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全册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品推荐.pdf

    • 资源ID:5634982       资源大小:1.91MB        全文页数:18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册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品推荐.pdf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 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分三次数数,力图通过数 一数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的关系。体会到十进制的特点。从数数的过程中, 体会大数的意义,收集一些数据,加深对大数的理解,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的方法。数据改写 的活动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在一定的实际情景下进行。有些数据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需要用 与精确数不同的近似数表示,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由此使学生体会到近似数的意 义及作用,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2. 通过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亿以内 的数及比较它们的大小。 3. 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4. 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三、单元教学重点: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 四、单元教学难点: 1、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 2、多位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判定。 五、教学建议: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 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 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 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 性认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第一次数数,通过数小方块 的过程,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2、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大数的读写。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比较大的数。因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以后,可以组织学生 在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加深学生对大数的理解。接着, 可以对学生收集的一些数据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 的一些数据, 仅表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数据开展活动, 也可以直接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然后引出读法与写法。 3、结合实际背景,帮助学生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对此,在改写过程中应向 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的道理。如9600000960 万,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个”为 单位,一般以“个”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而等号的右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这个计 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个”为单位,两者之间相差很大。这些道理,可以结合的情境 加以说明,以减少学生在改写过程中出现错误。 4、在观察比较中,引导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 本单元的学习是使学生在体会近似数的作用及意义的同时,掌握( 以四舍五入法为主的) 求近似 数的方法。 本单元计划课时7 课时。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明确级、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知道十万是 个很大的数。 2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 3 、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相关数据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 (板书:个、十、百、千) (2)提问: 10 个一是多少?10 个十是多少?10 个百是多少?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4)读出下面各数 4958 、 3026 、 4005 、 7000 板书出各数字的数位。 (5)从右到左说出3876 各数字的数位。 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 几,就读几百;中间有一个0 或几个 0,只读一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例如,首都 北京市人口有一千二百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像这样比较大 的数。 ( 板书课题:数一数) 二、自主学习 认识“十万” 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 、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 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 、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 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 方块? (3) 、 当数到九万时, 如果再加上一万是多少?思考讨论,引出 “十万”的计数单位。 三、反馈交流 (1) 、万位满十了怎么办?(小组讨论) 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 个一万就是“十万” 。 板书:十万 (2) 、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 (3) 、10 个十万是多少万?10 个百万是多少万? 四、精讲点拨 提问 1: 1 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 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五、当堂训练 1. 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 法。 2. 第 2、3 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 ?; 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 数。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1. 每人收集5 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2. 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第二课时认识更大的数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亿”。 2、知道亿以内数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及我国的计数习惯(四位一级)。 4、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初步感知十万等数的大小,并能在感知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 :数位顺序表的形成和数感的培养。 难点 :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亿以内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师:请同学们默读下面一段话。(出示主题图) 如果把全国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头尾相连,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30 圈,制造这些筷子需 要砍伐 25000000 棵大树,使森林面积减少2000000 平方米。据统计,我国13 亿人口中在校中 小学生约22 亿,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 克计算,如果课本能循环使用5 年,可节约 5280000 吨文化纸。 生产这些纸要耗费3000000 亩木材、 528000000 吨纯净水、 6335000 万吨煤、 1584000 万吨化工原料。 师提问:这是老师搜集整理的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 说。 2、发现问题。 (1)小调查。会读的同学请举手,有困难的同学也请举手。(老师统计、分类) (2)小汇报。请有困难的学生代表上台说一说,(学生可能会指着25000000 和 2000000 等较大的数说,这个数我不会读。) (3)小交流。请会读的同学来读一读,读完后,教师提出问题:25000000 和 2000000 是怎 么来的,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是比较陌生的,比较困惑的,此时,让 孩子们独立地去阅读教材已是水到渠成。) 3、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 的兴趣,诱发学生独立阅读文本(自学或预习)的动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并 通过小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十万” (1)提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带着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本第2 和第 3 页,边看边 思考; 100000 元它表示什么?1000000 元呢?你还看懂了什么? (2)教师巡视。走近那些自学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适时、适度地与他们进行交流、指导。 及时地了解大部分同学的想法,并把他们的看法进行分类,作出如何引导的策略。 (3) 100000 元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这个问题, 只要是他们的描述有一定的理由,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保护了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愿望。 (4)如果 10000 可以在计数器上这样拨(如下图),那么100000 怎么拨呢?你能继续拨 下去吗? (学生可能会在万位上拨10 个珠子,也有的学生会从中发现“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的数学思想并在十万位上拨1 个珠子,此时,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是很有效 的。) 老师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 个一万就是“十万” 。 板书:十万 设计意图 利用计数器上动态拨珠的过程,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以及“万”和 “十万”之间的关系。 (5)师出示相关数据资料: 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0 个班级。 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3 层楼高。 十万步大约在400 米的跑道上走130 圈。 十万天大约是274 年。 设计意图 以资料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对“十万”有更形象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十万” 的理解和运用。 2、认识“百万、千万、亿” (1)出示汽车图并提问: 师: 1 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 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生: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2)师提问: 10 个十万是多少?10 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 个一千万呢? 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在计数器上拨珠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3)最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设计意图 利用类推引出其他计数单位,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 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突出规律性。 三、方法应用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10 个一万是十万,10 个十万是一百万、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我 应该怎样记?) (2)师:是啊!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来整理数位顺序表吧!从这个表中,你发现了 什么? (3)生可能会从中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4)师: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 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完成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解决刚才提出的众多问题中还 未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 给出亿以内数级和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多 少,理解“位值”的概念。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能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你高兴吗?说说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能用今天学习 的知识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让生再次回忆本节课所学的所有知识点,再次将 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板书设计: 数一数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万 万 万计数单位 10 个一万是十万,10 个十万是一百万,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 个一千万是一亿,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人口普查(读多位数) 教学目标: 1 、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 、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小组合作,讨论归纳。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昨天,我们在数学课上认识了比较大的数,还记得有几位吗?谁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计数单 位? 指名回答:我们认识了9 个计数单位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从右往左) 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你们还记得吗?能读出这些数吗? 742 4600 8000 10000 3215 509 5009 7010 提问:谁能说一说读这些数的方法? 你们想知道你们收集到的比万大的数如何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自主学习 1、展示收集的数据。 例如:长江流域的面积是1807199 平方千米;赤道长40076 千米;马里亚纳海沟距离海平面 11034 米; 2000 年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约为1295330000 人。祖国大陆 约有 1265830000 人,北京市约有13820000 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 人。 1读出上面的数据。 三、反馈交流 研究末尾有0 的数的读法。 (1)介绍数位。 这些数都是由几个数字排成一横行,也就是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了,各个数 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如4958,是由 4 个千, 9 个百, 5 个十和 8 个一组成的。 8 个一是在右 边第一位,就是个位;5 个十在右边第二位,就是十位;9 个百在右边第三位,就是百位;4 个 千在右边第四位,就是千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叫数位。 (2)展示数位顺序表。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 加上“位”字,成为一个数位顺序表: 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 3)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 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几?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多少?万位呢?千万位呢? 小结: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位上 几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 追问: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学生答:不相同,因为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 四、精讲点拨 (1)认识数位分级。 按照我国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 “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万” 。 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面板书:个级、万级,制成下表: 亿级万级个级 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2)学习末尾有0 的数的读法。 在上表的下方依次把学生分类的数据板书出来。如: 亿级万级个级 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1 1 2 2 9 6 1 1 5 5 3 0 1 3 8 8 0 8 3 3 2 1 0 4 1 0 0 0 0 7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9 7 3 0 0 0 0 9 6 4 指导: 1265830000 先读亿级,十二亿,再读万级,六千五百八十三万,合在一起读作: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学生尝试读出:1295330000 和 6780000、13820000。 提问:以上这些数中的0 都在什么位置?读数时读0 了吗?质疑:1807199 这个数读不读 这个 0 呢? 同桌之间交流。 这个数读作:一百八十万七千一百九十九。所以零不读。 提问: 0 在什么位置时不读出来呢? 小组交流。 小结:当0 在级的末尾时不读出来。 五、当堂训练 研究中间有0 的数的读法。 指导: 40076 先读万级, 四万, 再读个级, 零七十六, 合在一起读作: 四万零七十六。 强调:百位上的零必须读出来。 学生尝试读出:11034、 10030040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知道从右起每四位一级,分作个级、万级、亿级。 还学会了含有三级数的读法。 七、布置作业 1 教材第 7 页第 1 题 板书设计: 亿级万级个级 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第四课时国土面积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位的认识,掌握较大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将某些数据单位改写的必要性,能有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比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 2 、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培优辅差: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和不同的数打交道,现在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 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板书5 个 提问:如果将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你会吗?说说你是怎么样想的? 二、自主学习 1 、出示例题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2000 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你会比较这些城市人口数量的 多少吗? 学生默读例题,理解题意 北京 13820000人天津 10010000 人香港 6780000人 澳门 440000人大陆 1265830000人 提问:这一组数据,你能找出最大的那个数吗?为什么? 一、 反馈交流 观察例题,根据人口数量,将四个城市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理由。学生2 人一组,说 一说,议一议。 按数位多少进行分类:北京、天津为第一类,香港是第二类,澳门是第三类。 提问:通过这次分类,你能知道什么? 小结:我们按数位的多少进行分类后发现,数位少的这个数就小,数位多的这个数就大。 质疑:北京和天津的人口都达到了八位数,这怎么比出大小呢? 二、 精讲点拨 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 13820000、10010000 提问:这两个数都是八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么样比较大小呢?先比较哪位上的数? 提问:这两个数左起第一位千万位上都是1,怎么比? 探索:看左起第二位,第一个数左起第二位百万位上的3 比第二个数百万位上的0 大,所 以 13820000?10010000 五、当堂训练 1 、教材第9 页第 1 题 2 、练习册第6 页第 1 题 六、课堂小结 ( 1)比较两个数据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同的怎么比? ( 2)如果位数相同怎么办?先要从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怎么比呢? 七、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国土面积 960000016600001220000450000100000 10000000000=100 亿 9600000=960 万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近似数 教学目标: 1 、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启发。 学法:分析思考,实践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 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 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自主学习 1、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 一试第 2 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精讲点拨 做试一试第1 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 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 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 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四、反馈交流 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 五、当堂训练 1 、练一练1、 2、4 2 、从报纸中找5 个精确数, 5 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 六、课堂小结 1 、四舍五入的方法 2 、要求不同,一个数可有几个近似数。 板书设计: 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方法与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数学阅读(从结绳计数说起) 教学目标: 1、 了解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 2、 经历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体验数学一一对应的思想、化繁为简的思想。 3、 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知识的热 情。 教学重难点: 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让学生对“数”有进一步的理解认识。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活动激趣。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远古的时代,是用什么办法来计数的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各抒己见。 远古时代, 为了记下猎物的多少,人们用石子或结绳计数,这节课我们就从结绳计数说起。 板书课题从结绳计数说起 二、自主学习 教材第一幅图石子计数与结绳计数都是“逐一计数”,体现了一一对应的思想。 第二幅图中对比羊群的计数是“按群计数” , 体现了数学中化繁为简的思想,也是进位制的 “原 形” 。 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展示了一些古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计数符号。 三、当堂训练 书写“十进制数位顺序表”。 四、课堂小结 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不同的进位制。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十进位制起源于古代人 们用双手十指计数的方法,成语“屈指可数”就是这样来的。但超过十的数,双手的手指用完 时,就在地上搁一块石头或一根树枝代表十个,让手指伸直再数。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经验, 就产生了十进制。 板书设计: 数学阅读(从结绳计数说起)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1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 、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 1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法与学法: 教法:组织练习,引导思考。 学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 练习一第1 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 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 二、多位数的改写 练习一第2 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 三、读写游戏。 (练习题3) 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 步 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 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 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 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多位数比大小 做第 4 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五、结合练习册,教师可加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 六、课堂作业 教材第 15 页第 5 题。 七、课堂小结 总结这单元所学到的知识。 板书设计: 练习一 亿级万级个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万 万 万计数单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角的认识”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接触,本单元认识的角主要是平角与周角,因此在教学 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为线段、射线与直线以及平行线、垂线都是比较抽象的 平面图形,所以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也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 图形。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 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对于这些内容,教材都加强了操作活动的练习,使运动的物 体与静止的图形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1) 、认识直线、射线与线段;掌握线段的量度与表示方法。 (2) 、理解与认识平面上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能画平行线与垂线。 (3) 、理解与认识几何角的特征;会运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与画角。 (4) 、平移 能辩认移动的方向(上下左右);能确定移动的距离(几格)。 2、能力目标: (1) 、运用实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2) 、在实际情境中,以具体图形为背景,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线段、射线、直线与平行线,垂线、角等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 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2、认识平行线,会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3、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4、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5、建立角的各种概念,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6、辨认各类型的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五、单元教学难点: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 2、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3、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 中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演示讲解。 学法:观察思考,归纳思考。 教具准备 直尺,三种不同颜色的线,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一幅画面,师生谈话:这幅图的名字是“欢乐的世纪坛”。大家仔细看,你能从中 找到我们学习的线段和射线吗? 学生说完后,电脑演示,抽象出不同的射线和线段。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线。板书:线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 1、电脑出示“看一看”的三幅画。 第一幅图: 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边,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什么线?电脑操作,引出两条 直线。 第二幅图: 马路上的白线条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的四条边是什么线?电脑操作引出四条 线段。 第三幅图: 各种城市里的灯光,灯所发出的光线又是一种什么线,和前两种线一样吗?抽 象出一些射线。 三、反馈交流 1、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拿出三张纸分别对折,请学生观察折痕。 提问:这三条折痕是直的吗?(都是直的) 拿出一张纸,在折痕中间画A.B 两点,再连接AB 两点。明确告诉学生,这是一条线段。 拿出第二张纸,同前一张一样,画出线段AB 。然后问学生:如果沿着这条线段的A.B 两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直线) 拿出第三张纸,还是先画好线段AB 。然后问学生,如果只沿B 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 会得到一条什么线?(射线) (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线段、直线和射线是什么样的? 四、精讲点拨 1、三种线的读法。 直线和线段都有两种读法,而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 2、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体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 学生尝试,感悟到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质疑:过三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五、当堂训练 1、教材第17 页“试一试”第一题。 2、教材第17 页“试一试”第二题。 3、数一数有几条线段。 (1) 有()条 (2) 有()条 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都是哪三种? 这三种线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射线:线段: 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 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相交与垂直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用三角尺画垂线。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操作,归纳概括。 学法:操作思考,理解运用。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量一量 两条直线相交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学习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 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 观察、讨论这些相交的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从而引出其中的一个特殊角直角。 学生在确认两条线之间的直角关系时,要让学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验证。 二、自主学习 折一折 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量条相互垂直的折痕。可充分让学生自己来折一折,学生在折纸后, 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验证的方法。如用三角尺的直角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这两条 折痕是否互相垂直。 三、反馈交流 说一说 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四、精讲点拨 1、练一练 (1) 、我说你摆。 同桌互相练习: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 (2) 、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 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 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画一画 (1) 、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 (2) 、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 过某个点。 五、小试验 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相交垂直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平移和平行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2、能永三角板和支持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3、感受教学的价值,进一步参透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的思想。 重点难点 1、认识平行线,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平行线。 2、在一些斜线中寻找平行关系,在立体图形中寻找平行线。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发现,动手操作。 教具准备 小棒,长方形纸,方格纸,正方体,三角尺与直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 同学们见过的汽车行驶的痕迹是什么样的?对,车轮的印是互相平行的。就像这 幅图里的一样。 出示延缓18 页“看一看”左图。 请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是互相平行的吗? 出示第 18 页“看一看”右图。边指图边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 二、自主学习 1、移一移。 (1)用小棒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动前后小棒的位置关系。 准备 2 根小棒放在一条线段上(先重叠放在一起),然后平移其中一根小棒。 提问:这两根小棒经过平移后是什么位置关系?(平行) 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根小棒叫AB ,另一根叫CD,那么就可以AB 说平行于CD 或 CD 平行于 AB 。 (2)出示第 18 页小鱼图。 说出小鱼图中每条线段的名称,然后说出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三、反馈交流 1、折一折。 已经认识了平行线,下面继续学习。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这是什么? 用长方形张折两条折痕,然后打开看一看,根据这两条折痕,你能发现什么呢?请学 生汇报折纸情况。 2、说一说。 出示教材第19 页“说一说”的三幅图片。 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的线,想一想这些图案中哪些线互相平行,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3、画一画。 你会画一组平行线吗?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启发:怎样画平行线更准确、美观呢?我们要用三角尺或直尺画平行线。 四、当堂训练 1、第 20 页“实践活动” 。 2、思维训练 (1) 、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平行。 (2) 、过 B 点画直线A 的平行线。 五、课堂小结 提问:平行线由什么特点? 怎样画平行线?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平移和平行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旋转与角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法与学法: 教法 : 创设情境,引导归纳。 学法:观察思考,自学讨论。 教学准备: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 培优辅差: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认识平角和周角。 1、转一转,说一说 (1)一人用活动角转出各种角,让同桌说一说是什么角? (2)一人说一人转。 (3)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和角的组成部分。 (4)我们可以把角看成是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这个端点就是角的顶点,这 条射线就是角的边。 2、认识平角和周角。 (1)师演示平角和周角,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角?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 二、试一试 1、 说一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 上述图案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并找找图中有哪些角。 三、练一练 1、说一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2、在点子图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让学生独立完,再小组交流。 四、你知道吗? 1、在生活中,除钟表外,还有不同用途的计量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围绕一个点旋转。 2、指针转到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角,让学生说说指针在什么位置时,与指针在零点时构成 了什么角。可先画一画,再说一说 五、说说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1、试一试:第1 题学生在说平角和周角时,要引导学生说明平角和周角是如何构成的,如 人竖直倒立后身体与单杠形成了平角。 2、说说生活中你还看到了哪些平角与周角。 六、布置作业:练一练 1 、2. 板书设计: 旋转与角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教后反思: 第五课时角的度量(一)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学法:体验感悟,发现应用。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1、出示角的图片、,让学生比较大小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 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用分别度量、的大小。4、想一想认 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 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一认 (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看 ,再小组交流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如:度,中心 ,零刻度线 )。 (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 (4)说说 1°和平角。 2.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 (1)自学试一试,说说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 ,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2)量一量 练一练的第二题的、: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看的,再指 名演示。 三、当堂训练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谁说得正确?(练一练)为什么?有

    注意事项

    本文(全册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品推荐.pdf)为本站会员(白大夫)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