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pdf

    • 资源ID:5185800       资源大小:5.37MB        全文页数:16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pdf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备 课 教 案 学校:思源学校 备课人:李河清 班级:八( 11) (12) 2012年 9 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在我们班上,两极分化问题很是严重,对优等生来说他 们能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而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够掌握成绩 不容乐观。为使学生学好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 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数学创新 意识,作为教师,我将实行因材施教策略。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数学内容包括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二章实数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四 章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章位置的确定,第六章一次函数,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八章数据的代表 。 第一章勾股定理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第二章实数主要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本章的内容虽 然不多,但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主要内容是生活中一些简单几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的主要内容是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几种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 第五章位置的确定主要讲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确定,会找出一些点的坐标。 第六章一次函数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函数的概念,以及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 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要求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一些实际的 问题。 第八章数据的代表主要讲述平均数和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平均数和能找出中位数及 众数。 三、教学目标要求 上半学期完成第一章到第四章第四节,下半学期完成第四章第五节到本册教材结束。掌握平方 根与立方根、实数、平面坐标系、一次函数、勾股定理、四边形性质等知识并形成相应数学技能。 在情感与价值观上认识图形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在民主和谐 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探究勤与思考大胆创新,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与 素养。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 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运算,并能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2. 掌握二次根式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 能够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 理解四边形及有关概念,掌握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 4. 理解相似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探索、四边形性质的探索、实数的概念、一次函数图象及其应用、二元一次方 程组及其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探索、四边形性质的掌握一次函数图象及其应用的数形结合技能、二元一次方 程组及其应用能力培养。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把认真教学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 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 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 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索、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 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 于学生的创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 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 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 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 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 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让每个学生尽可能获得最大发展。 六、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 时间 教材内容及备注节数备注 19.39.9 1.1 探索勾股定理(2) 1.2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1) 1.3 蚂蚁怎样爬最近(1) 回顾与思考(1) 5 29.109.16 第一章测试讲解(1) 2.1 数怎么不够用了(2) 2.2 平方根( 2) 5教师节 39.179.23 2.3 立方根( 1) 2.4 公园有多宽( 1) 2.5 用计算机开方(1) 2 6 实数( 1) 2.7 回顾与思考( 1) 5 49.249.30 3.1 生活中的平移(0.5) 3.2 简单的平移作图(0.5) 3.3 生活中的旋转(0.5) 3.4 简单的旋转作图(0.5) 3.5 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0.5) 3.6 简单的图案设计(0.5) 复习与第三章测试(2) 5 510.110.7 国庆 节国庆节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10.810.14 前三章小复习与题目讲解(1) 4.1 平形四边形的性质(2) 4.2 平形四边形的判别(2) 5 710.1510.21 4.3 菱形( 1) 4.4 矩形、正方形(1) 4.5 梯形(1) 4.6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 4.7 中心对称图形(1) 5 810.2210.28 期中复习5 910.2911.4 期中考试及试题讲解5 1011.511.11 5.1 确定位置(1) 5.2 平面直角坐标系(1) 5.3 变化的“鱼”(2) 回顾与反思(1) 5 1111.1211.18 6.1 函数(1) 6.2 一次函数的图象(2) 6.3 一次函数的图象(2) 5 1211.1911.25 6.4 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1) 6.5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2) 回顾与思考、复习与测试 5 1311.2612.2 7.1 谁的包裹多(1) 7.2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 7.3 鸡兔同笼(2) 5 1412.312.9 7.4 增收节支(2) 7.5 里程碑上的数(1) 7.6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2) 5 1512.1012.16 8.1 平均数(2) 8.2 中位数与众数(2) 8.3 利用计数器求平均数( 1) 5 1612.1712.23 总复习 1 5 1712.2412.30 总复习 2 5 1812.311.6 总复习 35 191.71.13 总复习 45 20 1.141.120 总复习 5 及期末考试5 以上计划从制定之日起执行,若有不妥之处,请学校教务处给予指正,并督促执行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第一 章 勾股定理 §1.1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 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 力。 重点难点 :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 p5 谈一谈, 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 (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 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 (书中的 P2 图 12)并回答: 1、 观察图 1-2,正方形A 中有 _个小方格,即A 的面积为 _个单位。 正方形 B 中有 _个小方格,即A 的面积为 _个单位。 正方形 C 中有 _个小方格,即A 的面积为 _个单位。 2、 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 图 12 中, 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 ,接着提出图11 中的 A.B,C 的关系呢?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 P3 图 14)提问: 1、图 13 中, 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 14 中, 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3、 从图 11,12,1 3,1|4 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后,教师总结: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 1、 图 11、12、13、14 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 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 c 那么 222 cba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3、 分别以5 厘米和12 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 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 成立) 四、想一想 这里的 29 英寸 (74 厘米)的电视机, 指的是屏幕的长吗?只的是屏幕的款吗?那他指什么呢?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五、巩固练习 1、 错例辨析: ABC的两边为3 和 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 应满足 222 43c=25 即: c=5 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 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 (2) 若告诉 ABC是直角三角形, 第三边 C也不一定是满足 222 cba, 题目中并为交待C 是 斜边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 2、 练习 P7 §1.1 1 六、作业 课本 P7 §1.1 2、3、4 §1.1探索勾股定理(二) 教学目标: 1 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 的习惯。 2 掌握勾股定理和他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能熟练运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面积证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七、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我们已经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究竟是几个实例,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 还需加以论证,下面就是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下边请大家画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剪下 来,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能否得到一个含有以斜边c 为边长的正方形,并与 同学交流。在同学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展示投影1(书中 p7 图 17)接着提问:大正方形的面积可 表示为什么? (同学们回答有这几种可能:(1))( 22 ba(2) 2 4 2 1 cab) 在同学交流形成共识之后,教师把这两种表示大正方形面积的式子用等号连接起来。 22 ba= 2 4 2 1 cab请同学们对上面的式子进行化简,得到: 222 22cabbaba即 22 ba= 2 c 这就可以从理论上说明勾股定理存在。请同学们去用别的拼图方法说明勾股定理。 八、讲例 1. 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机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000 多米处,过20 秒,飞 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 米,飞机每时飞行多少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 可以先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如右图,图中 ABC 的4000,90ACc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米, AB=5000 米,欲求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就要知道飞机在20 秒的时间里的飞行路程,即 图中的 CB的长,由于直角ABC的斜边 AB=5000米, AC=4000米,这样的CB就可以通过勾股定理 得出。这里一定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解:由勾股定理得千米)(945 22222 ACABBC 即 BC=3千米飞机 20 秒飞行 3 千米,那么它1 小时飞行的距离为: 小时)千米 /(5403 20 3600 答:飞机每个小时飞行540 千米。 九、议一议 展示投影2(书中的图1 9) 观察上图,应用数格子的方法判断图中的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 222 cba 同学在议论交流形成共识之后,老师总结。 勾股定理存在于直角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就不能使用勾股定理。 十、作业 1、 1、课文 P11 §1.2 1 、2 2、 选用作业。 §12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2.进一步发展数感,增加对勾股数的直观体验,培养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建立数 学模型 3.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体会 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运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发展数感,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教学难点 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课前准备 标有单位长度的细绳、三角板、量角器、题篇 教学过程 : 复习引入: 请学生复述勾股定理;使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已知 ABC 的两边 AB=5 , AC=12,则 BC=13 对吗? 创设问题情景:由课前准备好的一组学生以小品的形式演示教材第9 页古埃及造直角的方法 这样做得到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吗? 提出课题: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 讲授新课: 如何来判断?(用直角三角板检验)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这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多少?(一份视为1)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就是说,如果三角形的三边为a,b,c,请猜想在什么条件下,以这三边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当满足较小两边的平方和等于较大边的平方时) 继续尝试:下面的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5,12,13;6,8, 10;8,15,17. (1)这三组数都满足a 2 +b2=c2 吗? (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长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 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满足 a 2 +b 2 =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 满足 a2 +b 2=c2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例 1 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左图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 和 DBC 都应为直角工人师 傅量得这个零件各边尺寸如右图所示,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 A B C D A B C D 4 5 3 12 13 随堂练习: 下列几组数能否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说说你的理由 9,12,15; 15,36,39; 12,35,36; 12,18,22 已知 ?ABC 中 BC=41, AC=40, AB=9, 则此三角形为_三角形 , _是最大角 . 四边形ABCD 中已知 AB=3 ,BC=4,CD=12,DA=13 ,且 ABC=90 0,求这个四边形的面积 A B C D 4 3 12 13 习题 1.3 课堂小结: 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满足 a 2 +b 2 =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 满足 a2 +b 2=c2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勾股数扩大相同倍数后,仍为勾股数 1.3.蚂蚁怎样走最近 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训练要求:1.学会观察图形,勇于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有趣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体现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及理,并用它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难点: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还记得它有什么作用吗? 例如:欲登12 米高的建筑物,为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 米,至少需多长的梯子? 根据题意, (如图 )AC 是建筑物,则AC=12 米, BC=5 米, AB 是梯子的长度 .所以在RtABC 中, AB 2=AC2+BC2=122+52=132 ;AB=13 米. 所以至少需13 米长的梯子 . 2、讲授新课:、蚂蚁怎么走最近 A B A B 出示问题: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 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 厘米在圆行柱的底面A 点有一只蚂 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 点相对的B 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的最短路程是多少?(的值取 3) (1)同学们可自己做一个圆柱,尝试从 A 点到 B 点沿圆柱的侧面画出几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 线最短呢?(小组讨论) (2)如图, 将圆柱侧面剪开展开成一个长方形,从 A 点到 B 点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画对了吗 ? (3)蚂蚁从 A 点出发,想吃到B 点上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学生分 组讨论,公布结果) 我们知道,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长方形.好了,现在咱们就用剪刀沿母线AA 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如 下图 ). 我们不难发现,刚才几位同学的走法: (1)A A B;(2)A B B; (3)A DB;(4)A B. 哪条路线是最短呢?你画对了吗? 第 (4)条路线最短 .因为“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做一做: 教材 14 页。李叔叔随身只带卷尺检测AD ,BC 是否与底边AB 垂直, 也就是要检测 DAB=90 °, CBA=90 °.连结 BD 或 AC,也就是要检测DAB 和 CBA 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很显 然,这是一个需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解决的实际问题. 、随堂练习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出示投影片 1.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800 甲先出发,他以6 千米 /时的速度向东 行走 .1 时后乙出发,他以5 千米 /时的速度向北行进.上午 1000,甲、乙两人相距多远? 2.如图, 有一个高 1.5 米,半径是 1 米的圆柱形油桶,在靠近边的地方有一小孔,从孔中插入 一铁棒,已知铁棒在油桶外的部分是0.5 米,问这根铁棒应有多长? 1.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根据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 解: (如图 )根据题意,可知A 是甲、乙的出发点,1000 时甲到达B 点,则 AB=2 ×6=12(千米 );乙 到达 C 点,则 AC=1 ×5=5(千米 ). 在 RtABC 中, BC 2=AC2+AB2=52+122=169=132,所以 BC=13 千米 .即甲、乙两人相距 13 千米 . 2.分析:从题意可知,没有告诉铁棒是如何插入油桶中,因而铁棒的长是一个取值范围而不是固定的 长度,所以铁棒最长时,是插入至底部的A 点处,铁棒最短时是垂直于底面时. 解:设伸入油桶中的长度为x 米,则应求最长时和最短时的值. (1)x 2=1.52+22,x2=6.25,x=2.5 所以最长是2.5+0.5=3( 米). (2)x=1.5 ,最短是1.5+0.5=2(米 ). 答:这根铁棒的长应在23 米之间 (包含 2米、 3 米). 3.试一试 (课本 P15) 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道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有一个水池,水 面是一个边长为10 尺的正方形 .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 尺.如果把这根芦苇 垂直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请问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为多少? 我们可以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 解:如图,设水深为x 尺,则芦苇长为(x+1) 尺,由勾股定理可求得 (x+1) 2=x2+52,x2+2x+1=x2+25 解得 x=12 则水池的深度为12 尺,芦苇长13 尺. 、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利用勾股定理和它的逆定理解决了生活中的几个实际问题.我们从中可 以发现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将它们转化成数学模型. 、课后作业 课本 P25、习题 1.5 2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第二章实数 §2.1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现由. (二)能力训练目标 :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 精神 .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 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 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主要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 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 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问题的提出 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 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 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生好 .(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各组把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 a 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生甲 a 是正方形的边长,所以a 肯定是正数 . 生乙因为两个小正方形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面积,所以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可知a 2=2. 生丙由a2=2 可判断 a 应是 1 点几 . 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前面我们已经总结了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a 是整数吗? a 是 分数吗?请大家分组讨论后回答. 生甲我们组的结论是:因为12=1,22=4,32=9,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 a 应在 1 和 2 之间,故a 不可能是整数 . 生乙因为 9 1 3 1 3 1 , 9 4 3 2 3 2 , 4 1 2 1 2 1 ,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以a 不可 能是分数 . 师经过大家的讨论可知,在等式a2=2 中, a 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 a 不是有理数, 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像a 这样的数,由此看来,数又不够用了. 2.做一做 投影片§ 2.1.1 A (1)在下图中,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则 b 应满足什么条件?b 是有理数吗? 师请大家先回忆一下勾股定理的内容. 生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条直角边长为a,b,斜边为c,则有 a2+b2=c2. 师在这题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 和 2,斜边为 b,根据勾股定理得b 2=12+22,即 b2=5,则 b 是有理数吗?请举手回答. 生甲因为22=4,32=9, 459,所以 b 不可能是整数 . 生乙没有两个相同的分数相乘得5,故 b 不可能是分数 . 生丙因为没有一个整数或分数的平方为5,所以 5 不是有理数 . 师大家分析得很准确,像上面讨论的数a,b 都不是有理数,而是另一类数无理数.关于 无理数的发现是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的.早在公元前,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 , 即 “宇 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也就是一切现象都可用有理数去描述.后来, 这个学派 中的一个叫希伯索斯的成员发现边长为1 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这 个发现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据说为此希伯索斯被投进了大海,他为真理而献出了宝贵的 生命,但真理是不可战胜的,后来古希腊人终于正视了希伯索斯的发现.也就是我们前面谈过的a2=2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中的 a 不是有理数 . 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都是前人给我们总结出来的,我们一方面应积极地学习这些经验,另一方 面我们也不能死搬教条,要大胆质疑,如不这样科学就会永远停留在某处而不前进,要向古希腊的 希伯索斯学习,学习他为捍卫真理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三、课堂练习 (一)课本 P35随堂练习 如图,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2,高为 h,h 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 解:由正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D=1,在 RtABD 中,由勾股定理得h 2 =3.h 不可能是整数,也不 可能是分数 . (二)补充练习 为了加固一个高2 米、宽 1 米的大门,需要在对角线位置加固一条木板,设木板长为a 米, 则由勾股定理得a2=12+2 2,即 a2=5,a 的值大约是多少?这个值可能是分数吗? 解: a 的值大约是2.2,这个值不可能是分数. 四、课堂小结 1.通过拼图活动,经历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让学生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 2.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五、课后作业:见作业本。 §2.1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 (二)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 2.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借助计算器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 展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探索无理数的定义,以及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辨别出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训 练大家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辨识能力. 教学重点 1.无理数概念的探索过程. 2.用计算器进行无理数的估算. 3.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1.无理数概念的建立及估算. 2.用所学定义正确判断所给数的属性. 教学方法 老师指导学生探索法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 我们在上节课了解到有理数又不够用了,并且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数,如 a2=2,b2=5 中的 a,b 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示它的真面目.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师请看图 大家判断一下3 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3 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2,4,而面积又等于边长的平方,所以面积大的正方形 边长就大 . 师大家能不能判断一下面积为2 的正方形的边长a 的大致范围呢? 生因为a2大于 1 且 a2小于 4,所以 a 大致为 1 点几 . 师很好 .a 肯定比 1 大而比 2 小,可以表示为1a2.那么 a 究竟是 1 点几呢?请大家用计 算器进行探索, 首先确定十分位,十分位究竟是几呢?如1.12=1.21,1.22=1.44,1.32=1.69,1.4 2=1.96, 1.5 2=2.25,而 a2=2,故 a 应比 1.4 大且比 1.5 小,可以写成 1.4a1.5,所以 a 是 1 点 4 几,即十分 位上是 4,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确定百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字. 生因为1.412=1.9881,1.422=2.0164,所以 a 应比 1.41 大且比 1.42 小,所以百分位上数字为 1. 生 因 为1.4112=1.990921 , 1.412 2=1.993744 , 1.4132=1.996569 , 1.4142=1.999396 , 1.415 2=2.002225,所以 a 应比 1.414 大而比 1.415 小,即千分位上的数字为 4. 生因为1.41422=1.99996164, 1.41432=2.00024449,所以 a 应比 1.4142 大且比 1.4143 小,即 万分位上的数字为2. 师大家非常聪明,请一位同学把自己的探索过程整理一下,用表格的形式反映出来. 生我的探索过程如下. 边长 a 面积 S 1a2 1S4 1.4a1.5 1.96S2.25 1.41a1.42 1.9881S 2.0164 1.414a1.415 1.999396S2.002225 1.4142a1.4143 1.99996164S 2.00024449 师还可以继续下去吗? 生可以 . 师请大家继续探索,并判断a 是有限小数吗? 生 a=1.41421356,还可以再继续进行,且a 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师请大家用上面的方法估计面积为5 的正方形的边长b 的值 .边长 b 会不会算到某一位时, 它的平方恰好等于5?请大家分组合作后回答.(约 4 分钟 ) 生 b=2.236067978,还可以再继续进行,b 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生边长b 不会算到某一位时,它的平方恰好等于5,但我不知道为什么. 师好 .这位同学很坦诚,不会就要大胆地提出来,而不要冒充会,这样才能把知识学扎实, 学透,大家应该向这位同学学习.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如果 b 算到某一位时,它的平方恰好等于5,即 b 是一个有限小数,那么它的平方一定是一个有限小数,而不可能是5,所以 b 不可能是有限小数. 2.无理数的定义 请大家把下列各数表示成小数. 3, 11 2 , 45 8 , 9 5 , 5 4 ,并看它们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是循环小数还是不循环小数.大家可以每 个小组计算一个数,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生 3=3.0, 5 4 =0.8, 9 5 =5. 0, 71.0 45 8 , 818.1 11 2 生 3, 5 4 是有限小数, 11 2 , 45 8 , 9 5 是无限循环小数. 师上面这些数都是有理数,所以有理数总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反过来,任 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像上面研究过的a2=2,b 2 =5 中的 a,b 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irrational number). 除上面的a,b 外,圆周率 =3.1415926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0.5858858885(相邻两个 5 之间 8 的个数逐次加1)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都是无理数. 3.有理数与无理数的主要区别 (1)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化为分数的形式,而无理数则不能. 4.例题讲解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3.14, 3 4 , 75. 0,0.1010010001(相邻两个1之间 0 的个数逐次加1). 解:有理数有3.14, 3 4 , 75. 0. 无理数有0.1010010001 . 三、课堂练习 (一)随堂练习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0.4583,7. 3, , 7 1 ,18. 解:有理数有0.4583, 7.3, 7 1 ,18. 无理数有 . (二)补充练习 投影片 (§2.1.2 A) 判断题 (1)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差都是有理数. (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4)两个无理数的和不一定是无理数.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解: (1)错 .例1 是无理数 . (2)错.例5. 1是有理数 . (3)对.因为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是无限小数. (4)对.因为两个符号相反的无理数之和是有理数.例 =0. 投影片 (§2.1.2 B)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0.351,69.4, 3 2 , 3.14159, 5.2323332, 123456789101112 (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 解:有理数有0.351,69.4, 3 2 ,3.14159, 无理数有 5.2323332, 123456789101112. 投影片 (§2.1.2 C) 在下列每一个圈里,至少填入三个适当的数. 生有理数集合填0, 11 5 , 3. 无理数集合填, 2 3 ,0.323323332. 四、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用计算器进行无理数的估算. 2.无理数的定义. 3.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或有理数. 五、课后作业:见作业本。 §2.2平方根( 1)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2 、会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3 、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教学重点: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难点: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 教师活动:回顾上节课的拼图活动及探索无理数的过程,提出问题:面积为13 的正方形的边 长究竟是多少? 学生活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完成课本P32的填空: a2=_b2=_, c2=_d2=_e2=_,f 2=_ ( 2)a,b,c,d,e,f 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你能表示它们吗? 2. 师生互动 集体交流后,说明无理数也需要一种表示方法。 二、讲授新课: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一般地, 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ax 2 ,那么, 这个正数x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记为:“a”读做根号a。特别地, 0 的算术平方根是0。 那么2 2 a,则a=2 b 2=3,则 b= 3 ; 这样的话,一个非负数 的算术平方根就可以表示为 a 。 例 1 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要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一般的方法是先按平方的概念来找哪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 例 2 自由下落物体的高度h(米)与下落时间t( 秒 ) 的关系为h=4.9t 2. 有一铁球从19.6 米高的建筑 物上自由下落,到达地面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活动:一个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然后交流。 师生互动:完成引例中的13 2 x,则x13,以后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求出这个数的近似 值。 三、随堂练习: P39 1 四、小结: ( 1)内容总结: 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表示; a的双重非负性。 ( 2)方法归纳: 转化的数学方法:即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pdf)为本站会员(tbuqq)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