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高中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pdf

    • 资源ID:5009337       资源大小:61.4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pdf

    21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标要求】 1. 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 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 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4. 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教材分析】 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以区域生态建设为主线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 以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方法。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4. 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图表对比方法。 2. 尝试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图像查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强化科学的人地观 念。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成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 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教学难点】 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发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会产生影 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本章我们分别以我国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利用为典型案例,探讨在不同的区域如何进行不同的生态环 境建设。 【板书】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承转) 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的危害性在于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今 天我们就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来谈谈荒漠化的防治。 【板书】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板书】一、荒漠化 1土地退化的形成: 2荒漠化 概念: 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及一些半湿润地区 的土地退化 。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 荒漠般的景观。 形成: 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影响: 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 的陆地、 23 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 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我国荒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的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南 方湿润地区,青藏地区。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7.4 万平方千米,占陆地国土的1/4 。 ) (承转) 目前,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最严重的地区是西北地区。本章我们以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西北 地区为例,来了解该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发展和主要防治措施,并通过了解局部取得的一些治理经验,供 其他地区借鉴。 【板书】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我国西北地区的概况 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 和内蒙古大部。 (引导学生读P16 图 2.1 “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说明) 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引导学生读P16 图 2.1 “西北地区 的位置和地形” ) 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干旱成因: a.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b. 高山环绕盆地地形,青藏高原隆起,阻隔水 汽进入。 (讲解) 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很少受海洋水汽影响,再加上周边高大山地特别是隆起的青 藏高原,进一步阻隔了水汽的进入,干旱就成为了这一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并且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 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由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植被景观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变化)(引导学生读P17图 2.2 “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 方向西东 规律 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减少 地 形 区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贺兰山以西贺 兰 山 内蒙古高原东部 年降水量不足 50 毫米200 毫米以下200 毫米以上 干旱程度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的草原地带 土地缺少了 水分和养分 植物就无法 正常生长 在 没 有 了 植 被 保护的情况下 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 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 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 一步流失 继续发展 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 如同荒漠般般的景观,即发 生土地退化 自然景观 沙漠和戈壁(只在些高耸的山地 迎风坡, 降水稍多, 山顶冰雪覆盖。 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 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 草原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脆弱的生态环境: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具有潜在的荒 漠化的威胁。 a.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 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b. 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c. 大风 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 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 。 (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17“活动” (说明) P17 图 2.3 “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相互作用”表示了荒漠化两个正反馈效应(恶性循环),说 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说明: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 决定性作用。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根本原因):首先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其次是人类活动不当,对 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 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引导学生读P18 图 2.5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 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 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一些农牧民为了增 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 药材、发菜等。 固沙、防止风沙 前 移 和 抑 制 地 表 起 沙 的 植 被 遭破坏 过度放牧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 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 缘。 (引导读P19“阅读:掘井的负作用”) 加 速 了 草 原 退 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 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 的沙质土壤区。 使 沙 化 土 地 连 片发展 水资源 利用不当 绿洲地区:在荒漠地区作物生长必须依靠水 源灌溉。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 田规模,但迫于人口增加的压力,盲目扩大 开垦规模,导致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 绿 洲 荒 漠 化 日 趋严重 灌溉农业区: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 不当,加上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 极易在地表聚集。 出 现 另 一 种 荒 漠 化 现 象 次生盐渍化 (练习) 请同学们阅读P1819“阅读: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丝绸古道”,并思考: 1. 图中河流的水量变化 特征和主要补给方式是什么?(越往下游水量越少,为季节性河流;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2. 古今道路的变 化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了荒漠化的发展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或由于人类活动的足迹和不合理的开发, 牧场超载转牧脆弱地区 荒漠化加剧 劳动力需求 草地缩小草地变旱地 人口增加 弃耕后 荒漠化的范围也越来越大,环境越来越恶化。) (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20 21“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1萨赫勒地区位于撤哈拉沙漠的南缘。请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 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资料表明萨林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 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可想而 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 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 两个 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 敏感地区。 客观上, 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2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 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 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根据图 2.8 , 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行对比, 比较它们对草场的影响。从表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 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 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 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3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早 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分析这一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 能产生哪些影响?(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 结果是:见下图) 4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上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 请你解释下图(图2.10 ) ,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 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 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 (过渡) 荒漠化的扩展和延续,使大片良田被毁,土地自然生产力逐渐丧失,沙尘暴盛行,生态环境恶化, 这一切都在制约着西北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防治荒漠化刻不容缓。 【板书】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的防治内容: 预防 :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扭转 :正 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 :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荒漠化的防治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 盐碱 ) 、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 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引导学生读P22 图 2.11 “植物固沙” ) 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 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引导学生读P22 图 2.11 “植物固沙” ) 人们将水分条件较好,开有一定植物生长的沙漠圈围起来,实行封沙育草,促使植物天然更新;或者 选育梭梭、柠条、沙拐枣 等优良固沙植物进行人工补种。实践证明,这是改造利用沙漠行之有效的方法。 (思考) 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想一想, 这是为什么 ? (这是由当地干旱的环境决定的。水分条件消失容易而形成难。) 治理重点 :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治理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a. 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b. 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c. 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 态环境的保护。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a. 干旱地区的绿洲地区: 应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 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 b. 在缺乏水源的地区: 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a. 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 b. 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 c. 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还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的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 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 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引导学生读P23图 2.12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 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 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 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阅读) 请同学们阅读P2425“阅读: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 (强调) 此阅读材料介绍了苏联垦荒区的自然背景、垦荒导致的严重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该地区防治 荒漠化的主要方向是: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荒漠化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结果。防 治荒漠化应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核心,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土地退化的形成: 2荒漠化:概念: 形成: 主要表现: 影响: 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我国西北地区的概况:位置范围: 地形特征: 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干旱成因: 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脆弱的生态环境: 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根本原因):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的防治内容:预防 、扭转、恢复 荒漠化的防治原则: 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 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 治理重点: 治理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用地之间 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 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pdf)为本站会员(tbuqq)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