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角》优秀教学设计.pdf

    • 资源ID:4984632       资源大小:170.6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角》优秀教学设计.pdf

    1 43 角 43.1 角 教学目标 1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及表示方法,并在图形中认识角、 熟悉角的表示方法; 2理解度分秒的换算,会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难点 )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观察了下面实物,你发现这些实物给我们共同的形象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类型一】角的定义 例 1 下列关于角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角的边越长,角越大; 在角一边延长线上取一点 D; 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A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解析:角是由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错误;角的大小与开 口大小有关, 角的边是射线, 没有长短之分, 错误;角的边是射线, 不能延长, 错误;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说法正确 所 以只有 正确故选 A. 方法总结:本题主要是对角的定义的考查, 正确理解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需要熟练掌握 【类型二】角的表示方法 例 2 下列四个图形中, 能用1、AOB 、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图 形是( ) A B C D 解析:在角的顶点处有多个角时, 用一个字母表示这个角, 这种方法是错误 的所以 A、C 、D错误,故选 B. 2 方法总结:角的两个基本元素中, 边是两条射线, 顶点是这两条射线的公共 端点解题时要善于排除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的干扰,选出能准确描述 “角”的 说法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表示角顶点的字母在中间 【类型三】判断角的数量 例 3 如图所示,在 AOB 的内部有 3 条射线,则图中角的个数为( ) A10 B 15 C 5 D 20 解析:可以根据图形依次数出组成角的个数;或者根据公式求图中角的个数 是: 1 2×5×(51)10. 故选 A. 方法总结: 若从一点发出 n 条射线,则构成 1 2n( n1)个角 探究点二:角的度量 例 4 (1)用度、分、秒表示48.26°; (2) 用度表示 37°2436. 解析: (1) 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根据1 度60 分,即 1° 60,1 分60 秒,即 160把大单位化成小单位乘以60 即可; (2) 根据度分秒之间 60 进制的关系计算 解: (1)48.26 ° 48°0.26×60 48°150.6×60 48°15 36; (2) 根据 1°60,160得 36÷600.6,24.6 ÷600.41 °, 所以 37°2436用度来表示为 37.41 °. 方法总结:用度、分、秒表示的角度和用度表示的角度的相互转化的过程正 好相反: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而小单位化大单位要除以进率 三、板书设计 1角的概念 (1) 有公共端点; (2) 两条射线 2角的表示方法 (1) 三个大写字母,端点字母在中间; (2) 一个大写字母; (3) 数字或希腊字母 3度、分、秒的换算 1°60,160. 教学反思 本节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点出课题,引导学生明确角的初步概 念课中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时间、空间、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去 3 表述,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 去思考,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有针对性的设计例题、习题,从 而完成教学目标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教学目标 1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重点) 2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能够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相关计算问题,会 用量角器画角的平分线;(难点) 3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用量角器画角平分线、用折纸法确定角平分线的过 程,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有一天聪聪和明明各带了一把折扇(状态如下 ) 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 聪聪:“我的折扇张开大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 明明:“我的折扇长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 同学们有办法帮他们进行判断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角的比较 例 1 如图,射线 OC ,OD分别在 AOB 的内部,外部,下列各式错误的是 ( ) AAOB AOC .D 错误,故选 D. 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角的比较大小,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比较大小的 方法 探究点二:角度的有关计算 【类型一】利用角平分线进行角度的计算 例 2 如图, AOB 120°,OD平分 BOC ,OE平分 AOC . (1) 求EOD 的度数; (2) 若BOC 90°,求 AOE 的度数 4 解析: (1) 根据 OD平分BOC ,OE平分AOC 可知DOE DOC EOC 1 2 (BOC AOC ) 1 2AOB ,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2) 先根据 BOC 90°求出 AOC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 结论 解:(1) AOB 120°,OD平分 BOC ,OE平分AOC , EOD DOC EOC 1 2(BOC AOC ) 1 2AOB 1 2×120°60°; (2) AOB 120°, BOC 90°, AOC 120°90°30°, OE 平分 AOC , AOE 1 2AOC 1 2×30°15°. 方法总结:能够根据图形正确找到角之间的和差关系,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 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二】利用三角板叠合进行角度的计算 例 3 如图,将一副三角板折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O ,则 AOC DOB ( ) A120° B 180° C 150° D 135° 解析: 由图可得 AOC DOB AOB COD 90° 90°180°. 故选 B. 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角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示,发现几个角之间的关系 【类型三】折叠问题中角的计算 例 4 如图,将矩形 ABCD沿EF折叠,C点落在C,D点落在D处若 EFC 119°,则 BFC 为( ) 5 A58° B 45° C 60° D 42° 解析: 将矩形 ABCD 沿 EF折叠, C点落在 C,D点落在 D处, EFC 119°,EFC EFC 119°,EFB 180°EFC 61°,BFC EFC EFB 119°61°58°,故选 A. 方法总结:掌握折叠的性质, 要善于发现题中的隐含条件:折叠前后两图形 是完全重合的,其角不变 探究点三:角度的换算 例 5 计算: (1)153 °294226°4032; (2)110 °36 90°3728; (3)62 °2417×4; (4)102 °4321÷3. 解析: (1) 相同单位相加,超过60 向上一位进 1 即可; (2) 先借 1°化为分 和秒,然后同一单位分别相减即可得解;(3) 每一个单位分别乘以4,分、秒超 出 60 的部分向上一个单位进1 即可; (4) 从度开始计算,余数乘以60 继续除以 3 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1)153 °294226°4032179°6974180°1014; (2)110 °36 90°3728 109°9560 90°3728 19°5832; (3)62 °2417×4248°9668249°378; (4)102 °4321÷3102°4281÷334°1427 . 方法总结: 角度的运算规律为: (1) 加减法时将同一单位进行加减,加法够 60 进 1,减法不够减要借1 当 60;(2) 乘法时将数与度、分、秒分别相乘,然后 从小到大逢 60 进 1;(3) 除法时用度先除,把余数化为分,再加上原来的分,用 这个数除以除数,把余数化成秒,再加上原来的秒,再用这个数除以除数,如果 除不尽,就按题意要求,进行四舍五入 三、板书设计 1角的比较方法 (1) 度量法; (2) 叠合法 2角的计算 (1) 角平分线; (2) 角的折叠 3. 角度的换算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角的大小的比较、角的和差关系, 角的平分线 可利用 类比线段的学习方法引出角的大小的比较的两种方法:度量法、叠合法对于本 节教学要把握以下几点: 1首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对旧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使学生能 对角的知识有一个更深的记忆 2在角的形象比较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 3重叠法是一个难点,但此法比较适用于实际中的比较对于角度的计算 要设计各个类型的教学 6 43.3余角和补角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重点) 2能利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进行计算和简单的推理(重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让学生观察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建于 1173 年,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 工设计为垂直建造, 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 斜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余角和补角及其性质 【类型一】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例 1 如果 与 互为余角,则 ( ) A180° B 180° C90° D 90° 解析: 如果 与 互为余角,则 90°. 故选 D. 方法总结: 正确记忆互为余角的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类型二】利用余角和补角计算求值 例 2 已知 A与B互余,且 A的度数比 B度数的 3 倍还多 30°,求 B的度数 解析: 根据A 与B 互余,得出 AB90°,再由 A 的度数比 B 度数的 3 倍还多 30°,从而得到 A3B30°,再把两个算式联立即可求出 2的值 解:A与B互余, AB90°,又 A的度数比 B度数的 3 倍还多 30°,A3B30°,3B30° B90°,解得B15°. 故B的度数为 15°. 方法总结:此题把角的关系结合方程问题一起解决,即把相等关系的问题转 化为方程问题,利用方程组来解决 【类型三】余角、补角和角平分线的综合计算 例 3 如图,已知 AOB在AOC 内部, BOC 90°,OM 、ON分别是 AOB , AOC 的平分线, AOB 与COM 互补,求 BON 的度数 7 解析: 根据补角的性质,可得 AOB COM 180°,根据角的和差,可得 AOB BOM 90°,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 可得BOM 1 2AOB ,根据解方程, 可得AOB 的度数,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 解:由AOB 与COM 互补,得 AOB COM 180°. 由角的和差,得 AOB BOMCOB180°,AOBBOM90°. 由 OM 是AOB 的平分线,得 BOM 1 2AOB , 即AOB 1 2AOB 90°. 解得 AOB 60°. 由角的和差,得 AOC BOC AOB 90°60°150° . 由 ON平分AOC得AON 1 2AOC ×150°75°. 由角的和差,得 BON AON AOB 75°60°15°.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余角与补角及角平分线的相关知识,利用了补角的性 质,角的和差,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计算,解决问题一定要结合图形认真分析, 做到数形结合 探究点二:方位角 【类型一】利用方位角确定方向 例 4 M地是海上观测站,从M地发现两艘船A、B的方位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船 A在 M的南偏东 30°方向 B船 A在 M的南偏西 30°方向 C船 B在 M的北偏东 40°方向 D船 B在 M的北偏东 50°方向 解析: 船 A 在 M的南偏西 90°30°60°方向,故 A、B选项错误;船 B 在 M的北偏东 90°50°40°方向,故 C正确,D错误故选 C. 方法总结:用方位角描述方向时, 通常以正北或正南方向为角的始边,以对 象所处的射线为终边, 故描述方位角时, 一般先叙述北或南, 再叙述偏东或偏西 8 【类型二】方位角的有关计算 例 5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艘轮船从港口O出发,当分别行驶到 A、B、 C处时,经测量得甲船位于港口的北偏东44°方向,乙船位于港口的北偏东76° 方向,丙船位于港口的北偏西45°方向 (1) 求BOC 的度数; (2) 求AOB 的度数 解析:(1) 根据方向角的表示方法,可得EOB ,EOC 的度数,根据角的和 差,可得答案; (2) 根据方向角的表示方法,可得EOB ,EOA 的度数,根据角的和差,可 得答案 解:如图,(1) 由乙船位于港口的北偏东76°方向,丙船位于港口的北偏西 45°方向,得EOB 76°,EOC 45°. 由角的和差, 得BOC EOB EOC 76°45°121°; (2) 由甲船位于港口的北偏东44°方向,乙船位于港口的北偏东76°方向, 得EOB 76°, EOA 44°. 由角的和差,得 AOB EOB EOA 76° 44°32°. 方法总结:解决本题主要是理解方向角的表示方法,结合图形找到相应的角, 然后进行计算 三、板书设计 1互余、互补 (1) 和为 90°的两个角互余; (2) 和为 180°的两个角互补 2方位角 教学反思 通过比萨斜塔这一学生熟知的著名建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运用现代化 的教学手段, 把图形的“静”变成“动”,在动态课件演示中引出概念,增强了 趣味性,并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这 样也把书本上原本呆板的概念激活了,使数学知识充满新鲜感, 实现了书本知识 和学生发现的一种沟通,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敏感性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角》优秀教学设计.pdf)为本站会员(tbuqq)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