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中图版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pdf

    • 资源ID:5472114       资源大小:104.09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图版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pdf

    1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姓名班级学号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 区域的基本含义、特征。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 整体性。(差异性、整体性、层次性、有界性)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2、自然地理要素:地形地貌、气候是自然地区差异的划分依据:土壤、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分界线400mm 年等降水量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东部季风区和青藏高寒区分界线:3000 米等高线) 位置、 面积 东部临海45%深居内陆、高山环绕30%西南、青藏高原25% 自 然 环 境 地形 大部分在1000 米以下,东 部有许多广阔的平原,平原 间的高地多为500米以下的 低山丘陵。 山地 由东至西:高原盆地 海拔高差大。 海拔高,由一系列平行走向山 脉和山间高地组成,湖泊众多。 气候 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雨热 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高寒气候:气温低、昼夜温差 大、风力大、太阳辐射强 水文 特征 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多属内流河,多为咸水湖,冰川 融水补给 内外流兼备,大河源头,湖泊 众多。 土壤 森林和森林草原土壤草原土壤、 荒漠土壤(有机质少, 盐分高) 原始土壤(缺少发育成熟的土 壤) 植被 北寒温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南亚热带季雨林 西东 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东南西北 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 原高山荒漠 山麓山顶 森林草原荒漠 主导 因素 气温随纬度变化降水随海陆位置变化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 人 类 活 动 农业最重要农业区(种植业)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畜牧业、河谷农业 不利 条件 人多地少,环境问题水源不足、 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 水分不足、地势崎岖 影响程度深刻微弱 经济文化发达落后 补 充 西南及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的原因: 西南地区(属东部季风区): (1)地形崎岖( 2)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青藏高寒区: (1)地形崎岖(2)高寒缺氧、冻土发育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 、南北差异 2 分界线:秦岭淮河:1 月 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南方与北方分界线;暖温带与亚热 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等。 (2)四大亚区的差异 气候植被土壤作物熟制农作物农业条件 东北 温 带 季 风 气候 针叶、 针阔混 交林 黑土 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 甜菜玉米 人均耕地多,土壤肥 沃;热量不足 华北 温带落叶 阔叶林 黄土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冬小麦、谷子、 棉花、杂粮 水资源不足、干旱、风 沙、土壤盐碱化 华中 华南 亚 热 带 季 风气候 亚 热 带 常 绿 阔叶林 红壤一 年 两 熟 到三熟 水稻、油菜、 桑树水热充足 华南 热带季风热带季雨林砖红 壤 一年三熟 水稻、橡胶等 热带经济作物 (3)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 然 环 境人类活动 地形气候河流 耕地 类型 水果 民 居 古代 交通 方言 饮 食 矿产工业 北 方 平原 高原 温 带 季 风 气候 结 冰 越 往 北 结 冰 期 越 长 旱地苹果、梨、 杏、桃、山 楂 等 温 带 水果 平 顶 马车较少 直爽 面食 为 主 煤 、 石 油天 然气 重工 业为 主 南 方 丘陵 山地 亚 热 带 季 风气候 热带季风 气候 不结冰水田柑 橘 、 荔 枝、香蕉、 龙 眼 、 菠 萝、等热带 水果 斜 顶 船繁杂 婉转 米食 为 主 磷 、 有 色金属 轻工 业为 主 三、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 图) 1、依据:根据中国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将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外的全国其他地区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西部大开发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 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 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差异 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 省区辽宁、河北、北京、天津、 山东、江苏、上海、浙江、 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山西、 河南、 安徽、江西、 湖北、湖南 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新疆、四川、重庆、贵州、 云南、西藏 地理区位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 利的海运 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 经济水平高低 发展进度快慢 特征能源、矿产缺乏 对外贸易、海洋开发、 新兴产业基地 能源、矿产丰富 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 商品粮、农林产品基地 能源、矿产丰富 能源基地 退耕还林、还草,改善 生态环境 3 1.2 、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变化性) 阶段人类活动分布区举例人地关系 采集狩猎阶段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依赖自然 农业社会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冲积平 原、三角洲、盆地 四大文明古国改造环境、驯化家 禽、栽种植物 工业社会资源丰富(能源、金属),区位 交通优越(道路、航道、港口) 德国鲁尔区、山东东营、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利用环境提供的资 源或区位优势发展 经济 后工业社会环境质量优越 (原因: 可提高产 品质量, 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 高科研效率) 美国硅谷、日本九州、英国 苏格兰、德国慕尼黑、北京 中关村、印度班加罗尔 影响环境质量 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 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地形: (尼罗河下游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平原、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 气候:温度适宜、降水适度。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河水灌溉: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长江、黄河。 二、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 航 海 技 术 阶段影响 落后以海为疆界,古代文明发源于大陆内部 发展(1)海洋交通发展(2)人口、城市向沿海集中(西欧、日本、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是 世界上经济最活跃区域) 进步大陆架:石油、天然气 开发海底矿产太平洋最丰富 深海盆:锰结核美、日、英、德已开采 三、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阶段性) 工 业 化 阶段影响 以前人口稀少、文化、技术由大陆传入,海洋阻碍文化转播。 以后(1)利用岛屿港口优势,发展商品经济(英、日)(2)利用波浪、阳光、海岛、海滩 发展旅游业(3)控制岛礁,确定海域的归属权,具政治、国际军事意义 1.3 、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 1、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 2、影响:有利: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等等。 不利: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生态破坏: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 土流失;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 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新能源冲击。 4、解决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 (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 (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 澳大利亚:东水西调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等等。 (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农业:蔬菜、水果基地 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 4 (2)原因: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 (地中海气候)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3)对调入区的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 3、中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路线输出地输入地 南水 北调 水泵,大运河 东线:扬州天津(华北) 修运河 中线:三峡,丹江口水库 郑州、石家庄、北京(华北) 隧道 西线: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 黄河上游(西北) (1) 减轻洪涝灾害 (2) 长江口盐度升 高,水质变差 (1) 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2) 保护湿地和生物多 样性 西气 东输 管道 塔里木盆地上海 (1) 变资源优势为 经济优势 (2)扩大就业, 促 进经济发展 (1)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2)改善能源消费结 构,保护生态环境 西 电 东 送 北线:山西、内蒙火电华北 黄河上游(京津唐) 中线:三峡水电华中、华东 长江上游(沪宁杭) 南线:贵州、云南水电华南 珠江上中游( 珠三角) 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 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 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 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 理环境污染。 西电东送: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 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分北、中、南三 条线路。意义: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响。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对调入和调出区及沿线地区都会产生一些 生态环境问题。 4、生物资源的利用 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物种急剧较少 正面: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劳动力分布的变化低级形态 高级形态 第一产业(农业)逐渐较少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先增后降 第三产业(服务业,经济水平的标志)稳步增加 5 (二)产业转移 1、部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 2、原因: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导致产业 向低成本地区转移。开拓市场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3、方向: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4、影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 5、对环境的影响 产业移出地产业移入地 自然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1)乡村地区工业化地区(2)导致环境污染 人文环境 (1)失业人口增加 (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 1)加快工业化进程 ( 2)缓解就业压力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的概念:在水、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 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2、分布: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最严重、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较严重。 3、自然原因: (1)土质疏松(2)降水集中,多暴雨(3)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 4)植被稀少。 4、人为原因:过渡开垦、放牧、采樵、开矿、轮荒等,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 经济损失(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5、危害(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干旱严重 生态破坏(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洪涝(下游“地上河” ) (5)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畜清排浑导致水量损失 措施生物:植树种草 (保持水土)工程:兴修水库、打坝淤地、在坡面修建水平梯田 6、治理技术:采取保土、保水和改善耕地栽培措施等,如:沟垄种植、粮草带间作、轮作等。 原则: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相结合 小流域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根本措施)重点:水土保持、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村牧业体系 2.2、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1、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流 域内上中游为山地、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 候,降水丰沛,冬春季降水较多,河流主汛期在12 月到次年4 月。 自然条件:区域位置:位于美国南方地区棉花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基本自然环境:降水丰沛、水量大;地形起伏、落差大;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 条件自然资源:矿产(煤炭、磷、铅锌、铁、铜等)、水能资源等丰富。 人文条件: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基础差、交通困难 2、治理措施: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洪、航运、发电、养殖、旅游) 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坡地以栽培果树、种植蔬菜为主,平原种植玉 米、棉花、大豆等作物,发电厂附近发展温室蔬菜生产等); 利用廉价水电,发展高耗能工业,(炼铝、原子能、化学); 把保护环境与开发旅游资源相结合,促进旅游的发展。 经验:设置专门的开发管理机构; 因地制宜地开发; 6 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提高流域的开放程度; 启示:中国水利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 3、内流河治理案例:塔里木河流域的治理 概况:位置:南疆、内流河、冰川融水补给;地位:棉花、石油、瓜果基地 特点:干旱脆弱 生态环境原因:气候变化、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盲目开垦和乱砍滥伐 问题:河道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水位下降、林木死亡、土地沙化 治理措施:( 1)上游:节水防渗改造、建山区水库;(2)中游:建闸、筑堤、造林; ( 3)下游:跨流域调水; (4)全流域统一调度和管理;(5)增强节水意识。 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东北区域概况: 1、范围:黑、吉、辽三省及内蒙古东部 2、地貌特征:山环水绕(西:大兴安岭;北:小兴安岭;东:长白山;河:松花江、嫩江、辽河、黑龙 江、乌苏里江等)沃野千里(东北平原:北:松嫩平原;南:辽河平原;东:三江平原)土地资 源丰富形成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3、社会、经济条件: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 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4、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地区。P49 图 2-3-1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 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 畜生产基地。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二、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1、自然条件: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气候条件适宜,适宜多种 作物的种植;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其它:水产资源、 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 2、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部门齐全,是我国最早的重工业基地, 工业发展为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机械工业发展快,交通便利,促进商品粮交易 三、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 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水土流失严重; 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四、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即几点区位优势) 1、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煤田)2、离铁矿区较近(初期:法国东北部) 3、充沛的水源(温带海洋性气候,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4、便捷的水陆交通(其位于欧洲中 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三条河流及人工河都可通航);5、广阔的市场(德国 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二、鲁尔区的衰退的主要原因 7 1、生产结构单一(衰退的内在原因):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 2、 “煤炭危机”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 天然气广泛使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3、 “钢铁危机”世界性的钢铁过剩(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钢铁市场需求量减少);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原因)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这是结合整治的核心);2、建立发达的交通网; 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3、依托科研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繁荣经济;4、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四、思维发散: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我国国情,以及根据德国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成功的经验, 谈谈东北地区应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主要措施如下: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发展第三产业;把自身生产、学习经 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 淘汰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强自身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 技术含量;全面治理环境污染,提高东北的环境质量;大力拓展融资途径,引进民间资本; 政 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上的优惠。 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1、所谓工业化,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 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完成了工业化的国际通用的指标: (1)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到15% 一下; (2) 、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 以下;(3)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60% 。 2、所谓城市化就是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更明确的说,是农业人口 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主要的内涵: (1) 、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集中的过程;(2) 、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 (3) 、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 目前中国的工业化水平还没有达到国际要求的标准,城市化的进程也远低于国际化水平的要求。 二、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1、区域特征: (1)区域位置:长江下游,黄海之滨,淮河下游;(2)区域特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3)历史上的辉煌:19 世纪初,苏州、扬州和江宁(今南京)的人口就超过50 万。 2、现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工业化中期、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3、存在问题: (1)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2)工业发展产生环境问题。(3)城市规模相对在缩小 (4)乡镇工业发展分散所产生的问题。(5)缺少特大型城市。 (6)城市优势不突出,特色不明显,不利于辐射和带动周边发展。 4、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 (1)行政区划调整。(2)发展城市群,建设3 大“ 城市圈 ” 。 (3)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4)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护。 措施记忆简图: 生态:环境污染(水体)治理污染 调整行政区划,提高聚集力和辐射力 经济:城市化质量不高(特大城市少)发展城市群(组团式) 建设小城镇(工业) 社会:忽视“以人为本”保障农民利益 8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3.1 (1)全球定位系统( GPS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的系统。是利 用卫星网络来获得地面某点的经纬度和高程的系统。 (2)由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接收设备)。 空间部分:由分布在6 个轨道面上的24 颗卫星(其中3 颗备用)组成,这些卫星不间断的发 送各自与定位有关的参数和时间信息。 地面监控系统:主要用于监测和控制卫星上各种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以及卫星是否沿预定轨道 运行。 用户设备部分(接收设备):GPS接收机:能接收卫星信息,显示接收机所在点的位置、运动速 度,还可显示到航路终点的距离和航行。 (3)特点:全天候、高精度、自动测量、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连续性。 (4)应用领域:军事、测量、交通、救援、农业、娱乐、邮电、地矿、建筑、气象、土地管理、金 融、公安、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管理、旅游探险等等。 3.2 (1)遥感( RS ) :一种探测技术,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组成: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收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 分类: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分为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工作流程: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波谱特征)传感器收集(信息获取)图像、数据 (信息记录和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应用成果 现代遥感优点:视域广阔、监测范围大,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 和实施动态监测。 用途:用于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军事侦察及其他地物变化的分析等。 3.3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是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 组成:硬件、GIS 软件、地理数据、GIS 人员。 工作流程:信息输入数处理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查询)可视化表达(地图、三维视 图、多媒体等) 。 可以解决的四类基本问题: 1、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查询“地点”和“状况” 2、趋势分析:通过了解某地物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分析该地物的发展趋势; 3、模式问题:通过模式分析,揭示各种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4、模拟问题:利用已掌握的规律建立起来的模式,可以模拟某个地方如果具备某种条件时间将出现 的结果。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1、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 2、城市规划; 3、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4、城市救灾防灾; 5、城市环境管理。 3.4 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 管理的技术系统。数字地球是地球的虚拟对照体。 1、引用技术: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 2、核心思想:、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3、基础:全球网络与分布式存储要求信息网络嵌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信息分布存储到全 球各地的计算机中。高速宽带网络的建设及其传输速度,是建立数字地球的重要基础。 4、数字地球的最大特征与依据虚拟现实技术; 5、数字地球的重要信息源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9 数字地球的应用前景:、与可持续发展;、与政府决策;、与百姓生活。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图版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pdf)为本站会员(白大夫)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