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3章第2节第2课时学业分层测评17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pdf

    • 资源ID:4779584       资源大小:306.1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3章第2节第2课时学业分层测评17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pdf

    学业分层测评(十七)学业分层测评(十七) (建议用时:45 分钟)(建议用时:45 分钟) 1下列关于物质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所谓物质指自然界中的 C、H、O 等一切元素 B在生物群落中一般是以化合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C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 D生态系统中物质保持平衡的原因在于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处于动态平衡 【解析】 所谓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不是自然界中的 C、H、O 等一切元素。 【答案】 A 2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是与下列哪项结合在一起的( )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 C水循环 D能量流动 【解析】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 使能量沿 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答案】 D 3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解析】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 CO2,其体内碳的去路有:一是通过呼吸 作用释放到大气中;二是被消费者所摄取;三是其遗体、枯枝落叶等被分解者分解,并将其 中的碳以 CO2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消费者的碳来源于对生产者的取食,其体内碳的去向:一 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二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CO2释放到大气中。从上述分析中 可推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答案】 D 4下面是某营养元素循环简图,下列哪一组合能代表 X、Y、Z 三种生物( ) 【导学号:07950048】 A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B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解析】 能利用矿物质的是生产者,分解有机物、产生矿物质的是分解者。 【答案】 C 5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能量金字塔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解析】 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可循环利用,但能量 是单向流动的;能量除了在食物链中流动外,还可以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流动;能量 金字塔不可倒置,生物数量金字塔可以倒置。 【答案】 A 6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 A、B、C 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07950049】 A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A、B 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D疏松土壤可以加快过程 【解析】 由图可知:A 代表分解者,B 代表生产者,C 代表消费者;化石燃料的燃烧 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答案】 D 7如图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种结构模式,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农作物和人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人和畜禽所处的营养级肯定是不同的 C分解者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D物质的良性循环,确保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物的积累 【解析】 农作物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A 错误。人和畜禽都可以农作物为食, 可处在同一营养级,B 错误。食用真菌的栽培及沼气池发酵,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 的部分,提高了能量利用率,C 正确。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D 错误。 【答案】 C 8关于碳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 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B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 C大气中的 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而消失 【解析】 由于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 也可将二氧化碳变成含碳有机物, 所以大 气中的 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不只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 C 9 下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 图中甲、 乙、 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 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 过程代表呼吸作用 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解析】 丁为无机环境, 甲为生产者, 乙为消费者, 丙为分解者 ; d 过程为呼吸作用, b 过程为光合作用 ;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无机环境与生物 群落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 【答案】 A 10 下图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 图乙表示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积累在植 物和土壤中的有机物的比例,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甲 乙 (1)甲图中的 a 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指的是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 _形式存在。 (2)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表示的是_过程,除此之外,还可 以通过硝化细菌等生物的_过程。过程表示_。 (3)现今全世界都倡导的“低碳生活”措施是为了减缓主要由图甲中_(填数字) 产生的温室效应现象。 (4)乙图中表示热带雨林的是_,原因是 _ _。 【解析】 (1)甲图中 a 表示分解者,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2)表示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为光合作用。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 用也能固定碳,表示呼吸作用。 (3)“低碳生活”是为了减缓化石燃料的燃烧。 (4)热带雨林温度高,分解者活动旺盛,土壤中有机物少。 【答案】 (1)分解者 有机物 (2)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 (3) (4)B 热带雨林温度高,分解者活动旺盛 11 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 甲、 乙、 丙、 丁构成生物群落, 箭头 表示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中的气体 X 是指 CO2和 CO B完成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过程提供的 C丁经、过程获得的能量占甲、乙、丙总能量的 10%20% D丙处在第三营养级 【解析】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碳循环是以 CO2的形式进行的,故图中大气中的 气体 X 代表 CO2;图中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丙为次级消费者(第三 营养级);完成过程的能量主要由太阳能提供;捕食链中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 【答案】 D 12大气中 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根据下图所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增加自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 CO2含量 B大气中 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的数量增加有关 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 【解析】 自养生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CO2,因此增加自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 降低大气中 CO2含量。该图不能说明生物之间的关系,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大气 中 CO2的增加主要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有关,B 错误。 【答案】 B 13如表是不同纬度地带的六类生态系统(AF)枯叶年输入量和枯叶现存量的比较表。 由表中分析可知 ( ) ABCDEF 枯叶年输入量(t·hm 2·a1) 1.507.5011.507.59.550.0 枯叶现存量(t·hm 2) 44.0035.0015.005.03.05.0 A.土壤有机物积累量 ABCDEF 【解析】 枯叶现存量即可代表有机物积累量,故 A 项错误;据表中数据可知,A 的输 入量最小但现存量最大,即分解能力最弱,F 的输入量最大(因此最可能是热带雨林)但现存 量很少,即分解能力最强,故 B 项正确,D 项错误 ; 由表格中数据分析无法得出 C 结论,且 C 说法不对,故 C 项错误。 【答案】 B 14如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 表乙是对图甲中生 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 ; 图丙是该生态系统中人类对物质与能量的利用 情况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甲 丙 (单位:×102 kJ·m2·a1) PgPnR X870.7369.4501.3 Y211.520.1191.4 Z141.061.979.1 乙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_、_。 若图甲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_。 (2)若图甲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 D 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过程表示的是 _。 (3)表乙中的 Pg 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 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能量,则 R 表示 的生物学含义是 _ _ _。 每平方米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102 kJ。 (4)图丙表示人类在草原上放养牲畜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关系。 【解析】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和化石燃料的燃烧。读图甲知 A 为生产者,B 为消费者,C 为分解者,D 为非生物的物质和 能量,“”(仅代表 CO2的流动方向)不会存在的过程有、。 (2)甲图表示碳循环时,则 D 为大气中的 CO2库,表示光合作用。 (3)由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的去向可知 R 表示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中的呼吸量。表中 的数据 870.7×102 kJ 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4)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答案】 (1)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2)非生物的物质(或大 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光合作用 (3)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的呼吸量 870.7 (4)能量流 动 15目前公认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以全球变暖为 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此“低碳生活”将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结合图甲和图 乙回答与生物圈碳循环相关的问题: 图甲 图乙 (1)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 _作用实现的。 (2)图甲中成分 A 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_。画出图甲中缺少的过程: _(用图中物质、字母和箭头表示)。 (3)图甲中与过程本质相同的有_过程(用图中数字表示)。 (4)在物质循环过程中, 同时伴随着_。 若图甲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 千焦, 则图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 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 D 生物数量 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_。 (5)图乙反映了我国北方某地 20 年间 CO2浓度的变化。分析发现,每年的冬季 CO2浓度 较高,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_;每年夏季 CO2浓度 与前一年冬季相比_。 (6)下列说法中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填序号)。 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优化建筑结构,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解析】 (1)生态系统中的碳的吸收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实现的,而碳的释放 则主要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的。 (2)由图甲知,A 为生产者,C、D 为消费者,B 为分解者。A 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为吸收大 气中的 CO2,生产者还可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 CO2,图甲中缺少的过程为 ACO2。 (3)图甲中为分解作用,与此本质相同的过程有、。 (4)物质循环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能量流动。图甲中最高营养级为 C,其获得最多能 量为 A×20%×20%m/25 千焦。D 以 A 为食,C 以 D 为食,当 D 数量减少时,则 A 的生物数 量增加,C 的生物数量减少。 (5)冬季,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同时煤、 石油等化石燃料大量燃烧, 空气中 CO2 浓度升高,每年 CO2的排放量都大于 CO2的吸收量,导致夏季的 CO2浓度比前一年冬季的低。 (6)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主要有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等。 【答案】 (1)光合 呼吸 (2)吸收大气中的 CO2 ACO2 (3) (4)能量流动 m/25 千焦 A 生物数量增多,C 生物数量减少 (5)过程大大减少,并且过程增加 下降 (6)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3章第2节第2课时学业分层测评17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pdf)为本站会员(白大夫)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