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年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 复习题: 课练 12 Word版含解析.doc

    • 资源ID:4914568       资源大小:1.85M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 复习题: 课练 12 Word版含解析.doc

    课练1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毛泽东曾指出:“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是一种错误的想法。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曾大规模接受苏联的经济援助。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紧张、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也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不断扩大援助规模。下列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A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成就主要得益于苏联援助B新中国的对外援助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困难C新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受到国内外形势的影响D苏联援助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解析:建国初经济建设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苏联援助,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建国初中国扩大对外援助规模会加剧物资紧张,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建国初为了构建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开始对外援助,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建国初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孤立封锁,苏联的援助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2(2018·龙岩测试)新中国建立后,许多东南亚和香港的青年学生赴大陆接受高等教育。1954年亚洲基金会成立,经费以美国政府和私人捐助为主,旨在“向亚洲正致力于赢得和平、独立、个人自由和社会进步的个人或团体提供来自美国的私人支持。”并以选择资助方式推动某些香港书院走向联合,于1963年成立香港中文大学。亚洲基金会推动香港中文大学的建立()A反映了新中国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 B说明亚洲高校的创办需要外部支持C证明当时港英政府支持亚洲基金会 D体现了美国在亚洲的文化冷战政策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东南亚和香港青年自发去大陆接受高等教育,不是新中国重视高等教育的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虽然有亚洲高校需要美国援助的内容,但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当时港英政府对亚洲基金会的支持,故C项错误;材料中美国成立亚洲基金会和推动香港中文大学建立,目的是发展香港的文化教育,阻止东南亚和香港的青年去大陆求学,可知是美国和中国关系对立,文化冷战的体现,故D项正确。答案:D3“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此思想指导下所实施的外交政策或原则()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有利于新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C确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成熟,故A项错误;在此思想指导下,中国实行了“一边倒”外交政策有利于冲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故B项正确;题目问外交原则方针带来的影响,故C项错误;和平与发展属于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故D项错误。答案:B4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范围内一度兴起“俄语热”。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提出:中国学习英、俄语人数的比例,由现在的一比二调整到一比一,然后再逐步调整到二比一。这一变化反映了()A外交环境的变化B国内政局的稳定C教育体制的改变 D经济水平的提高解析:60年代学习俄语的比例下降源于中苏关系恶化,故A项正确;60年代中期中国政局受到“左”倾错误干扰陷入一定的混乱,故B项错误;教育体制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故C项错误;6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缓慢,故D项错误。答案:A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经提出“第二个中间地带”的理论(即西欧、日本、北美和大洋洲国家),希望中间地带的国家联合起来,成为一支抗衡美苏两国的政治力量。材料观点提出的背景是()A中国与苏联关系的恶化B日本、西欧具有可以抗衡美国的实力C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D美苏“冷战”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解析:毛泽东提出联合“第二个中间地带”的国家抗衡美苏,说明此时中苏关系恶化,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无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中日在1972年才实现关系正常化,不符合材料中时间,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6(2018·岳阳检测)1969年,中国元帅们在讨论国际局势时,认为中国可以参考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他们的认识()A是基于对美苏争霸形势的分析B是基于对中美苏关系的分析C是主张与美国结成联盟制衡苏联D是主张中美苏三分天下解析:1969年时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呈苏攻美守的态势,这种情况下中国可以参考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即联美抗苏,故B项正确。答案:B7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道:1968年11月底,北京重新发表了毛泽东在1949年3 月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其中有段引人注目的话是:“我们不应当怕麻烦、图清静而不去接受这些谈判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这表明中国政府()A调整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B寻求中美和解的意向比较明显C改变了“一边倒”的策略D力图冲破美国的遏制孤立政策解析:根据“1949年3 月”“接受这些谈判”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谈判是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谈判,再根据“1968年11月底”“灵活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苏关系破裂,面对苏联的压力,中国政府寻求与美国和解,故B项正确。答案:B8就1970年的第25届联大,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这说明()A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分化 B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日渐凸显C美国对华的冷战思维在加强D发展中国家坚决支持新中国解析:影响外交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针对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A项表述有违史实,故A项错误;很多国家支持中国说明中国的影响力增强,故B项正确;根据题意,美国是在分析事实,并未提出具体的冷战思维的加强,故C项错误;题目中提到了几个国家,并未提出是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故D项错误。答案:B9. 邓小平曾说,20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国际上非常动荡充满危机的年代,但“我们有信心,如果反霸权主义搞得好,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争取更长一点的和平,这是可能的。我们也正是这样努力的。不仅世界人民,我们自己也确确实实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上述讲话反映出中国外交的任务是()A为现代化建设争取和平环境B延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D联合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解析: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题干中“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信息可知中国外交的任务是为经济建设争取和平环境,故A项正确。答案:A10. 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重大活动。这反映我国的外交策略是()A谋求与新兴民族国家的合作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积极开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式D睦邻友好促进周边局势的稳定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故B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维护中亚地区的组织,因此体现的是积极开展新的区域合作模式,故C项正确;亚太经合组织不仅仅是周边国家,故D项错误。答案:C11.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深挖合作潜力,充实务实合作内容。要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中方愿同各方加强合作,优先实施已经达成共识的互联互通项目。”这表明中国()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D进行外交政策调整,奉行不结盟政策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是区域性国家组织,它不是联合国机构,其合作领域包括安全、经济、文化、军事、司法等,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故B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不是单纯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所述无关,排除。答案:B12. 2016年6月,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上指出,“2015年,中国同其他成员国贸易总额,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之初的7倍”。“针对恐毒合流现象突出,中方建议赋予地区反恐怖机构禁毒职能”。据此可知,上海合作组织()A发挥了经济区域组织作用B以经济和安全先行为宗旨C凸显中俄两国的主导作用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解析:上海合作组织并不是一个区域经济组织,故A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和原则,集中体现在“上海精神”上,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加强成员国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故B项错误;凸显中俄两国的主导作用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其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一股关注和讨论苏联的热潮,即所谓的“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读书杂志3卷7期设“统制经济特辑”,申报于1932年1月25日开始在“专论”一栏连载数篇苏联论。恪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主义”训条的大公报也大谈苏联,还把苏联五年计划成功史誉为“记者不可不读”之书。30年代初,谈论苏联已成为一种时尚。郑大华、张英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材料二在编制“一五”计划初期,中财委根据测算结果,提出工业的发展速度以每年递增百分之十四为宜。周恩来赴苏谈判前,李富春同志把它改为百分之二十点四。这一发展速度和指标的设定是为了出访苏联、听取苏联意见和争取苏联援助做的准备。同时期,在全国范围内也兴起了一股“俄语热”。当时流行着一句口号“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学习了俄语就可以直接接触苏联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直接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到1952年底,中国建立起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改摘自孙璐的苏联对中国“一五”计划经济速度设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知识界兴起“苏联热”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热”的变化,并加以评析。(15分)解析:(1)“苏联热”的原因,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思考。(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信息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评析”,首先从原因分析,再从结果评价,评价时应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答案:(1)原因:苏联“一五”计划(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功;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希望借鉴苏联成功的经验;九一八事变民族危机加深;国民政府致力于围剿中共,对外战争准备不充分;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进一步暴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10分)(2)变化:主体从知识界引领到政府主导;手段从理论宣传到实践行动;领域从经济到科技、文艺等。(4分)评析: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共成为执政党;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冷战背景下新中国推行“一边倒”政策,(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借鉴苏联经验并争取苏联援助。评价:推动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俄语人才;提高文化教育水平;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滋长经济建设的冒进情绪;导致俄语人才过剩。(11分)14(2018·茂名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方人眼里的“中国形象”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两张图片,分别提取信息并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解析:据材料“佛朗索瓦·布歇中国皇帝上朝(18世纪)”及图一中皇帝处于核心位置,其他官员对其进行跪拜可得图片一信息:西方人认为中国是一个等级秩序明显、皇权至上的国家。论述:一方面结合关于中国古代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措施分析,另一方面指明西方近代18世纪为何宣传中国制度文化的目的,结合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展开。据材料“东亚病夫”及图二中中国人吸食鸦片,瘦骨嶙峋的样子可得图片二信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吸食鸦片、家贫体弱,认为中国人是东亚病夫。论述:一方面,结合西方人的鸦片贸易及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史实分析;另一方面,结合从西方人对中国的讽刺,指出美化其对华侵略的本质。据材料“不可征服的人们(1939)”及图三中中国军人举旗的不可屈服的形象可得图片三信息:外国人认为中国人是不可征服的。论述:一方面,结合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点出中国军民抗战的不可屈服的精神分析;另一方面,联系中国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来分析。据材料“美国对中国的恐惧”及图四中英国的杂志The Economist的封面熊猫爬在帝国大厦的顶部可得图片四信息:美国人既看到了中国的崛起,又感到面临中国的威胁。论述:一方面,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巨大成就分析;另一方面,联系二战后的国际多极化趋势及西方的冷战思维来分析。答案: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两幅图片,提取信息并论述即可。(各6分,共12分)图片一信息:西方人认为中国是一个等级秩序明显、皇权至上的国家。论述:明朝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专制皇权达到顶峰。而西方在当时并未建立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并且很大一部分权力掌握在教会手上,因此,西方人宣传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为了更好地跟宗教权力作斗争。西方人美化中国制度文化,其目的在于借助中国文化来宣传其改造社会的设想。(注意:学生也可以答西方启蒙运动发展,宣传民主政治,不认可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进行反面论述。)图片二信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吸食鸦片、家贫体弱,认为中国人是东亚病夫。论述:西方对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人家贫国弱。近代中国近代化起步较慢,在列强的侵略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际地位低下。“东亚病夫”的说法实际上给西方丑化中国提供理由,这是美化其对华侵略的需要。图片三信息:外国人认为中国人是不可征服的。论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加深,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军民经过艰苦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并取得了战争的完全胜利。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国际社会肯定中国为抗战作出的努力,中国的国际形象得到了提高。图片四信息:美国人既看到了中国的崛起,又感到面临中国的威胁。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正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即将被中国赶超的现实,某些西方国家为遏制中国,或渲染中国威胁论,挑唆周边国家与中国对立,以扰乱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是典型的冷战思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刷题加餐练1(2016·新课标全国卷,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解析:1965年与1957年相比,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大幅度增加。这是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调整了以苏联为主要贸易对象的外交政策的结果,故B项符合题意。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后,推行全方位外交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打破了欧美国家对华经济封锁,A、C、D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答案:B21949年,在中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此言论表明新中国()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并发挥作用B反对霸权主义并且维护世界和平C已经采取了“一边倒”的对外方针D在独立自主基础上建立新型外交关系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不符合材料时间,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反对霸权主义,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说明新中国主张在独立自主基础上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故D项正确;“一边倒”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错误。答案:D3(2018·山东潍坊期中)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努力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这一规定()A标志着中苏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B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C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华的经济封锁D加快了抗战胜利的进程解析:本题考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意义。1949年中苏建交,而1950年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故A项错误;根据条约的内容可知这有助于抵制美国在亚洲的扩张,有利于维护新中国的政权,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涉及政治方面的合作,并未体现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是1945年胜利的,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4(2018·北京海淀期末)中美:从破冰到建交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中说:“(20世纪)60年代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非洲国家独立,而且加入了联合国,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状况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C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20世纪50年代,故A项错误;日内瓦会议的召开是在20世纪50年代,故B项错误;新中国在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在20世纪60年代大批非洲国家独立并加入联合国的背景下发生的,故C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是在2001年成立,故D项错误。答案:C5(2018·四川德阳一模)苏联在1953年将中东铁路所有权还给中国,1955年将旅顺军港交还中国并放弃在新疆企业的股份,1957年同意援助中国开发核技术。中国则在1956年调停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这些事件表明当时中苏两国()A盟友关系进一步巩固B国家利益趋于一致C采取相同的外交方针 D经济建设互通有无解析:本题考查中苏关系的发展状况。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标志中苏建立盟友关系,材料中苏联与中国的互助交往表明关系进一步巩固,故A项正确;B、C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中苏经济建设互通有无,故D项错误。答案:A6(2018·山东淄博一模)1962年,中日双方由廖承志、高碲达之助(日本执政党要员)以民间形式签订发展长期贸易的备忘录,这种贸易形式也被称为“备忘录贸易”,成为当时中日贸易的主要形式。据此可知,中日“备忘录贸易”()A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B为中国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C解除西方对华经济封锁D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60年代中日外交。中日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排除A项;为中国对外开放奠定基础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B项;日本不属于西方,排除C项;当时中日关系受冷战影响处于对峙状态,而中日“备忘录贸易”即是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故D项正确。答案:D7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由此可见,当时的世界史研究()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解析:A项“国际关系”与材料信息不符;“一边倒”方针与题干时间信息“20世纪60年代”不符,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随着中苏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加大,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以阶级斗争为纲”成为党的工作中心,与题干材料“复杂的阶级斗争”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8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些史实反映出()A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已开启B中美关系面临转折的契机C美苏在军事防务中直接对抗D中美苏构成了制衡的局面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美国不同意苏联通过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孤立中国的做法,这有利于改善中美关系,说明中美关系面临转折的契机,故选B项。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美苏在军事防务中直接对抗,故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答案:B9(2018·北京西城一模)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主要表达的信息是()A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B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尼克松认为,尽管美中之间存在着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但美国无意否定中国的合法的国家利益。据此可知,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故选C项。A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故B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答案:C10(2018·山西五校联考)1980年,中苏两国签订的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期满。中国宣布不再延长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此后又提出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可以用来表明()A不结盟运动取得了新进展B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破裂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中国有能力维护自身主权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材料中反映的是中苏在1980年放弃结盟的关系,与不结盟运动的发展无关,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阵营的破裂在中苏关系恶化时就已经出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中国宣布不再延长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此后又提出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是中国的国力,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8·山东德州期末)1980年,美国等西方国家以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为由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中国奥委会也发表声明,不参加此次奥运会。1984年,苏联、民主德国等国家以安全问题为由宣布不参加洛杉矶奥运会,而该届奥运会是中国大陆代表团首次参加奥运会。这反映出()A中国在外交政策上追随美国B国际政治斗争冲击体育运动C意识形态是外交决定性因素D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开始瓦解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中国国家利益,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政治斗争对体育运动的影响,故B项正确;意识形态并非外交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外交政策,故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苏关系恶化是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的开始,故D项错误。答案:B12(2018·湖北联考)下表中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年份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197260321975304156198037551059198538553840A中美建交B周恩来对“文革”的抵制C中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D中美关系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中关建交是在1979年,题干表格从1972年开始,因此A项表述片面,排除;根据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促使中美贸易量增加,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促使中美之间的贸易量迅速增长,故D项正确;周恩来逝世于1976年,B项片面,排除;19721975年中国未进行经济体制调整,排除C项。答案:D13(2018·广西柳州联考)199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仅有4个,1992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猛增至15个。这种变化主要取决于()A中共十四大作出的重大决策B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C中国奉行了不结盟的外交理念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格局的变化对中国外交关系的影响。中共十四大作出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外交无关,故A项错误;1991年底冷战结束,国际局势出现新变化,导致1992年与中国建交国家增加,故B项正确;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始于20世纪80年代,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14(2018·天津六校联考)到2013年底,我国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300多项多边条约,累计派出参加联合国维和的官兵和警察14 500多人次。我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止核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征之一是()A经济外交取得丰硕成果B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C多边外交日益丰富多彩D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时期我国开展的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C项正确。材料说的不是经济方面的外交,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我国与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D项的结论无从得出。答案:C15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外交上对美国、苏联的盟国和与其接近的国家,或定为“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帮凶”,或视作“修正主义的伙伴”“赫鲁晓夫的走狗”,推行四面出击、打倒一切的外交路线。有学者称之为“黑屋外交”。在当时,这种外交政策的推行()A加剧了冷战的紧张程度B恶化了自身的处境和形象C有助于计划经济的实施D否定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从材料信息看,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与苏联、美国都处于敌对状态,对美苏的盟友和与其接近的国家充满敌意,推行四面出击、打倒一切的外交路线,这会使自己陷入外交上的被动状态,即恶化自身的处境和形象,故选B项。答案:B161953年周恩来总理宣布:“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我们愿意同一切愿意维持和平关系的国家建立贸易关系,发展和平经济。”周总理发表此番言论的目的是()A提倡求同存异,以解决国际争端B冲破欧美封锁,改变外贸局面C实行一边倒,加入社会主义阵营D寻扩盟友,应对中苏关系恶化解析: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与材料中的时间“1953年”不符,排除A项;建国初期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势是严峻的,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在经济上实行禁运政策,对中国的外贸非常不利,为了改变这种情形,周恩来发表此言论,B项正确;“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与C项中的“实行一边倒”不符,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才恶化,D项错误。答案:B171952年,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的变化从根本上取决于()A社会文化心理的需求B政府经济政策的导向C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解析:1952年,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对我国封锁包围,苏联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支持,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因此提倡学俄文。1984年,中美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在这些方面,美英处于世界前列,因此,对英语特别重视。正是各种形势的变化引发了不同阶段的外语热,故D项正确。答案:D混淆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181949年2月,毛泽东同米高扬谈话时曾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这实际上是哪一外交方针的萌芽()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解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区分不清。由“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可知,这是要扫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故答案为B项。答案:B对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区分不清19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A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B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C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D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解析:本题考查中非关系,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及识记能力。20世纪50年代初,非洲很多国家尚未独立,新中国主要的建交对象为社会主义国家,B错误;中国既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也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C错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没有非洲国家,D错误,故选A项。答案:A不能准确把握中国外交政策与国际环境的关系20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A苏联已经解体 B两极格局濒于瓦解C中美关系好转 D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20世纪80年代末”的时间限制,并与当时的国际形势相联系形成正确的判断。A项发生在1991年,可排除;C项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可排除;D项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也可排除。答案:B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 复习题: 课练 12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白大夫)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