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复习+现代文+文言文.pdf

    • 资源ID:4949308       资源大小:57.47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复习+现代文+文言文.pdf

    - 1 - 资料 1:高中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复习 现代文复习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第一单元 见资料 2 二、掌握下列词语的意义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腮凝新荔:红润的腮颊宛如新鲜的荔枝。 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放诞:行为放纵,没有规矩。 风骚:这里指姿容俏丽。 便宜:方便。 磊着:层叠地放着。 内帏:内室,女子的居处。帏,幕帐。 总角:把头发扎成髻。借指幼年。 惫懒:涎皮赖脸的意思。 偏僻:文中指偏激,不端正。 乖张:偏执,不驯服,与众不同。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妩媚的风韵生于含愁的面容,娇怯的情态出于孱弱的病体。态:情态,风韵。 靥:面颊上的酒窝。袭:承继、由, 而来。 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敛:收拢;屏:抑制呼吸。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 怯弱不胜:形容身体娇嫩不能支持的样子。 间或一轮:偶尔转动一下。 支吾(书上为支梧) :用含混的话搪塞。 不更( g ng)事: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人情世故。更:经历。 怨府:怨恨集中的所在。这里指埋怨的对象。 淡然:漠不关心的样子。 俨然:这里指摆出十分庄重的样子。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闹。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 讪讪:难为情的样子。 蹙缩:皱缩。 强( jià ng) :固执,不听劝导。 窈陷:深陷。窈:幽深。 攮: (用刀、叉)使劲儿刺。 畏葸:畏惧。 三、文学常识 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2、长篇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金玉缘,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贾、 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 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作品的主题也没有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 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 千疮百孔,摇摇俗坠。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 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 然走向灭亡。在中国, 红楼梦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林黛玉进贾府是全书的序幕之一,通过一个从未到过贾府的人物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一个庞大的 - 2 - 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栩栩如生。林黛玉的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生性敏感、言行谨慎等,王熙凤的泼辣、精明能干、刁钻狡黠、善于逢迎等,贾宝玉的英俊多情、任性率真 和敢于反叛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3、 祝福围绕鲁四老爷家的几次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位纯朴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一生勤劳善 良,对生活要求极低,到头来却挣不到鲁迅所说的一个“做稳了”的“奴隶”的资格,只能悲惨的死去。深 刻的揭露“四权” (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中国妇女的迫害,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 4、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后期的代表作,1954 年凭借此作“精通于叙事艺术”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 奖。本文通过主人公桑地亚哥与鲨鱼的顽强搏斗的描写,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 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 凭借着勇敢坚毅、自信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文章赞美和讴歌了不服输的硬汉 子精神。 5、科普说明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以传授一般 科学知识为目的,要求有很强的科学性,严格遵循科学的原理,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一种是科学小 品,多用文艺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原理,在表达上经常凭借生动的比喻、有趣的联想,在讲清科学 道理的同时,还能使读者得到某种感情上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科普说明文的三个特点为:知识性、趣味 性和通俗性。 动物游戏之谜是一篇综述性的科技小论文,多为客观性的描述;宇宙的边疆是一篇解说 词,以“我们探索宇宙的旅程”贯串全文,详细介绍了宇宙的组成情况,有议论也有情感抒发,像与朋友促 膝谈心,亲切自然;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一篇自传性质的文章,讲述了自己童年的两件与科学接 触的趣事。 文言文复习 第二单元文言常识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所守或匪亲。(匪:通“非” ,不是。)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或今义 以手抚膺坐长叹(古义:徒,空。今义:作动词。 ) 丛菊两开他日泪(古义:往日,过去。今义: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无边落木萧萧下(古义:树叶。今义:树木。 )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因此写了。今义:表原因。 ) 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纪大了。今义:长子,长兄等。 ) 朝来暮去颜色故。(古义:容貌。今义:色彩。 ) 又闻此语重唧唧。(古义:叹息声。今义:一般指虫鸣。 ) 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刚才。今义:朝着前面。 )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言:感斯人言(话语)为:因为长句(写)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初为霓裳后六么(弹奏)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为君翻作琵琶行(为,替) 命:遂命酒(吩咐)暂:凝觉不通声暂歇(短暂) 命曰琵琶行(取名)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 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转砯崖转石万壑雷(使转动)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却坐促弦弦转急(更,越) 转轴拨弦三两声(转动) 幽:别有幽愁暗恨生(深沉)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 幽咽泉流冰下难(形容隐晦,不畅达)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 野芳发而幽香(清幽幽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昏暗) 可:畏途巉岩不可攀(可以)此情可待成追忆(难道,哪能) - 3 -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动,使, 凋谢。)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动用法,为, 发愁) 侧身西望长咨嗟(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砯崖转石万壑雷(砯:名词用作动词,冲击。转:使动用法,使 , 滚动。) 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动用法,使 , 凋落衰败。) 闻舟中夜谈琵琶声(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 遂命酒(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歌以赠之(歌:名词用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难于上青天(状语后置)感斯人言(被动句) 转徙于江湖间(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 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 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沉吟放拨插(于)弦中(省略句) 第三单元文言常识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 ,仅仅。)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 ,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花白。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道路。) 輮以为轮。(輮:通“煣” ,使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 ,再。暴:通“曝” ,晒。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 ,才智。)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 ,资质,禀赋。 ) 合从缔交。(从:通“纵” ,合纵,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威振四海。(振:通“震” ,震慑。)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 ,困顿,失败。 ) 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 ,呵问。)始皇既没。(没:通“殁” ,死。) 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崛起。)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传授。) 赢粮而景从。(景:古“影” ,像影子一样。 )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指不从师学习。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 (古:谷物收成不好。今义:凶恶,厉害。 ) 弃甲曳兵而走。(古:逃跑。今义:行,走路。 )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同意、认可。)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这样,却。今义:转折连词。 )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今义:没有罪过。 ) 金就砺则利。(古:指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黄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古:检查。今义:参加、参见等。 ) 用心一也。(古:用,使用;心,心力。今义:集中注意力,存心。) 蟹六跪而二螯(古:足,脚。今义:两膝弯曲,单膝或双膝着地。)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安置,安身。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物身上。) 流血漂橹。(古:盾牌。今义:指划船的工具。 ) 以为桂林、象郡。(古:把 , 作为。今义:认为。) 赢粮而景从。(古:背负,担负。今义:获得,获胜。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吾从而师之。(古:跟随并且。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今义:没有。) - 4 -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一般人,普通人。今义:许多人。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风尚。今义:道路,道德。 ) 小学而大遗。(古:在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 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数罟不入洿池(密) 扶苏以数谏故(屡次) 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 百发百中(发射)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 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 兵:非我也,兵也(兵器) 穷兵黩武(军事力量)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草木皆兵(兵士) 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助词)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兼词,于此) 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湖(横渡) 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以为绝妙(到了极点)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读 qi ng,竭力,勉强)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利用)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不真,假装)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 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制: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帅、指挥) 博闻强志(见闻、知识)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制伏) - 5 -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终岁不制衣则寒(制作) 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跑的士兵)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 , 灭亡) 秦无亡矢遗鏃之费(丢失) 利: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有利的形势)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好处) 河曲智叟以应(通“无”,没有) 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汝心固之,固不可彻(固执)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 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计算)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 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揣度) 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相当“于”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语气) 从:惑而不从师(跟随)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 所以: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 , 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 , 的原因) 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 而耻学于师(向,引出动作对象) 吾师道也(学习) 师必退(军队) 于:师不必贤于弟子(比,引出比较对象) 不拘于时(被,引出动作主动者) 其皆出于此乎(在,引出动作的处所)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鼓。)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从事。) 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名词用作动词,吃。) 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輮以为轮(輮:使动用法,使 , 弯曲。)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履至尊而制六合(履:名词作动词,登上。)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词作动词,安排次序。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朝拜。)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名词作动词,称王。)内立法度(内:名词用状语,对内。)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牖:名词作状语,用破瓮、用草绳。绳、枢:名词作动词,做窗户、系户枢。)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口袋一样。)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形容词作动词,险固的地势。)尊贤而重土(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看 重。 ) - 6 - 天下云集响应(云、响:名词作状语,像浮云、回声一样。) 赢粮而景从(景: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形容词作动词,处于困境之中。) 外连衡而斗诸侯(外:方位名词作状语,对外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相斗。) 流血漂橹(漂: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漂浮。)吞二周而亡诸侯(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灭亡。) 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退却,击退。)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灭亡。) 会盟而谋弱秦(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削弱。)约从离衡(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离散。 ) 以愚黔首(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愚昧无知。) 以弱天下之民(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弱,削弱。) 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名词作动词,从师。) 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 是故圣益圣(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益愚(愚:名词作意动用法,以, 为师。) 则耻师焉(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耻。)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 师。 ) 孔子师郯子(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师。)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有”即“有之” ,宾语前置) 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孝悌之义”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于道路”,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省略句)七十者可以(之)食肉矣。(省略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蓝”,介词结构后置。 )輮以(之)为轮(省略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之利”“之强”,定语后置。 )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省略句) (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百越之君)委命下吏(省略主语) 以(之)为桂林、象郡铸以(之)为金人十二(省略宾语) 聚之(于)咸阳(省略介词)(人)问之, (士大夫之族)则曰 ,(省略主语) 其下(于)圣人也亦远矣(省略介词“于”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师不必贤于弟子( “于弟子”,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乎吾”,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五、文言虚词 1.而 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群聚而笑之 /倚歌而和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 /惑而不从师 /小学而大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而秦兵又至矣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侣鱼虾而友麋鹿/二败而三胜 /岂 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夫赵强而燕弱/劳苦而功高如此/ 连词,表承接。登高而招/顺风而呼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吾从而师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 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7 - (6)连词,表因果。赂秦而力亏 /战败而亡 (7) 连词,表目的。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8) 代词,你,你的。而母立于兹 2 于 (1) 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皆出于此乎 /月出于东山之上 (2) 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长于臣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 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 /当其欣于所遇 (4) 介词,向。而耻学于师 /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5) 介词,对于。于其身也 /贪于财货 /寡人之于国也 / (6) 介词,被。不拘于时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激于义而死焉/不能容于远近/而君幸于赵王/吾长见笑于 大方之家 / (7) 介词,在。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 /于是饮酒乐甚 (8) 介词,到。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终期于尽 (9)介词,给。归璧于赵 (10)介词,与,同。故燕王欲结于君/有要于时也 /有似于此 / (11)介词,对。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3之 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人非生而知之者/作师说以贻之/巫医乐师 百工之人 /郯子之徒 /子孙视之不甚惜(指土地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代词,前一个代 “秦“,后一个代 “贿赂 “)/ 此 言得之 (指上文说的道理)/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前一个代指 “秦“;后一个助词,的)/ 奈何取之尽锱铢 (代财物 )/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 )/ 人皆得以隶使之(指代他们 )/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苟以天下之大 /人君当神器之重/仰观宇宙之大 助词, 的。非蛇蟮之穴, 无可寄托者 /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 /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以为凡 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4)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凌万顷之茫然/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夫晋,何厌之有/ (5)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之不传也久 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苟非吾之所有 /吾与子之所共适/夫人之相与 /不知老之将至 (6) 动词,往,去。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佯狂不知所之者/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及其所之既倦 (7)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 /树之以桑 /顷之,持一象笏至/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4焉 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激于义而死焉/朝济而夕设版焉 语气助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吴之民方痛心焉/子亦有不利焉/尽心 焉耳矣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3)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 (4) 代词。去今之墓而葬焉(代五义士 )/ 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 “王 “) (5) 疑问代词。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哪里 ) 5 其 (1) 代词,那 ,那些。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则移其民于河东 (2) 代词,人称。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们 ) / 君知其难也 (这)/失其所与 (指代自己 )/其实亦百倍 (指获得的土 地)/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指赵国 )/ 其势弱于秦 (指六国 ) (3) 代词,他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移其粟于河内(代河东的 )/ 无失其时 (它们的 ) /其名为鹏 /使六 国各爱其人 (4)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其皆出于此乎 (5) 副词,表反问语气。其可怪也欤 /其可忽乎 (6) 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 吾其还也 (7) 用在选择问句中,是还是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8 - 6乎 (1) 介词,相当于“于“,译为 “在“。 生乎吾前 /相与枕藉乎舟中 (2) 介词,相当于“于“,表比较,译为“比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 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其皆出于此乎 (4) 语气助词,表感叹,译为“唉“、“呢“。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 语气词,表示疑问。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 (6) 形容词词尾。郁乎苍苍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7也 (1) 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社稷之臣也 / (2)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3) 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其可怪也欤 8为 (1) 语气词,表反问。何以伐为 /何辞为 (2) 介词,给,替。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君为我呼入 /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 (3) 介词,为了。故为之文以志/草木为之含悲 (4) 介词,被。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天下笑 /吾属今为之虏矣/重为乡党所笑 (5) 介词,因为。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6) 介词,对,对于。为之奈何 (7) 动词。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成为 )/ 为国者(治理)/以旌其所为 (做)/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 ) 9以 (1) 介词,因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 (2) 介词,凭借。秦以攻取之外 /苟以天下之大 /以资政殿学士行/ (3) 介词,把。举以予人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五百岁为春 /引以为流觞曲水 (4) 介词,用。以地事秦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亦足以畅叙幽情 (5)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然而隐忍以行/越国以鄙远 (6)连词,表目的,来。挟匕首以备不测/亦以明死生之大/焉用亡郑以陪邻/阙秦以利晋 (7) 连词,表修饰。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必竭诚以待下 (8) 连词,相当于 “而“,表转折。以有尺寸之地/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9) 连词,相当于 “而“,表并列。戒奢以俭 /纵情以傲物 (10) 连词,因而。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11) 连词,以致。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 (12)动词,认为。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10所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或因寄所托 /当其欣于所遇 /及其所之既倦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复习+现代文+文言文.pdf)为本站会员(tbuqq)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