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现代管理学原理(娄成武魏淑艳编著)..pdf

    • 资源ID:5353336       资源大小:49.05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现代管理学原理(娄成武魏淑艳编著)..pdf

    1 第一章管理和管理学 一、 管理的含义 一、什么是管理 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职能来协调他 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内涵 1、管理的主体是扮演管理者角色的组织或作为个体的管理者。 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 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4、管理的客体是指管理所指向的对象 5、管理的保障是组织资源(人、财、物) 6、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7、管理是一个过程 三、管理存在的必备条件 1、必须是 2 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包括生产活动和行政活动。 2、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 四、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a. 组织的内部要素 人包括管理的主体和客体 物和技术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 机构 信息 目的(宗旨) b. 组织的外部要素: 行业、市场、技术、原材料供应基地、政治经济形势、人力资源、 政府、资金资源、社会文化 3、管理有一定的任务、职能、层次 a. 任务:管理作为一项工作,其任务就是涉及和维持一种体系,使在 这一体系中共同工作的人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人力、物力、财力等) 去实现他们既定的目标。 b. 职能: 【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领导)、协调、控制 c. 层次:上层主管、中层主管、基层主管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5、管理者要扮演各种角色 2 【德鲁克(著名管理学家)观点】 a. 管理一个组织,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确定该组织是干什么的, 应该有什么目标, 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实 现目标 求得组织的最大效益 “为社会服务”和“创造顾客” b. 管理者的角色:管理管理者 确保下级的设想、意愿,努力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能 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 培训下级 建立健全组织结构 c. 管理工人和工作 关于人要正确认识到个体差异、完整的人、行为有因、人的尊严 【明茨伯格理论】 a. 第一种类型为人际关系角色,具体表现为: 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b. 第二种类型为信息传递角色,具体表现为: 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角色 c. 第三种类型为决策制定角色,具体表现为: 发起者麻烦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二、管理的性质 一、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管理一方面是由于由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 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须的。因此它具有同 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2、科学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 必然使得管理的环境、管理的目的以及管理的方式等呈现出一定的差 异,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二、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科学性:指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 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2、艺术性: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之外,还要有 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巧的技能和诀窍。 三、管理与环境 3 一、一般环境 一般环境也叫宏观环境或社会大环境,主要指可能影响组织的、广泛 的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全球化环境。 1、经济环境: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包括消费者购买 力、利息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社会总体价格水平等等,都属于其范 畴。 2、政治和法律环境:主要由在不同层次上影响着各类组织活动的政府 的政治活动、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各种措施等形成的复杂体,组织运行所 在国的政治条件和国家的总体稳定性。 3、社会文化环境:是由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口因素(包括人口的地 理分布、人口密度、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以及相应的人们的态度、要 求、前往、信念等构成的。 4、科技环境 5、全球化环境 二、具体环境 指那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 相关的要素。具体环境对每一个组织而言都是不同的,并随条件的改变而 变化,其中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以及其他一些具体环境因素。 1、顾客:完全顾客满意; 创造顾客; 以顾客为导向 2、供应商:资金(金融机构)供应; 原材料供应 3、竞争者 4、其他因素:政府管理机构; 消费者协会; 新闻传播媒介; 社区机构 (3C 环境: 1、环境在迅速改变 2、竞争日益加剧 3、在市场上顾客 居于主导地位,即买方市场) 三、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根据环境的不确定性分类) 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啤酒) 2、复杂稳定的环境(医院 大学) 3、简单动态的环境(时装加工唱片公司玩具) 4 4、复杂动态的环境(计算机软件) 四、管理学的特点、内容 一、管理学的特点 1、一般性2、多样性或综合性 3、历史性4、实用性或实践性 二、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1、从管理学的二重性出发,着重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 方面研究管理学 2、着重从历史的方面研究管理实践、思想、理论的形成、演变和发展, 知古鉴今 3、着重从管理者出发研究管理过程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一、管理思想的萌芽:先做后想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1、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顺道: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重人:以人为本 人和:人际关系、 守信 对策 法治: (法治、人治、礼治) 2、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马基雅维利】 16 世纪,著王子,提出四条原则: 群众认可权威来自群众 内聚力 领导能力维持领导权力 求生存的意志居安思危 【亚当斯密】著国富论 ,其管理思想为: 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强调了劳动分工对于提高生产率的作用; 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 “经济人”相对于“社会人” ) 【巴贝奇】计算机之父 【克劳斯威茨】军事学家,其观点为: 5 管理大型组织的必要条件是精心的计划工作,规定组织的目标 管理者应该承认不肯定性,从而按照旨在使不肯定性减少到最低限 度的要求要全面分析与计划 决策要以科学而不是预感为根据,管理要以分析而不是直觉为根据 【罗伯特·欧文(英)】创建“新协和村” 三、管理理论的产生 管理理论诞生在美国的历史背景: 由于工厂制度的发展,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长,给 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问题 企业和公司规模扩大后,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效率、行政管理、 教育等 二、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主要内容: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要是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 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都要来 一次精神革命,相互协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共同努力 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工,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实行职能工长制 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代表人物 1、乔治·巴斯 2、亨利·甘特 3、吉尔布雷斯夫妇(莉莲·吉尔布雷斯工业心理学奠基人之一, 同雨果·孟斯特伯格) 4、埃默森 三、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 【法约尔(法)】管理过程之父 1、企业的基本活动与管理的五项职能: 技术(生产、制造、加工等技术) 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等) 6 财务活动(资金的筹措和运用) 安全活动(设备维护和职工安全) 会计活动(货物盘存、成本统计、核算) 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法约尔的 14 条管理原则: 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 体利益、个人报酬、 集中化、等级链(又称法约尔桥或者法约尔跳板)、 秩序、公正、保持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 四、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思·韦伯(德) 】行政组织理论之父。主要贡献:提出了所谓理 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之所以是理想的,因为它具有如下特点: 1、明确的分工2、至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3、人员的任用4、职业管理人员 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巴纳德】自觉行动活动系统 什么命令可以执行? 个人理解该命令 个人认为该命令同组织的目标一致 个人认为该命令同自己的个人利益相等 个人有执行该命令的能力 五、古典管理学派对管理实践的贡献 1、古典管理学派首要的贡献是指明了管理是组织社会的一个的特殊要 素 2、古典管理学派明确提出了管理的基本职能,这给培训管理人员提供 了依据,也为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3、古典管理学派发展了许多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三、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分两大时期:前期 人际关系学说时期;后期行为科学时期。 一、人际关系学说 【孟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创始人之一 【梅奥及霍桑】试验,地点:美国西屋电气公司 1、霍桑试验的四个阶段 照明试验 福利试验 7 访谈试验 群体试验:非正式组织 结论:改变工作条件和劳动效率无直接关系; 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情绪而非工作条件; 关心员工的情感和员工的不满情绪,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梅奥的观点 a. 人是“社会人”而非“经纪人” b.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 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3、 “社会人”假设有如下特点: 在劳动中同其他人进行交往,紧密的集合在一起 工人进入工厂后与同班、组其他人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 工作表现,并直接影响其才能的正常发挥 经营管理人员一旦抛弃认为“工人群众是群氓”的错误假设,重视 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不断调整,就能获得惊人的效果 4、霍桑效应: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 二、行为科学理论 1、关于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的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2、关于管理中的人性的认识理论 【麦格雷戈】“X 理论” “Y 理论” 【阿基里斯】“不成熟成熟理论” 3、关于管理方式的理论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二维构面理论” 密歇根大学的“两个维度理论” 【诺顿】“管理方格理论” 4、关于企业组织中非正式组织及其作用研究的理论 【巴纳德】“动态平衡理论” 【卢因】“群体动力学理论” 三、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 1、行为科学理论强调管理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对于管理科学的进步 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行为科学理论为从事管理实践的人们和学习管理的学生提供了许多 有用的知识,它提醒管理人员应注意调动人的积极性等问题,对管理人员 做好工作很有益处。 8 四、管理科学理论 一、主要特征: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 (先进的教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 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的 定量的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二、主要内容: 1、运筹学:指近代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将生产管理等事件中出 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加以提炼,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前者 提供模型, 后者提供理论和方法。 包括数学规划、 排队论、对策论(博 弈论) 、搜索论。 2、系统分析:这一概念是由美兰德公司1949年首先提出,它是指:是 把系统的观点和思想引入管理的方法之中,认为事物是极其复杂的系 统,运用科学的、数学的方法对其系统中事件的研究和分析。 【兰德公司成功的的经验】 大手笔经营,推动公司快速发展 选题讨巧,扩大知名度 a. 第一巧:巧在关注国际热点问题 b. 第二巧:巧在其开展了大量预测性课题 c. 第三巧:很多课题研究角度往往更偏于宏观管理规划层面,而不 是深入研究一些技术问题 善假力于人,拓展业务领域 高瞻远瞩,选对研究方向 研究自主性强,促进创新 3、决策科学化:指决策时要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采取严密的逻辑思 考方法,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按照事物内在联系进行系统分析和计算, 追寻科学程序,做出正确决策。 五、现代管理理论 一、主要学派 1、社会合作系统学派2、经验或案例学派 3、社会技术系统学派4、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5、群体行为学派6、决策理论学派 7、沟通(信息)中心学派8、数学学派 9、系统管理理论10、权变管理理论 二、现代管理理论的贡献 9 1、强调系统化管理2、重视定量分析 3、重视人的因素4、重视非正式组织 5、重视信息和沟通工作6、管理的权变观点 7、管理的技术系统观点 三、现代管理理论的几个主要观点 1、战略观点2、市场观点3、变革观点 4、竞争观点5、服务观点6、专业化观点 7、素质观点8、开发观点9、经营观点 10、风险观点 六、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 一、二略 三、公司再造 1、内容:是根据信息社会性的要求,彻底改变企业的本质,抛开分工 的旧包袱,将硬生生拆开的组织结构架,如生产、营销、人力资源、财务、 管理信息等部门,按照自然跨部分的作业流程重新组装回去。 2、目的:增强企业竞争力,从生产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 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四、学习型组织 【彼得·圣吉】五项修炼 1、五项修炼 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模式(指根深蒂固于每个人或组织之中的思想方式和行为 模式,它影响到人或组织如何了解这世界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 设、成见甚至是图像、印象) 建立共同愿景 团队学习 系统思考 第三章 计划 一、计划 一、计划工作的含义 1、指制定计划,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权衡客观的 需要和主观的可能 2、计划工作的任务,指根据社会和市场环境需要以组织的自身能力, 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检查,合理安 10 排组织中经营管理活动,有效地利用组织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取得最佳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计划工作的性质 a. 目的性b. 首位性c. 普遍性d. 效率性e. 创造性 二、计划工作的总类与程序 1、分类: A. 按计划的形式分: a. 使命b. 目标c. 战略d. 策略 e. 规划f. 程序g. 规划h. 预算 B. 按职能分: a. 销售计划b. 生产计划c. 供应计划 d. 新产品开发计划e. 财务计划f. 人事计划 g. 后勤保障计划、 C. 按时间期限分: a. 短期计划b. 中期计划c. 长期计划 2、程序 A. 估量机会(自我审视并选择市场,适合自己的) B. 确定目标(类似于 5W1H) C. 确定有前提条件(条件有可控、部分可控、不可控) D. 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E. 评价各种备选方案 F. 选择方案G. 拟定辅助计划H. 编制预算 三、计划工作的原理: 1、限定因素原理:即指妨碍组织目标实现的因素,也就是说在其他因 素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改变这些因素就可以影响组织目标的是实现程度。 (又叫木桶原理和短板理论) 2、许诺原理(合理期限原理) :可以表述为任何一项计划都是都是对完 成各项工作所作出的许诺,因而许诺越大,实现许诺的时间就越长,实现 许诺的可能性就越小 3、灵活性原理:可以表述为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由于未来意外 事件引起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 4、改变航道原理:可以表述为计划的总目标不变,但实现目标的进程 (即航道)可以因情况的的变化随时改变。 二、目标与战略 一、目标及其作用 1、目标的含义: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 11 的预期成果。目标是使命的具体化,是一个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奋力争取 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况。 2、目标的属性“SMART” a. 具体明确b. 可以度量或测量c. 可以实现d.目标之 间相互关联e. 时间限定 3、目标的作用 a. 指明管理工作方向b. 激励作用c. 凝聚作用 d. 考核主管人员和员工绩效的标准 二、目标管理 1、提出:【德鲁克】 1954 年在管理的实践中第一次提管理:任 务、责任、实践管理界经典之作 2、特点 a. 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势b. 强调自我控制 c. 促使下放权力d. 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 三、战略管理 1、战略与战略计划 a. 战略: 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 用方向的一种总体规划。 【德鲁克】三个问题:我们的企业是什么; 将是什么企业; 应该是什么企业。 进一步四个问题:谁是我们的顾客; 我们的顾客购买的是什么; 我们应当进入什么市场; 什么市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市场 b. 战略计划:对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方向进行决策。 2.、战略管理的过程 a. 确定组织当前的宗旨、目标和远景 b. 外部机遇和威胁分析 PEST分析 P政治法律;E经济; S社会文化;T技术 c. 内部优势和劣势分析 12 d. SWOT 分析S优势;W劣势 O机会;T威胁 e. 战略选择 前向一体化战略(指顾客、销售、生产组成的环节中生产者向前 吞并销售者);后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市场渗透;市场开发; 产品开发;集中多元经营;混合式多元经营;横向多元经营;合 资经营。 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即使企业在行业中别具一格,具 有独特性);专一化战略。 f. 战略实施(视觉识别系统) g. 战略控制 3、战略制定的原则 a. 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b. 把握时机c. 扬长避短 d. 出奇制胜e. 集中资源f. 量力而行 三、预测 一、预测及其重要性 1、什么叫预测:是什么立足于现实。根据过去的经验运用一定的技术 和方法对未来环境和事物的变化趋势作出的估计。 2、重要性: 既是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又是计划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 预测能够为计划方案的优劣提供价值标准。 是提高管理的预见性、减少管理的不确定性的一种手段 有助于促使各级管理者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并为应付未来的挑 战做好准备。 有助于发现目前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 决,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组织工作的成败。 二、预测的种类 1、根据时间分类 a. 短期预测b. 中期预测c. 长期预测 2、根据技术与方法分类 a. 经验预测b. 科学预测 3、根据预测内容分类 a. 经济预测:通过对经济现象客观规律性的研究对经济过程及其发展 前景所进行的推测和估量 b. 社会预测: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的研究分析和预见。 13 c. 技术预测:根据科学发展水平和社会实际需要的变化趋势对技术的 发展趋势和技术的应用效果及由此引起的技术结构变化进行的推测和判 断。 d.军事预测:对特定国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军事力量、战斗能力、供 给能力、指挥能力、战略与技术等军事发展趋势以及战争对世界的政治、 经济的影响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做出的相关推测与判断。 4、根据预测性质分类 a. 定性预测b. 定量预测c. 综合性预测 三、预测的方法 1、定性预测法: a. 专家会议法b.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又名专家规定程序调查法 特征:1、吸收专家参与预测,充分利用专家的经验和学识;2、 采用匿名或背靠背的方式,能使每一位专家独立自由地做出自己的判断; 3、预测过程几轮反馈,使专家的意见逐渐趋同; 原则: 1、匿名2、巡回3、反馈控制4、统计学意义的小组 反馈5、专家达成一致意见 2、定量预测方法: a. 时间序列法b. 因果预测法 3、领先指标法 四、决策 一、概念:各类组织或者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某一时期内有关 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和确定过程。 特点:目标性、选择性、过程性、动态性、主观性、满意性 二、正确决策的基本要求 1、把握问题的要害2、明确决策目标 3、可行方案要有两个以上4、综合评价决策方案 5、敢冒风险6、决策过程是学习过程 三、决策的原则 1、信息原则2、预测原则3、效率原则 4、客观原则5、优化原则6、智慧原则 7、法治原则8、公正原则9、动态原则 10、系统原则 四、决策的影响因素 1、环境2、过去的决策3、组织、文化 14 4、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5、时间 第四章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概述 一、人力资源含义、特点 1、含义: 宏观意义上是指能够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的带 动着能力的组合,及具有劳动能力的额以就业和未就业人口的劳动 能力的总和 微观意义上指能够推动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发展的劳动者能力的总 和。微观意义上的人力资源表现为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内容。 劳动力数量:旨在达到要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组织范围内内处于劳动 年龄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包括:适龄就业人口、 未成年就业人 口、老年就业人口、待业人口、就学人口、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正在 服兵役的人口、处于劳动年龄内的其他人口)等八个方面的人口数量。 劳动力质量:指这些劳动力的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等四个方面素 质的总和。 2、特点: a. 与生命相联系b. 主观能动性c. 动态性 d. 丰富的智能性e. 再生性f. 社会性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 指管理者(或人事部门)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 制定人力资源计划,招聘、选拔、培训、发展、业绩评估、制定工资、福 利制度等一系列具体步骤,为组织提供适当人选,以开发人的潜能,并取 得高效水平的过程。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意义 1、有助于降低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 2、有助于提高组织竞争力 3、有助于提高组织效力、实现组织目标 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点 1、时代性2、民族性3、实践性4、社会性 五、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任务、内容和原则 1、任务 a. 满足组织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b. 满足组织成员的合理需求(包括满足组织成员基本物质需求和自 我实现的需求) c. 满足组织成员对公正的需求 15 2、内容包括 a. 人力资源规划b. 招聘和解聘员工 c. 甄选、确定选拔人员d. 定向e. 员工培训 f. 绩效评估g. 职业生涯发展h. 员工报酬 3、原则 a. 因事设人b. 视能授责c. 以人为本d. 公平竞争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过程 一、人力资源计划 1、目前人力资源评价 2、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二、招聘和解聘员工 三、甄选 四、定向 五、员工培训 六、绩效评估 七、职业生涯发展 1、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划分: 2、事业生涯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事业生涯设计的效果 制定事业生涯设计中要留有余地,执行过程中要有灵活性 在实施事业生涯设计还必须为所有成员提供平等就业和就职的机会 既要了解自己,又要了解专业 两种生涯的结合 三、管理者的选拔、考评、培训 一、选拔 1、管理者的需要量 2、选拔的条件 a. 组织的管理职位的要求 b. 管理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基本素质(素质: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上的先天特点,后来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泛指事物本来具有的 内在特征。) 法约尔认为基本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智力条件(具有理解和学习的 能力,料号的判断能力,精神饱满和有适应能力)、精神素质、全面教育、 16 特别的知识、经验 一般认为基本素质包括:良好的道德、丰富的知识、从事管理工作的 强烈欲望、顽强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 基本能力 【孔慈】认为:技术能力、人事能力、规划决策能力、认识分析解决 问题 【鲍莫尔】认为: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授权能力、敢于 负责的能力、敢于担当风险的能力、尊重别人的能力、品德超群 3、原则 a. 公平竞争原则b. 扬长避短原则 c. 年轻人优先原则d. 能力决定原则 二、管理者的考评 三、管理者的培训 第五章 组织 一、组织概述 一、组织的含义:组织这个实体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具有 正式关系并相互合作的一群人所组成的集体。 二、组织的基本要素 1、共同的目标 2、协作愿望(指个人为组织目标贡献力量的愿望) 3、信息沟通(通过信息沟通使成员了解组织目标,产生协作愿望,采 取合理行动) 三、组织的任务 1、组织结构设计2、组织结构的完整 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4、构建健康向上的组织文化 5、实现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四、组织的特征 1、组织的整体性2、组织的实用性 3、组织的复杂性4、组织的协作性 五、组织的类型 1、按组织的活动内容和社会功能分 a. 政治组织(包括政党组织、国家政权组织) b. 经济组织(经济组织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组织。一般包括 生产组织、商业组织、金融组织、交通运输组织、服务性组织) c. 军事组织(分为国家的军事组织、 非国家的军事组织、 跨国军事组 17 织) d. 文化组织 2、按组织的目标的公共性与公共性分 a. 公共组织(分为政府组织和非盈利性的、非政府组织两类) b. 非公共组织(包括企业、盈利性中间机构、特定的利益集团、宗 教、基于特定的生活兴趣而形成的组织) 3、按组织是否人为设定分: a. 正式组织: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遵循有关的制度、 章程或 其他文件而人为地建立的组织。其特点有:组织目标明确、专业分工、科 层等级鲜明、相对稳定、有统一的制度、规则 b. 非正式组织:指基于组织成员的情感和心理需要,自发建立起来 的而非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人为建立的组织,他所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友谊、感情和共同利益 c. 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积极与消极作用 d.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差别 有无明确目标的差别 有无明确的成文制度和规则的差别 建立方式的差别 4、按组织的基本性质分 a. 营利性组织: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为导向,追求经济效益, 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为社会提供各类产品和服务的组织 b. 非营利性组织:是以服务于社会利益为导向,不参与市场竞争, 以维持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为己任的组织,例如:政府、军队、学校、 社团 国家四大机器:军队、警察、法庭、监狱 二、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古典组织理论 1、古典组织理论围绕四大支柱建立起来 a. 劳动分工b. 等级与职能、方法c. 结构d. 控制幅度 2、新古典组织理论 3、现代组织理论 三、组织结构设计 一、组织结构的含义 1、含义:所谓组织结构指组织的框架及组织中纵向与横向的各部分之 间相对稳定的关系的一种框架 18 2、组织结构设计指管理人员有意识的事先确定组织中各部门的关系和 职工的工作方式。 二、组织设计原则 1、统一指挥原则(这是比较经典和基本的原则) 2、以工作为中心原则3、劳动专业化原则 4、控制跨度原则5、权责对等原则 6、才职相称原则 三、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 1、管理幅度:又称管理跨度或管理宽度,指管理者直接和有效地控制 下属人员的数量 2、管理层次: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它体现了组织的纵向分工,和各 个不同层次的管理职能。 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成反比例变化。 组织结构分两种形式:高耸型、扁平型 四、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1、组织战略2、组织环境3、组织规模4、技术因素 五、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1、直线制组织结构2、职能型组织结构 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中国企业中这种结构最多) 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5、矩阵制组织结构 6、多维立体型组织结构 四、组织文化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 1、组织文化的含义:是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组织成员共同 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情感、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2、组织文化的本质所在 a. 创新与冒险b. 注意细节c. 结果定向 d. 人际向导e. 团队定向f. 进取心g. 稳定性 3、组织文化的几种类型 a. 学院型b. 俱乐部型c. 棒球队型 d. 堡垒型(内部攻破) 二、组织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 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组织文化在组织中的作用是整体的效用 19 组织文化具有历史延续性 组织文化的个体性 组织文化的创新性 2、作用 a. 目标导向功能b. 凝聚功能c. 创新功能 d. 激励功能(自主管理、 自我诊断、自我启发、自我完善)e. 约 束功能f. 效率功能 三、组织文化的形式 1、文字符号表现形式2、实物形象和艺术造型形式 3、现代科技方法形式4、其他形式 四、组织文化的类型 1、日本 民族精神是日本组织文化的基础,这种组织文化是以人为中心,推 崇“仁义礼智信”和“忍”的思想观念。 把开拓精神与大和民族精神结合在一起,融合到组织文化中,形成 继往开来、先忧后乐、永不停止、开拓前进的思想 忠于组织,信赖领导者,把个人奋斗目标同集体的目标结合起来, 每个职工都服从于组织的领导,坚决执行组织的命令。 职业道德的教育是日本组织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组织都 将热爱职业、方便顾客的精神贯彻到每个职工日常生活中去。 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精神是日本组织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2、美国 相信那些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们,利用各种机会吸收来自世 界各国的各种人才。 信赖组织并尊重组织的所有制 相信竞争可以推动社会发展,吧竞争引入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 重视组织的竞争。 尊重人而不论其宗教或信念的差异,特别是在组织管理中倡导以人 为中心。 尊重财产所有权和专业知识,承认选举的或任命的政治职务等的权 威。 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和人才 信赖逻辑力量、科学技术,并为此发展而不懈努力 在开拓和变革事业上寻求更好的行为方式和开辟新的领域。 3、西欧 讲究美化环境,把人和自然密切联系起来 20 制定明确规则西欧组织文化特点 注重培养职工忠于组织、忠于职守的观念,吧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 良好的职业道德结合 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 4、苏联 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作为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苏联组织文化 的指导思想 组织机构、组织管理、组织行为活动的改革是一个重要特征 不断提高组织主体的效益意识,包括生产效率和经济意识 注重教育,尊重知识与知识分子,不断地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 生产力 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和现代的组织管理意识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以人 为中心的管理意识 5、中国 寻求整体模式,大一统思想仍是中国组织文化的特点 组织机构、组织管理、组织活动的改革,冲击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价值观、道德观 挖掘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组织管理思想并把它与中国现实相结合,形 成一种古为今用的组织文化思想意识。 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 封闭型思想向开放型过渡,中庸保守向开拓创新过渡 时间效益的观念在加强,主人翁观念、职业道德观念开始结合起来 对共同富裕的观念有了更新的理解 五、组织形象 1、组织形象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a. 服务形象(产品)b. 组织的环境形象 c. 组织成员形象d. 组织领导者形象e. 社会形象 六、建立组织文化的指导原则 1、目标原则2、价值原则3、卓越原则4、参与原则5、成 效原则6、亲密原则7、正直原则8、环境原则 七、员工是怎样学习组织文化的 1、故事2、仪式3、物质象征4、语言 第五章组织变革 一、变革的动因 1、经济全球化2、技术革新速度加快 21 3、组之间竞争加剧4、组织发展中出现严重问题 5、组织拥有的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 6、各种不确定性因素 二、变革的内容 1、组织结构变革2、技术变革3、人员变革 4、组织文化变革 第六章 领导 一、领导概述 一、领导概念 1、含义: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 过程 2、领导者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领导一定得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否则就不称其为领导 领导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由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和所处 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构成的 领导的目的是指引和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完成所期望的目标 二、领导的特点 1、领导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领导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3、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及环境的函数(领导=领导者 +被领导者 + 环境) 4、领导作用的互惠效用 三、领导者的影响力 1、影响力指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影响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 力。 a. 权利的类别:强制性权力、奖励性权利、法定权利、崇拜性权利、 专家性权利、代表性权利 b. 权力性影响力:传统因素、职位因素、资历因素 c. 权利产生影响的途径:通过恐怖手段、传统观念、盲目崇拜、理 性崇拜、合理赞同、共同决策 d. 非权力性影响力:属于自然性影响力,是靠领导者自身的威信和 以身作则的行为影响他人。包括品德、才能、知识、感情四个因素。 四、领导者的个体素质与领导群体素质 1、领导者的个体素质 a. 特点:后天性、综合性、时代性、层次性、动态性 22 b. 我国领导者应具备的个体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 (A 综合能力:影响力、交际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知识综合能力、分析 决断能力、带动能力、利益整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才辨识能力;B 创新能力:洞察力、预见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2、领导群体素质 a. 年龄结构b. 知识结构c. 智能结构 d. 气质结构 3、西方几种领导者素质理论:略 日本企业界认为领导应具备十项品德、十项能力 1、品德:使命感、责任感、信赖感、积极性、忠诚老实、进取心、忍 耐性、公平、热情、勇气 2、能力:思维决策能力、规划能力、判断能力、创造能力、洞察能力、 劝说能力、对人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下级能力、调动积极性能 力 国内学者对领导素质的总结 1、政治: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自觉法 制观念 2、思想:要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要 有民主意识,要有实效、绩效观念 3、道德:大公无私,忠于职守,守纪律,顾全大局,平等待人,严于 律己,有自知之明,心胸宽广,宽以待人 4、知识:具有现代科学管理知识,有广博的知识面及丰富的生活和工 作经验 5、能力:要有认识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有统率全局、多谋善断的能 力,应变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公关能力 6、身体:健康的身体,旺盛的精力 7、心理:完备的心理品质,如:良好的认识品质,优秀的情感和意志 品质,完善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人性假设理论 一、X、Y 和超 Y 理论与领导 1、X 理论: 多数人是天生懒惰的,不愿工作,只要可能就会逃避工作 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承担责任,喜欢依赖别人,甘心情愿接 受别人指挥 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对改革采取抵制态度,容易受欺骗,常有盲 23 从举动 多数人喜欢安逸,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组织目标,因此常常发生个 人的打算与组织要求相矛盾 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多数是符合上述设想的人 2、Y 理论: 一般来说,人大都是勤奋的,并不是天生厌恶工作 控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 激励在需要的每一个阶梯上都起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不仅会接受责任,对工作负责,而且还会主动 寻求责任 一般来说,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人的智慧和潜力只发挥了一部分, 而没有得到全部发挥 3、超 Y 理论 人们是怀着许多不同的需求和动机加入工作组织额,而且人们的需 要类型可能有所不同 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组织目标、工作性质、职工的素质对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有很大影 响 二、人类特性四种假设 1、理性经纪人假设 经纪人是一种理性人,运用人类最基本的条件做精确的计算,力图 用最小的力量来获得最大的报酬 2、社会人假设 3、自我实现人假设(自我实现: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 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 到最大的满足) 4、复杂人假设 三、领导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 1、特质大体上的几种类型 a. 身体特征b. 背景特征(受教育程度、精力、社会地位、 社会关系)c. 智力特征(知识、智商、判断分析能力)d. 个 性 特征(热情、自信、独立性、外向、机警、果断、自制力)e. 与 工 作有关的特征(责任感、首创性、毅力、事业心)f. 社会特征(沟通 能力、指挥能力、声誉能力、人际关系能力) 24 二、领导行为理论 1、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1945 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工商企业研究所 两位教授: 斯多基尔、沙特尔提出 2、 领导方格理论:两要素关心生产、关心人 【布莱克 &诺克】 9 格 1-1 型贫乏型领导(虚弱型领导) 9-1 型任务第一型领导 1-9 型俱乐部型领导(逍遥型领导) 5-5 型中间型领导 9-9 型协调型领导(战斗集体型领导) 3、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阿基里斯】 三、最新领导理论 1、归因理论 2、魅力领导理论 魅力是指超出一般的尊重、影响、钦佩、信任等,对于追随者的情 感具有震撼力的力量。 有领袖魅力的领导者特点:自信、远见、清楚表述目标的能力、

    注意事项

    本文(现代管理学原理(娄成武魏淑艳编著)..pdf)为本站会员(tbuqq)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