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单元检测: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x

    • 资源ID:4900775       资源大小:26.6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单元检测: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x

    单元检测(五)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黄山高二检测)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这一时期他们学习西学的主要意图是()A制造器物 B仿行制度C变革思想 D强国御侮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作为地主阶级,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强国御侮。故选D。2(2018·兰州高二检测)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A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B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C社会变革意识淡薄D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答案C解析海国图志反映了社会变革思想,而这一时期中国却没人重视,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缺乏社会变革的意识,故C正确。3(2018·衡阳高二检测)李鸿章凭淮军实力日渐强盛。一次,他在游孔林时说道:“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李鸿章这样评价孔子,其背景最可能是()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B“中体西用”思潮兴起C“托古改制”思想产生D“尊孔复古”思潮泛滥答案B解析据材料“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即“中体西用”思潮兴起,故B正确。4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述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该著述是()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C变法通议 D天演论答案B解析从题干材料“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可以判断这一著作利用孔子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情况的是康有为撰写的孔子改制考,故选B。5针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严复主张“体用不二”,提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此主张的目的是()A反对学习西方技术B完整系统地引入西学C建立君主立宪政体D中西体用完全对立答案B解析材料“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是指“体”和“用”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指出洋务派将“体”“用”割裂的错误,其实质是主张中国在学习西方时应该注意全面学习、系统引入,故B正确。6(2018·肇庆高二检测)“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有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答案A解析从题干材料“从国民而起”“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可知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启发民智,故选A。B、C、D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7(2018·洛阳高二检测)维新变法时期,谭嗣同提出“冲绝网罗”,抨击“纲常礼教”。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知识分子也对“纲常礼教”予以猛烈抨击。由此看来他们都()A倡导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B抨击封建道德推动民主革命C利用传统思想进行社会改良D倡导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答案A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抨击纲常礼教”“也对纲常礼教予以猛烈抨击”可知都是强调冲破传统儒家纲常伦理束缚,主张思想解放,故选A。8(2018·周口高二检测)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中宣传:“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据此可知,此时的陈独秀认为()A改造国民性比政治变革更为迫切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C政治斗争无益于现实问题的解决D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答案A解析题目中未涉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政治斗争和批评时政的局限性,故无法得出B、C、D的结论;题目中的信息“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体现了思想启蒙的重要性,这表明改造国民性比政治变革更为迫切。故选A。9(2018·武汉高二检测)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曾经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林纾在小说中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除了留下一个笑话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A思想和言论相对自由B学术宽容得到广泛认同C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学术自由得到切实保障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和言论相对宽松自由,故选A;B、C、D表述均从材料中不能体现。 10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巴金在其著作家中描写了孔教会会长冯老爷遭到以觉慧为代表的新知识青年的猛烈批判。这一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D解析新文化运动时期,具有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新知识分子与传统思想强烈对抗,故D正确。11(2018·沈阳高二检测)胡适曾说:“一部中国文学史只是一部文学形式(工具)新陈代谢的历史,只是活文学随时起来替代死文学的历史。”其意在说明()A白话文合乎历史潮流B中国文学革命的紧迫性C文学研究的重大意义D西方文明适合中国国情答案A解析C、D明显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材料强调的是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从材料中无法看出“紧迫性”,从“活文学”“死文学”可知,白话文符合历史潮流,故选A。121920年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这主要反映了()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D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答案B解析从题干材料“工人的社会”“工人的中国”可知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故选B。A、D题干材料没有反映;中国无产阶级在1919年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排除C。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两个大题,其中13、14题各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康有为认为,洋务派“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材料三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陈独秀敬告青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张之洞的主张是什么?目的何在?(4分)(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是如何评价洋务派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哪些政治主张?(6分)(3)材料三中陈独秀提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在这一主张下掀起的运动对当时中国社会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4分)(4)就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1)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的:维护清朝统治。(2)评价:认为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变法图存,实行君主立宪制。(3)民主和科学。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4)政治改革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经济发展为政治改革提供物质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循序渐进。14(2017·湖南学业水平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材料二后世君主“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三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在驳康有为等人的文章中反复说明了三点:第一,封建礼教与民主政治不可两立,尊孔必将导致复辟,孔子思想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第二,尊孔,定“孔教”为“国教”,违反思想自由的原则;第三,定“孔教”为“国教”,违反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荀子的主要思想。(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黄宗羲的政治主张。(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对待“孔教”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8分)(4)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4分)答案(1)孟子:仁政;民为贵,君为轻(民贵君轻)。荀子:用“仁义”和“王道”治国(仁政);以德治国(以德服人);君舟民水。(2)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权);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法治国。(3)态度:反对(否定、排斥、批判)。作用:冲击封建思想统治地位;解放人们思想(开启民智);宣传民主与科学;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维护民主共和;否定君主专制(否定帝制);推动文学发展;推动近代化进程等。(任写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4)对待:批判地继承;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辩证地看待;一分为二地看待。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单元检测: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白大夫)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