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pdf

    • 资源ID:5471234       资源大小:99.82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pdf

    科学课教案 三年级 第二学期 教师姓名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 1. 我们周围的土壤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 2. 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 3 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二、教学过程: (一)挖一挖,找一找。 1. 你们校园里哪里有土壤? 2. 想一想,土壤里可能有什么? 3. 讨论: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小结: 1. 注意安全; 2. 不要破坏环境 , 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 (二)看一看,比一比。 1. 哪个小组说说在挖土时有什么发现? 2. 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 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 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 3. 小组合作研究。 4.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发现,注意创新的发现。 5. 你们的小组是否观察仔细呢?下面前后两个小组交换土和记录纸,观察一下别 的小组的土,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6. 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差异,说出观察中不同的发现。 7. 小组总结一下,土壤中有哪些东西? (三)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你们能把这些新发 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希望大家能利 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 采集一份土壤样本加以观察。 教学反思: 2. 了解土壤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 2. 了解土壤中砂土、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 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提问激趣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土壤,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土壤是什么 样的? 2. 关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 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等) 3.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 1. 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 2. 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 3. 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互相讲述他们所知道的土壤知识。 (要求学 生在讨论的时候,说出自己的理由和依据,学生的根据就是学生已有的经验) 4. 播放土壤的颜色的图片。 5. 提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土壤有几种颜色? (三)研究土壤的成分 1. 学生实验 (1) 拿出一号信封里的土, 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你看到了 (学生交流) (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你看到,过一会儿又看到了 (3)搅拌以后,你看到了,静止一段时间之后,又看到了 2. 学生交流汇报 3. 阅读第 5 页最后一小节资料。 4. 播放土壤的种类的图片。 5. 提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土壤有哪几种?生回答交流。 教学反思: 3. 肥沃的土壤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 2. 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 3. 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 (二)探索土壤 1. 室外活动:带领学生采集土层。 讨论:我们将去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活动: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带回教室。 2. 室内活动。 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观察采集到的土层,你发现了什么? 大家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让我们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层吧。 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层,你又发现了什么? 你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3. 谈话:在有的小组同学挖到的土层中,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小动物。这种动物身 体细长、很软,它没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雨的时候会爬出地面,你们知道 那是什么吗? 教师出示昆虫饲养盒,里面是自己几个星期前培育的有蚯蚓开垦痕迹的土壤。 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像这样颜色发黑、潮湿肥沃、蚯蚓喜欢生活的土,我们称之为含有腐 殖质的腐殖土。什么是腐殖质呢? 讨论:有人说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这是为什么呢? 4. 小结:蚯蚓在土壤里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环境更肥沃, 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蚯蚓是益虫,我们要保护蚯蚓。 讲述:其实,在土壤中还有一些动物,对土壤的肥力有较大的影响。 (三) 延伸活动:管理肥料袋 谈话: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介入这个实验的管理、观察和记录,在这一过 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应该怎样来解决? 教学反思: 4土壤的保护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 2. 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 对土壤的破坏。 3. 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谈话: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大家对土壤肯定有了较 深的认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图片, 请大家欣赏 . 2.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那么谁来 说说,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4. 填写好书本第 65 页的记录表。 5.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6. 教师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提供了 生存栖息之地。她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 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二)对比模拟实验 1. 提问: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 对比模拟实验 小组合作,做对比模拟实验。 (三)交流讨论 1. 谈话:土壤为我们人类做了这么多,我们对土壤有一种感激之情,那么我们又 对土壤做了些什么呢? 2. 学习小组交流 3. 在全班交流 4. 教师小结 5. 提问: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都 有一些破坏土壤的现象,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自己有没有破坏土壤的行为呢? 生:我把垃圾丢在路边,风一吹,垃圾到了地里。 生:我把废电池扔到地里。 6. 提问:破坏土壤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这样无止境地破坏 下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是将是怎样的情景? (让学生结合所查资料和所做实验大胆去想象,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7. 小结:人类就这样无止境的破坏,地球上将不会有土壤,那我们将没有地种, 就不会有食物吃,后果不堪设想。 (四)共同探讨,交流保护土壤的措施和方法 1. 谈话:土壤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能为保护她做些什么呢? 2. 学生分组讨论。 3. 组织全班交流。 4. 教师小结并出示一首小诗让学生欣赏。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 1. 果实和种子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 能用解剖的方法,利用放大镜对种子进行观察比较。 2. 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谈话:上节课老师请你们把种子连同“它们的家”一起带来,谁愿意给大家来 介绍一下? 2. 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种子。 3. 教师小结:很多植物会开花结果,种子藏在果实的里面。果实就是种子的家, 它们保护着种子不会受到伤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果实和种子。 (二)种子的传播方式 1. 教师朗诵儿歌蒲公英 2. 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种子的传播方式? 3. 小组讨论,并记录下来。 4. 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归类。 (三)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 谈话:同学们,种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根据你们的经验,大 家猜一猜:种子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2. 学生猜想,并把自己的猜想画下来。 3. 提问: (1)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里面呢? (2)种子这么硬,怎么把它拨开来呢? 4. 谈话: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用水泡过的蚕豆种子,下面就请大家把蚕豆种 子拨开,观察蚕豆种子里面有什么?边观察边把看到的情形画在记录纸上。 5. 学生观察。 6. 教师巡视,鼓励学生细致地观察。为了观察得更清楚,适时提醒学生可以使用 放大镜。指导学生观察蚕豆种子里面的每个部分,并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这是什 么?像什么? 7. 学生分组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8. 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可将部分学生画的图贴在黑板上。 9. 提问:其他种子里面是不是也和蚕豆种子一样呢?拨开其他一些种子看看,里 面有什么? 10. 学生观察。 11.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12. 小结:花生、大豆、葵花子的种子和蚕豆种子的结构是很相似的。其他种 子里面基本也是这样的。 教学反思: 2. 根和茎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的: 1. 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用之处。 2. 知道根和茎的作用 3. 愿意通过观察、收集证据来探究科学的奥秘。 二、教学步骤: (1)探索和调查 1. 师:植物的根相同吗? 组织学生小组内将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摆在一起进行比较。将植物的根画下来, 不同的地方用彩笔画出来。 2. 全班交流、比较。 3. 为什么植物的根会有这样的区别呢?想一想 4. 听学生猜测。 5.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2)回顾和解释 1. 以上都是猜测,都没有经过事实验证的,我们必须都要? (做实验) 2. 布置实验要求、观察任务 教学反思: 3. 叶和花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 会比较不同树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 知道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会做阳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对比实验; 3. 会解剖植物的花,初步了解花的构造;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今天我们要认识植物的最后两大组成部分:叶和花。 (二)观察叶片,认识叶片的作用 1. 观察叶片。 2. 给叶片分类。 (1)谈话:树叶的形状很多种,曾有一位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天底下没有两 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接下来就请大家把带来的树叶按一定的标准来给它们分一分 类,并把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给树叶分类,记录。 (3)汇报交流。 3. 认识叶的作用。 (1)谈话:叶子的形状多种多样,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回答。 (3)看多媒体演示树叶的光合作用。 (4)教师小结。 4. 体验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教师出示两盆吊兰:这两盆吊兰是老师种的,一盆是放在阳台上的,一盆是 放在室内的,种下去的时候是差不多大小的,每天都浇同样多的水,请大家比较 一下,这两盆吊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学生观察比较。 (3)提问:请大家猜一猜两盆吊兰长得不同的原因。 (4)学生猜测。 (5)师小结:阳光对植物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盆吊兰就是因为长期照不到 阳光,所以才长得不如那一盆好。当然,也有一些不喜欢晒太阳的植物它们一般 生活在高大的树木下面,如果把它们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是会晒死的。 (三)认识花朵 1. 观察解剖花朵。 2. 认识花粉的传播方法。 (四)拓展延伸 1.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2. 每人利用本单元学习的知识,回去种一棵植物,并记好观察日记。 教学反思: 4. 植物和我们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 知道我们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 3. 体会到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 投影出示大自然风光的图片:同学们,大自然中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你所熟 悉的植物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用处? 2. 学生交流介绍。 3. 提问:植物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揭示课题。 (二)讨论: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1. 谈话:有人说,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无论怎样夸张,都不过分。 2. 小组活动:观察我们教室里的物品,看看有哪些物品来自植物,比一比,哪个 小组发现得多。 3. 交流汇报。 4. 你的一天的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离不开植物? 5. 交流统计 6. 小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真的是说也说不完,写也写不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 植物。可以这么说吧,没有植物,我们也就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了。 (三)探索:它们分别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 1. 各小组学生拿出提前准备的近日所吃的植物,认一认。 2. 组内交流:你所吃的是植物的哪一部分? 3. 交流汇报。 4. 分一分:按照以种子 . 根. 茎. 叶. 果实等不同形式提供食物的类型分类。 5. 汇报分类情况。 6. 质疑:分类过程中有哪些地方意见不一致?为什么? 7. 讨论:哪些植物它的多个部分被我们食用了? 8. 小结:不同的植物,我们一般食用它不同的部分。但也有一些植物的多个部分 被我们食用了。 (四)建构:一株完整的会开花的植物的结构组成 1. 通过上面的讨论,你觉得一株完整的植物应该包括哪些部分? 2. 学生发表意见 3. 出示一株西红柿的挂图,对照。 4. 很多会开花的植物都与西红柿一样具有根. 茎. 叶等多种结构。在活动记录上画 一株完整的植物,并在各部分写上名称。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1. 认识固体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辨别周围的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2、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混合前固体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有关固体和液体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关于固体和液体, 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 (二)自主学习。 1、按固体和液体两类给物体分类。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一些物体,请学生按固体和液体分类。 (2)师生交流。 (3)还有哪些物体是固体或者是液体。 (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 “牙膏是固体还是液体?”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自 己的见解,教师不需要下定论,只要学生能够说出道理即可。 (5)教师演示“和面”的实验。 往水里加水,不停地搅拌,直到搅不动为止。边搅动边让学生描述当时是固体还 是液体?从而让学生明确固体和液体的区别。 2、研究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1)小组确定研究哪几种固体。 (2)组内讲座用哪些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 (3)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记录研究的情况。 (4)小组内交流,完善本组的研究成果。 (5)小组间交流,描述固体的性质,还要比一比,哪个组研究的项目多。教师可 以引导学生发现: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能够全面地认识固体的性质。 (6)引导学生总结固体的共同性质:都有一定的形状。 (7)学生实践活动:用多种办法把 P44上列举的固体弄碎, 并按硬度的强弱排队。 3、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1)研究固体混合前后重量是否变化。 教师带领同学们利用天平来共同完成这项实验。通过数据分析,使学生发现,固 体混合前后和重量不变。 (2)研究固体混合前后体积是否变化。 让学生利用工具箱里的器材独立完成此项实验。通过数据分析,原来自己的猜想 与实际情况有不同之处,使学生明白,工具的测量比自己的感官更可靠。 (3)指导学生把黄豆、绿豆、玉米粉的混合物分开。 A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B小组交流办法。 C 如果课内时间不够,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后完成。 (三)小结本课。 教学反思: 第 2 课把固体放到水里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并能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较 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固体的性质,谁能说说各种固体有哪些不同的性 质,又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呢? 2、固体还有许多性质,今天我们继续研究。 (二)自主学习。 1、认识固体在水中的的沉浮现象。 (1)师将几种固体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会发现什么现象?有的沉有的浮。 (2)请学生预测,老师带来的其它固体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3)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固体集中在小组内,预测它们放在水中善,把预测的结 果记在 P82的表格中。 (4)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并预修改。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1)师演示:将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请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3)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叫做什么呢? (4)师生共同小结得出:固体在水中化了,看不见了的现象叫做溶解。如果固体 在水中浮在水面或沉在水底,那说明固体在水中不溶解。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方塘、土壤、沙子放在水中并搅拌后的现象。把观察到 的现象记录在 P82。 3、了解固体与水混合与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学生阅读 P47的图。 (2)这些固体与液体的混合与分离有什么科学道理吗?或说出为什么? (3)你还说出其他的例子吗? 4、结晶实验。 (1)在热水里加盐,充分搅拌,使盐完全溶解,一直到盐恰好不再溶解。 (2)在热水中加入绘画的颜料,使溶液着色。 (3)把各种颜色的热盐水放在纸盒内,周围塞好报纸,这样可以使热盐水慢慢冷 却。 (4)把小树枝分别浸入各种颜色的热盐水中,就可得到彩色的树枝。 (四)小结本课。 教学反思: 第 3 课、认识液体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语言、文字、符号)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 2. 知道液体关于颜色、形状、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毛细现象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猜猜它是谁? 每位同学选一种液体,说出它的样子和作用,其他同学猜猜是哪种液体。 2、学生思考。 3、学生开始游戏。请一名学生上前说液体的样子和作用,全班同学在纸上写出这 种液体的名称。然后请这位同学公布答案,比一比,谁说的比较好。然后换其他 同学继续游戏。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说说教师指定的几种液体的性质。 (1)鲜牛奶、菜油、蜂蜜、洗涤剂、水等。 (2)完成 P49的表格,此表格可以加长,比一比,谁加得长。 (3)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液体在颜色、气味、味道上的性质,其实,液体还有 很多其他方面的性质。 2、认识液体在其他方面的性质。 (1)学生阅读 P50的内容。请学生参照书中介绍的方法研究,你能发现哪些液体 的其他性质。 (2)学生分组实验。 A倒出同样多的液体,在天平上和水比比看。 B把不同的液体同时倒一点在斜放的板上。 C 把不同的液体用滴管滴在蜡光纸上。 (3)小组交流。 (4)师生小结:通过同学们的研究,发现了液体在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毛 细现象等方面有所不同。在此要注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3、小结本课研究的一些科学方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到了以下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比较、实验、分析、综 合等研究了液体的性质。 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 4 课、把液体倒进水里去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 察到的现象。 2、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 体验制作果汁饮料的乐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身边的事物。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1)液体有哪些不同性质? (2)液体有哪些相同性质? (二)学生自主学习。 1、研究把水倒进水中有的沉,有的浮。 (1)提出问题。 A.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前面我们研究了把固体放入水中的一些情况,我们发 现有的固体在水中沉有的在水中浮,有的会溶解,有的不溶解。那么,把液体倒 进水中,是否也会有的沉,有的浮呢?是否也会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呢?下面 我们先来研究把液体倒入水中是否有的沉有的浮? B.学生假设。 (2)设计实验。 A.根据我们刚才的假设,我们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呢? B.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法、实验中应该要注意的一些现象。 C.请学生汇报设计的情况。 (3)进行实验。 (4)分析实验结果。 A.你们预测与实验结果相同吗?你能找这其中的原因吗? B.在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填写P51的表格。 (5)师生共同小结得出结论: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一样,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 的沉在水下。 2、研究把液体倒入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1)把液体倒入水中是否也会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呢?请同学用刚才的研究方 法或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请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 表格中。 (2)学生分组研究。 (3)师生共同小结:和固体在水里的溶解一样,有的溶解于水,有的不能溶解于 水,但这不是绝对的。在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原先不溶解于水的深也可能溶解于 水。课后我们可以继续研究。 (三)课后作业。 1、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液体混合与分离的例子。例如:榨取果汁、用洗涤剂洗 碗等,你还知道哪些例子呢?课后榨取一份果汁,将你的果汁调制的美味一些。 教学反思: 第 5 课、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2、知道船的承载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激发探究欲望 、出示本节课要研究的物体:橡皮泥、牙膏皮、土豆、铝片。 、讲述:这些物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水里都是沉的。 、提问:你能猜想一下可以用一些什么办法使它们在水中浮起来吗? (二) 、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 、学生猜想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以上这些沉在水里的物体在水中浮起来。 2、用实验验证猜想。 3、小结:我们用()的方法可以使牙膏皮、橡皮泥、铝片、土豆这些沉在水 底的物体浮到水面上来。 。 4、讨论:小船装的东西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5、 小结:小船装的东西的多少与小船的材料、 形状等许多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 三、课后延伸: 1、提出课后活动目标: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制作一艘船。 2、活动注意点:(1)安全(2)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 1. 今天天气怎么样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的: 1. 能够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现象,获取有关天气的信息. 2. 认识一些常见的气象符号. 3. 意识到天气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关注天气的变化.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探索和调查 1. 讲述:天气预报同学们都看过吧! 你能试着报一下今天的天气吗?下面,请大家 分小组讨论,把讨论出的有关天气的词填写在75 页.( 学生讨论、交流 .) 2. 提问: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许多词语可以描述天气. 但是,这样记天气太麻烦了, 怎么办 ? 3. 讲述:下面就请同学们在书上43 页的表格中设计符号来表示相关的天气. 设计 好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4. 学生设计、交流, 澄海天气,用实物投影展示。 5. 讲述:刚才,许多同学描述了一下最近的天气状况,又自己设计了一些符号来 表示天气。接着,我们来讨论一下,天气预报的来源。 6. 提问: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预报?(学生自由回答。 ) 7. 提问:又有谁知道,我们平时听见的或者看见的天气预报又是怎么来的?(有的 学生能答出 ) 8. 讲述: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请大家看书上 43 页, 仙桃天气。 9. 提问: 150 多年前的人们是怎么预报天气的呢? 10. 学生在看图片的基础上交流。 (三)回顾和解释 1. 欣赏各种各样的天气 (美丽的、恶劣的 ) 2. 讲述:让我们来看一些图片,如果你觉得她很美,就起来告诉大家“美在哪里 “; 如果你觉得她很讨厌,就起来告诉大家“ 讨厌在哪里 “ 。 3. 观赏图片,并讨论。 你喜欢哪一种天气,为什么? 巩固总结。 相关的主题文章: 清明节气起居饮食注意要点 12 月份公众可赏双子座流星雨等三大天象 教学反思: 2. 气温有多高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的: 1. 能够较准确地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气温并进行记录。 2. 知道气温计又可称为寒暑表。 3. 有标准化的科学观测意识,能实事求是地反映测量结果。 二、教学步骤 (一)集中话题 1. 教师问哪位同学昨晚看天气预报的,谁来做个小小气象员,做一个气象汇报。 (指名汇报) 2. 你们知道我们是怎样测出气温的吗?利用什么工具?(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 生回答出示温度表 . 温度计。 ) 3. 看到温度表你想到了什么? (里面装的什么液体?怎样读?为什么叫摄氏度?) (指名说。)教师介绍温度表(寒暑表) 。 4. 同座位互相说一说温度表的读法, 任意指一个刻度相互说一说。 5. 你还见过哪些测量温度的仪器,能介绍吗? (二)探索调查 1. 教师说明温度计使用要求 (1)使用温度表测量,手轻轻地握住两边。 (2)眼睛要平视红色酒精柱顶端,读出刻度。 提问:为什么要平视?仰视结果会怎样?俯看结果会怎样?(仰视结果偏大,俯 看结果偏小,所以要平视。 )可借助图示演示。 2. 教师组织小小组讨论 在测量气温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如:在时间相同时测量,在人少. 通风处测 量,等液面完全静止在读数) 3. 教师布置测量要求 (1)测量教室 . 阳光下 . 背阴处 . 地面. 草地上 . 水泥地及离地面1.5 米处的气温, 同座位两个人,一个同学测量,一个同学记录。 (2)测量完填写教科书第83 页的“活动记录”第一题。 4. 开始测量, 15 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5.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比较测得的结果你有哪些发现? (如:背阴处比阳光下的温度低,教室里的温度比阳光下的温度低,) 为什么会有你发现的结论产生? 教学反思: 3. 雨下得有多大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下雨前空气温度会增加。 2. 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温度和降水的多少。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检查学生带来的物品。 2. 复习引入。 (二)看云识天气 1. 回忆:下雨前,天是怎么样的?你能描述一下吗? 2. 欣赏:刚才有同学说到下雨前天是阴沉沉的,乌云密布。老师这儿有很多云图, 请你欣赏一下 (用挂图或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云图,包括积雨云 . 雨层云等能下雨 的云,也包括高积云 . 高层云 . 卷云. 卷积云 . 卷层云等不大可能下雨的云。可让学 生描述各种云的形状 . 颜色. 数量,在四人小组中交流) 。 3. 猜测:你认为什么样的云会下雨?为什么?(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和理由) 4. 统计:对学生的猜想作一简单的统计,只要他们举手就可以了,可以看到很多 学生都认为积雨云 . 雨层云会下雨。 (三)观察、比较雨的大小 1. 组织学生描述雨景:你能描述你所见到的下雨时的情景吗? 2. 学生描述:有对形状的描述,也有对雨量大小的描述,也可以是对雨中物体的 描述。 (四)利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 1. 给学生一些时间向其他组展示自己组的雨量器。 2. 组织学生讨论使用方法:你们准备怎样使用雨量器?该注意些什么? 3. 师生到室外继续上课。教师模拟降雨,学生利用自制雨量器量雨。 4. 指导学生读出雨量的大小,提醒学生小心地把雨量器放在平坦的窗台上,在与 肉眼水平的位置上读出降雨量。 教学反思: 4、今天刮什么风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的: 1. 能够自制风向标和风力计,用来测量风向和风级。 2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 风速叫做风级。 3. 懂得可以用身边的材料自制科学观测器具,树立勤俭节约搞科学的意识。 二、教学步骤 (一)探索和调查 1. “风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2. 你平常在收听 . 收看天气预报时,注意广播员是怎样预报风的吗?谁能学一学。 联系生活利用红领巾或彩色小旗帜在校园里感受风的存在。 3通过“米”字型的风向方位图和风向标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风向”,并通过讨 论进行学习。 4. 借助风速计的模型或图片引出“风力”知识。 5. 借助风级歌帮助学生回想. 建立“风力”的感性认识。 6. 提供多种材料指导学生动手制作风向标测量风. 完成观测记录。 7描述自己的观测。 (二)回顾和解释 1. 背诵风级歌 2. 画一副有关风的画或读一篇有关风的文章。 3. 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4. 尝试做一次天气预报 教学反思: 5. 气候与季节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的: 1. 能够对动植物前后发生的变化进行比较。 2. 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3. 感受自然界四季的变化,欣赏四季的美丽景色。 二、教学步骤 (一)探索和调查 1. 小组讨论汇报:你眼里的秋季是什么样的? 2. 谁能再说一说其他季节的气候是什么样的? 3. 小组讨论。 4. 全班交流 . 补充。 5. 在不同的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6. 学生看图或音像资料后说,再适当补充。 7. 小结。 (二)回顾和解释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 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教学反思:

    注意事项

    本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pdf)为本站会员(tbuqq)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