 图13­1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13­2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图13­1图13­2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考点透析1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1)地震灾害世界主要地震带及其产生原因 图13­3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的指标烈度,其大小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图13­4(2)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的产生机制图13­5滑坡的产生机制图13­6滑坡、泥石流成因的共性特征图13­72水文、气象灾害的形成与危害(1)洪涝灾害:多发生于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危害。如下表:类型洪水涝渍成因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形成条件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流量大、水位高蒸发弱,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多发区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低湿洼地容易发生涝渍危害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影响工厂正常生产;影响交通;甚至会造成建筑物倒塌,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使人们的财产遭受巨大损失(2)干旱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分布图13­8(3)台风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危害 图13­93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分布和灾情特点地质灾害地震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地震多发区;虽然地震西多东少,但东部地区由于人口、建筑物、城市密集,灾害损失大于西部地区的滑坡、泥石流我国山区面积广,部分山区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或水力作用以及山区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灾害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山区水文灾害洪水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洪水灾害。其分布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有融雪洪水,黄河和松花江的部分河段有冰凌洪水风暴潮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气象灾害干旱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我国华北地区春旱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常出现伏旱天气台风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杭州湾以南地区的台风频次远高于杭州湾以北地区的,广东、台湾、海南、福建、浙江等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地区寒潮我国受寒潮灾害影响的范围大、频次高,在南北方表现不同。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从寒潮和强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来看,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生物灾害病虫害棉产区的棉铃虫灾害,导致棉产区棉花产量下降;林区的松毛虫灾害,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威胁。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区是蝗灾的重灾区,蝗灾的发生与旱涝的关系十分密切。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暴发鼠害老鼠不仅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而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我国鼠害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使农、林、牧业损失严重4.自然灾害分布、成因、危害类试题的答题思路(1)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特点的分析思路分析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时要结合天气、气候特点,如我国的季风气候特点造成夏季多暴雨、洪涝,冬季多寒潮等;分析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时,要结合全球板块分布特点;分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时,要结合地质地形分布特点和气候要素的季节变化;对于图表类试题,要结合图表提供的信息答题。(2)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多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综合分析。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等方面,地震、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方面,滑坡、泥石流需要结合内外力作用和人为原因综合分析。(3)自然灾害的影响或危害的分析思路人员伤亡:生理、心理两方面。 财产损失:直接、间接两方面。 破坏问题: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两方面(滞后性、隐蔽性、不可逆转性)。(4)自然灾害的成灾强度或危害程度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自然灾害本身的强度。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集程度。防灾、减灾能力。 新题预测考向一地质灾害12014年7月18日至22日,地处大巴山区的陕西镇巴县,连续三场暴雨导致多个山沟中的山体大面积滑坡,沟谷地带17户人家的房屋随着泥水移动而毁坏,造成17人受伤,3人死亡,经济损失惨重。读图13­10和图13­11,回答问题。 图13­10(a)(b)图13­11(1)请结合图13­11(a)分析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2)请结合图13­10判断表示的内容,并说明形成区的地理环境特征。(3)请简述泥石流的主要危害。考向二气象灾害2受北极冷空气南下与之结合及天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飓风“桑迪”再一次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肆虐了美国本土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为稠密的东海岸,形成了一次影响重大的自然灾害。读美国本土东部地区2012年10月29日的天气形势示意图(图13­12),回答下列问题。图13­12 (1)飓风“桑迪”带来的直接危害主要有哪些?(2)分析图示降雪区域的暴雪天气的形成原因。命题点二防灾与减灾措施32015·福建卷 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图13­13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级行政区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3­13 (1)指出该省级行政区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该省级行政区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考点透析1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分析思路(1)非工程性防御 图13­14(2)工程性防御措施:指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方式实例改变地表环境,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的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通过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全;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和耕地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工程及配套设施,保证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防洪抗旱;加固房屋,使之达到抗震要求2.主要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自然灾害防御措施地震做好地震监测,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研究;提高建筑物质量,加固房屋;建立地震应急救灾体系;加强宣传和演练,提高民众的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滑坡、泥石流非工程性措施: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监测和预防。工程性措施:建设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的土体;建设护坡工程;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聚居人口迁出高风险区干旱做好旱情的监测和预报;因地制宜地营造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营造防护林;改善耕作制度;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寒潮加强监测和预报,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海上船只提前返港;事先做好农作物、畜群的防寒准备台风利用气象卫星、雷达等对台风进行监测,加强对台风的预报;制定救灾应急预案;海上渔船尽快回港避风;山区河边、山边住户特别要注意防洪水和滑坡、泥石流等关联灾害;对房屋和易被吹倒的树木、雨棚等进行加固,将露于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洪涝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涝进行监测,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加强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灾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灾害对策;实行防洪保险风暴潮加强对风暴潮的预警和预报工作;完善防灾体系;加强对风暴潮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防潮意识;加强防潮工程建设,加固海岸堤防;保护沿海红树林,提高其防潮能力 新题预测3干热风是高温、低湿和一定风力引起农作物减产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图13­15示意青海省近50年各月出现的干热风的累计日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13­15(1)说出青海省干热风出现日数较多的季节,并简析其原因。(2)简述减轻干热风危害的主要措施。专题十三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点归纳总结例1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解析 此次地震人员伤亡重大的原因可从震级、地震发生时间、人口密度、建筑物抗震系数以及次生灾害方面回答。例2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回答。例3(1)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原因:该省级行政区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夏秋季节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或与天文大潮相逢),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2)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林、珊瑚礁)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风暴潮发生的季节及其原因。根据柱状图可知,风暴潮主要集中在710月份,即夏秋季节。原因主要是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再加上此时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如遇天文大潮,可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措施。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措施主要有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 新题预测1(1)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2)表示泥石流堵塞河流形成的湖泊。区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物生长不良,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3)对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农作物造成破坏和导致河道堵塞,更严重的是对城镇、矿山、乡村造成毁灭性冲淤。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该地区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第(2)题,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可知为堵塞区上游水量较大的区域,因此为湖泊。图中为泥石流形成区,在河流上游,据该区的水系状况分析其地形特征;该区下游有泥石流,推知其山体及植被覆盖状况。第(3)题,泥石流的危害主要从其对当地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农作物等的破坏方面分析。2(1)强风、暴雨、风暴潮。(2)图示降雪区域此时吹寒冷强劲的西北风,水汽含量多,加之其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迎风坡,湿润气流抬升,水汽大量凝结,形成暴雪天气。解析 第(1)题,飓风带来的直接危害主要有强风、暴雨、风暴潮。第(2)题,图示降雪区域的暴雪天气的形成原因要结合图中的等压线、山脉等信息分析。3(1)夏季。原因:夏季气温较高;地处内陆,降水稀少,空气干燥;区域内存在一定的气压差异(有一定风力)。(2)营造农田防护林;选用抗干热风的作物;适时合理灌溉;改革耕作制度,改进作物栽培技术;施用化学药剂,提高作物抗干热风的能力;加强干热风的监测和预报;建立防灾减灾体系和保险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解析 第(1)题,青海省干热风出现日数较多的季节直接从图中可以看出,为7、8月份前后,即夏季。其原因可从气温、降水和风力三个角度分析。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干热风的形成原因分析即可。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3)自然灾害与防治》听课手册(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螺丝刀)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