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第2课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ocx

    • 资源ID:8720497       资源大小:62.1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第2课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ocx

    名校名 推荐第 2 课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高温 1, N2(g) 1 设 C(s) CO2(g) = 2CO(g)( H Q1kJ mol) 反 应 速 率 为 v13H 2(g)高温、高压2NH 3(g)(H Q2 kJ mol 1)反应速率为 v2,对于上述两个反应, 当温度催化剂升高时, v1 和 v2 的变化情况为 ()A 同时增大B同时减小Cv1 增大, v2 减小D v1 减小, v2 增大2下列措施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A 增大反应物的量B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D使用催化剂3已知: Na2S2O3 H 2SO4=Na2SO4 SO2 S H 2O,下列各组实验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反应温体积 /Na2S2O3H 2SO4H2O组号浓度 / mol L1体积 / mL浓度 / mol L1体积 / mL度 /mLA1050.250.110B1050.150.110C3050.150.110D3050.250.2104.对于反应 2SO (g) O (g)3(g) ,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22A 通入大量 O2B 增大容器容积C移去部分 SO3D 降低体系温度5把稀硫酸倒在亚硫酸钠粉末上,能使反应的最初速率加快的是()增大亚硫酸钠粉末的量硫酸浓度增大一倍,用量减少到原来的1/2硫酸浓度不变,用量增大一倍使反应在较高温度进行A B CD练方法技巧6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g) 3H2(g)高温、高压2NH 3(g)H 0,达到平衡,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催化剂A 加催化剂, v 正 、 v 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B加压, v 正、 v 逆 都增大,且 v 正增大倍数大于v 逆增大倍数C降温, v 正、 v 逆 都减小,且 v 正减小倍数小于v 逆减小倍数D加入氩气, v 正 、 v 逆都增大,且 v 正 增大倍数大于 v 逆增大倍数7 NO 和 CO 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生成N2 和 CO2。对此反应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的速率B使一种反应物过量能提高反应的速率C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D降低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8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 O2(g)2SO3 (g)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1名校名 推荐A 图表示的是t1 时刻增大O2 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图表示的是t1 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图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D图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N 3H,正9设 CCO2=2CO,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2NHv1223反应是放热反应, 反应速率为 v2。对于上述反应, 当温度升高时, v1 和 v2 的变化情况为 ()A 同时增大B同时减小C v1 增大, v2 减小D v1 减小, v2 增大题号123456789答案练综合拓展10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1(1)在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向试管a 中加入 10 mL 6 mol L 硝酸和 1 g Cu 片,立即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请写出在试管a 中有可能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1) 实验过程中反应开始时速率缓慢,随后逐渐加快,这是由于_ ,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速率又逐渐减慢,原因是_ 。(3)欲较快地制得NO ,可采取的措施是()A 加热B使用铜粉C稀释 HNO 3D 改用浓HNO 311现欲用纯净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分析判断OE、 EF、 FG 三段中, _ 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快, _段收集的二氧化碳最多。(2) 为了降低上述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可行的是()A 蒸馏水B NaCl 固体C NaCl 溶液D浓盐酸(3)除了上述方法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化学反应速率?2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与加入的淀粉溶液12“碘钟”实验中, 3IS2O8 =I 3 2SO4I 3显蓝色的时间t 来度量, t 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2名校名 推荐的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I 10.0400.0800.0800.1600.120/mol L2S2 O8/mol0.0400.0800.0200.040L 10.040t/s88.044.022.044.0t1回答下列问题:(1) 该实验的目的是 _ 。(2)显色时间 t1 _。(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 的范围为 _( 填字母 )。A <22.0 sB 22.044.0 sC>44.0 s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 。13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 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 ;(2) 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 ;(3)实验室中现有Na2 SO4、MgSO 4、Ag 2SO4、K 2SO4 等 4 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 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_;(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 答两种 );(5) 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的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 6 个盛有过量 Zn 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实验ABCDEF混合溶液30V1V2V3V4V5 1 244 mol L H SO /mL00.52.55V6饱和 CuSO4 溶液 /mL20H2O/mLV7V8V9V10100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 _,V6 _, V9 _。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 中的金属呈 _色,实验E 中的金属呈 _色;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 CuSO4 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 CuSO4 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_ 。3名校名 推荐答案解析1 A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适合任何反应,故A 正确。 2 C3D 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催化剂,其次为温度,然后才是浓度和压强,故此类问题首先按次序找出影响程度较大的选项,同等情况下, 再看浓度或压强的相对大小。C、D 中反应速率大于 A 、B ,而 D 选项中 H 24 大于 C 项中 H24SOSO ,故答案为 D。4 A 增大容器容积、移去部分SO3 ,即减少浓度,而减少物质的浓度、降低温度均减小反应速率, B、 C、 D 错误, A 中增加 O2 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A 正确。 5 B 该题考查的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要熟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表面积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本题中: 中,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 (不是溶液 )的浓度是不变的,所以增加亚硫酸钠粉末并不改变其浓度,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中,由于硫酸浓度增大一倍, 所以反应的初始速率加快,至于硫酸用量的多少, 只影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的多少,而不影响反应速率,故 正确; 中硫酸的浓度没变,故对反应速率无影响;中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反应速率加快。6D 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使用催化剂只能同等倍数改变 v 正 、 v 逆,平衡不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右移;降温v 正 、 v 逆均减小,但 v 正 减小倍数小于 v 逆减小倍数,平衡右移;若体积不变,充入氩气,与该反应无关,平衡不移动,若压强不变,充入氩气, v 正 、 v 逆 都减小,则答案为 D。 7A 本题中 B 不正确,因为一种反应物过量并不一定是反应物浓度增加。一种反应物过量只能使另一种反应物转化率提高,不涉及反应的速率问题;C 也不正确, 对气体来说,改变压强必然影响速率;D 也不正确,降低温度只能降低反应速率。点拨解决此类问题有三个要求:(1)先清楚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2)个性分析:每种情况的特殊点在哪里;影响因素 (如何影响 ) 影响因素 (如何影响 ) 结论。 8B 若增大氧气的浓度正反应速率突然变大,逆反应速率渐渐变大,A 选项不正确;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等倍数的增大,但平衡不移动,B 正确;观察图 ,达到平衡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不相等,故甲、乙两条曲线不可能是由催化剂引起的,C 选项不正确;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增大,D 选项不正确。 9A 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都增大,故选A。 10 (1)3Cu 8HNO 3=3Cu(NO 3)2 2NO 4H 2O、 2NO O2=2NO 2(2)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故反应速率加快反应一段时间后HNO 3浓度降低,故反应速率又逐渐减慢(3)AB解析本题主要是从实验室气体制备的角度来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外界因素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11 (1)EF EF (2)AC (3) 降低反应温度、增大石灰石的块度解析(1)由图象可知,曲线的斜率越大,说明单位时间内生成的气体越多,速率越大,因此 EF 段斜率最大,即化学反应速率最大。在OE、EF 、 FG 三段中, EF 对应的二氧化碳体积最大。(2)降低该反应的速率可采取:减小盐酸的浓度、降温、增大碳酸钙颗粒的大小(即减小碳酸钙的表面积 )等措施。12 (1)研究反应物 I 与 S2O82 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29.3 s (3)A(4)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或显色时间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解析由 和 知: 1 0.080 mol 1I 由 0.040 mol LL, t 由 88.0 s44.0 s由 和 知, 1 0.120 mol 188.0 s88.0s 29.3 sI 由 0.040 mol LL, t 由3温度越高,化合反应速率越快,而由20 40 ,显色时间 t2 应该比22.0 s 短,所以4名校名 推荐选 A 。13 (1)CuSO 4 Zn=ZnSO4 Cu, Zn H 2SO4=ZnSO 4H 2(2)CuSO 4 与 Zn 反应产生的 Cu 与 Zn 形成 Cu Zn 微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3)Ag 2SO4(4)升高反应温度、 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比表面积等(答两种即可 )(5) 3010 17.5 灰黑 暗红 当加入一定量的CuSO4 后,生成的单质Cu 会沉积在 Zn 的表面,降低了 Zn 与溶液的接触面积解析 (1)在稀硫酸中加入硫酸铜后发生了两个反应:CuSO4Zn=ZnSO 4 Cu、 ZnH2SO4=ZnSO 4H 2 。(2) 由于 Zn 与反应生成的 Cu 及硫酸铜溶液组成了Cu Zn 微电池,大大加快了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3) 只要是比锌的金属性差的金属都可以与锌组成原电池,都可以加快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故在所给的物质中只有Ag 2SO4 符合题意。 (4)要加快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升高温度、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比表面积等。 (5) 因为要研究硫酸铜的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应保持硫酸的浓度在各组实验中相同,则硫酸溶液的体积均取30 mL ,根据 F 中增加的水与硫酸铜溶液的体积之和为20 mL ,可以求得各组实验中加入水的体积分别为V7 20 mL , V8 19.5 mL ,V9 17.5 mL ,V10 15mL 。当溶液中析出少量的铜时,因不能形成铜的晶体,故铜显示的颜色是灰黑色,E 中析出较多的铜,则显示出了铜晶体的颜色:暗红色。 由于析出的铜的量较多,会覆盖在锌的表面,使得锌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小,故反应速率反而会减慢了。5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第2课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ocx)为本站会员(大张伟)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