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学习小结 Word版含答案.docx

    • 资源ID:4910962       资源大小:156.2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学习小结 Word版含答案.docx

    单元学习小结一、如何全面理解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2利弊(1)利:把孔子说成是“托古改制”者,借孔子的权威来论证改革的合理性,既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又有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2)弊: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和妥协性,既没有自己鲜明的理论旗帜,也不可能真正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3原因(1)康有为出身于世代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受到严格的传统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形成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2)康有为游历了香港、上海,阅读了一些介绍西学的书籍,目睹了当时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3)康有为对中国国情了解,因为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在广大人民心中影响深厚,如果完全背离传统,必将造成巨大阻力。(4)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中国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二、关于百日维新得以推行的历史条件1社会条件: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走向殖民地的空前危机,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要求,促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这就为百日维新提供了经济基础。3阶级基础: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百日维新的阶级基础。4思想基础: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历史关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宣传维新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走向高潮,这是百日维新的思想基础。5爱国官员的推动: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严峻形势,除了康有为等先进知识分子以外,许多有见识、有爱国心的官员,甚至像张之洞这样的封疆大吏,也急切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亡的命运。6光绪皇帝为了维护统治,不甘做“亡国之君”,决定变法。三、民族危机、清政府统治危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维新运动的关系1甲午战争后,列强经济上向中国资本输出,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一严重的民族危机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2清政府要偿还的借款逐年增加,又遇天灾,造成财政危机加剧,为解决财政问题又大力搜刮百姓,加剧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3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造成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扩大,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这使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创办合法化,从而使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4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出现了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发展资本主义和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四、戊戌变法的社会条件从客观原因、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知识分子群体几方面分析,具体如下:1客观原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动员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5政治基础:无实权的光绪皇帝。6主力: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双重身份的人才,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7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8推动因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尤其是德国强占胶州湾。五、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从时代背景、变法内容、过程分析,具体如下:1从时代背景分析,变法运动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尤其在甲午战争失败于邻国日本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瓜分豆剖,亡国灭种绝非危言耸听。马关条约签订时出现的“公车上书”拉开变法的序幕,所以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是进步的。2从变法的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看,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看,推行资本主义是中国的出路,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3从变法运动的过程看,上书、演讲、办团体,宣传变祖宗之法,兴民权,学西学,这样必然要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斗争,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所以说,变法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其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六、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国际环境、思想文化传统方面分析,具体如下:1社会背景:日本:人民的反抗;新兴地主、商人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的。中国:封建危机严重;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封建反动势力较强大。2领导力量:日本: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强大。中国:资产阶级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不敢发动群众,顽固派力量强大。3具体措施:日本:发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强制大力推行。中国:变法诏书如一纸空文,无法推行。4国际环境:日本: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国:帝国主义时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5思想文化传统:日本: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较难以接受新鲜事物。一、选择题1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2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3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4“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领导人B时间C参加者D地点5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题号12345答案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井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7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答案解析】单元学习小结强化训练1C2D19世纪末的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宣扬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强的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3C理解“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是关键。“西装”是舶来品,是西方男性近代以来的主要服饰。康有为“托古维新”希望借此来减少宣传西方政治思想的阻力。4C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联络的是各省的“会试举人”。5C近代化主要指经济领域内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科学化、理性化,对比近代化概念,C项最佳。6(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7. (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大。(2)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学习小结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白大夫)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