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2018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7.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df

    • 资源ID:5496024       资源大小:54.4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7.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df

    2018 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7.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 / 9 1在庆祝十月革命40 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 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 和超过美国。 1961 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 “20 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由此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赫鲁晓夫() 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建设上过于冒进 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其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A.B.C.D. 2戈尔巴乔夫曾指出:“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 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对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上成了新的农奴制。”在戈 尔巴乔夫看来,斯大林模式() A.未能推动苏联农业的发展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之上 C.使苏联短期内实现工业化D.造成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 3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 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 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 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 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 ”这一措施() A.从根本上突破了旧体制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C.力图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D.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4戈尔巴乔夫在其著作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 “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 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因此, 我承认,改革 (指戈尔巴乔夫在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自己推行的改革)是同赫鲁晓 夫所做的事有一定联系的。 ”这说明() A.二者的改革意图有相似之处B.二者改革都突破了苏联的关键问题 C.后者的改革是深化前者的改革 D.后者对前者的改革措施进行了模仿 5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整个经济 2018 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7.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2 / 9 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非常强烈,而这种 体制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这一论述可以印证() A.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已经彻底消除 B.苏联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改革的失败 C.只有戈尔巴乔夫改革才触及实质问题 D.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一定能获得成功 61955 年 3 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的决议指出:“农业发展由各区执行委 员会下达计划任务, 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 积,以及畜牧业的产品率和各种牲畜的数量。”这一做法() A.恢复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B.提高了农庄的生产积极性 C.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 71962 年 9 月,苏联经济学家利别尔曼在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上发表了 计划·利润·奖金 。文章建议,利用利润、奖金等经济手段推动企业的生产 和发展,国家下达企业的生产计划只限于产品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其余完 全由企业自定。这文章的发表() A.表明扩大企业自主权已为苏共中央所认可B.表明苏联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C.推动了苏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推动了赫鲁晓夫在全国推广种植玉米 81965 年 10月,苏联政府通过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决定实施“新 经济体制”,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和物质刺激的作 用,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新经济体制的实施() A.是二十年代新经济政策的再现B.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C.说明苏联摆脱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D.反映出苏联积极吸取西方国家经验 9 “1964 年上台的 (苏联)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 2018 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7.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3 / 9 革也是短命的,很快为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 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 ”阿尔巴托夫的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此领导人() A.后期的改革陷于停滞和僵化B.改革没有触动斯大林模式 C.改革过于强调重工业的发展D.未能使企业实现独立自主 101952 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 收获量达到 80亿普特, 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 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 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 彻底而 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11从苏联经济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正确的认识() 改革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具有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没有规律可寻 改革必须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 A.B.C.D. 121965 年苏联新一轮改革开始实施,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原来的八类 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 强调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与企业经营活动结果之间要挂 钩,相当一部分利润应留给企业。这些措施体现了() A.赫鲁晓夫时期积极改革和应对计划经济体制 B.企业自主权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 C.指令性计划的做法得到改变 D.勃列日涅夫改革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 131970 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安德鲁· 萨哈罗夫在致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中, 2018 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7.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4 / 9 把苏联比喻为“一辆巨大的卡车” ,而驾驶员“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却用 另一只脚踩刹车”。这里的“踩加速器”是指() A. 利用科技革命成果B.巩固计划经济体制 C.支持第三世界国家D.加快工业化步伐 14韩西林教授曾撰文写道 :“到戈氏上台时 ,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计划经 济体制对整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 非常强烈 ,而这种体制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可以印证戈尔巴乔夫改 革() A.适应时代需要 ,获得成功B.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 151971 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 “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 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 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 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试图扩大企业自主权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16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 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171982 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 说:“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 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 ”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措施() A.优先发展重工业B.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 C.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D.打破单一的公有制 ,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2018 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7.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5 / 9 18从 1973 年开始到 1982 年,苏联农业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基建投资总额中 一直占 27%左右。苏联对农业投资的数额, 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由此可 见()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关键 C.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是农业D.苏联的农业问题已得到了有效解决 191956 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的“秘密”报告,集中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提出“和平共处” “和平竞赛” “和 平过渡”的“三和”新理论。毛泽东对此评价说:“一是揭了盖子 ,这是好的 ;二是 捅了娄子 ,全世界都震动。”下列对该事件影响的评述正确的是() A. 正式宣告了苏联模式的失败 B.推动了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严重干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D.有利于中国立足国情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201987 年,苏联通过了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正式提出了“加速战 略” , 规定经济方面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并对经济进行质的改造, 将整个国民经济转向集约化轨道。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经济 “质的改造” 的措施是 () A.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B.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实行计划经济 C.注重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D.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21凤凰网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抗拒改革的停滞盛 世”的文章。之所以称当时的苏联是 “盛世”,主要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时期 () A.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得到实质性进展B.改革冲击了苏联已有的政治经济模式 C.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D.人民生活逐步改善 ,国力大为增强 2018 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7.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6 / 9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特别是到了20 世纪 50年代,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显 示出其局限性。苏联的农业状况令人担忧,工业领域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1953 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和可能。经历了一番动荡后 上台的赫鲁晓夫感受到斯大林模式的种种弊病,并尝试医治,由此揭开了苏联改 革的序幕。 材料二到这个时期,苏共二十大所激发的,而在随后的岁月中被保守主义的灭 火队竭力加以扑灭的那股新的热情也逐渐泯灭。1964 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 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 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 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 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 俄罗斯专家格 ?阿?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执政18 年的评价 材料三1986 年,戈尔巴乔夫的指导思想基本上还是改进和完善苏联原先的政 治经济体制,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强调“民主化 “和“公开性 “,11 月,在他会见印 度记者时说 “改革不容易,最主要的障碍是思维,需要改革多年形成的心理,而 整个改革应当从党开始 “。 苏联国事风云录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措施对斯大林模式进 行了改革?效果怎样? (2) 根据材料二,说说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成效怎样? 2018 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7.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7 / 9 (3) 根据材料三,说说戈尔巴乔夫将改革重心转到了哪里,结果怎样?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造小农,改造他们的整个心理和习惯,这件事需要花几代人的时间。 只有有了物质基础,只有有了技术,只有在农业中大规模地使用拖拉机和机器, 只有大规模电气化, 才能解决小农这个问题, 才能像人们所说的使他们的整个心 理健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根本地和非常迅速地改造小农。 列宁俄共 (布)第十次代表大会文献 材料二某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时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 苏联工业化开始时, 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 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 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 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 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 ” (1)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是如何对小农进行改造的?在实践的基础上他认为改 造小农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2)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化存在哪些问题?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 2018 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7.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8 / 9 (3)针对斯大林遗留下来的农业问题,赫鲁晓夫当政期间做过哪些努力,结果如 何? 答案 1.C2.B3.C4.A5.B6.B7.A8.B9.A10.C11.A12.D13.A14.C15.B16.A17.C18.B19.D20.A21.D 22.(1)赫鲁晓夫改革:经济改革方面,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 提高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扩大地方和企 业的权限;精简机构。 政治改革 :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集权,强调集体领导制;平反冤假错案。 效果:赫鲁晓夫的改革改变了旧体制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一些方面,但由于缺乏 正确的理论指导, 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又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 乱。改革后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赫鲁晓夫在无奈中下台。 (2) 勃列日涅夫改革使苏联国民经济从20 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呈现停滞和下降趋 势。同时,国家政治生活保守,进入僵化状态,苏联陷入了困境。 2018 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7.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9 / 9 (3) 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结果:造成党内和社会上的思想混乱,纵容自由化思想,使党内外各种反对势力 趁机崛起, 成为难以控制的政治力量, 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最终导致苏联迅速走 向解体。 23.(1)改造:实行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刺激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条件: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几代人的努 力。 (2)问题:牺牲农业,忽视轻工业,片面发展重工业。影响:短期内有利于苏联 工业发展, 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但它违背了农民的意愿, 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不高,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他的玉米运 动因为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制约及盲目扩种,遭到了失败。

    注意事项

    本文(2018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7.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df)为本站会员(tbuqq)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