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华书局版).pdf

    • 资源ID:5172357       资源大小:190.5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华书局版).pdf

    七年级历史上册总复习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 一、元谋人:距今约 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县,位于长江流域。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 早的人类。元谋人会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并知道使用天然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 万年,生活于今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原始人类,位于黄河流域。 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并知道 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 万年,生活在今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位于黄河流域。 能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制工具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和别的原始人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 懂得爱美, 他们死后还要埋葬。体质特征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山顶洞人的生活已经进入氏族社 会。注意: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 2 课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 一、半坡氏族村落:(是我国远古时代黄河流域典型的原始农耕文化代表) 1、发现地点:今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 2、生活年代及所属阶段:距今约六千余年属于母系氏族 3、主要粮食作物: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4、生活简况:使用磨制石器(进入新石器时代),用耒耜耕地,用石镰收割庄稼,饲养猪狗 等动物。用骨制箭头打猎,用鱼钩、鱼钗捕鱼。住半地穴式房屋,过定居生活,会制造彩陶 (人面鱼纹盆和四鹿纹盆是这一时期彩陶的代表作),会纺线、织布、制衣。 二、河姆渡氏族村落: (是我国远古时代长江流域典型的原始农耕文化代表) 1、发现地点:在今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村 2、生活年代及所属阶段:距今约1 万年属于母系氏族 3、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水稻的国家之一) 4、生活简况:使用磨制石器(进入新石器时代) ,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 掌握掘井技术,会饲养家畜,会制陶器、玉器、乐器。 三、大汶口氏族村落: (是我国远古时代黄河下游氏族村落的代表) 1、发现地点:在今山东泰安大汶口 2、生活年代及所属阶段:距今约50004000 年属父系氏族文化 3、生活简况:原始农业有更大发展,使用磨制石镰、石锄;原始手工业有更大进步,能制 造黑陶白陶。 4、私有制出现:大汶口氏族生活的晚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墓葬中的随葬品差别较 大,说明这一时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已处于阶级社会的边缘。(处于原始社会晚 期) 第3课 中华文明之祖 一、炎帝、黄帝和蚩尤: 1、炎帝、黄帝:(部落联盟的首领) 、生活年代:距今约50004000 年间 、活动区域及所属阶段:黄河流域已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贡献: A、炎帝改进农具,教人种田,发明制陶技术,组织集市交易;尝遍百草,发明 医术,号称“神农氏”。 B、黄帝发明修盖房屋;种植谷物,驯养家畜;挖井汲水,制造车、船、兵器、衣裳;还发 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方法。人称“轩辕氏”。 2、蚩尤: (部落联盟的首领) 、生活年代:距今约50004000年间(约与黄帝同时) 、活动区域:长江和淮河流域 3、华夏族的逐步形成: (伴随着战争与融合) 、阪泉大战: A、交战双方:炎帝和黄帝 B、结果及影响:炎帝战败,并入黄帝部落。两部合并后,不断繁衍发展,构成了华夏族的 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后代尊奉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人文始 祖) 。 、涿鹿之战: A、交战双方:黄帝和蚩尤 B、结果及影响:蚩尤战败,促进华夏族与东夷相互交融,为华夏族的构成奠定了基础。 二、禅让制: 1、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当选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 权。其表现为“公天下” 。 2、制度的体现:尧、舜、禹之间的政事交接采用的就是禅让制。 3、禅让制下,部落联盟首领推选必须具备的条件:品格高尚,贤明能干,生活简朴,克己 爱民,宽厚待人,以身作则,治理天下有方等。 【例如:大禹治水: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采 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样的品质使 其在部落联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禅让制的终结:禹治水虽然治水有功,但他又是“禅让制”和原始社会的终结者,是阶 级社会的开创者,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者”。 (禹做部落联盟首领时期,部落内贫富分化 在加剧,阶级在产生,与之相应的政治、军事等权力机构也在建立,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 逐渐形成为奴隶制国家。从此,我国古代以财产公有制为基础的原始社会基本结束,以私有 制为基础的奴隶社会开始,也就是我国古代由野蛮时期进入文明时期。)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 一、夏朝的兴衰: 1、夏朝的建立及发展: 、时间、建立者及都城:约公元前2070年禹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历史地位: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巩固政权措施:创建军队,颁布刑法,设置监狱,完善了国家机构。 、王位世袭制的开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禅让时代” 结束,开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2、夏朝的衰亡: 、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桀(ji é) 、原因:穷奢极欲,无休止的征发劳役等。 二、商朝的兴衰: 1、商朝的建立及发展: 、时间、建立者及都城:约公元前1600年汤亳【Bó今河南郑州】 、历史地位: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 、迁都:约公元前 1300年,商王盘庚迁殷(殷是指今河南安阳) ,因此,商朝又称殷朝。 、商朝的发展: A、商朝的疆域:东到今山东西部,北到河北中部,南至长江流域,成为 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B 、经济状况:经济以农业为主,发展较快。手工业生产技术进步更 加迅速,创造出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2、商朝的衰亡: 、商朝的最后一个王:纣(Zhò u) 、原因:荒淫无道,修筑豪华宫殿, “酒池肉林”,刑法严酷等。 三、西周的兴衰: 1、西周的建立和发展: 、背景:周文王励精图治,国力迅速壮大。(周文王重用姜尚) 、时间、建立者: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 、都城:镐( Hà o)京【今陕西西安】 、重要战役:牧野之战(武王伐纣) 【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 、巩固政权措施:实行分封制 A、目的:为加强西周对全国的统治。 B、分封制下各诸侯的义务: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定期向周天子朝觐、纳贡,平 时治理封国、守卫疆土,战时要为周天子出兵作战。 C、严格的等级制度示意图: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D、作用: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 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2、西周的衰亡: 、原因:西周后期,政治黑暗。其主要表现为: A、周厉王暴虐无道,贪财好利,天下怨声载道,引发国人暴动。 B、西周最后一个王周幽王贪念美色,重用小人,国势更加衰弱。 、灭亡时间:公元前 771年 四、东周的建立: 、时间、建立者、都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洛邑【今河南洛阳】 第5课 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一、甲骨文: 1、含义: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或“卜辞”。 2、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在我国汉字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商朝的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一些政治、经 济、军事和社会风俗等情况,是今天研究商朝历史极为珍贵的资料。 二、青铜工艺:【青铜主要是铜、锡合金铸造而成】 1、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三、青铜文化: 1、 “金文” (又名“钟鼎文”或“铭文” ) 、含义: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其代表是:毛公鼎)。 、历史意义:金文是研究商、周时期历史的珍贵资料,对研究汉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也有 重要价值。 2、 “三星堆文化”: 、出现时间、地点:相当于中原的商、周时期。四川成都平原 、代表: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历史意义:是巴蜀文化的杰出代表。 第6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东周分为“春秋”(前770年前 476年)和“战国”( 前475年前 221年) 】 一、春秋争霸: 1、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 王阖闾、越王勾践) 2、春秋争霸战争: 、齐桓公称霸:【春秋第一位霸主】 A、原因(条件):a、周天子无力控制诸侯,使得各诸侯国之间的纷争战乱四起。b、任用管 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积极扩充军队,国力迅速强大。 B、标志:公元前 651年,葵丘会盟 、晋文公称霸:【中原霸主】 A、原因:了解民间疾苦,做国君后,任用贤能,整顿内政,发展生产,使晋国成为中原强 国。 B、标志:公元前 632年,城濮之战。(晋文公“退避三舍” ) 、楚庄王称霸:楚庄王问鼎中原。 【中原霸主】 、秦穆公称霸:【西部霸主】 A、原因:整顿内政,发展经济,国力强盛。 、吴越争霸:勾践卧薪尝胆。 3、影响:长期残酷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灾难。许多弱小诸侯国被兼并,一些较 强的诸侯国则逐渐形成为疆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 二、战国纷争: 1、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地理方位: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 央) 2、著名战役:、魏齐之间的桂陵之战 (史称“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 、秦赵之间的 长平之战 (公元前 262年;赵括纸上谈兵) 3、合纵和连横:合纵(公孙衍、苏秦) :东方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的自救运动。连横(张 仪) :秦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 注意: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特点是:改革与争霸战争并存。 第7课 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 一、战国时期改革的代表:魏国李悝(ku)的改革;楚国吴起的改革;韩国申不害的改革; 齐国邹忌的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等。 1、商鞅变法:(战国时期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 、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主持变法。 、内容分析: A、政治方面: a、内容:制定 20级爵位,下自公士上至彻侯为20级身份。立有军功的人,由国家赐给相应 的爵位和田宅、 奴婢等。没有军功的人, 即使是贵族出身, 也不授给爵位; 实行中央集权制。 全国划分为 31县,县令由国君任免,行政权直属于国君,削弱贵族分封制。 b、目的:削弱贵族特权,加强中央集权。 c、作用: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为秦灭六国创造了军事条件。 B、经济方面: a、内容:废除土地国有制,实行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好的农户, 可以免除徭役。囤积居奇、投机倒把的商人及因懒而贫穷的人,要受到惩罚;统一度量衡。 b、目的:大力发展社会经济。 c、作用:建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经济发展,为秦灭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历史意义: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使秦国的政治得到改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军 队战斗力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就是说,我国的封建社会在战 国时期形成了。) 评价: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使秦国的政治得到改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军队战斗 力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这充分说明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商鞅在秦 孝公死后不久被处死了,这只能说明守旧势力猖獗和统治者的昏庸。 二、铁器和牛耕: 1、出现及推广:铁农具和牛耕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得到迅速推广。 2、影响: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注意: 牛耕的使用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三、都江堰: 1、修建时间、地点及人物:战国时期岷江中游李冰(秦国蜀守) 2、功能:防洪灌溉。 3、历史意义:都江堰是当时水利工程先进水平的代表,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的 修建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直到今天,还发挥 着巨大的作用。 四、秦统一六国: 1、经过:秦王嬴政于公元前 230年发动了吞并六国的战争, 到公元前 221年,秦统一全国 。 (秦 灭六国顺序:韩、魏、楚、燕、赵、齐) 2、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长达数百年的混战局面,在我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 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把中国古代的历史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原因:、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商鞅变法以后,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 强的国家,为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力抵御秦的攻势,而秦采用 了有效的军事策略连横,破了六国的合纵。、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第8课 春秋战国的文化 一、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 学 派 人 物 地位 (包括时期) 思想主张主要 著作 儒 家 孔 子 春秋末年 儒家学派 创始人 1、提出“仁”的学说, 主张“爱人”。2、政治上主张以 “礼” 治国,以“德”教化百姓,反对任意刑杀和横征暴敛。3、 推广教育,注重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论语 孟 子 战国时期 儒家学派 代表人物 1、 提出春秋无义战, 反对一切兼并战争,主张实行 “仁政”, 轻徭薄赋。 2、提出“民为贵” , “社稷次之” , “君为轻”的 民本学说。 孟子 荀 况 战国时期儒家 学派代表 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也应按 照自然规律办事,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荀子 道 家 老 子 春秋末年 道家学派 创始人 1、具有辩证思想,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是 可以相互转化的。2、政治上主张“无为” 。道德经 庄 子 战国时期 道家学派 代表人物 1、主张“道法自然” ,大自然不能分割,人与自然应和谐 发展。 2、治理国家也要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庄子 法 家 韩 非 子 战国时期 法家学派 代表人物 反对空谈,提倡改革,主张“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 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韩非子 墨 家 墨 子 战国时期 墨家学派 创始人 1、主张“兼爱”和“非攻”,反对以强凌弱以众暴寡。2、 主张人们互助互爱墨子 兵 家 孙 武 春 秋 晚 期 人 (兵家鼻祖)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二、 诗经与屈原: 1、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大量诗歌,分为 风、雅、颂三部分。 2、屈原:楚国贵族,世界文化名人,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作是离骚。 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 第9课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一、秦始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1、时间、都城:公元前 221年咸阳 2、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上: A、创立中央集权制,自称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B、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丞相(百官之长,总管行政) 、太尉(军事)、御史大夫 (监察) 】 C、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政治措施的影响:正式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后,历代封建王朝都基本 沿用了这一制度】 、经济上: A、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后代称“秦半两”) B、统一车轨(车同轨)。修筑驰道。 C、统一度量衡; 【经济措施的影响:促进秦朝经济的发展。】 、文化上:统一文字。 ( “书同文”,小篆隶书) 、思想上:焚书坑儒。 (丞相李斯的建议) A、影响: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摧残了中国的文化。 B、启示:珍惜书本,珍惜读书机会,重视人才培养等。 、军事上: A、北伐匈奴。【派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 ; B、南定南越。(秦始皇派史禄兴修灵渠;统一岭南,设立桂林、南海、象郡。) 3、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今甘肃西南部和云南北部,南到南海和越南北部,北到长 城一带,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记忆方位口诀:东到东海西陇西,北 从长城到南海) 4、评价秦始皇: 、完成统一,结束分裂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大一统封建王朝制度的基础。 、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及文字,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制度,压制了人民。 、焚书坑儒,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中国文化。 、大兴土木、赋税沉重、法律残酷,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使秦朝速亡。 第10课秦朝的速亡与西汉王朝的建立 一、秦朝速亡的原因:徭役沉重;赋税日益加重;法律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暴虐。 二、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 1、时间:公元前 209年 2、原因: A、直接原因:戍守渔阳(边关)遇雨误期。B、根本原因:秦朝的暴虐统治。 3、历史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 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秦朝的灭亡: 1、时间:公元前 207年 2、事件: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主力;刘邦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四、楚汉之争: 1、时间、交战双方:公元前206公元前 202年刘邦和项羽 2、结果:项羽兵败自杀, 刘邦于公元前 202年建立汉朝, 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 高祖” 。 五、 “文景之治”:西汉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 社会比较安定, 经济发展迅速, 百姓生活富裕, 史称“文景之治”。 第11课 汉武帝的“大一统” 一、汉武帝的大一统: 1、原因:、主观原因: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客观原因:汉初三位统治者采 取休养生息政策,使得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出现“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3、措施: 、政治上: A、推恩削藩。(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中央的监察权【各州设刺史,负责监察本州的主要官吏和豪强地主的不法行为。(目 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 ; 、经济上:加强中央的经济权。 (把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发行五铢钱。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建议)。 【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推行 儒学教育,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北击匈奴。 、对外关系上: A、在西部,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9年、公元前 119年) ,后来在今新疆设使 者校尉。 (公元前 60年,汉宣帝改使者校尉为西域都护。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今新疆地区 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 ; B、在南部,设置郡县,经略西南夷。 (汉武帝铲除了当地的割据势力,设置了会稽郡及南海 九郡;汉武帝又经略西南夷,在今四川西部和云南、贵州北部也设置了郡县) 【汉武帝对边疆地区积极经营的历史意义:改善了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 交流,对奠定国家疆域、巩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了积极的作用】 4、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在位 50多年,西汉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边疆稳定, 多民族、大一统的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汉武帝好大喜功,其统治后期,连年征战,国力消耗过大,赋税沉重,给人们带来了极 大的痛苦,因此农民暴动不断,使西汉社会动荡。 、做为一位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有为的皇帝,面对社会动荡局面, 敢于对自己下“罪己诏”, 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第12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 一、两汉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 、铁制农具的使用更为广泛。 【铁犁、铁锸、镢 (j e) 】 、耕作方法的改进。 (赵过创用“代田法”。 ) 2、水利工程的发展: 、治理黄河;兴修白渠。 (汉武帝时期) 、治理黄河(东汉明帝命王景主持治理);发明翻车(龙骨车) 。 【东汉时期】 3、手工业的发展: 、冶炼技术提高。(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提高了冶炼水平。 ) 、纺织业成就大,丝织品质量高,花色品种丰富,行销国内外。 二、丝绸之路: 1、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向西,通往中亚、西亚和南亚。 A、南道:长安河西走廊阳关昆仑山北麓葱岭中亚南部、西亚和地中海东岸,或 至南亚。 B、北道: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天山南麓葱岭中亚北部。 2、丝绸之路上主要商品: A、自汉运往西方的主要商品:丝织品、漆器、铁器等。 B、自西方运来的主要商品:良马、橐(tu ó)驼、香料、葡萄、石榴、胡麻、苜蓿( m ù xu ) 、 胡桃等。 3、开通与管理: 、开通:首先开通丝绸之路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张骞。 、管理: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加强管理;东汉班超经营西域30年。 (东汉班超经营西 域期间,曾派下属甘英出使大秦,抵波斯湾而还。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汉朝,这是 我国第一次同欧洲国家直接接触。 ) 4、历史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交通的要道,也是我国与欧亚各国人民加强联系、发展 友谊的桥梁。 第13课秦汉的科学技术 科技领域时间人物尊称主要成就 造纸术的 发明及改进 西汉 人们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用 烂麻头做原料制造成最早的纸,称“麻纸” 东汉中期 (105 年)蔡伦 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这是书写 材料划时代的革命,为印刷术的发明和使 用准备了条件。 数 学东汉前期 九章算术,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代 数学专著。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 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天文地理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比欧洲早 1700 多年。 医 学东汉末年 张仲景“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 ,为后世奠定了中医辨 证施治的基础。 华佗“外科鼻祖” 或“神医” 制成“麻沸散”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编成“五禽戏” ,可强身健体。 第14课 秦汉的文化艺术 类别成就 史学 1、 史记: (作者:司马迁;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 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之间的3000 年的历史。有很高的史料和文学价值。史记 被鲁迅赞为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 汉书: (作者:东汉的班固)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录了西汉一代 的历史。被后世看作是和史记并列的我国古代“正史”的典范。 文学 1 虚赋 、 上林赋班固两都赋 2、汉乐府:著名篇章有陌上桑、 东门行 艺术陶塑:秦始皇陵兵马俑( 陕西临潼 )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第四单元政权分离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15课 三国鼎立 一、三国鼎立: 1、背景: 、东汉衰败: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争权夺利,政治极为黑暗,社会矛盾不断 被激化。 、黄巾军起义: A、时间、领导人: 184年张角 、军阀割据混战。 2、形成过程: 、曹操统一北方: A、条件: a、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有利地位;招贤纳士,唯才是举。b、经济 上:大量屯田 , 兴修水利,实力日益增强。 B、重要战役:官渡之战 a、时间、交战双方: 200年曹操与袁绍 b、结果及战争特点:曹操以少胜多 c、影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 A、时间、交战双方: 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 B、结果及战争特点: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C 、影响: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 3、三国鼎立的根本原因:赤壁之战后,当时全国没有能够完成统一的占绝对优势的政治力 量,也没有能够支撑起完成统一的经济力量。 4、正式形成: 、220年,曹丕称帝,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定都成都,史称蜀汉。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史称孙吴。(孙权 229年称帝。 ) 5、三国并立,发展经济:曹魏兴修水利,侧重发展农业生产;蜀汉注重发展丝织业,并开 发少数民族地区;孙吴造船业比较先进,230年,孙权曾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 湾) ,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关系。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华书局版).pdf)为本站会员(tbuqq)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