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pdf

    • 资源ID:5546974       资源大小:117.22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pdf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重要作品阿Q 正传 呐喊朝花夕拾 。本文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文章的思路: 作者从百草原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慢慢地, 我长大了, 家人要我去读书, 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4.作者的情感: 通过对百草原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 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3、过渡段及作用: 也许 也许 也许 ,承上启下作用。 4、景物描写: 抓住事物的特点。四季景色皆备。写景井然有序。 修辞运用:不必说 不必说 单是 就。 。 。 。 。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 5、重要词语含义及作用: 捕鸟过程的描写:突出动词的运用, 第一段中似乎和确凿的含义。 第二段表现事物特点的词语。 6、文章的主旨: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二、 爸爸的花儿落了 1、文学常识。 作者:林海音,台湾作家,代表作城南旧事。 2、作品语言 朴素、平实,富有情感的语言,包含父女深情。 如: “ 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表明爸爸希 望女儿勇敢,坚强,不被困难吓倒。 3、人物形象 爸爸是个 “ 严” 在其外, “ 爱” 在其内的可亲可敬的人。他让孩子到银行汇款,鼓励孩子要坚 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能闯过去。爸爸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 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他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4、塑造人物的方法 选取典型事例;语言、外貌描写。 5、文章结构 本文的线索: 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 插叙叙事方法及其作用: 对情节的发展、内容的补充、主题的表达,都有积极作用。如课文中的插叙“ 不让我上学迟 到” 一事重在表现爸爸教孩子热爱学习,不要懒惰,要从小养成好习惯,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 到银行汇款 ” 一事重在表现爸爸教孩子要敢于闯练,要学会生存。这两件事侧重点不同,对表 现主题都有积极的重要作用。 伏笔方法的作用: 巧妙运用伏笔和照应可以使文章脉络通畅、线索分明、 结构紧凑。 本文的伏笔铺设自然, 使文章气脉通畅。这是我们在以后写作中应该学习借鉴的东西。 6、写作手法: 标题具有象征意义。 文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这样写,使作品 一线串珠,浑然一体,充满情味,严谨周密。同时借花的柔性来调和爸爸性格中的刚性,使爸 爸的严厉和慈爱和谐发展。花的败落,暗示父亲已不在人间。 7、文章的情感: 父亲严中有爱、纯真质朴的深情。 三丑小鸭 1、文学常识: 安徒生,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代表作品拇指姑娘海的 女儿 卖火柴的小女孩 白雪公主 2、丑小鸭形象的思想内涵。 丑小鸭在不幸和打击面前,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艰难困苦。他相 信即使身出逆境,只要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进而了解本文的思想内 容。 3、关键语句的含义: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 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4、文章主题: 丑小鸭这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并激发他们坚韧、勇敢去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矢志不 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四诗两首 1、文学常识: 普希金( 17991837) ,俄罗斯十九世纪伟大的民族诗人,作品包括著名的自由颂致 恰达耶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澳涅金。 叶甫盖尼 ?澳涅金 是他的代表作品。 弗罗斯特( 18741963) ,美国现代诗人, , 一个男孩的愿望和波士顿以北的出版, 使他一举成名。 2、诗歌主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是有意义的,不要随意忘却、 抛弃那曾经拥有的忆念;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人生的体验应该是 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未选择的路诗人表面上似乎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有: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只能选择一条,必须慎重; 人生的选择, 要深思、慎取、忌草率、盲从;路要靠自己去走,越是荆棘丛生的道路,越能令人想念,也越 能磨炼人。 3、直抒胸臆的写法: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不以意象传情达意,而是直抒胸臆,以平等交流的语气娓 娓写来,语调亲切和婉,热诚坦率。 4、象征的写法: 未选择的路诗人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自己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象征性、 哲理性。 5、重要诗句含义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 黄河颂 1、文学常识: 光未然简介光未然,(1913 2002)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省 光化县人。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2、诗歌结构: 由朗诵词和歌词组成。歌词结构:序曲(黄河的伟大坚强) 主体(由望黄河和诵黄河 组成) 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 3.诗歌情感: 情感抒发以及第一人称写法: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4.诗歌抒情方式: 以“ 我” 为抒情主体,由黄河的形象,写到黄河的精神,由“ 我” 的望,到 “ 我” 对黄河的赞颂, 再到 “ 我们 ” 的决心。全诗一气呵成,激情澎湃,气贯长虹。借助黄河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抒发了发自内心的强烈感情和民族责任感。这首诗描绘黄河形象时,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 坚不摧的特点。 5、重点语段理解: “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她哺育了中华儿女,我们的民族有着源源流长的革命精神和伟大 力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在神州大地上正以高昂的斗志抵御侵略,争取 解放,争取胜利,迎接光明,演绎“ 我们是铁,我们是钢” 的团结力量。 6、写作特点: 结构上先总写后分写,有着清晰的线索. 歌词在相同句式里又略有变化,一咏三叹,有着极强的抒情性; 修辞手法运用。典型的比喻和排比。诗歌语句显得生动形象。呼告手法,直抒胸臆。 如:黄河,你给我们骄傲,给我们自豪,给我们欢欣,给我们微笑。 7、朗诵: 节奏、重音、语速、情感。 最后一课 1、文学常识: 都德,法国小说家,代表作小东西, 最后一课是其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2、文章思路: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第三个阶段(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 小说的主体。 第四个阶段(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 3、文章情感: 本文表达了沦陷区人民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悲痛。 4、主要人物: 小弗郎士: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 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 疑惑、诧异 难受、懊悔 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 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韩麦尔先生: 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的描写方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展示 了一个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感的教师形象。 5、重点句子含义: “ 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 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 “ 监狱大门 ” 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 钥匙 ” 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 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6、环境描写及作用: “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 在操练。 ”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 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 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 ,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 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 最后一课 ” 。 课前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 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 望。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文学常识: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救国救民的宏伟抱负,大力宣 传“ 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胜利” ,1927年不幸被捕,4月28日壮烈牺牲。 2、文章行文思路及特点: 层层深入地表达思想感情:人类历史道路民族生命过程 人类历史生活 中华民族史 路中华民族精神 3、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 艰难的国运 ” : 是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 中。 “ 雄健的国民 ” : 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两者的关系: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趣味: 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 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A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 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 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4、李大钊的人格风范: 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土地的誓言 1、文学常识: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 风从草原来 、 花一样的石头 、小说曹雪芹 、 科尔沁旗草原 、 大地的海、 长江。 2、文章的思路: 一段:我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的心为此热血沸腾!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 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牺牲。 3、文章的情感: 有对故乡优美景物的热情赞美;有对故土的深切怀念;有离别故土无尽的凄苦和无奈;有 想念故土而难归的满腹的愁怨与悲愤;有收复加家园,重建故土的激情与信念。 4、文章的抒情方式: 写作人称的变化“ 呼告 ” 手法运用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 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 她 ” 了,于是抛 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 “ 你” 相称, 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 借景抒情 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展示东北土地的丰饶美丽,给读者以强烈冲击力。从听觉、视觉、嗅觉 等多角度来描绘东北景物、物产,给人以耐人寻味的感觉。 排比修辞 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充沛,使景物描绘更形象、生动。 5、重要句子含义 标题 “ 土地的誓言 ” : 这一标题比较独特,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 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 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 泛滥 ” 一词是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 情。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用“ 埋葬 ” ,表示自己的欢笑已随着那片土地的沦陷而一去不返。 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 使我不得不回去。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爱,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 邓稼先 1、文学常识:杨振宁:美籍华裔理学家,霍等 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邓稼先:我国研 制和发展新型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 大贡献。 1999年获 “ 两弹一星 “ 功勋奖章。 2、文章内容: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通过深情的回忆,借助描写和议论,表现了两弹元勋邓稼 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民主评价了邓稼先的人格精神和爱国品质。4. 文章结构: 课文分为六个部分。1引子 2、3介绍生平和经历,对比中突出他的气质、品格和奉献 精神 4侧面描写贡献大,是对2的扩展 5重点写他非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 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2的具体化 6总结全文。 3、文章结构:采用“ 横式结构法 ” ,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 板块 ” 并列结构,将邓稼先 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 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高尚,读来令人仰止。 4、 对比手法:把邓稼先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 精神。他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性格和为人。奥本海默锋芒毕露,而邓稼先却忠厚平实,从不骄 傲。 5、引用作用: 引用唐代李华吊古战场文,显示了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工作的艰辛,增加了邓稼 先精神的悲壮色彩。引用五四时期的中国男儿歌,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空的响当当 的中国男儿。 6、排比的修辞手法: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如第一部分,举了1898年“ 任人宰 割” 的四个例子,这种紧凑、短促的结构和重复出现的“ 强占 ”“租借 ” 两词给读者强烈的震撼,把 触目惊心的历史摆在读者眼前,令人惊讶,具有强烈的警示作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文学常识: 臧克家:现代诗人。1905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在大学读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受闻 一多先生的影响很大。1933年第一本诗集烙印 ,以后连续出版诗集。抗日战争时出版了从 军行 淮上吟等。 闻一多先生: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第一部集红烛,第二部诗集死水 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5年被国民党特务 谋害。 2、文章的思路 作者用闻一多的“ 说和做 ” 总领全文,上一部分说作为学者方面,下一部分说作为革命家的 方面,全面展示了闻一多先生的光辉人格。 3、过渡段的作用 7、8、 9过渡段,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动作、肖像、语言描写,形象突出了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 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如“ 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 5、文章语言特点: 文白相间:文章富有韵味。 如:夜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为他大开光明之路,“ 漂白了的四壁” 。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 何妨一下楼 ” 的主人。“ 潜心贯注 ” 和“ 心会神凝 ” 意思相近, 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比喻(比拟)修辞:形象生动。 如: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济救济文化的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 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1930年到 1932年, “ 望闻问切 ” 也还只是在 “ 望” 的初期阶段。 明确: “ 望闻问切 ” 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学研究 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是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音乐巨人贝多芬 1、文学常识: 何为,原名何敬业, 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 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 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第二次 考试 、 织锦集、 临窗集等散文集。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 乐圣 ” 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 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崇敬。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贝多芬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本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着重表现 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3、文章思路: 按照 “ 客人 ” 的拜访过程记叙了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与贝多芬会面以及贝多芬回忆他最后 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4、人物形象: 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5、塑造人物方法: 外貌描写。往往能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方面来重笔刻画。做到以形传神。 6、重要语句含义: 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 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你可能想到我 -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 '为伴 “, “听我心里的音乐! 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 音乐!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文学常识: 作者,莫泊桑 (1850-1893) ,法国作家 1850年 8月生于法国北部诺曼底省迪耶普小城附近 一没落的贵族家庭。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1880年,莫泊桑以其养脂球闻名于 世从此开始了作家生涯,他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在1880年至 1890年之间写成,有中短篇小说约 300篇,长篇小说 6部,游记 3部,以及许多关于文学和政治的评论文章。 文中四位作家: 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他的作品文字精写,是法国近 世散文的典范 屠格涅夫( 18181883) ,俄国作家。代表猎人日记、 贵族之家 、 父子等。 左拉( 18401902) ,法国作家。重要作品重要的有小酒店娜娜萌芽金钱崩 溃等。 都德,法国著名小说家。重要作品最后一课。 2、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福楼拜 肖像:古高卢斗士似的大胡子蓝色的大眼睛 语言:他的声音特别洪亮,仿佛吹响一把军号他可以用一句很明确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 论 行动: 门铃一响立刻把红纱毯盖在办公桌上把客人一个个地送到前厅,谈话、 握手、 拍肩。 性格:热情奔放,容易激动,和蔼可亲,博学睿智 屠格涅夫 肖像:白皙的脸。 语言:用一种轻轻的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 句。 行动:仰坐在一个沙发上。 性格:怀有狂热的理想,醉新文学事业,博学多识。 都德 肖像: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 一片。 语言: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个一切人。 行动: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性格:生活活跃,健谈,厌恶腐朽的生活方式。 左拉 肖像: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和固执的面庞。他的头颅不漂亮 他那和特 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 语言:很少讲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行动:爬六层楼,累得呼呼直喘,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和细 心地听大家讲。 性格:温和,寡言,坚毅,聪慧。 3、重点词语的理解: 如“ 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应该说, “ 迸发 ” 一词用得准确而又生动。两块石头碰撞在一起,发出了火花,用“ 迸发 ” 最好 “ 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 。“ 勾画 ” 与“ 轮廓 ” ,搭配得好。 “ 只用几句话 ” 与“ 勾画 ” 也前后一致。 社戏 1、文学常识: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重要作品阿Q 正传 呐 喊 朝花夕拾。本文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文章思路 : 第一部分 “ 我” 的乐土平桥村。 (从 “ 我们鲁镇的习惯” 到“ 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 ) 第二部分, “ 我 ” 在乐土中也有不乐的时候。(从 “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 到“ 而且知道 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 ) 第三部分, “ 我” 与农民孩子们到赵庄去看戏的情景。(从 “ 这天我不钓虾 ” 到“ 各自回去了 ” 。 ) 第四部分, “ 我 ” 对吃豆和看戏的怀念。 (从 “ 第二天 ” 到文末) 赞美农民及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了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真挚 的感情。 3、故事情节: 双喜的好主意 (7-10段) ; 2.行船到赵庄 ( 10-16段) ; 3.船头看戏(17-21段) ; 4.返航路上(22-27 段) ;5.平安到家( 28-30段) 。 4、人物形象: 双喜:聪明能干、胆大心细、友爱热情 阿发:淳朴、慷慨无私 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热情好客 总之农民孩子具有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也说明“ 我” 热爱农村少年朋友,与他们有着深厚 的情谊。总之,这些是由乘船去看夜戏和偷豆两件事来表现的。 5、景物描写: 写景状物的段落(11-13段) , 写航行的迅速,静物动态的写法。 比喻修辞的运用,“ 连山 ” 是“ 起伏 ” 的,又感到是在动,便联想到象“ 兽脊 ” ,这样比喻,显 得形象真切。 “ 月夜行船 ” 是最具魅力的写景段落,分别从视觉、嗅觉、听觉、想象等方面着笔,写的有 声、有味有情。 6、文章主题: 通过 “ 我” 与农村孩子看社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表达了对农民及农家孩子高尚淳朴的优秀品 质和聪明的才干的赞美,表现了作者热爱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真挚感情。 安塞腰鼓 1、文学常识:刘成章,陕北作家 2、文章的思路 14演出前 5-27演出 28-30演出后 3、朗读 演出前,沉稳.蕴涵力量演出,激越昂扬,语速稍快演出后,读书悠远寂静,语速稍 慢 4、“ 以声称静 ” 的写法 : “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采用。 5、文章主旨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 歌颂阳刚之美。 6、修辞手法 排比 ,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 .意思密切联系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 语势 ,加深感情 . 可分为 :句内排比句间排比段间排比 反复 ,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本文综合运用排比和反复,增强了气势 ,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对比 ,以水乡比照高原的力量之美 7、句式方面 文章运用大量短句,营造了激越的气氛. 8、文章结构: 以“ 好一个安塞腰鼓” 为线索重叠咏叹,使通篇散文具有形式的回环美和音乐的节奏美. 竹影 1.文学常识: 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2.课文内容: 本文叙述了一个有月亮的夜晚,几个少年在水泥地上描竹影的游戏,及爸爸讲中国画的艺 术,我们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3、写作思路: 看竹 画竹 品竹 4、重要词语、语句内涵: (1) 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 弥漫 ” 一词用得好,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光的朦胧,富于变化,充满美感。 (2)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用比喻手法,把太阳落下去后,天空慢慢变暗的情景表现得十分形象。 (3) 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间放出她的清光。 “ 清光 ” ,指月光;前面用的“ 红光 ” 指日光。从 “ 红光 ” 到“ 清光 ” ,写出日光渐弱,月光渐 强的时空变化过程。 5、文章主题: 因势利导,保护孩子独特的艺术创造,有利于孩子兴趣爱好的发展。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涵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反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 观舞记 1、文学常识 冰心( 19001999) ,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1919 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 去国等探索人生 问题的 “ 问题小说 ”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 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 春水体 ” 。1921 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 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 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 冰心体 ”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文章内容: 作者用精妙的语言展现了印度卡拉玛姐妹高超的舞蹈技艺,表达了对她们的赞美、感激和 怀念之情。同时也揭示了民族艺术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的内涵。 3、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1 10段) ,表达对卡拉玛姐妹高超舞技的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 1118段) ,从身体、神态、服饰等三方面来具体描绘她们舞蹈飞动的“ 美” 。 第三部分( 1922段) ,揭示了印度文化是滋养民族艺术的食粮,表达了对卡拉玛姐妹的 感激和赞美之情。 4、人物描写: 正面:舞姿(如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 ;服饰(如髻 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神态(如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 无限的哀悉,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音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骄羞;忽 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外貌(秀丽的面庞,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 双眼睛。身形:长眉,妙目,手指,腰肢) 侧面描写(观众反应) 5、描写特点: 从头部的长眉、妙目到手指到腰肢,自上而下。衣服、装饰,从髻上到腰间,也是自 上而下。 描写细致而全面。“ 双眉颦蹙 ” 、“ 笑颊粲然 ” 、“ 侧身垂睫 ” 、“ 张目嗔视 ” 、“ 点额抚臂 ” 、“ 画 眼描眉 ” 、“ 挺身屹立 ” 、“ 按箭引弓 ” ,种种情态尽收眼底,六个“ 忽而 ” 准确地传递了信息。 描写中有独特的发现。文中不仅写“ 四肢 ” ,更写 “ 五官 ” ,是灵活熟练的“ 四肢五官 ” 讲说 优美的诗歌故事。“ 无限的哀愁 ” 、“ 无边的喜乐 ” 、“ 低回宛转的娇羞” 、“ 叱咤风云的盛怒” 等等 都是通过面部表情的观察,作者独特的发现。而“ 花朵 ” 、“ 褶裙 ” 、“ 铃声 ” 和“ 四肢五官 ” 揉成为 美妙的整体,刻画出诗句里的悲欢离合。 6、写作特点 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激发了读者的想 像力。 伟大的悲剧 1、文学常识: 茨威格( 18811942) ,奥地利作家。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一生追求的理 想是人道主义和精神自由。出于人道主义的立场,赞美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仁爱和宽恕,厌恶 资产阶级的尔虞我诈、虚伪和冷酷。 2、文章体裁:传记。 3、主要内容: 本文节选了传记中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梗概:斯科特探险队 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 踏上归途。途中遭遇恶劣气候,与严寒风雪进行了惨烈的搏斗后,最后悲壮地死去。 4、思想感情: 探险事件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更多地思考事件所折射出的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 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5、人物的形象: 人物品质: 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无私的爱。 塑造人物的方法:典型的细节描写。 直接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间接描写:恶劣环节的衬托。 6、环境描写: 抓住了南极的特殊环境,写出暴风雪,展示了恶劣的气候。 7、重要语句含义: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明确: 在这里, 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 同意 “ 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的观点。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明确:作者在这里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 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 这真是 “ 以我 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 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明确: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 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 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作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 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伟大的悲剧。 明确: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 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 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7、文章的主题: 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从斯科特南极探险的悲壮之旅所折射出的人类精神已经远远超越 了活动本身和那个时代,成为全人类跨时代、地域的宝贵精神财富。即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 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鼓舞。 在沙漠中心 1、文学常识: 圣艾克絮佩里, 法国作家, 其作品多描述飞行员生活。代表作有 夜航 人 类的大地空军飞行员 小王子 2、文章的思路。 遭受寒风的折磨 陷入绝望的幻觉 获得心灵的平静 进行冷静的思索 鼓起 前进的信心 3、比喻修辞 “ 我们没看见把我们拴在井上的绳索,他像脐带一样, 把我们和大地连在一起。谁多走了 一步,谁就得死。 4、对比手法运用: 作者前后不同心理的对比 作者面对困境时由绝望、痛苦到平静,甚至最后乐观的内心情感历程。 作者自己的飞行和别人飞行的对比 作用:在对比中作者的写作意图得到了强调,让读者有更深的印象。 5、运用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 “ 一股图象的激流” 是指上文提到的“ 一切都变成画册,变成有点残忍的童话故事” 的那些, 是指人在意识模糊时,头脑中闪现的各种画面,现实的或虚幻的。正句话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在 快要虚脱时意识逐渐模糊的那种状态 6、人物形象 他是人类飞行事业的先行者,他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冒着危险开拓这一事业。他 坚韧执著,百折不挠;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是一个真正热爱生命的人。(坚强乐观) 登上地球之巅 1、常识:(1)郭超人男中共党员高级记者 (2)珠穆朗玛峰 世界顶峰,海拔8844.43米 2、文章内容:文章记叙了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巅的过程。表现了遇到困 难时应该鼓起勇气,勇往直前,只要有顽强的意志,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主题。 3、环境描写及作用。 环境描写给人美的享受。一是尽力渲染自然环境的恶劣及其对生命构成的威胁,这是为 了衬托登山队员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二是用了较多的笔墨描写了美丽的珠峰景色,使 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4、文中的材料安排的详略。 作者叙述事件详略得当,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如重点写了征服“ 第二台阶 ” ,而这个 “ 第 二台阶 ” 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还详写了刘连满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 事迹。由此可见,登山队员的优秀品质是可贵的。 5、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动作 6、把握文中人物形象: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团队精神和牺牲精神。 真正的英雄 1、文学常识 演讲词 :属于议论的范畴,要有针对性 .启发性和感染力. 2、文章的思路:总分总的思路 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总);5-13分别追忆献身的航天英雄,要人民永远记 住他们 .(分);14-27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续英雄未竟的事业.(总 ) 3、悼词中表达的感情:悲痛和力量 4、演讲的主题思想 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 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5、意味深长的语言 猫 1、文学常识: 郑振铎:(18981958) ,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 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 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 等。 2、课文内容: 文章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三只猫的外貌,性情各不相同,结局也不相同,三次养猫的 情趣也不同,失去后的心情也不同。 3、课文结构: 养猫是中心。围绕中心写了三个故事。 第一段抛出线索和养猫结局,总领全文;中间是三个故事;最后照应开头,写永不养猫的 结局。 每个故事都有相对的独立性。 4文章情感: 养猫的心情是不断变化的,第一回由快乐转而酸辛;第二回更加快乐;又时时担心,最后 怅然,愤恨;重点写第三只,留下的是深深的悔恨。 5、猫的形象: 第一只:活泼天真;第二只:更活泼有趣;第三只:忧郁、懒惰。 塑造方法:抓住特征,用独特细节展示,主要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6、重要句子内涵: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第一句话的感情:那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夺人所爱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意思难消, 养猫固然快乐,可亡失的痛苦让人更难受。所以好久不养猫。第二句话: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 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作者的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7、作品主题: 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凡事要实事求是,不做主观武断。 严于律己,勇于剖析自己。 8、文章写法: 第一人称。一边写养猫过程,一边写情感变化,二者结合,虚实相生,相互映衬,展示 了人物性格,深化了文章主题。 详略的安排。重点写第三只猫。通过第三只猫的境遇来体现文章表露的感情主题。 对比、衬托。前两只猫和第三只猫的不同待遇更鲜明的揭示作品寓意和主题。 斑羚飞渡 1、文学常识: 沈石溪:曾被称为“ 另类 ” 作家,他的作品的主角都不是人,而是与人一样生于自然、有血 有肉的动物,因此被冠以“ 中国动物小说之王” 的称号。主要代表作品: 象群出没的山谷 、 第 七条猎狗、 狼王梦等。 2、文章内容及思路: 斑羚飞渡一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 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3、文章情感: 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让人受到精神的震撼,启发人们 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存的世界。 4、环境(彩虹)描写及作用 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出现的,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 三是镰刀头羊走向“ 那道绚丽的彩虹” 。作用:一是渲染了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镰 刀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 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镰刀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文章用美丽的彩虹象征斑羚的美好的心 灵。 5、动词的运用: 准确、传神 6、镰刀头羊的形象 富有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 7、文章的主旨 本文热情赞颂了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歌颂了斑羚身上所 体现的可贵的精神 华南虎 1、文学常识: 作者牛汉,原名史成汉,生于于1923年,陕西定襄人。 2、这首诗的象征意义: 华南虎代表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 铁笼是禁锢自由,邪恶的代表。 3、诗歌主题: 诗人以被囚禁在铁笼中,失去自由还饱受摧残嘲弄华南虎形象为象征,表现了自己及同类 人在艰难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4、华南虎的形象: 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勇于抗挣、高傲不羁。 5、重点语句内涵 (1)“ 我 看见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pdf)为本站会员(tbuqq)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