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优质文档】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pdf

    • 资源ID:5306684       资源大小:181.74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优质文档】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pdf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3、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4、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 :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 “ 城市天气预报图 ” :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 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 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 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3、认识“ 网状图 ” 的使用: 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 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 页,看看书 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 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 我们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 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 这样的。 四、课后作业 1、写出你知道的天气现象? 2、一般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 2、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1、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3、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 4、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 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 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 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 并提示学生在今后 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 天气日记 ” 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 气现象。 4可以小组分工, 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 注意提 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 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 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二、课后作业 1. 我会填。 我们使用天气符号来记录:气温、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 2.动手做。 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份天气日历,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 三、总结 3、温度和气温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 通风地方的温度, 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 量气温。 2、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 完成“ 天气日历 ” 中温度的测量和记 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 据的重要性。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 天气日历 ” 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 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 要的记录数据。 2、 揭示学习课题。 二、 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 复习温度计的刻度; 让学生找 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 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 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 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 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 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 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 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 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 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 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 出示气温图表, 讨论,从这张图表中, 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 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四、课后总结 4、风向和风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 述。 2、过程与方法: 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 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 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教学准备: 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 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 蒲福风力等级 ” 表。我们制作小风旗 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三、课后总结。 5、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 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 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完成 “ 天 气日历 ” 的纪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 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 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 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 天气日历 ” 的纪录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 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 的。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 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 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3、小结 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 “ 降水 ” ,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 降水” 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 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 “ 降水量填充图 ”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三、课后总结。 6、云的观测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 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2、过程与方法: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 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 “ 天气日历 ” 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 类。 教学难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 分类。 教学准备: 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 的圆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描述云 1、出示“ 云” 字。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 二、探究内容: (一)观察云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 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 份,把看到的云量 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 (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 (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 (3) 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4、反馈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分组活动: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生汇报 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 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三、课后总结 7、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天气是不断变化的,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 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统计、分析 “ 天气日历 ” 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 气情况进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 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 统计、分析“ 天气日历 ” 上收集到的信息, 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 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 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 、 二、探究内容: (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 “ 正” 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1、反馈: (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 多?哪种天气最少?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 问: 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 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3、单元评价 (1)问:今天天气怎样? (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 三、课后总结 1、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 2、我们怎么知道下雨下了多少呢?简单的办法是用(雨量器)来测量。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二单元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 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 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食盐、 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 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 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 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食盐、沙、面粉、装水烧杯、筷子、玻棒、水槽、漏斗、滤纸、铁架台。(沙在 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 :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 不搅拌,静静观察, 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 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注意纠 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 “?哪些现象能 使我们判断 “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 “?(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二、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 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 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 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 象? 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5、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解了吗? 6、教师实验: 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 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 演示折纸和过 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 滤纸的上沿。 7、学生观察滤纸,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三、课后总结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 稳定地分散在水中, 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 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 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装水烧杯、筷子、高锰酸钾、小勺、食盐、沙、面粉。 教学过程: 一、 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 解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 (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4、学生实验: 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 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 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 化。 (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 5、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 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 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 3、全班讨论交流: 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 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 观察和区分的呢? 4、整理记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进行记录。 三、课后总结: 1、高锰酸钾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 2、沙子在水中溶解时颗粒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 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 ; 2、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 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 溶解” 现象与已知的作 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 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教学难点: 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学准备: 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 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问: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师: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 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二、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1、在水里滴几滴酒精, 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酒精里滴几滴水, 观察水 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2、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 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 观察 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 3、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 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4、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 (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开雪碧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 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 用试管装 1/3 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 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 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三、课后总结: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过程与方法: 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 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 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 装 30 毫升水的烧杯、筷子、小勺、食盐20 克、苏打 20 克、汽水、开瓶器、注 射器。 教学过程: 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 教师提问:给 20 克的食盐和 20 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 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2、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 3、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4、汇报交流: 二、观察研究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1、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 2、观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教师演示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 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3、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 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三、课后总结: 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等量的食盐和小苏打分别放入等量的水中,谁的溶解能力强? 5、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 大小) 、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 问题 假设 验证 证实 ” 科学探究过 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 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教学重点: 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 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 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糖块、食盐、勺子、水槽。 教学过程: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1、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2、 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 每份大约 10 克, 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 (25ml) , 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 (教师指导对比方法) 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 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 6、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 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 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 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 使肥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 3、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 自己的猜想)。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 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 (3)请教师演示对比实验,学生观察评议。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 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 6、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猜猜看,一块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时间? 三、课后总结: 1、在探究物体溶解的快与慢活动中,我们采用的试验方法叫对比实验。 2、即加热又搅拌能使砂糖很快溶解。 6、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 溶解下去。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设计 “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 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 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 的兴趣。在溶解实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 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 教学难点: 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每包 2 克的食盐 10 包、筷子、盛 50ml 水的烧杯、水槽、天平。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 1、老师桌上有盐、 烧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实验? 2、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出示一杯清水,请一学生放一平勺盐,教师搅拌)大 家看到盐怎么样了?再往杯中放一平勺盐又会怎样? 3、提问:如果不停地往这杯200ml 水里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 吗? (板书课题: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二、制定一杯水 50ml 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 1、请你推测一下,这杯50ml 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2、学生猜测: 2勺、3 勺、5 勺 3、组织学生讨论:想知道谁的猜测正确,该怎么做呢? 4、组织学生汇报,完善研究计划。 三、分组实验 1、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 (提醒做好研究记录) 2、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分析研究结果 1、汇报实验数据。出示一张大表收集学生数据。 2、从汇报的数据看,你发现了什么? 3、你们想一想: 为什么同样一杯水里溶解的盐有多有少呢?(引导学生反思实 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同样一杯水溶解的盐不一样多。) 4、讨论:我们怎样回答50ml 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看大多数组溶解多少食 盐?) 5、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 摄氏度的环境下 50ml 能溶解 18 克的盐。 拓展: 下节课老师请你把这杯水中的食盐与水分离出来,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呢? 三、课后总结: 1.在一定量的水中,物质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2.在进行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盐的实验活动中,每次放盐的量要一样多。 7、分离盐和水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 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晒盐。 2、过程与方法:知道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 单的观察实验,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难点: 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和水。 教学准备: 饱和盐水、食盐、清水、蒸发皿、放大镜、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上一节课留下来的浓盐水,请学生观察后提问: 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 有盐呢?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增加水量)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按照学生的说法演示实验: 我们用纸条在杯壁给浓盐水的液面做个记号,然 后一点一点地加水,使杯子里的食盐恰好全部溶解,把杯子放在窗台上让水蒸发, 当杯子里的水面降到原来的刻度时,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怎样?(学生思考) 3、继续思考:如果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继续蒸发减少,直到水全部被蒸发掉, 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食盐会随水一起蒸发呢还是会留在杯子里。(学生做 解释) 二、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判断是否食盐。 1、讲解:用蒸发的方法水分减少很慢,我们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水的方法来加 快水分的蒸发,看一看溶液中水分减少后食盐的变化。 2、出示实验装置,介绍各部分名称。 (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 3、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 4、强调实验要点:酒精灯的构造、酒精灯的点火方法、酒精灯的灭火方法、在 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加热后实验器皿会很烫要注意安全。 5、分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留下的物质的形状、颜色、颗粒大小。 6、 集体探讨:这些白色颗粒和食盐一样吗?它们也能溶解于水吗?它们是食盐 吗?如果在蒸发皿中留下的是食盐,说明什么?(盐的水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后,盐 并没有随水分一起蒸发掉,而是形成了盐的晶体留在蒸发皿中。) 7、整理本节课达成的共同认识记录。 拓展:阅读资料。 三、课后总结: 1、在“分离食盐与水 ” 的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蒸发皿、 (酒精灯)、 (石棉网)、 (三角架)等实验器材。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 、 (内焰) 、 (焰心)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三单元声音 1、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 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 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 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 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 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 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 枚钉子、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 情。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1、打开教室门, 仔细听听, 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 什么物体发出的?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 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教师演示实验 1: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 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3、教师演示实验 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 音有什么不同吗? 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 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 5、教师演示实验 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图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 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 三、课后总结。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 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 观察到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 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1 面鼓、 1 把钢尺、 2 根皮筋、 1 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 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 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 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 三、观察发声物体 1、教师演示实验 1:在水槽里盛约 2/3 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 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 下音叉的振动。 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产生的。 2、教师演示实验 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 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观察: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 发出声音吗?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 3、小组交流: 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拨动钢尺时,我 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 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 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 的。 四、课后总结。 3、声音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 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 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 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观察, 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 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 钢尺、4 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1 根橡皮筋、 3 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 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 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 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 次,并记录。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 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 幅度决定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 4 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 你有什么发现吗? (同样大小的杯子, 内装 不同量的水) 2、 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 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 3、分组实验 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四、课后总结: 1、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描述。 2、声音的高低用音高来描述。 3、小提琴的弦越细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 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2、 过程与方法: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 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尺子深处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难点: 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把钢尺、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钢尺,如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请同学上来试试。 2、 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他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 变化吗? 二、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1、假设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发生了变化, 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这个实验呢?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 (1)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 (2) 实验前先进行预测,根据钢尺伸出桌面的变化, 音高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3)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注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 的声音和尺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把观察到的现象(音高用高、较高、 较低、低表示)及时记录下来。 2、教师一边讲解实验注意事项,一边演示分组活动:出示记录情况。 3、整理数据: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好“ 我们的观察柱状统计图 ” 的表格,根 据实验数据,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合法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吗?还能发现 什么? 三、课后总结 音量的变化物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验和想象, 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 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难点: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教学准备: 音叉、 “ 土电话 ” 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 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 出示课题。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 1、第 2 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中我们已经发现: 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 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 教师演示实验 1:用击打过的音叉

    注意事项

    本文(【优质文档】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pdf)为本站会员(白大夫)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