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导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六单元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pdf

    • 资源ID:4854402       资源大小:1.66MB        全文页数:5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导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六单元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pdf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导航 课程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 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难点 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新中国发展战略核导弹的意义;如何深入浅出、准确地讲述 所学科学知识。 内容索引 核心素养 达标检测 基础落实 课时训练 基础落实 一、两弹一星 1.原因 (1)20世纪中期,高新科学技术成果最先应用于 领域。 (2) 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一 国的国际地位。 (3)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军事 国防现代化 研制“两弹一星”的根本目的,是打破美苏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 × 判断正误 提示 打破美苏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是客观目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 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 2.成就 (1)1964年6月,中国发射第一枚 。 (2)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 试爆成功,中国跨入核国家行列。 (3)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两弹”结合的战略核 导弹。 (4) 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5)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号发射成功。 (6)1975年11月,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中近程运载火箭 原子弹 1967 东方红1 问题思考 思考 美联社曾在报道中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 计划的最新里程碑。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什么? 提示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二、“东方魔稻” 1.发展概况 (1)理论:突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经典遗传理论禁区。 (2)实践: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 ”, 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2.意义 (1)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正在世界各地推广。 (2)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 ”。 南优2号 绿色革命 问题思考 思考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 为什么会这么说? 提示 (1)邓小平领导制定改革开放的方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广大农民的经济权益得到了保障。 (2)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提高了粮食产量,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 1.成就 (1) 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型 机诞生。 (2)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2.意义 我国政府实施以 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 跨越式发展。 1983 信息化 四、“神舟”号飞船 1.载人航天 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 顺利地送上太空, 中国成为第 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2003杨利伟 三 问题思考 思考 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孙悟空的腾云驾 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开 始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什么? 提示 “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的发射成功。 2.意义 (1)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2)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在未来的510年里,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 经济效益。 (3)成为带动 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高新技术 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科技发展的不同特征及成因 归纳总结 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 特征 大力发展高新科技,打破美、苏对核 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 技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 经济的结合 成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敌 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2)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3)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 局势紧张 (4)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 必须发展高新军事科技,以巩固国防, 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1)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 的根本任务 (2)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 位不断提高 (3)国际环境也有了重大变化, 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 主流 n 知识结构 核心素养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政治: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稳定和平的 环境;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经济:带动相关领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 (3)社会生活:振奋了民族精神,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4)文化: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 唯物史观 针对练 钱学森说:“谁掌握了科技进步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国民经济 的制高点,谁就可以在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产生的作用不包括 A.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B.发展国民经济,增强了综合国力 C.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在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处于领先地位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科技成就,但就整个综合 国力来看,我国并不处于领先地位,所以D项表述错误,本题正确答案是D项。 A、B、C三项为我国取得科技成就产生的作用。 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 读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应用 图片所示科技成果涉及 和运载火箭研究领域,标志着我国在 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史料实证 空间技术 航天技术 “神舟神舟”五号五号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一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 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 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应用1 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研制核武器的主要目的。 提示 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和核威胁,保卫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安全。 材料二 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 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 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应用2 材料二说明“两弹一星”具有什么意义? 提示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 垄断,扩大了国际影响;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国际环境;促进了我 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达标检测 1.吴明瑜回忆道:“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 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 略。”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为了 A.加强国防力量 B.提高国际地位 C.建立科研体系 D.服务生产发展 解析 根据材料中“战备”“上天、入地、下海”等信息,可知中国当时的 科研战略旨在发展军事,以提高国防力量,故A项正确; 材料并没有体现提高国际地位这一目的,故B项错误; 材料中的科研战略主要是在军事领域,不能说是为了建立科研体系,更不是 为了发展生产,故C、D两项错误。 123456 2.(2018·武汉二中高二月考)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 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 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重要意义是 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 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 C.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影响 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 123456 123456 解析 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故A项错误; 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为中国进入联合国提供了可能,但并非主要条件,故B 项错误; 据材料“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 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中国核试验成功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影响,故C 项正确; 材料不能说明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且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3.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理由是她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其研 究工作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得到长足的进展。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科技工 作者排除“文化大革命”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袁隆平培育 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 载人航天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A. B. C. D. 123456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排除文化大革命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 索”,可以得出是指“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出现的科学成就。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时间不符,故错误;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故正确; 袁隆平培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故正确; 2003年,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故错误,A项 符合题意。 123456 4.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蛟龙”下海,“神十一”飞天,“天河 二号”计算机超级神速。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 B.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 C.全国人民的支持 D.借鉴了外国先进科技成果 解析 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多方面,高科技成就的取得一定以经济的发展 为物质基础、以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为先导,所以选B。 123456 5.(2019·海口调研)观察国家财政拨款科学研究经费支出总额表(单位:亿元), 其中基建支出的变化主要反映出 A.经济建设规模的萎缩B.科研浪费现象日益严重 C.科研条件的逐步改善D.财政拨款的使用率不高 123456 1960年 1980年 1985年 1988年 科研经费 22.7 53.38393 基建经费 11.111.31825 总额 33.864.6101 118 解析 材料提供的是关于科研中基建支出的数据,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经济建 设,而且数据是在缓慢增长的,不是萎缩,故A项错误; 材料无法反映出是否浪费,故B项错误; 从1960年开始到1988年,科学研究中的基建支出逐渐增加,体现了国家在逐 步改善科学研究的硬件条件,故C项正确; 材料数据没有涉及使用率的问题,故D项错误。 123456 6.(2018·四川成都七中高二月考)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取得了“两弹一 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等一系列科技成就,其 主要原因是 A.政局长期稳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政府高度重视和科学家的爱国热情 C.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D.科研工作者坚决抵制“文革”错误 解析 我国之所以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取得一系列科技成就,主要是因为政 府的重视并且有一大批爱国的科学家,B项正确。 123456 课时训练 1.毛泽东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 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即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 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还是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这主要说明了 A.“两弹一星”的开展是国内外形势所需的结果 B.“大跃进”运动有利于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 C.我国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 D.应该将发展国防高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 题组1 两弹一星 对点训练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是在当时美苏争霸和中国国防力量 薄弱的情况下制定的科技发展战略,故A项正确。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 解析 注意时间“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1999年发射“神舟”一号宇宙飞 船,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 号,中国1964年原子弹试爆成功,20世纪60年代中国导弹研制成功,故选择 C项符合题意。 2.20世纪60年代,中国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以上的科技成果指的是 A.火箭、宇宙飞船 B.原子弹、人造卫星 C.原子弹、导弹 D.氢弹、宇宙飞船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 3.(2019·唐山高二月考)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自主研制的“长征1”号运 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东方红1” 号的成功发射说明我国 A.进入了航天事业新时代B.打破了超级大国核垄断 C.取得了载人技术新突破D.迎来原子能技术新时期 解析 “东方红1”号的成功发射打破了苏联和西方国家对航天技术的垄断, 标志着我国进入航天时代,A项正确。 B、C、D项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 4.(2018·广州高二期末)“10月16日下午3点,在一道炫目的光芒闪过之后,随 着一声巨响,新疆罗布泊升起了中国自己的蘑菇云。无独有偶,这一天,不 相信中国人的赫鲁晓夫被苏共中央宣布下台。”材料中提到的现代中国科技 成果 A.打破了美苏等国家的核垄断 B.表明中国拥有了完整的核工业体系 C.使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D.标志着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 解析 为了打破美苏等国的核技术封锁,我国积极开展“两弹一星”项目, 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项正确。 原子弹的研制成功不能说明中国有了完整的核工业体系,故B项错误; 1958年我国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的建成,使我国进入原子能时代,C项错误; D项与材料所述不符。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 5.美国普都大学名誉教授汤·巴来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他增产的粮食实 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 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这段话反映了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 B.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 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做出重大贡献 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 题组2 “东方魔稻”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是对中国科学家的评价,邓小平是改革开放 的总设计师,但他不是一位科学家,故A项错误; 中国粮食产量提高并没有解决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故B项错误; 1973年,袁隆平研制成功了“南优2号”杂交水稻,使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 加,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饥饿问题,故C项正确; “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 6.(2018·扬州高二期末)“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科技取得长足的发展,下列 我国科技成果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世界首创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袁隆平成功培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 D.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 解析 “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1976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 1964年,故A项错误;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1957年,故B项错误;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增产做出 了贡献,故C项正确; 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是2003年,故D项错误。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 7.慈云桂七绝银河颂云:“银河疑是九天来,妙算神机费剪裁。跃马横 刀多壮士,披星戴月育雄才。”这首诗所描述的我国的科技成就是 A.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投产 B.超级杂交水稻选育成功 C.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D.基因工程技术不断进步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 解析 由诗中“银河”“妙算神机”等信息即可判断银河颂描述的是我 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银河”系列计算机的研制成功。 题组3 “银河”系列计算机 8.(2018·西安高新一中月考)20世纪末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发布57天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通过海量数据统计)的国家之一,并成功进行了多次重大 自然灾害预报。此项成就的取得与下列哪项科学技术密切相关 A.“南优2号”培育技术 B.“银河”计算机技术 C.“神舟”飞船发射技术 D.“长征”火箭技术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 解析 由材料“通过海量数据统计”“重大自然灾害预报”可知这与计算机 技术有关。A项属于农业技术; C项为载人航天技术,与材料主旨不符; 当前天气预报信息的收集与卫星发射技术相关,但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排除。 解析 材料所述事件借助的是中国太空站“天宫”和飞船“神舟”的载人航 天技术成就。A、B两项说法错误; 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9.2013年11月在中国上映的美国科幻大片地心引力中,女主角在一场太 空灾难中借助中国太空站“天宫”和飞船“神舟”成功返回地球的场景,在 中国引发热评。影片之所以如此设计很可能是因为 A.“天宫”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B.中国航天技术引领世界航天技术潮流 C.“神舟”飞船拥有电影中所描述的能力 D.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题组4 “神舟”号飞船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 10.中国人进入太空人类对宇宙的激情再次燃起,2003年法新社记者 理查德·英厄姆在报道中用了这样的标题。你认为这是对我国哪一项成就发表 的评论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自行设计导弹试验成功 C.“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关键信息“中国人进入太空”“2003年”,据此可判断 这是对“神舟”五号的评价。 综合强化 11.(2018·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打趣 说:“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 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该趣话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赫鲁晓夫认为中国无力搞核研究 B.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C.中国作出了“两弹一星”的决策 D.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 解析 材料“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说明我国已经研制出了核 武器,A项非“主要背景”; 苏联对我国推行霸权主义非“主要背景”,故B项错误; 材料中反映的史实是我国的核武器已经研制成功,不是作出决策,故C项错误; 1964年我国独立研发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与题目信息相符,故D项正确。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 12.(2018·云南昆明三中期末考试)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的布拉马·切拉尼教授曾说: “毛泽东的两弹一星使得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成为可能,也使中国赢得了 大国地位。”这表明 A.“两弹一星”的影响是深远的、重大的 B.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军事科技的竞争 C.“两弹一星”成就的取得改变了中国的外交原则 D.“两弹一星”使中国走在世界科技的前列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 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两弹一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中国国际 地位的影响,故A项正确。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B项错误; 中国的外交原则始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项说法错误; D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 13.钱学森被誉为中国的“导弹之父”。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 是“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表明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 解析 当时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所以“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增强 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 14.(2018·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月考)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 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 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 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A.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B.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可知,科技发展成 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故选B项; A、C项说法错误; D项非主旨。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 15.随着科技的发展,航天技术越来越“亲民化”。“茄子像南瓜,南瓜磨盘 大。豆角几尺长,青椒大如梨”说的就是航天蔬菜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有 2 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业中。这表明 A.我国航天技术遥遥领先世界 B.传统农业发展已日趋衰落 C.航天技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D.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航天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发挥了带 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故C项正确。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 时间重大成就作用和意义 1961年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成为拥有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育成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 1999年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 安全返回 为我国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奠定 基础 1978年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6 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1 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 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 多亿元。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阅读材料,你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有何特点?并分析 主要原因和影响。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 答案 特点:科学技术成果丰硕;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些项目 或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科技成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实行 “科教兴国”战略。 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综合 国力;促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导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六单元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pdf)为本站会员(白大夫)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