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2第49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模拟训练含2020届新题含解析岳麓版2.doc

    • 资源ID:4871554       资源大小:4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2第49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模拟训练含2020届新题含解析岳麓版2.doc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2019·钦州质检)材料1939年3月捷克斯洛伐克沦亡,德国又把目光转向了波兰,国际局势骤然紧张起来。英法一方面仍抱有使德国回心转意的幻想,同时也隐隐约约地看到了德国的真相,因而不得不认真考虑采取措施以抑制法西斯的进一步侵略,维护自身安全,英国统治集团中以丘吉尔、艾登为首的“反绥靖派”强烈要求政府与苏联携手,一起挫败希特勒的狂妄野心,苏联领导人对英国希望与苏联合作的表示采取了积极态度,与英国联手“建立基于国际关系准则和秩序的和平,即规定采取措施根除希特勒德国侵略的和平”,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试探之后,从1939年4月中旬起开始接触,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马拉松谈判,结果会谈没有成功,苏联于1939年8月23日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摘编自孙红其苏联与绥靖政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9年英苏谈判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9年英苏谈判失败的影响。解析:(1)据“德国又把目光转向波兰不得不认真考虑采取措施以抑制法西斯的进一步侵略,维护自身安全反绥靖派强烈要求政府与苏联携手苏联领导人对英国希望与苏联合作的表示采取了积极态度”等可以得出。(2)据材料中“苏联于1939年8月23日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答案:(1)原因:英法绥靖政策未取得预期效果;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威胁到英法等国的利益;英国“反绥靖派”的强烈要求和苏联领导人的推动。(2)影响:苏德和解,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加速了二战的爆发;英法等国自食其果,遭受法西斯德国的侵略。2(2019·郑州模拟)材料一战后,由于“国际联盟”并没有实现威尔逊的理想,达到美国人的目标。美国连续通过三个中立法案禁止向交战国任何一方提供军火,禁止美国船只输送军用品到交战国,甚至禁止同交战国的一般贸易。二战爆发到1941年租借法案的实行,美国经历了对外政策的巨大转变。租借法案的实施不但使一些盟国调整了原有的国际经济政策,为罗斯福设想中的多边贸易和金融体制的秩序创造了条件,而且还影响受援国的国内政治和战略决策。罗斯福认为通过租借援助苏联能够消除长久以来的敌意,让苏联不但成为打击法西斯国家的盟友,同时成为战后理想的合作者。此后,美国人民从孤立主义的阴影中摆脱出来,能够正确面对法西斯的侵略,美国开始以世界的领导者、保护者自居,确定了战后美国干涉主义的基调。摘编自韩金金从租借法案看罗斯福世界构想的战时实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外政策所经历的“巨大转变”及促其转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罗斯福总统的设想在战后的结局。解析:(1)第一小问巨大转变,结合材料可以得出从中立政策转向干涉主义。第二小问原因,主要是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大,威胁到美国利益以及美国为战后建立世界霸权做准备。(2)结局,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的设想在战后并未完全实现而是部分实现。具体表现从经济、政治等角度说明即可。答案:(1)转变:从中立政策(或者孤立主义)转向干涉主义。原因:法西斯国家侵略威胁美国安全和国家利益;促进经济的恢复与抢占世界市场的需要;建立战后国际经济新体系的需要;谋求战后世界霸权及提高美国的国际地位的需要。(2)结局:部分实现。经济上,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立世界贸易组织(WTO)。政治上,成立联合国;未实现与苏联合作,战后美苏争霸,进行“冷战”。3(2019·漳州模拟)材料1943年10月,美、英、苏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准备就成立战后国际组织问题发表一个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美国国务卿赫尔认为,应将中国作为宣言的签字国。但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态度冷淡,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则以中国外长没有参加会议为由加以拒绝。赫尔强调,如果将在战争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大国排除在外,则有违联合国家统一的精神,对联合国家的统一将产生极为有害的心理效应。赫尔认为,如果摒弃中国就极有可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都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最后,中、美、英、苏4国代表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该宣言第一次正式宣告4大国一致赞成战后成立一个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摘编自傅秉常日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力推中国成为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签字国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签订的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赫尔强调,如果将在战争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大国排除在外,则有违联合国家统一的精神”“如果摒弃中国就极有可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都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结合所学作答。(2)从对中国、联合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及世界和平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答案:(1)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维持战后美国在中国和远东的优势地位以抗衡苏联;加强反法西斯同盟内部的团结。(2)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迈出了创建联合国的关键一步;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增强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信心。4(2019·广安诊断性测试)材料二战后,根据一系列国际文件(包括: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文书和莫斯科外长会议决议等)授权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了国际军事审判。审判后期,围绕对战犯的量刑问题,法官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辩。印度法官以“慈悲”为怀和国家犯罪不应追究个人责任等原因主张无罪释放全部甲级战犯;澳大利亚、法国等法官因其母国废除了死刑,故不主张对被告处以死刑。还有的则以人道主义为由,反对处死罪大恶极的战犯。中国法官梅汝璈用充分的证据证实了日军的暴行,如在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就使用了砍头、挖心、水溺、火烧、砍四肢、割生殖器等令人发指的暴行鉴于此,梅汝璈主张对日军首恶必须处以死刑。在梅先生的慷慨陈词和据理力争下,11名法官就死刑问题进行表决,结果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把土肥原贤二等7名日本主要战犯送上了绞刑架。附:波茨坦公告第十条:“吾人无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灭其国家,但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摘编自余先予等东京审判、梅汝璈东京审判亲历记(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对甲级战犯是否判处死刑的不同理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东京审判的积极意义。解析:(1)反对判处死刑的理由,据材料“以慈悲为怀和国家犯罪不应追究个人责任等原因主张无罪释放”“因其母国废除了死刑,故不主张对被告处以死刑”“以人道主义为由,反对处死罪大恶极的战犯”得出。赞成判处死刑的理由,法理依据:据材料“波茨坦公告但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得出;事实依据:据材料“梅汝璈用充分的证据证实了日军的暴行”得出。(2)据材料“波茨坦公告但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用充分的证据证实了日军的暴行对日军首恶必须处以死刑”结合所学分析作答。答案:(1)反对判处死刑理由:国家犯罪不应追究个人责任;母国废除了死刑;人道主义思想。主张判处死刑理由:法理依据,一系列的国际文件规定,对于战罪人犯将处以法律之裁判;事实依据,日本侵略的事实和大量的证词、证人、证据充分证实了日军的暴行。(2)意义:从法律上认定了日本发动的对外战争的侵略性和非正义性;确立了策划和发动侵略战争是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参与战争犯罪的人要对侵略战争负责的国际准则;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世界和平。5(2019·唐山模拟)材料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后,逐步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战略,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1955年5月苏联与英美法奥签订条约结束了对奥地利的军事占领,东西关系开始解冻;1955年9月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正式承认联邦德国;1959年9月赫鲁晓夫应邀访问美国,赫鲁晓夫与艾森豪威尔举行了戴维营会谈并发表公报,美苏在柏林问题上相互让步,美国公开希望赫鲁晓夫对中国施加压力,逼迫中国放弃解放台湾统一中国的立场,阻止中国自力更生发展核武器的道路;1961年苏联主导民主德国修筑柏林墙,引发新一轮柏林危机;1962年美国发现苏联在古巴秘密建立导弹基地,引发美苏危机,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苏联最终被迫撤走在古巴的导弹。(1)根据材料,概括赫鲁晓夫时期美苏关系的特点。(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时期苏美争霸产生的影响。解析:(1)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后,逐步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战略,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1955年5月苏联与英美法奥签订条约结束了对奥地利的军事占领,东西关系开始解冻1962年美国发现苏联在古巴秘密建立导弹基地,引发美苏危机”等信息分析。(2)据材料结合所学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答案:(1)特点:苏联积极与美国争夺霸权;双方既有缓和又有剑拔弩张的时刻,但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美国仍保有战略优势。(2)影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欧洲紧张的政治局势;但美苏争霸也造成了世界局势的长期紧张与动荡,使中国的国际环境不断恶化,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不利影响。6(2019·淄博模拟)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推行了一条扩充军备,增强实力的“新遏制政策”。里根是靠美国西部财团起家的共和党领袖,他的政府班子来自东部财团,对苏联持强硬立场,因此,增加军费能得到东西部财团的一致支持。新遏制政策的指导原则是“以实力求和平”。为此,里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订新的军事战略,加强实战准备,准备打各种类型的战争;谋求核优势,大搞进攻型核力量,准备进行太空大战;加强常规军备,谋求海上优势,准备在各个战线同苏联作战;重新加强特种部队,反游击战和秘密活动;准备打持久的核战争和长期的常规战;建立有效的、广泛的联盟;扩大军事预算,大力加强军备。里根的新遏制政策具有冷战时期的遏制政策的种种特征,即它谋求通过战争以外的一切办法,来阻止苏联力量进一步扩张。摘编自四项基本原则大辞典(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里根新遏制政策出台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里根推行新遏制政策的主要目的。解析:(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美苏两国的势力、美国的反苏倾向和财团的支持等角度分析。(2)据材料“阻止苏联力量进一步扩张”“准备在各个战线同苏联作战”“以实力求和平”并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答案:(1)背景:苏联的扩张与军事实力的强大,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不利地位;苏军入侵阿富汗激发了美国的反苏情绪;里根得到东西部财团支持。(2)主要目的:遏制苏联扩张,扭转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谋求对苏联的军事优势,拖垮苏联经济、维护其霸主地位。

    注意事项

    本文(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2第49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模拟训练含2020届新题含解析岳麓版2.doc)为本站会员(白大夫)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