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摄影留学后”学术研讨会发言稿.docx

    • 资源ID:506417       资源大小:22.19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摄影留学后”学术研讨会发言稿.docx

    第 1 页 “摄影留学后”学术研讨会发言稿 特征码 CVnCoqUKMdhyIqfCxobc “摄影留学后”学术研讨会发言稿 今天这是个很有意义的事。我发言的题目是“阶段” ,原想用 “革命”这词,后来觉得不行,太敏感了,用了“阶段”这个 词。 先谈谈有关出国学习的人。石志民比我早,在石志民跟我 之间还有一个邓姓的摄影师,是清华美院出去的。而比石老师 还早的是金伯宏,他出版有我在美国学摄影一书,文字不 错。我在清华、北京电影学院等十多所大学都教过书。上课从 不点名,我跟学生说你们可以不用来,不过不来是你们的损失, 不是我的损失。一来我介绍的多是别的地方学不到的。二来学 校给我的报酬是固定的,不因多一个少一个而变化。谢谢大家 这么晚了还坐在这里,希望我的观点能给大家有所启发。 第 2 页 首先我百分之百支持朱炯老师的观点,她今天谈的好几个 点,都是我想讲的。再来回应一下黄东黎,我回国后,也一直 帮着很多大活动做翻译,认识了很多美国和欧洲摄影界的重要 人士。积累了不少人脉资源。积累资源、整合资源和利用资源, 是人生的三个步骤,你应该尽快地迈过去。还有帮人做事,选 择做事,挑头做事,也是人生的三个阶段,也应该尽快迈过去。 第二,介绍一下我的经历。我从业摄影 31 年了,学习摄影 43 年,留学回来也已经 23 年了。上世纪 80 至 90 年代做新闻 摄影和图片编辑。这个世纪的前一半做展览和策展,后一半的 十年是做收藏和拍卖,经历了过去三十年中国摄影界发展变化 的所有重要阶段,觉得可以写一部有关中国当代摄影发展的个 人史。九十年代上半叶,是摄影师的年代,下半叶是图片编辑 的时代,那时我教新闻摄影和图片编辑,在电影学院。进入本 世纪,摄影节和艺术摄影起来了,我教策展和摄影艺术品的创 作,在清华美院;现在帮助北京外国语大学新成立的传播学院 做一个跨文化跨语言的视觉研究中心,如果能做成的话,不仅 在座的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中心的资源,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拓 第 3 页 展的平台。 第三,谈谈中外摄影文化交流的层面。我将中外摄影文化 交流分成三个层面。第一是把国外的东西介绍进来,在座的所 有人都是通过介绍国外的摄影在中国取得了话语权,建议大家 尽快迈过这一个层面。不是说大家不要介绍国外的摄影,是希 望大家尽快进入到中外摄影交流的第二个层面。第二层面就是 我们能够跟国外的学者、专家、策展人、收藏家们共同讨论中 国的摄影。我们基本了解国外的摄影体系,我们了解中国的体 系,我们能够跟他们坐下来平等地讨论中国的摄影,告诉他们 谁是好的摄影家,那件是好的摄影作品,中国的摄影文化是什 么东西,我们现已经有能力平等地与他们交流中国的摄影的阶 段。为什么这么说?八十年代出国时,我们是花读研究生的钱 去学基本的摄影常识。那时国内西方的摄影资讯非常少,你说 什么都有人登。现在学摄影的,在出国前都有机会接触到国外 最新的摄影资讯,甚至最好的原版的摄影书,对国外应该是比 较了解的。如果归国的留学生,还仅仅处在推介国外摄影上, 并没有发挥个人的优势。 我不知道在坐的年轻一代,年轻的老师能不能走到第三个 第 4 页 层面段,我有自知之明,我是不可能了。第三个层面就是能跟 外国的同行、外国的专家学者们坐下来,而且是平起平坐地来 讨论外国的摄影家,讨论外国的摄影作品,讨论外国跟国际摄 影的发展趋势,并影响他们。我希望在座有年轻人能达到这个 层面,不单单只是把外国的摄影介绍到国内来。 举一个我经历过非常重要的例子。我上学的 Syracuse 大学有一 位老师玛丽·玛丽亚(Mary Marie) ,相信在座不少人都看过她 的摄影与摄影批评家 , 改变摄影的一百个创意和艺术 与创意 ,这些都有中译版了。但是她最重要的是摄影文化史 ,这书到现在还没翻译过来。我跟她说世界摄影史中没有中国, 现在出现在世界摄影史中的所有有关中国摄影的内容都是有缺 陷,甚至是错误的。这我们不能怨人家,我们自己没有一本好 的完整的中国摄影史 。所以,我就把看到的好的中国年轻摄 影师的作品、好的中国摄影画册,都寄出去给她,让她了解中 国的摄影文化,希望能对她的研究产生影响。两年前,她给我 来了封信,说有个中国摄影师,很著名的,在国外拿了很多纪 实摄影的大奖,她问这个摄影家怎么样,她准备在 20XX 版的 摄影文化史上介绍。这位摄影师在起步阶段,我帮过他, 打过几次交道,不过每次他都给我挖坑,把我给陷了进去。我 将国内有关这个摄影家在拍摄时有违职业伦理道德的公开报道 和争论翻译成英文传过去,她了解后,就把这个摄影家从摄 第 5 页 影文化史书中删去了。 解构的事情容易,难的是怎么去组构。在向玛利亚介绍中国的 情况时,我将 20XX 年上海国际摄影节世纪之交中国纪实摄影 展览的全套资料也寄给了她,向她推荐了十多位优秀的纪实摄 影家。最后,她基于我提供的资料,加上她自己收藏到的中国 当代影像艺术的资料,合起来在她的摄影文化史第四版中 增加了一节“聚焦中国” (Focus in China) ,前半部分谈八、 九十年代的中国纪实摄影,后半部分谈中国的当代摄影。此文 虽然很短,但因为我的努力和资料提供,让摄影文化史这 部重要的史书中,有了中国的内容,甚至可以说有了中国的声 音。我建议大家可以在这个层面上,去谈论中国的摄影。 第三层面,参与到世界摄影文化的评论和世界摄影史的构建中 去。 世界摄影史中没有中国的部分,那就给在座各位提供了 一个绝佳的机会。摄影是一个非常殖民主义的媒介,不仅这个 东西进入中国跟两次鸦片战争有很大的关系,而且一直也是外 国列强的殖民工具。说严重一点,我们自己反思一下,我们是 不是也不自觉地做了殖民主义的帮凶? 这事在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个转机,最近出了一本东方照相馆 , 论及历史上来中国拍过照的摄影名家。在摄影收藏界,很多人 第 6 页 说这书没大用,说里面谈论的摄影家都是耳目能详的。我仔细 读了后,跟摄影收藏界的很多人都说,这本书代表着中国摄影 文化的评论与研究中,后殖民主义出现了,在中国摄影文化的 构建中很重要。我看了何伊宁与刘张泊珑在对谈摄影书时,也 已经提到了殖民和后殖民的问题了。我不是一个非常强烈的民 族主义者。但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们这批人在中外摄 影文化的交流中要起什么样的作用?我建议,以后大家在推介 西方摄影文化时,可以不可以在每篇的最后加上一小段,从中 国摄影文化的传统出发谈谈殖民与后殖民主义?这样对中国摄 影文化的构建会不会更好些? 我在做新闻摄影,西方所谓的新闻自由理念在西方的中国报道 上是不存在的,他们的报道准则在他们国内的报道和对国外的 报道是不一样的,是从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的角度来看世界, 特别是对不同意识形态体制的尺度跟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这 里面就涉及到了标准的设置。我们怎样设置一个东方的标准、 中国的标准?以后跟国外不同的摄影文化交流时,我们如果能 建立起我们的标准,用我们的标准去评价他们的作品,去评判 他们的摄影文化,这会出现特别有意思的问题。邱志杰曾写过 一篇“重读摄影史” ,谈法国摄影史跟英国摄影史的不同,很有 意思。我们做出中国的“世界摄影史”的话,肯定跟其他国家 做出的“世界摄影史”不一样的,其中要有中国摄影对世界摄 第 7 页 影的贡献。这个东西谁来做,应该由中国人来做。谁能做,也 就是在座的这批了解国内外情况的人来做。 第四、体制、生存环境与接地气。今天坐在这里我感触特别深, 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始,真的是一 个革命了。大家觉得我们力量很小,但它真的是一种革命。我 给你讲一个例子,特别有意思,可以供你们思考生存的环境。 我可能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在国外拿到摄影学位后回到中国 工作的人。我是 1992 年 3 月 15 日落下北京,飞机晚点,凌晨 三点,我们摄影部的主任在机场接我,大家可能没想到中国摄 协党组书记陈淑芬老师也在机场等了好几个小时接我。 我是大学同学,新华社的同事,现也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的罗更前介绍到新华社工作的。他见到我,说了一句话,大意 是“你是要来革人家的命,所有你不要指望有人会对你好” 。以 我编写的图片编辑手册为例,20XX 年一出版,晋永权老师 就买了 30 本,让中国青年报的总编室人手一本,让他们了 解编辑图片,指导摄影记者。王瑶主席当时是中新社摄影部的 负责人,也买了 30 本,中新社摄影部人手一本。何龙盛从广东 来北京参与组建新京报 ,他撰写的新京报视觉报道手册 第 8 页 中大量使用了图片编辑手册的观念。但是在新华社,如果 按图片编辑手册推荐的理念去操作的话,大多数中高层都 得下岗了。因为标准不同了。所以全中国的媒体都在采用图 片编辑手册时,新华社的管理层是绝对不能让这样的“反革 命”观念在社里的从业人员中传播开来,几百个新华社摄影师 中知道有图片编辑手册这本书的人寥寥无几,我估计不会 超过 10%,因它真的是一场革命。 回到体制,回到生存环境,30 年前,体制外没有什么生存的环 境,现在不一样了,我建议大家多考虑体制外的发展空间。但 要接地气。 最后,回到“摄影留学后” 。我们还能怎么做?我个人建议应该 好好做一本书,这本书首先是出国留学摄影的指南,会是一本 市场非常好的书。第二,做一个展览。今天这个展览小了,应 该可以做一个大的展览,这是阳谋,做一个可以划出时代烙印 的展览,要把“摄影留学后”这样一个理念保存下来,传达出 去。每个人把留学前跟留学后的作品摆出来,如果有二、三十 个案例都这样的展示作品,一看就知道“摄影留学后”到底是 怎么回事,各个国家不同的摄影文化对摄影人的影响,国外的 第 9 页 不同摄影文化怎么进入到中国,让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最后,有没有可能我们一起做一个项目,像众筹?现在在座的 这些人,每个人都掌握着一些资源,但是每个人掌握的资源都 还不足以去支撑做这么大的项目,如有一个机构挑头,比如 中国摄影 ,还是东方影像,把“摄影留学后”做成众筹的项 目,大家把资源全都放在这个平台上来运作,做出商业模式。 还有不要反对商业,商业这个东西,应该是取之有道、用之有 道就可以了。如果这样就可能把这事做大做好。 谈到提供资源,我现在手上有两个资源大家可以用。一是 中国特稿社(新华社)的网站,我是中文内容的总监,我发很 多摄影家的介绍和摄影作品的介绍。我个人觉得能够在这样一 个媒体上登大家的作品,对艺术家还是有好处的。这个资源大 家可以用到明年 11 月份,那时我就 60 了,就退休了。开个玩 笑,大家不要羡慕我坐在这里,当你们坐在这里的时候,我就 不在了,这里离到头比较近的。还有一个是华辰影像拍卖,我 帮华辰影像建立了一个“华辰影像人才成长计划” ,大家都带学 生,可以推荐他们来学习,华辰影像给学生补助,让他们来北 京实习,学习影像艺术品的收藏和市场。德戈金夫说看过一次, 非常震撼,看过的人都会震撼。那是中国目前最好的摄影博物 馆,只存在两天。你们去可以随便上手翻看博物馆级别的艺术 品。每年有两次,一是 5 月中旬,一是 11 月中旬,下一次就是 第 10 页 是 5 月 11 日和 12 日,真的是很好的机会。欢迎大家来。 华辰影像的平台是商业性的平台,一开始每年做 500-600 百万,处于亏损的边缘,不可能给大家提供任何的机会。现在 不见得能赚很多钱,但是一个盈利的项目了,也是目前全世界 最大的中国影像艺术品交易平台,可以跟大家进行一些学术上 的合作。你们做的学术展,你们做的好的东西,最后与社会的 资本结合的环节,就可以通过华辰影像来实现。比如 20XX 年秋, 华辰影像就和何伊宁合作,把她的摄影书专题搬到了华辰影像 来。她把她认为值得推荐的摄影手工书,艺术家也愿意拿出来, 就放到华辰影像来拍卖,通过这样的形式,对艺术家,让作品 传播和入册。 如果一本书,价格合理,小几千块钱,没有人买我们就自己买 下来,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去支持年轻的艺术家、帮助他们的作 品传播流通。还有,如果大家做摄影史研究或者摄影文化研究, 我们掌握着大量的 1949 年以前的影像资料,可以给大家提供做 非商业的学术使用。 谢谢大家。

    注意事项

    本文(“摄影留学后”学术研讨会发言稿.docx)为本站会员(来看看)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