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强化依法治理 推进依法行政 构建和谐社会.docx

    • 资源ID:595095       资源大小:24.12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强化依法治理 推进依法行政 构建和谐社会.docx

    第 1 页 强化依法治理 推进依法行政 构建和谐社会 特征码 FwudlUOJfuZHiivFdfrv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和 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并把它作为加 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到全党面前。胡锦涛总 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 题研讨班上,再一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要求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并指 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 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社会。这无疑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目标,具 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是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 学指南。 一、依法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构建和谐 社会的前提和保障。和谐社会要求社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 行,反对社会的无序化与无序状态。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重 要保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 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公民法治素质的提 第 2 页 高,没有依法办事的落实,就不可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 利发展,就不可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 乐业,和谐社会建设就无从谈起。由于和谐社会只能立于法治基 础之上,因此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依法治国。依 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 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 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这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要求公民、法人 和其他组织能够遵纪守法,更加要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 法机关能够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法治关注的焦点是有效 制约和合理运用公共权力。依法治国就是把法律从作为国家和 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手段和统治工具变为人民在当家作主的前提 下以法来有效管理国家、约束政府权力,使其合理运用、不致 滥用和腐败,从而使国家权力服从于社会公众的共同意志,政 府的权威从属于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的法治权威。从各国和我国 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是依法行政,建 设法治国家的关键在于建设法治政府。政府在建构和谐社会中 扮演双重角色:建构和谐社会主要就是通过削减政府职能和重 塑政府来理顺社会关系;而作为改革和法治建设的推动者,又 需要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有所作为,而不能消极无为。政 府之于建构和谐社会的这种双重属性,就注定了全面推进依法 第 3 页 行政、努力建构法治政府成为建构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一个国家的整个管理活动都是由各级行政机关进行的,行 政权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凌驾在社会之上最具权 威的公共机构,是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的公共权力,是社会 公共利益的集中代表和体现。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政府 管理任务的繁重,现代行政权力急剧膨胀,介入各个领域、各 条战线。行政司法、行政调解、行政仲裁、行政合同等都在急 剧增加。由于行政权力属于国家公共权力,具有强制性和单方 面性,而且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享有很大的自由裁量 权,直接关乎公民权益的得失,行政权力对公民权益影响具有 普遍性,几乎是“从摇篮到坟墓” ,与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可以说行政权力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行政机关能否合法有效 地行使好行政权力,管理好国家各项行政事务,直接关系到国 家的前途和命运。行政权是把双刃剑,依法行政有助于理顺社 会关系,而违法行使则会导致社会关系的恶化。因此,任何一 个国家都非常重视行政权力的建设和制约。 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 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 效管理活动。它要求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 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 会事务的行政职能,作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 第 4 页 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法律监督,促进依法行政 构建和谐社会,既要求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也要求 政府和行政机关承担责任。同时法治政府也应当是责任政府。 一个和谐社会是一个有责任的社会。没有责任感,任何社会都 不会长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责任感,个人的发展就 会变成自私自利。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没有责任感的社会,其 凝聚力就会大大被削弱,社会的和谐程度更会受到损害。和谐 社会法治基础中最坚实的根基就是规定明晰、追究得力的法律 责任。如果政府在侵犯公民权益之后无须承担责任,社会公众 也决不会自动地对社会尽义务,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因建立在虚 假的法治基础之上而不可能实现和谐。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面对科学技术发展变化、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环境条件,国际 社会普遍开展的政府再造运动使政府行政组织发生了根本性的 变化,它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官僚机构、也不再是与社会公众 相脱离的力量,而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与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政府责任是社会公共责任的核心,政府承担责任是改善和发展 公共责任机制的重要保证。科学技术发展变化、全球化和国际 竞争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背景条件,这些背景条件对政府管理 的要求也是共同的。这些背景条件决定了中国的转轨并不只是 经济体制上的转轨,更应是政府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从政府管理活动以行政组织的规则为导向到以社会公众的需求 第 5 页 为导向;从强调政府管理对维护统治的工具性作用到强调为社 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性作用;从强调政府管理活动对上 级负责到强调对社会公众负责,建立和发展社会公共责任机制, 建立政府责任追究机制,由只是注重规范社会其他主体的行为 到注重规范政府自身的行为。 和谐社会要求法治政府应当是一个责任政府,要有强烈责 任意识,谨慎作为,不做不利于社会关系和谐之事;要敢于负 责任,积极行使职权,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要有能 力承担法律责任,一旦出现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问题,能够撤 销或者改正行政决定,纠正错误;能够通过行政赔偿等方式弥 补公民的权益损失。 现代行政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虽然说改革开放 以来我们已有了较为完备的行 zd 律体系,但并不能说我们的行 zd 律都发挥了充分的作用,虽然说法律制度生效之后便具有法 律效力,但不少行 zd 律制度出台之后便不幸被束之高阁,并无 实效,有的在执行过程中走样、变形;如果行 zd 律制度仅仅停 留在法律文本上却并未成为能够行动的“活法” ,有效力而无实 效,那就有可能诱致社会关系的失调;造成这种失效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例如,行 zd 律制度因滞后于实践而无法有效地调整 社会关系,行 zd 律规定因过于抽象而无法付诸实施,行 zd 律 制度安排不当导致违法成本低于守法收益,行 zd 律制度因刚性 不足而被其他制度取代,行 zd 律制度安排因不切实际而致实施 第 6 页 成本高于收益,而更多的是行政执法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造成的。 行 zd 律制度的失效,会以多种方式导致社会失调。一种行 zd 律制度安排通常负责理顺一类社会关系,如果行 zd 律制度 安排徒有其名、缺乏实效,那就会导致这类社会关系因有法不 依而失调。行 zd 律制度的失效还有可能产生传染性,一种行 zd 律制度的失效有可能殃及其他行 zd 律制度的实效。行 zd 律 制度失效还有可能产生负面示范效应,一起违法不究有可能引 发同类违法事件的泛滥,一次违法成功产生再次违法的激励。 这显然严重损及法律权威,产生更大范围的社会失调。 行政行为的失误和不尽人意之处在所难免,而任何一种行 政救济方式都有其局限性,所以不断拓展渠道和完善制度以减少 失误也是行政制度的自身客观要求。尽管我国已实行行政复议、 诉讼等制度,但实践中最终受到行政复议、司法审查的行政处罚 行为仅占行政处罚事件的万分之一左右,而且无法通过复议、诉 讼得到救济的情形仍然不少。何况事后的救济总令人无奈,从 方法论的角度,要使一事达成最佳效果,必须要从事前、事中、 事后加以全面的考量,就行政行为而言,就是要加强监督,建 立完整的法律监督体系,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有权力就必 须有监督。要使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就必须把行政 执法活动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一套法律监 督机制:有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专门行政机关的监督、 第 7 页 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和社会团体、人民群众、社会舆论的监督。 这些监督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方面就行政行为的各个阶段加 以监督,保证了行政机关对行 zd 律规范的正确实施,对于促进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法律监督工作仍然 不够有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相当严重, 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从目前的监督体系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监督体制不尽 合理,不少监督部门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一些监督部门力量薄 弱, 地位偏低、权力不足、权威性差,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许 多空档; 监督制度不够健全,一些地区、部门的监督工作尚未 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具体化,对于执法者的腐败渎职行为往往 靠搞运动式的突击检查来“紧急救火”,追求轰动效应,但过后 依然如故,未普遍建立并认真实行监督责任制,面对执法违法行 为时难免出现相互推诿、无人查究的现象。一些监督部门职能 重复、交叉过多,监督权责关系未理顺;监督部门之间协调、配 合不够,对行政执法部门尚未形成应有的监督合力。监督不力, 惩处不严,;执法监督手段单一,效果差;执法监督工作中的形式 主义严重,在执法监督检查中习惯于搞“既往不究、下不为例、 亲疏有别”,此种做法往往成为一些执法犯法、滥用职权、贪赃 枉法者的避风港和保护伞,以上种种导致了执法行为的偏误及 其损害后果往往难被追究责任,监督检查的结果往往无人负责 处理,对监督者自身的违法失职行为缺乏监督。 第 8 页 为了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精神,建 设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理应严格实 行责任制,从制度上明确规定某一公共权力行使过程以及对它的 监督检查究竟由谁负责,监督检查结果究竟由谁负责处理,责任 必须具体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头上。如果执法者有违法、 不当或失职行为造成损害后果,必须承担相应责任,真正做到 “执法者受监督、负责任”;如果监督者有违法处理、处理明显 失当或拖延不处理等违法失职行为时,也必须承担相应责任,真 正做到“监督者受监督、负责任” 。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从思 想上要进一步提高对法律监督制度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没有严 格的法律监督的权力,最终将导致权力滥用和腐败外,更要在 体制上要进行改革,完善监督程序。在坚持和完善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行政赔偿、信访、公开电话、行政执法与监督机关 负责人接待日等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拓展渠道和形式,以 更好地弥补行政执法的失误和不足,切实保证行政执法行为的合 法、合理、合情,将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内部自我 监督,改革为以依法治理为具体实施手段的外部法律监督体系。 其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明确的职能 7 部门、依据有效的制度、运 用合理的手段来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而我们现有的机制中就 这样的部门、制度与手段,并不需要去重新创设,这就是全国 人大和国务院赋予司法行政部门的依法治理和考评,只是我们 一直没有充分运用和发挥过,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依法治理的功 第 9 页 能,并在实践中有所创新,目前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将得到改善。 三、积极开展依法治理,推进依法行政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 和四五普法规划要求把学法和用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 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积极开展地方依法治理工作,逐步实 现各项事务管理的法制化,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 平。法制教育和依法治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依法治理不 仅是具体地实践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教 育,会激发起广大公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大大提高 法制教育的效果;同时,法制教育又为依法治理提供思想基础, 有力地推动各项工作沿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反过来, 权大于法、情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的存在,会严 重削弱法律的权威地位,极大挫伤广大公民学法的积极性和热 情,成为制约法制教育深入开展的一个心理因素。行政机关是 推进依法治理的一支主力军,同时也是依法规范公共权力的重 点对象。因此,需要通过行 zd 律制度创新来实现行政管理领域 依法治理的目标。 1、抓好领导的学法用法。实现依法行政,责任在政府,关 键在领导。由于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推进依法治 国的进程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发挥着特殊作用,其法律素质如 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 第 10 页 进而关系到能否确保“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 略的贯彻实施,故须大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以提 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为目标,抓好领导干部这 个“龙头” 。 牢固树立和维护宪法、法律的尊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为深化 依法治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 知法、懂法、守法,不断增强法律观念,提高法律素质。要克 服特权意识,将自己的一言一行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中和广大群 众的监督之下,不当特殊公民。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要健全制 度、突出重点、讲究方法。针对领导干部事务繁多,责任重大 的特点,要强化中心组学法、党校轮训、学法用法登记、任前 法律知识考试、年度学法用法考核检查等制度,并作为干部任 职、晋升、奖惩的依据。 面对法律知识及条文的繁复,领导干部不可能全面掌握和 理解,应把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运用 法律手段管理社会各项事务的能力作为重点。为激发领导干部 学法用法的内在动力,要讲究方法,使学法用法能持之以恒地 坚持下去, 2、提高对公务员法律素质的要求。这包括在公务员资格考 试内容中加大法律知识所占比重,采取多种措施促使行政执法人 员不断更新法律知识和增强法制观念,就任行政执法机关领导职 第 11 页 务前必须通过相应的部门行 zd 律、法规知识综合测评。 对于重要行政执法部门的公务员资格考试内容而言,法律 知识的比重目前至少应占一半以上。这是因为,依法行政是对公 务员最基本的要求,而以往出现的不少行政违法行为和某些重大 行政失误,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行政人员的法律素质低,缺乏基 本的行 zd 律知识所致。首先应在行政执法队伍的入口就把好法 律素质关。 由于行 zd 律规范的面广量大,而且相对来说变动较快,这 就要求有行使执法权的公务员不断更新法律知识,熟悉有关的现 行法律规定。更新法律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如增大业务学习 内容中法律知识所占比重,脱产参加短期培训等。 由于现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如果不熟悉与本行政部门 直接有关的法律规范,是难以胜任行政领导工作的;特别是对于 重要经济管理和行政执法机关来说,其机关首长(包括其主要的 业务部门负责人)的法律素质如何,对该项行政执法水平的高低 有着直接的影响。凡拟就任行政执法机关领导职务人选,必须经 过相应培训,只有通过了以现行部门行 zd 律法规为主要考试内 容的专门和综合测评者,方有任职资格。 3、抓好司法、行政执法人员这个“重头”的学习。由于司 法、行政执法人员是直接实施法律的具体者,一是要求他们对 国家新修订颁布的政策法规先学一步,做到早理解早掌握;二 是要求他们对专业法律法规要在掌握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加深理 第 12 页 解;三是要求他们根据岗位实际需要,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的 法律法规。在具体实施上,一是要狠抓学法制度的落实。坚持 “一月一法” 、 “一法一考” 、 “年度考试”等制度,以坚持自学 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专题培训与系统学习相结合,提高法律知 识水平与增强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等方式促进法制宣传教育经 常化。二是要严格推行持证上岗制度,通过岗位资格培训,明 确执法职责、执法权限、执法依据、工作标准和程序要求以及 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和过错责任,确保他们能依法履行职责, 行使职权。 4、加大依法治理的督查力度。司法行政机关要充分发挥主 管部门的工作职能,认真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监督依法治 理工作的职责,除了紧紧依靠各级人大,主动配合人大有关部 门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执法检查外,还要接受 对违法行政的举报、投诉。依法治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 静止的现象。对于行政行为垢事前布置、预防,事后的救济已 有不少的渠道、方法,而对于产生问题最多、矛盾最容易激化 的行政行为过程,还没有有效、明确的机制与部门予以督查。 目前各地推行的机关交通投诉只是基于公务人员的基本行为规 范,更多的是针对人而非针对事,其手段也只限于党纪、政纪。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相较于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处于更 高的地位,作为职能部门,司法行政部门责无旁贷地负有依法 治理的督查责任,司法行政部门应设置专职机构受理对违法行 第 13 页 政的举报、投诉,将年度的静态依法治理书面考评改为动态的 随时考评,督促行政机关纠正违法行为,及时依法履行职责, 促进依法行政。

    注意事项

    本文(强化依法治理 推进依法行政 构建和谐社会.docx)为本站会员(randyorton)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