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导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文档:第六单元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Word版含解析.docx

    • 资源ID:4847069       资源大小:2.51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导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文档:第六单元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Word版含解析.docx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导航课程标准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重点难点1.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一、扫盲教育1背景:新中国建立后,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措施(1)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开展扫盲教育。(2)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3)1993年,提出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3成就:2001年1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二、义务教育1重要性:义务教育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2措施(1)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3)国家实施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希望工程”。3成就: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问题思考思考阅读以下对联,“上联:学习文化重科技,尊重知识强教育。下联:科技繁荣百业荣,教育兴旺万家旺。”该对联较为合适的横批应是什么?提示科教兴国。三、高等教育的发展1初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初,中国基本参照苏联经验,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2曲折发展(1)1958年,“教育大革命”涉及诸多方面,高校实行三类办学体制,造成很大混乱。(2)1961年开始,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调整,高等教育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3)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判断正误“教育大革命”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提示“教育大革命”不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而是指1958年到1961年期间,受“大跃进”等“左”倾错误的影响,教育领域出现的“大跃进”。问题思考思考解读下面漫画反映的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提示表层信息:漫画表现的是一辆载满资产阶级名利思想的各种著作的车子,虽然贴着“又红又专”的标签,却仍然幻想在社会主义检查制度下蒙混过关。深层信息:漫画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教育正处在一种极“左”的状态之下。3迅速发展(1)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2)改革开放后,大学的数量增加,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还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扩大了办学自主权。(3)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了各类人才。问题思考思考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文中的“转变了方针”在当时具体是指什么政策?提示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归纳总结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经验教训、问题及对策(1)经验教训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基本国情出发。(2)问题及对策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背景下,只有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培养大量人才,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赢得国际竞争的挑战。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振兴教育,势在必行。因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强大、科技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在各个领域,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2)当今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存亡,所以“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针对练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公式表述是: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75%)资本增长(25%)。美国1984年以后,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资本增长(34%)科技、教育(66%)。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6%80%。在此背景下我国()A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颁布义务教育法C恢复高考制度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答案D解析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主要是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指导20世纪90年代乃至21世纪初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颁布义务教育法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恢复高考制度是人才选拔,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1印证教材观点材料改革教育、改革文艺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应用材料错误地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我们的学校,必须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改变这种现象。2获取材料信息材料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年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学校数在校生数学校数在校生数学校数在校生数1949年34万所2 400万5 219所127万205所11.7万2001年49.13万所1.25亿10.09万所9 115.31万1 911所1 175.05万应用从所给的材料看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反映了哪些教育现象?提示现象:中等教育发展迅速,国家重视基础教育,初、中、高三级教育全面发展。1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下表为调整后工科生和文科生占在校生的比例变化情况。这一调整()年份1949年1953年1965年工科生占在校生比例26.2%37.7%43.8%文科生占在校生比例33.1%14.9%6.8%(1962年数据)A.适应了经济建设需要 B确保了人才结构合理C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D促进教育体系的完善答案A解析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人民教育事业要为国家建设服务,与材料中“工科生占在校生比例”从“26.2%”到“43.8%”相符,故A项正确。2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的中学语文课本封面,这一时期()A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B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C高校停止招生D颁布义务教育法答案C解析依据图片中的“彻底埋葬帝修反”出现在中学课本封面,体现了国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特征,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C项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A、D两项是在改革开放时期;B项开始于1958年。3下表是1957年与196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出现这一变化的背景是()年份学校数目招生人数在校学生1957年229所10.5万44万1960年1 289所32.5万96.4万A.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B实施“教育大革命”C“文化大革命”开始 D高校扩招答案B解析1958年开始的“教育大革命”使学校数目、招生人数、在校学生数量都大幅度增加,我们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可得出结论。4对下述反映教育有关图片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A配合国家各项生产建B改革开放决策后教育 设开展的扫盲教育 拨乱反正的重大成果 C加强普及义务教育 D基本实现普及九年制义 的重要环节 务教育形势下首次通过答案C解析A项反映的是1958年开始实施的“教育大革命”,并非是新中国成立初开始的扫盲教育;改革开放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而B项反映的是1977年恢复高考;基本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标志是2001年1月1日的庄严宣告,排除D项。5(2018·漳州高二检测)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此分析有误的是()A新时期教育理论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B教育要主动有效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成为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办学模式的开端D阐明改革开放时期教育的本质特性答案C解析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办学模式的开端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6国民教育体系主要是指主权国家通过制度或法律的形式,对本国所有享有公民权利的人所提供的一种不同层次、不同形态和不同类型的教育服务系统。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时()A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B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初具规模C已实施了“211”工程计划D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加快教育改革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关于国民教育体系的概念中的关键点是“不同层次、不同形态和不同类型的教育服务系统”可知选项中只有B符合;其余选项只是关于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层次和类型,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A、C、D。课时训练题组1扫盲教育1下面两幅图反映的是我国教育的什么现象()农民在田间学习农民识字班A扫盲教育 B初等教育C义务教育 D高等教育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解读图片信息,可以看出两幅图片体现政府组织田间学习、创办识字班,使扫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1953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为东北农村编写了农民速成识字课本,课文采用类似三字经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扫盲教育()A强调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B注重对公民的政治思想教育C奠定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础D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提及生产生活实践活动,故A项错误;“三字经”强调毛主席、共产党的重要性,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巩固政权,为经济建设做准备,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互助组、合作社、土地改革等,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故D项错误。题组2义务教育3导致下图中数据变化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A“双百”方针的顺利实施B义务教育法的初步形成C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D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答案B解析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4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一决定的核心主张是()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B加强教育,提升民族素质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增强国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可以判断此决定的核心主张是“科教兴国”,C项正确。题组3高等教育的发展5在一本大学招生宣传册中,有对该校本科生在校人数的介绍,也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等内容的介绍。请判断,这本宣传册最早应印制于()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建立起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因此宣传册的最早印制时间是在20世纪80年代。故选C。6(2019·珠海高二检测)据教育部的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之后,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公办民助(如独立学院)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局面,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基于()A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有重要影响B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C民众对教育需求和弥补国家教育投入不足D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大众化答案B解析材料中高校多种办学方式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出现的,A项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不是材料现象的出发点,故A项错误;多种办学方式使高等教育大众化,其目的是满足经济发展对更多人才的需要 ,故B项正确;民众对教育需求和弥补国家教育投入不足也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但不是实行多种办学方式的出发点,故C项错误;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大众化,是多种办学方式的影响,故D项错误。7某高校百年校庆展览中,有一则国家对课程设置调整的说明:废除训导、党义课程,开设新民主主义论、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等课程。这一调整发生于()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C解析训导、党义课程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年)教育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强化国民政府的一党专制,抗日战争时期大片国土沦丧,这个时期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高校主要还是国民党的训导、党义课程,故A错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战火再燃,政局动荡,此时中国共产党不具备进行教育改革的条件,故B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党的训导、党义课程早已经被废除,此时停课闹革命,个人崇拜盛行,故D错误。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14位科学家获奖,其中有11位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材料二(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钱学森之问”反映了什么问题,举例说明应当如何解决教育领域的这些问题。(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高公民素质的努力取得了哪些成就?答案(1)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我国教育取得不少成就。但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着不少弊端:应试教育;难以培养杰出人才。解决办法: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提倡素质教育。(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扫盲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通过义务教育普及了青少年教育;通过“希望工程”有效缓解了贫困地区孩子的上学问题;通过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提高了公民素质。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导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文档:第六单元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白大夫)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