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b5我收藏的2011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人教新课标版(2).pdf

    • 资源ID:5105908       资源大小:339.09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b5我收藏的2011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人教新课标版(2).pdf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用心爱心专心 1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 九年级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 C 12, O 16 选择题(共10 分) 注意:每小题只有1 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的相应序号涂黑。 1. 下列能源的使用,最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是 A.太阳能 B.天然气 C.石油 D.煤 2. 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易挥发 B.能燃烧 C.有特殊气味 D.通常状况下为液体 3.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煤 B.干冰 C.氢气 D.氯酸钾 4. 下列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的是 A. 水结成冰 B.氢气燃烧 C.干冰升华 D.氧气液化 5.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味 B.倾倒液体 C.熄灭酒精灯 D.检查装置气密性 6. 对比臭氧( O3)和氧气( O2)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它们都由氧元素组成 B.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C.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D.它们的用途完全相同 7. 生活常识中往往包含着一定的化学原理。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用铅笔芯作润滑剂打开生锈的锁 B.用过滤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C.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烟罩排气 D.洒在实验台上的汽油着火用水浇灭 8. 柴油燃烧时往往会产生黑烟,可能的原因是 A.柴油属于混合物 B.柴油没有与氧气接触 C.燃烧时氧气不充足 D.温度没达到柴油的着火点 9. 对比 CO和 CO2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 B.CO和 CO2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 C.两种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D.两种气体都是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 10. 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A.区分一氧化碳和甲烷:将燃烧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 B.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木炭粉:向固体中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 C.检验甲烷中是否混有氢气: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 D.证明水中含有氧元素:通电分解水,用带火星的木条验证正极收集的气体 非选择题(共40 分) 注意: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作答。 11. 分析下列化学用语: 2H, 2H2O, H2O,回答问题。 能用来表示水的是; 能用来表示2 个氢原子的是。 12. 分析下列物质:石墨、金刚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碳酸钙,回答问题。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能用来冶炼金属的氧化物是; 天然气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 如果将上述物质归为一类,其分类的依据是。 13. 氢氧化钠( NaOH )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物质。 氢氧化钠中含有的原子团的名称是; 学校 年、班 姓名 考场 考号 九年级化学第 1 页(共 4 页)九年级化学第 2 页(共 4 页) 元素周期表 A B C 中提供的信息 钠 Na 11 22.99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密 封 线 外 不 要 写 考 号 、 姓 名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用心爱心专心 2 A B C D E 气体 石 水 灰 氧化铜 氢氧化钠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Na +,右图中 能用来表示Na +结构的示意图为 。 14. 设计方案证明空气是混合物。 要证明空气是混合物,至少需要证明空气中含有种物质; 在空气中纸张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时发生燃烧,证明空气中含有; 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可选用的方法是; 敞口久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表面形成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CO2, 其反应可用化学方 程式表示为。 15. 用化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来做; 燃着的木条放在氮气中立即熄灭,由此推测氮气具有的性质是; 用水来灭火时,灭火原理主要是;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做烛火实验,操作方法是,将燃着的蜡烛。 16. 一氧化碳、氢气、天然气都可以用作燃料, 分析回答。 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燃料是; 为防止煤气泄漏造成事故,常在煤气中添加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这是因为一氧化 碳是一种的气体,泄露时不易察觉;乙硫醇(C2H5SH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C2H5SH + 9O2= 4CO2 + 2X + 6H2O,由此推测X的化学式为:。 17. 分析下列化学反应,回答问题。 CaCO3 + 2HCl = CaCl2 + H 2O + CO2 Na 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NH4)2CO3+H2SO4=(NH4)2SO4+ H2O + CO2 从组成上看, CaCO3、Na2CO3、(NH4)2CO3三种物质中含有的相同离子是,三 个不同的化学反应中生成的共同物质是; 上图是根据灭火原理设计的简易灭火器,锥形瓶中物质X应为下列物质中的; A.Zn B.过氧化氢溶液 C.Na 2CO3溶液 分析上面提供的三个化学反应, 写出盐酸( HCl)与 K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8. 结合下图回答有关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问题。 仪器 a 的名称是; 对实验室里制取气体进行归纳总结,填补表中空白: 制取 气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 状态 反应 条件 发生 装置 气体的 物理性质 收集 装置 O2固体加热A 不易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略大 CO2 CaCO3+2HCl= CaCl2+H2O+CO 2 固体 液体 常温 可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大 C 在实验室里用氯化铵和消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时,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由此推测, 药品的状态为。 19. 分析右图提供的信息, 根据 CO和 CO2的性质,回答问题。 用 A装置区分CO和 CO2,烧杯中 装有的液体可以是; B图中,软塑料瓶里充满CO2,向 瓶内注入约1/3 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C 图所示,将集气瓶中的气体像倒水一样迅速倒入一个纸筒中,观察到该纸筒下沉, 由此可知,倒入的气体是。 20. 某无色气体中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 一组同学用下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该气体的成分, 实验中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推测:一同学推测气体可能是CO , CO2, CO和 CO2 ; 判断推测:根据现象,判断推测不合理; 改进实验:要确定推测和哪一个成立,需改进 九年级化学第 3 页(共 4 页)九年级化学第 4 页(共 4 页) 点燃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A B C 软塑料瓶 充满 CO2 盐酸 X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3 上述实验,方法是。 21. 某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装有黑色粉末,已知它是活性炭、二氧化锰、氧化铜中的一种。 为了确定该物质,依次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向水中 滴入一滴红墨水, 使水略显红色, 取 一定量的黑色粉 末放入红色溶液 中, 充分振荡后过 滤, 溶液的颜色与 过滤前相同, 由此 得出的结论 是; 实验二: 取少量 黑色粉末与适量 过氧化氢溶液混 合,观察到有气泡 产生。要确定黑色 粉末是否为二氧 化锰,至少还应补 充 的 一 个 实 验 是。 22. 计算燃烧8g 氢气 时参加反应的氧气 的质量。

    注意事项

    本文(b5我收藏的2011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人教新课标版(2).pdf)为本站会员(tbuqq)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