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通史版单元检测:(八) 新中国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

    • 资源ID:4912663       资源大小:56.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通史版单元检测:(八) 新中国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

    单元检测(八) 新中国时期(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3人,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7名,几乎占到一半。这说明当时中国()A爱国统一战线聚人心B形成了联合执政局面C各党派政治见解一致 D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权建设,与爱国统一战线无关,故A项错误;各民主政党是参政党,而不是执政党,故B项错误;材料中民主党派代表加入新政府参政,但不能由此说明各党派政治见解一致,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中共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进入新政府,体现了中共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故D项正确。2以下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成就表,这表明,三个时期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时间段制定或修订的主要法律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1982年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20世纪90年代初到党的十五大召开公司法、银行法、劳动法、合伙企业法、价格法 1997年至今证券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社会保险法 A完善法律程序 B突出社会立法C维护国家统一 D注重经济立法解析:选D材料表格列举了新时期所通过的法律制度,没有涉及法律程序,故A项错误;从表格内容来看,法律内容多,涉及各个方面,无法体现社会立法,故B项错误;国家统一只是诸多法律之一,不是每个时期首先考虑的因素,故C项错误;从表格法律名称来看,与经济相关的法律和规范居多,故D项正确。3邓小平说,在香港驻军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而且,“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也不管”。邓小平在此强调了()A香港应作为中央管理下的行政地区B驻军应该适当参与特区行政事务C“一国两制”是因香港问题提出的D香港的稳定和繁荣是回归的前提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邓小平强调的是香港并不是完全的自治,而是“一国两制”之下的地方特别行政区域,故A项正确;中央驻港部队维护的只是香港治安问题而并不参与特区行政事务,故B项错误;“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而非香港问题提出的,故C项错误;回归是香港的稳定和繁荣的前提而非香港的稳定和繁荣是回归的前提,这属于明显的因果关系颠倒,故D项错误。4(2018·南昌月考)邓小平指出:“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甚至可以消除国际争端中的一些热点、爆发点。”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B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有助于解决国际争端D是解决国家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解析:选C邓小平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而未提及世界人民对此的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关系,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以消除国际争端爆发点”可知,邓小平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解决国际争端,故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原则而非基本准则,故D项错误。5下列是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一书目录中列出的4件大事,其共同的影响是()A扩大了中国与世界交往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冲破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新中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的重大突破,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B项正确;A、C、D三项只是其中事件的影响,不是共同的影响。61986年9月,邓小平在接受美国记者华莱士专访时指出,“中美关系是看中国和美国关系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中苏关系是看中国和苏联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这说明我国外交()A以意识形态为转移 B受到美苏两国支配C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D奉行不结盟的政策解析:选C中美和中苏关系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说明我国外交并不以意识形态为转移,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受任何国家支配,故B项错误;中美和中苏关系都视具体情况而定,而不以意识形态为转移,说明我国外交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结盟问题,故D项错误。7积累率是指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使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年均积累率为25%左右,而1958年我国积累率猛增至33.9%,1959年、1960年分别为43.9%和39.6%。这表明,当时我国()A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B经济调整措施发挥成效C开始调整工农业投资比例D工业发展投资高且急于求成解析:选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我国积累率增长趋势明显,表明当时我国工业发展投资高且急于求成,D项正确。当时我国工业经济不是快速稳步发展,A项错误;经济调整措施在1960年冬才决定实施,B项错误;当时工农业投资比例仍然失调,C项错误。81956年10月的某一天,第一机械工业部的招待所竟然住下了1 440人,全部是机械部下属企业的工作人员,他们来北京只有一个目的:要钱要人。这说明了()A国民经济恢复势头迅速 B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确立C国家优先发展机械工业 D经济所有制发生大变革解析:选B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故A项错误;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确立,在这种体制下,人员、财务都是指令性的计划,机械部下属企业要想得到人员、财务的补充只有找第一机械工业部,故B项正确;1956年是“一五”计划期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与经济所有制变革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9(2018·河南六市联考)1984年10月,中央决定:将国营企业应当上交国家的利润按11种税种向国家交税,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此规定()A强化了国家对企业的管理B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C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提高了企业工人的待遇解析:选C根据材料“1984年”“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可知,国家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推行政企分离,减少国家对企业的管理,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提及“上交国家的利润按11种税种向国家交税”,并没有说明企业的税收负担减轻,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方式,并未体现工人待遇的提高,故D项错误。102016年以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等国际主流媒体对深圳的报道数量达到275 517条,同比增长133%,互联网涉及深圳检索数量超过7亿条。这主要是因为()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推动C新科技革命浪潮兴起D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解析:选D在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中,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且对外开放推动了深圳经济的迅速发展,因而引起了国际媒体及互联网的关注,故D项正确。11海外有媒体曾这样形容邓小平他是“中国的梦想家”、为中国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开拓了一片新天地。该媒体称赞的是,邓小平()A带领中国走进改革开放新时代B打开了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C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D提出了实现国家统一的构想解析:选A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带领中国走进改革开放新时代,为实现中国富强梦而奋斗,因此海外媒体形容他是“中国的梦想家”,故A项正确;B、C、D三项是邓小平的贡献,但不是海外媒体形容他是“中国的梦想家”的主要原因,均排除。12(2018·贵阳摸底)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常规重型武器装备是火炮,本次阅兵式上先后亮相歼20、歼10C、红旗22等六种新型战略武器成为合成兵种的常规装备。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后()A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成效B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C人民军队突破西方国家的军事封锁D教育与军事科技创新高度结合解析:选A从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常规重型武器装备是火炮,本次阅兵式上先后亮相歼20、歼10C、红旗22等六种新型战略武器成为合成兵种的常规装备”,可知这一变化反映出改革开放后国家武器装备中科技含量的提升,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力压迫下为富民强国采取的是倾斜的结构转换模式,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指出的“工业化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吸纳问题”。摘编自魏悦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的历史演进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决定建设大三线、小三线,大批工厂从沿海发达地区迁移。大三线在陕西南部秦岭那里,以及四川、贵州、云南,国家把建设重点或者是国防建设重点放在大三线。“文化大革命”又出现了人口大规模流动,一方面(城市党政机关干部)继续精简下放,上海支援新疆;另一方面是上千万的知青,大城市甚至包括中等城市的知青都迁到农村,上山下乡,到边疆去,往黑龙江、云南、内蒙古各个地方迁移。各地改革开放后,就开始吸引流动人口了。深圳、广东先开放,建设特区吸引了几十万过去。因为当时开始办的产业都是“三来一补”,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吸引了大批内地农村人口。还有一个潮流是移居海外。摘编自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劳动力在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6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影响。(1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等概括得出即可。第二小问,从材料一可看出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有关,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农本观念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低下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可看出20世纪60年代政府主导,从“建设大三线、小三线,大批工厂从沿海发达地区迁移”可得出从沿海发达地区迁到西部地区;从“大城市甚至包括中等城市的知青都迁到农村,上山下乡”可得出从城市迁移到农村;改革开放后,从材料二“建设特区吸引”可得出人口从农村迁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从“还有一个潮流是移居海外”可得出从中国迁移到国外,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有由市场主导,自由迁移。第二小问,进行辩证分析,20世纪60年代从沿海发达地区迁到西部地区,促进中西部发展的同时,政府主导违背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改革开放后,人口从农村迁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加快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答案:(1)问题:劳动力在农村大量聚集,不能随工业的发展而适时转移。成因:传统的农本政策及观念;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低下。(2)特点:20世纪60年代从工业化程度高的地区迁移到工业化程度低的地区(或从沿海发达地区迁到西部地区);从城市迁移到农村;由政府主导进行。改革开放后从农村迁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从中国迁移到国外;由市场主导,自由迁移。影响:20世纪60年代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违背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改革开放后劳动力流向现代城市,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加快了城市经济发展;但增加了城市的管理成本和交通负担,滋生了新的人口问题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外交事件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做了具体规定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签订,规定于1952年底以前苏联将中长铁路移交中国1953年12月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1955年4月周恩来于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963年6月至1964年7月中苏展开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规模公开论战,此后中苏关系走向全面破裂1963年12月至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13国,加强了中国同亚非人民的友谊和团结1964年1月中法建交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5年6月邓小平指出,我们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谁搞霸权就反对谁,谁搞战争就反对谁从表中提取新中国外交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2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分析出各个事件中所包含的信息,然后从中提取出共性内容,进而确定论题,最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论题进行阐述。答案:示例一论题: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阐述: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已经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共同纲领并做了具体规定;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先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方针,表达了与世界其他国家友好往来、和平相处的愿望;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不屈从苏联的意志,坚守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在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中国领导人明确表态,仍然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因此,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新中国维护主权和国家利益的根本保障。示例二论题:新中国始终将国家利益置于外交政策的核心。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与苏联结盟的同时仍不忘收回苏联占有的国家利益;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苏关系恶化中,中国坚决维护本国的利益;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逐渐正常化,为台海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充分维护了国家利益。总之,新中国外交始终将国家利益置于外交工作的中心地位,是中国外交不断取得丰硕成果的关键。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通史版单元检测:(八) 新中国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白大夫)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