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最新]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案.doc

    • 资源ID:4568931       资源大小:75.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案.doc

    优质教学资料 优质教学资料 优质教学资料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简单分类法;单质,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胶体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了解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其中学生主动参与其关系的探究过程,不仅完成了知识上的再发现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能获得一种体验,获得成功感,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考,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分享自己或他人的学习成功二、教学重点用分类的方法与观点,对物质进行研究三、教学方法探讨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本节联想*质疑、交流*研讨栏目中的问题及老师课前布置的其它问题,为课堂上的交流与研讨做好准备(问题的提出与课本的设置有不同,老师们也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创新设置)。【板书】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自主探究】(提出本节教材的核心问题)(1)现有发现的110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几千万种物质的?(2)为了更好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应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用什么样的标准分类?(3)元素与各类物质以及各类物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2.【合作探究】(通过学生对于物质与元素之间的已有认识以及对初中掌握的熟悉物质的组成元素的分析,循序渐进的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探究问题1】(P31)找出组成元素;由已找出的元素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合作探究的实施:针对课本P31的2个问题,以四人一个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活动,教师展示给学生交流讨论的问题,按照元素的化合价规则(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各自填写这些熟悉物质中的元素还能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书中已有的化学式不再重写):(1)若物质只是由一种元素组成,请写出其化学式。这一类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属于化合物?(2)若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则先在下面的两个表格中将能形成化合物的元素画上连线,并请写出其化学式(开展研讨小组比赛,看谁写得又多又准确)。这一类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属于化合物?(3)若物质是由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请写出其化学式。【探究问题2】(P31)含碳物质的研究。引导学生找出含碳物质中的组成元素,研究含有0、+2、+4的碳元素的物质。 (注意:4价含碳物质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研究。不要求全体同学掌握)3.【成果展示】:(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纯净物单质(可以拓展介绍游离态)(3)不同种元素相互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组成纯净物化合物(再次拓展化合态);相同的元素也可组成不同的化合物。由于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因而110多种元素能够构成庞大繁杂的物质世界学习与评价:应用迁移*应用中的问题1,让同学们对人家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后进行开拓学习:迁移*应用:1 学习了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后,一位同学用图下图对有关知识进行了总结。含氯物质纯净物含铁物质含铝物质含氧物质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单质单质单质元素游离态化合态化合态化合态游离态游离态游离态铁元素铝元素氧元素氯元素化合态金属FeFe2O3等金属AlAlCl3等O2Al2O3等Cl2FeCl3等你对这个图示是怎样理解的?你能丰富这个图示,进一步展现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吗?应用迁移*应用中的问题2,让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同时也为下一课时的物质分类预设思想:迁移*应用:2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为-2、0、+4、+6,你能说出分别含有这些价态元素的常见物质吗?这些物质分别属于哪个类别?说明:问题2是元素存在形态的结论的创新应用,所以要求学生:1、 将硫元素的不同价态物质按问题1的模式进行绘制图示;并希望同学们以其它的形式加以表现(如:数轴法等);S(游离态)20+4+6Na2SH2S等SO3H2SO4Na2SO4等SO2H2SO3Na2SO3等化合价化学式化合态2、 再举一、二元素进行交流(如N元素)。【板书】二.物质的分类【交流·研讨】学生列举熟悉的物质,写出化学式,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绘制简图。FeO Fe3O4教师引例:氧化物黑色FeSO4 FeSO4·7H2O 白色多彩多姿的铁世界 uOCuOuO绿色化合物盐Fe (OH)2 碱白色碱Fe(OH)3 FFFFFFeFe(OH) ()(OH)2 (OH)2砖红色【学生演练】教师要及时给出鼓励性、发展性评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板书】1.物质分类标准的研究【学生讨论、回答】(1)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学生回忆初中化学或科学的内容)纯净物和混合物。(2)要根据被分散物质颗粒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溶液、浊液、胶体等。(3)纯净物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相同元素构成单质(游离态);不同元素构成化合物(化合态)。(4)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是否导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5)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可将它们分为酸、碱、盐、氧化物。(6)根据反应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 电解质非电解质溶液浊液胶体元素【学生小结】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回顾【作业】课后习题。【即时测试】1、 农夫山泉水瓶上部分说明文字,列出了该饮用水的理化指标。这里的钙、镁、钾、钠是指A. 原子 B. 分子 C. 单质 D. 元素2、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在于是否由A同种物质组成B同种元素组成C同种分子组成D同种离子组成3、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一种新型的氧分子,其化学式为O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O4分子由2个O2分子组成 BO4是一种单质C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 DO4是一种化合物4、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烧碱、液态氧、碘酒B生石灰、熟石灰、金刚石C干冰、铜、氯化氢D空气、氮气、胆矾5、下列物质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A、FeCl3 B、CO2 C、HCl D、CuCl26、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分类组合碱 酸 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AC2H5OHH2SO4NaHCO3CuOCO2 BNaOHHClNaClNa2OCO CNaOHCH3COOHCaF2Na2O2SO2 DKOHHNO3CaCO3CaOSO3课后反思:在初中阶段已对元素与物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这部分知识较为基础,因而在教学上这部分安排了较少的时间,主要有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给予适当引导,这样安排节省了时间,同时也达到了良好的效果,物质的分类是本节的重点,在已有分类模式的基础上加以提高,深入,通过活动探究让学生体验运用物质分类的实际意义最新精品资料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案.doc)为本站会员(螺丝刀)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