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2019-2020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 第六单元第3课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课件(31张).ppt

    • 资源ID:4926533       资源大小:1.07M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 第六单元第3课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课件(31张).ppt

    第3课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一、和平与发展:历史和时代的呼唤 1含义:和平问题是指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和平,发展问题是指_的繁荣与发展。 2意义:和平关系到人类的_与命运,发展关系到世界的兴盛和发达。随着历史变迁和时代的推进,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发展趋势和需要解决的两个重大课题。,世界范围内,生存,3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 (1)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整个世界日益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 (2)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两次大战虽然性质不同,但留下了相同的历史经验教训。 (3)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优先发展经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成为世界的潮流。解决带有_的问题取决于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解决。 (4)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维护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二、和平与发展:相互促进的进程 1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与发展是_的。,全球性,相辅相成,(2)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 (3)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 2发展中国家在和平与发展中的作用 (1)没有_的稳定,就没有世界的和平。 (2)没有发展中国家的振兴,就没有世界的繁荣。 3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1)20世纪出现的一些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_、自然资源枯竭、艾滋病蔓延等。 (2)21世纪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和_。,发展中国家,人口急剧增长,局部战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未消除。 各种分裂势力、恐怖势力和极端势力给国际社会不断带来危害。 世界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_拉大。 恐怖主义、走私贩毒、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面临的安全和生存形势更加复杂。 三、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1原因 (1)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_的和平外交 政策, 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贫富差距,独立自主,(2)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创国之一和积极实践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和_的重要力量。 2表现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在_的基础上改善和发展了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实现了中美、中日和中俄关系正常化。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推进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3)中国是建立和平稳定、_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强权政治,平等互利,公正合理,思维导图,知识主线 (1)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的原因,一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二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三是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四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利保证。 (2)20世纪以来,和平与发展面临着严重问题,如全球性问题、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各国发展不平衡等,这些对人类的安全和生存形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1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1)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 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 (2)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甚至造成严重的 经济损失。 (3)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都是在和 平时期完成的,而两次世界大战则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 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和平是发展的前提。,2发展是和平的保证 (1)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加强了各国间的交流 与合作,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共享,为彼此和平共处 提供了物质保障,抑制了世界战争的爆发。 (2)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 事冲突的可能性。 (3)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 力量的壮大。 特别提醒:在学习时,要注意把握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它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解决和平与发展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1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即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90%。没有发展中国家的稳定 与发 展就没有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2解决南北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要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对实现世 界 的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至关重要。西方发达国家是旧秩 序的 最大受益者,它们利用所掌握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极力维 护 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和剥削,攫取 大 量的垄断利润。这是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和社会贫 困的 根本原因。,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及解决途径,特别提醒: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是指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和平,这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命运。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核心问题),是指世界范围内的繁荣与发展,这关系到世界的兴盛与发达。这些都需要发展中国家发挥积极作用。,考查对世界和平发展的理解 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德把人类社会划分成两个阵营:一边是普通百姓,和平对他们而言是最有益的;另一边是王朝统治者,他们不断把百姓赶进战火硝烟。这种区分带有革命性的含义,各国民众应该在理性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在共同的和平的利益上形成跨国界的共识。 托布约尔·克努成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材料二 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 派的遭遇和对犹太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它们来说,德 国 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 进 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 家 号 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 使 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材料三 我们感到,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日 本人民不希望有战争。欧洲人民也不希望有战争。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希望自己发展起来,而战争对它们毫无好处。第三世界的力量,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从政治角度来说, 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都是有利的。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 世界的两大问题(1985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德对世界和平的基 本观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 希特勒”的原因。结合这一事例,简析材料一中康德和平观 的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认为人类保障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后20年中国为维护 世 界和平而做的努力。,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考 查世 界 和平问题。第(1)问从材料一中归纳观点为,注意不 要漏掉 要 点.第(2)问回答第一小问时注意结合希特勒上台的背景并从材料中寻找关键信息提炼要点;第二小问通过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信息不难得出:康德认为和平观是建立在民众理性基础上,但材料二中却反映出它还受到民族观念、统治者的宣传等方面的影响。第(3)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提炼信息:各国人民向往和平,反对战争,第三世界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第二小问是对教材知识的归纳,根据所学从中国新时期的外交表现中提炼要点。,答案 (1)和平是普通百姓的共同愿望;各国民众应该联合起来维护世界和平。 (2)原因:希特勒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煽动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希特勒的欺骗宣传;德国民众认为,希特勒能使德国重新前进;希特勒的扩军备战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局限性:康德的和平观是建立在民众理性的基础上,但在现实中,民众的和平理性却易受到极端民族主义观念、统治者的欺骗宣传等因素的干扰。,(3)理由:世界各国人民希望和平与发展,发展中的中国及第三世界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如答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很大发展也可)。 努力: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结 盟)。实 行 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维护联合国宪章的 宗 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 进地 区和平与发展。,探究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材料一 和平寺位于八达岭长城南麓,由唐代名将尉迟恭督造,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得名“敕赐和平寺”。饱经20世纪战火洗礼的中国老兵,控诉战争罪孽,撞响和平寺千年钟声 人民网,材料二 所有人都应该放下武器,哪怕只是暂时性的,这 种做法可以彰显人性的光辉。 类似的休战可以为战争的参与者重新考虑战争沉重花费的 机会,并且考虑重开谈判的大门,让经历战争的平民可以获 得解放。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材料三 战争不需要浪漫的情绪,只需要睿智的思想。正 像杜黑近百年前预言所云:“胜利总是向那些能预见战争特 性变化的人微笑。”美国还会继续尽可能地利用战争, 来实现其战略目标。 战争演讲录,探究问题 (1)材料一、二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2)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发动局部战争的过程中,打出了 什么新的旗号?这些局部战争在战略战术上有何相同之处? (3)针对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新挑战,我国应该坚持 怎样的立场? 探究思路 本题旨在考查对当今人们反对战争,向往和平这一时代主题的认识,解答时要注意结合材料指出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发动的局部战争,我国的立场应是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尝试答题 (1)反对战争,向往和平。 (2)旗号:反恐,人权。相同之处:多边性(或以美国为主导的多国部队对付一个国家);高科技性。 (3)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化解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学思之窗(教材P152) 结合课文思考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客观 前提是什么?它们又是怎样相互联系、彼此促进的? 提示:(1)客观前提:冷战结束,国际局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现代科技突飞猛进; 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解决 一些带有全球性的问题,最终要取决于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 题的解决。 (2)和平与发展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二、本课测评(教材P155) 1结合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举例说明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之间的关系? 提示:(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德等主要交战国都大伤元气,英国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法国经济长期不振,战败的德国受到极大削弱,奥匈帝国分崩离析。这些国家 的 发展一度举步维艰。 (2)在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和平时期,为 这些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德国迅速崛起, 英 法经济也向前发展。,2为什么说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提示:(1)中国人民从历史经历中深知和平与独立来之不易。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 国 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 的 基本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 策 的宗旨。 (2)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创国之一和积极的实践者,是中国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自改革 开放 以来,中国政府始终不渝地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这本身就是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 重 大贡献。中国是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 新 秩序的积极倡导者。,三、学习延伸(教材P155) 请思考:法国与德国从宿敌变成友好邻国,其主要原因 是 什么?法德关系的这一重大变化,对欧洲有何影响? 提示:主要原因:双方认识到战争不能解决问题,只能 是 两败俱伤,对国家和民族都没有好处。影响:促进了欧洲联合,两国的优势得到发挥,保证了两国的和平共处,并对欧洲 和 世界产生了积极影响。,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 第六单元第3课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课件(31张).ppt)为本站会员(白大夫)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