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严以用权”心得体会: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docx

    • 资源ID:483194       资源大小:19.6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严以用权”心得体会: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docx

    第 1 页 “严以用权”心得体会: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 特征码 QFqIhCyrRKdQWxvrvkzi “严以用权”心得体会: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 9 月中旬以来,裕民县公安局党委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严以用权”教育主题和公安工作实际,研究确定了“严以用 权,忠诚为民执法”研讨主题,围绕这一主题,结合前一阶段 的学习思考,我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与大家进行交流探讨。 一、对“严以用权”的认识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以用权的基本要求是:坚持用权为 民,按规则、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任何时 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并强调指出“公权为民,一丝一毫 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 克己奉公、严格自律。 ”古语言:“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 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 ,强调的也是用权为公,用权为 民。在我看来,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的最大不同莫过于手中有 第 2 页 权、肩上有责,如何对待权力,怎么使用权力,是衡量一个干 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也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核心所 在。权力如流水,在沟渠河道之内奔涌,可灌溉田地、运输货 物。倘若破堤决坝,肆意泛滥,将会淹田毁屋,损害巨大,因 此说,严以用权, “公”字最重要, “责”字记心间, “特”字要 摒弃。权力无论大小,都不能为所欲为使用,为防止权力之水 泛滥,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必须公私分明,始终坚守掌权为民、 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理念,要摒除特权思想,严禁特权行为, 消除特权现象。严以用权,就是要牢记职责所在,守住底线, 坚持按法律按制度行使权力,努力用手中的权力为民谋得最大 利益,为部门和社会谋得最大效益。 二、如何做到“严以用权” 一是严以用权必须严格端正权力观。所谓正本才能清源, 知道权从何来,才懂得如何用权。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 权力观概括为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 。共产党人 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 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那种视公器为私物,将人民赋予的权力 庸俗化为个人“发家致富”的工具,是腐败分子的基本权力观。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 第 3 页 民赋予,而不是身份和地位的摆设,从思想深处转变用权理念, 甘当人民公仆,真正把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将 行使权力的价值目标回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来。 二是严以用权必须严格依法依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牢固确立法 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不要去行使依法 不该由自己行使的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 ”公安机 关作为国家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是推进依法治国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普通民警运用法律法规维护社会治 安打击违法犯罪的公职行为,在老百姓看来都是一种权力的行 使,正是由于我们掌握着这种特殊的国家“公权” ,关乎着人民 群众的人身财产权益和社会的公共秩序,就更加要求我们必须 严格公正执法,做到有法必依,做到法无规定不行为,法有规 定必执行,正确使用法定和酌定裁量权,根据事实和情节、起 因和后果等条件作出适当的处理和解决,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 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如果为部门利益所虑、为情所扰,有法 不依、执法不严,必然导致权力滥用,损害群众利益,损害公 安机关乃至党和政府的执法公信力和社会的和谐安宁。 三是严以用权必须用好执法手段。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的国家政权,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第 4 页 党和人民赋予了公安机关许多特殊的权力手段。这些手段使用 好了,是人民群众之福;使用不好,是人民群众之祸。为此, 我们必须谨慎使用好这些手段。首先要正确使用好刑事执法手 段。公安机关掌握着其他任何部门都不能行使的限制人身自由 手段。这些手段如果行使不正确,不但不能有效地打击犯罪、 维护治安,而且将会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和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 影响和损害。其次要正确行使好有关警务保障的各种手段。法 律赋予公安机关留置、盘查、交通管制、优先使用交通工具和 进入一些特殊场所、使用枪支、警械等警务保障手段。公安民 警如不能正确行使这些手段,随意耍特权,就会侵犯群众利益, 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 三、如何把握“严以用权”与“执法为民” 应该看到,部分民警头脑中的特权思想似乎与身上的警服 息息相关,只要一穿上警服,职权和权威就油然而生,脸上写 满了不可侵犯,总是颜面深沉,在任何人面前均以管人者自居, 动辄声言厉色,武断粗暴,使群众望而生畏,避而远之。从公 安工作实际来看,之所以出现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利益、 伤害群众感情的问题,之所以出现随意执法、徇私枉法的问题, 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些民警的宗旨意识淡化,立警为公,执法为 民的思想没有根植于心。作为公安领导干部,必须带领民警牢 第 5 页 固树立执法为民是公安工作的灵魂,严格、公正、文明是执法 为民的生命线,是公安执法的根本准绳的理念,切实摒弃不合 时宜或错误的思想和行为。 第一,要从思想上解决“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个 核心和要害问题。牢固树立“精确打击”的执法观念,走出 “重专政轻人权、重稳定轻发展、重运动轻法制”的执法误区, 革除执法行为先入为主、宁枉勿纵的做法;牢固树立“依法执 法”的观念,走出“重实体、轻程序”的误区,革除“拳头底 下出证据、后半夜里见成果”的做法,严格按程序执法,维护 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执法观念,走出 “重管理轻服务、重领导轻群众”的误区,革除“高人一等、 唯我独尊”的现象,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牢固树立“尊重人 权”的观念,走出“重打击轻保护、重权力轻责任”的误区, 革除剥夺当事人合法权利及侮辱人格尊严的现象,做到打击与 保护并重,自觉把保障人权放在执法的首位。 第二,要着力提高窗口服务能力水平。公安机关窗口单位 是联系民生最紧密的场所,也是让群众感受公安机关“权力” 最直接的场所,从执法为民宗旨出发,公安机关必须要体现以 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一要推进警务公开,规范窗口服务。要 严格实施“服务事项、办事依据、工作流程、办结时限、服务 第 6 页 标准、监督方式”六公开,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 全面推行“接待区域、服务标识、接待设施、文明用语、警容 举止”五规范,进一步提升窗口形象。二要继续改进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质量。真正把“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 办事要公道”的要求落到实处。严格落实以“主动、微笑、高 效、满意”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全面推行民警首接负责制、一 次性告知制度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模式,精简办事 手续,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三要继续创新服务手段, 拓宽服务渠道。进一步创新群众工作载体,充分利用“面对面” 接待服务和“键对键”沟通互动“两个渠道” ,实现与服务对象 的“心连心” 。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网络时代要求,充分运用 “网上派出所” 、 “网上警务室” 、 “网上服务大厅”和民警博客、 QQ 群等搭建为民服务新平台,拓展服务新渠道,在依法行政的 基础上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

    注意事项

    本文(“严以用权”心得体会: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docx)为本站会员(西安人)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