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专业医疗.ppt

    • 资源ID:8805271       资源大小:3.70MB        全文页数:8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专业医疗.ppt

    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1,荟萃医学,血 液 概 述,血液是人体内流动的体液组织,充 满于循环系统中,在心脏的推动 下不断循环流动 血液具有运输、参与体液调节、 保持内环境稳定及防御的功能,2,荟萃医学,血 液 组 成 成 分,血液,血细胞,血浆,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水(9092)血浆蛋白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网织红细胞,3,荟萃医学,加抗凝剂,自然沉淀或 离心沉淀,血浆(55%),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 液 的 成 分,4,荟萃医学,血细胞的性质,5,荟萃医学,红 细 胞,形态:周边厚、中央薄、双面凹陷的圆盘形无核细 胞;具有一定弹性和可塑性 数目:男:4.35.8*1012/L; 女:3.85.1*1012/L 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血红蛋白),6,荟萃医学,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度阶段,略大于成熟红细胞(直径8.0-9.5 微米)其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RNA)源自有核红细胞。在红细胞发育过程中,RNA含量有明显规律性变化,即由原始阶段较为丰富然后逐渐减低,至细胞完全成熟后消失或接近消失,即红细胞中网线状结构越多,表示细胞越幼稚,网织红细胞,7,荟萃医学,血常规报告单,8,荟萃医学,形态:较红细胞体积大、数目少的有核血细胞;分 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数目:成人:3.509.50*109/L 功能: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 侵的病原微生物 40.0-75.0% 0.4-8.0% 0.0-1.0% 3.0-10.0% 20.0-50.0%,白 细 胞,9,荟萃医学,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成熟后,进入血液或组织 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40一75 低于0.5109/L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具有活跃的运动能力和吞噬功能,10,荟萃医学,血 小 板,形态: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是无色透明、无细胞核、 圆盘形或杆形小体,是体内最小的血细胞; 在循环血中能存活14天 数目:成人:(125350)*109/L,11,荟萃医学,血 小 板,生理:粘附易于附着在物体表面 聚集之间互相粘着在一起 吸附吸附血浆中凝血因子 释放将贮存颗粒中的活性物质释放出来 收缩收缩蛋白收缩可促使凝血块紧缩,12,荟萃医学,血细胞的生成,13,荟萃医学,造 血 器 官,胚胎发育早期:卵黄囊主要的造血器官 胚胎成熟期:肝、脾、肾和淋巴组织 4个月后的胎儿:骨髓开始造血 婴儿:几乎完全骨髓造血,14,荟萃医学,骨 髓,是出生后唯一的造血器官 重量大约为1500-3000g 成人红骨髓是造血的主力 黄骨髓可以转换为红骨髓,15,荟萃医学,红骨髓,造血组织,网状组织,血窦,为壁薄、管腔大而腔形不规则的毛细血管,造血细胞,网状细胞,网状纤维,不同发育阶段各种血细胞以及少量造血干细胞和巨噬细胞等,16,荟萃医学,正 常 骨 髓 象,骨髓增生活跃 粒、红比值正常(约为25:1) 巨核细胞易见到,以产血小板型居多 淋巴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 无特殊细胞及寄生虫,17,荟萃医学,血细胞的发生,红细胞的寿命平均约120天,白细胞的寿命不等,血小板约为14天 血细胞不断地衰老和死亡,由新生的血细胞不断补充,使外周血循环中血细胞数量和质量保持动态平衡,18,荟萃医学,造血干细胞,即多能干细胞,是各种血细胞的“祖宗” 来源:血岛中央的细胞 形态:胞体小,核较大,胞质含核糖体 生物学特性: *可自我复制 *有很强的增殖潜能 *具有多向分化能力,19,荟萃医学,造血祖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在一定环境调节下,增殖分化成的各类血细胞的祖细胞,它能向一个或几个血细胞系定向增殖分化,故也称定向干细胞 增殖能力有限,依靠造血干细胞的增殖来补充 在不同的集落刺激因子(CSF)作用下,分化成红系祖细胞、粒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20,荟萃医学,造血干细胞分化途径示意图,多能造血干细胞,髓系干细胞,淋巴系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巨核细胞,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自我更新,21,荟萃医学,血细胞发生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胞体由大变小,但巨核细胞由小变大 胞核由大变小,红细胞核最后消失 胞质内的特殊结构均由无到有,并逐渐增多 细胞的分裂能力从有到无,淋巴细胞保持潜在的分化能力,22,荟萃医学,红细胞的生成,条件:造血原料以蛋白质、二价铁离子最为重要 调节:受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调节 过程:造血干细胞髓系干细胞红系祖细胞原始红 细胞早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 成熟的红细胞,23,荟萃医学,红细胞的破坏,衰老的红细胞多在脾、骨髓和肝等 处被巨噬细胞吞噬 血红蛋白中的铁质可被造血器官重 新用来造血,24,荟萃医学,红细胞检查项目,常用的红细胞检查项目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 测定、红细胞形态观察、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网 织红细胞计数、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沉 降率测定等。,25,荟萃医学,红细胞计数,参考值: 男性(4.3-5.8)109/L 女性(3.8-5.1)109/L 临床意义:生理性变化 病理性变化,26,荟萃医学,生理性变化,生理性增高:主要见于机体缺氧如新生儿(增高35%)、高山居民(增高14%)。毛细血管血比静脉血测定结果高(增高10%-15%)。 生理性减低:主要见于生理性贫血,生长发育造血原料相对不足如6个月-2岁婴儿、造血功能减退如老年人,血容量增加如孕妇(减少达16%),27,荟萃医学,病理性变化,1相对增多:暂时性血液浓缩如呕吐、高热、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 2绝对增多:继发性增多:组织缺氧,如严重慢性心肺疾病、发绀性 先天性心脏病,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原发性增多: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按病因可将贫血分为三大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如骨髓功能衰竭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如肾性贫血(造血调控因子缺乏)、缺铁性贫血(铁缺乏)、铁幼粒细胞贫血(铁利用障碍)、巨幼细胞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性DNA合成障碍)等。 2)红细胞破坏过多:由于红细胞内在与外在缺陷导致的红细胞破坏过多。 3)红细胞丢失(失血):如急性、慢性失血性贫血。,28,荟萃医学,血红蛋白测定,参考值 男性(130-170)g/L 女性 (115-150)g/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相似,29,荟萃医学,红细胞形态检查,红细胞形态检查常作为追踪贫血线索的一项重要检查内容,其与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结果及其他参数相结合可以推断贫血的性质,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排除人为因素后,若血涂片中出现异常形态红细胞且数目增多,往往提示病理性改变。常见红细胞异常形态传统上可分为红细胞大小、形状、血红蛋白含量、结构和排列异常。,30,荟萃医学,红细胞大小异常的临床意义,小红细胞 直径6微米 见于缺铁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大红细胞 直径10微米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红细胞 直径15微米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肝病。 细胞大小不均 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1倍以上,见于严重增生性贫血(尤为巨幼细胞性贫血)。,31,荟萃医学,红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意义,球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椭圆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25%),各种溶血性贫血。 靶形红细胞见于各种低色素性贫血,尤其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阻塞性黄疸等。 口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10%)。 镰形红细胞见于镰状细胞性贫血。 泪滴形红细胞见于骨髓纤维化(多见)、其他贫血(少见)、骨髓病性贫血。 新月形红细胞见于某些溶血性贫血,如PNH。 裂片红细胞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严重烧伤。 红细胞形态不整见于某些感染或严重贫血,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32,荟萃医学,33,荟萃医学,34,荟萃医学,35,荟萃医学,36,荟萃医学,37,荟萃医学,38,荟萃医学,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异常,低色素性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 高色素性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嗜多色性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 红细胞着色不一见于铁幼粒细胞性贫血。,39,荟萃医学,40,荟萃医学,41,荟萃医学,42,荟萃医学,红细胞异常结构与排列异常,豪-焦小体见于溶血性贫血、脾切除、无脾症、脾萎缩、脾功能低下。 卡波环见于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铅中毒、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增生性贫血和脾切除。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见于铅中毒、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有核红细胞见于溶血性贫血、白血病、严重缺氧、骨髓转移性肿瘤。 缗钱状红细胞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 红细胞自凝见于冷凝集素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43,荟萃医学,44,荟萃医学,45,荟萃医学,46,荟萃医学,47,荟萃医学,血细胞比容测定,参考值 男性( 40-50)% 女性(35-45)% 红细胞压积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相似。 红细胞压积减低是诊断贫血的指标,若红细胞数量正常,血浆量增加,为假性贫血;红细胞压积增高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指标,当红细胞压积大于0.7,红细胞为(7-10)1012/L,血红蛋白大于180g/L, 即可诊断。 红细胞压积是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的基础数据, 红细胞平均指数(MCV MCHC)可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红细胞压积增高表明红细胞数量偏高,可导致全血粘度增加,严重者表现为高粘滞综合症,引起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48,荟萃医学,红细胞平均指数,参考值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2-100)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7-34)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6-354)g/L,49,荟萃医学,平均指数计算公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积(PCV) 1015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RBC/LfL飞升) 例:红细胞3.601012/L,红细胞比积0.36,则: 0.361031012 3.601012,MCV,MCV,10 fl,2,1平均红细胞体积含量(MCV),50,荟萃医学,平均指数计算公式,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g)1012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个) 例:红细胞3.51012/L,血红蛋白120g/L(12g/dl),则 1201012 3.51012,MCH,MCH,34.2PG,51,荟萃医学,平均指数计算公式,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积 例: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比积0.36, 则: 120 0.36,MCHC,333G/L,MCHC,52,荟萃医学,红细胞平均指数,临床意义 红细胞平均指数可用于贫血形态学分类及提示贫血的可能原因 正细胞性贫血MCV, MCH, MCHC 均正常,见于急性失血、急性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大细胞性贫血 MCV增高,MCH增高,MCHC正常,见于叶酸、B12缺乏或吸收障碍。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MCV降低,MCH降低,MCHC正常,见于慢性炎症、尿毒症。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MCH,MCH均降低,见于铁缺乏、维生素B6缺乏、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慢性失血等.,53,荟萃医学,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值 网织红细胞百分数:0.005-0.020 网织红细胞绝对数:(24-48)109/L 临床意义 1、评价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 2、评价疗效 3、放疗和化疗的监测,54,荟萃医学,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参考值 0.03% 临床意义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增高主要见于铅、汞、银等重金属及硝基苯、苯胺中毒。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白血病等有时也可见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增。,55,荟萃医学,白细胞的生成,调节:受多种细胞生成素的调节,常见集落刺激因子 (一种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向粒单核系祖细胞分化的造血因子) 过程:粒单核系祖细胞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性中幼粒细胞中性晚幼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6,荟萃医学,白细胞的破坏,中性粒细胞的平均寿命为34天。在人 体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在循环血液 中停留8小时左右即进入组织,然后衰老 死亡,57,荟萃医学,巨核细胞的生成,巨核细胞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细胞增生和分化的过程,分为4个阶段 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巨核系祖细胞 祖细胞的分化、增生产生巨核细胞 巨核细胞的分化增殖 巨核细胞的成熟,58,荟萃医学,白细胞计数,参考值 (3.50-9.50)109/L 临床意义 白细胞总数高于9.50109/L称为白细胞增多症;低于3.50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变化受生理状况和许多病理因素的影响,其改变的临床意义见白细胞分类计数。,59,荟萃医学,60,荟萃医学,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 (40-75)% 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 1.80-6.30 淋巴细胞比率(LYMPH#) (20-50)% 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 1.10-3.20 单核细胞比率(MONO%) (3.0-10.0%) 单核细胞绝对数(MONO#) 0.10-0.60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EO%) (0.4-8.0%)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数(EO#) 0.02-0.52 嗜碱性粒细胞比率(BASO%)(0.0-1.0%)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数(BASO#)0.00-0.06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目的在于观察白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减少症、感染、中毒、恶性肿瘤、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的白细胞变化情况。,61,荟萃医学,中性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增多生理性变化 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一般多为暂时性,去除影响因素后可恢复正常。这种变化与内分泌因素,通常不伴有白细胞质量的改变。 2.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归纳为两大类:反应性增多和异常增生性增多 反应性增多 绝大多数细菌感染的白细胞为(10-30)109/L,白细胞超过30109/L提示深部感染或腹膜炎,超过50109/L时,提示感染严重。 异常增生性增多 主要见于白血病,常见于急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62,荟萃医学,中性粒细胞,3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感染,如病毒感染,某原虫感染等,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骨髓转移癌;理化损伤,如放射线、苯、铅;脾功能亢进,如肝硬化、脾淋巴瘤;自身免疫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3,荟萃医学,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诊断及观察变态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和炎症性疾病、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如慢粒)等。,64,荟萃医学,淋巴细胞,1.淋巴细胞增多 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恢复期或慢性期;肿瘤性疾病,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增多为主)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成熟淋巴细胞增生为主);组织移植术后,可作为监测组织或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指标之一。 2.淋巴细胞减少 常见于流行性感冒、HIV感染、结核病的早期、放射治疗等。,65,荟萃医学,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恢复期、慢性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感染)、血液病(急、慢性单核细胞或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等。,66,荟萃医学,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传染病急性期、严重组织损伤等,67,荟萃医学,异常白细胞形态,1、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在严重的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等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可发生一系列形态变化。这些变化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1)大小不均 常见于病程较长的化脓性感染。 (2)中毒颗粒 在严重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胞质中易出现中毒颗粒。含中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越多,感染、中毒情况愈严重。,68,荟萃医学,异常白细胞形态,1、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3)空泡形成 空泡是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的结果,常见于感染、败血症等。 (4)杜勒小体 杜勒小体是胞质局部不成熟即核质发育不平衡的表现。常见于严重感染,如肺炎、麻疹、败血症和烧伤等。 (5)退行性变 常见于衰老和病变的细胞。,69,荟萃医学,70,荟萃医学,71,荟萃医学,72,荟萃医学,73,荟萃医学,异常白细胞形态,2、棒状小体 棒状小体对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有重要价值,主要见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多见)和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少见),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则无。,74,荟萃医学,异常白细胞形态,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1)核左移 再生性核左移 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和急性失血。 退行性核左移 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粒细胞缺乏症等。 (2)核右移 核右移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内因子缺乏所致的恶性贫血、感染、尿毒症等。在炎症恢复期,一过性核右移是正常现象,但在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是预后不良的征兆。,75,荟萃医学,异常白细胞形态,4.中性粒细胞胞核形态的异常 (1)多分叶核粒细胞 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及恶性血液病等。 (2)巨杆状核中性粒细胞和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和恶性贫血,也可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和白血病。 (3)双核粒细胞和环形杆状核粒细胞 常见于MDS、粒细胞白血病及巨幼细胞性贫血。,76,荟萃医学,异常白细胞形态,5异形淋巴细胞 异形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EB病毒感染等。,77,荟萃医学,78,荟萃医学,血小板的生成,调节:受IL-11、TPO等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 过程: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裂解、胞质脱落即成 血小板 巨核细胞仅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5, 但一个巨核细胞可产生200 7700个血小板。进入血液的血小板,一半以上在外周血中循环,其余的储存于脾,79,荟萃医学,内质网形成的网状小管,将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当每个小区被完全隔开时即成为血小板,一个个血小板通过静脉窦窦壁内皮间的空隙从巨核细胞脱落,进入血流,80,荟萃医学,血小板的破坏,血小板在正常人体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消耗 衰老的血小板在肝脾中被吞噬 发挥生理功能时被消耗 释放全部活性物质 融入血管内皮细胞,81,荟萃医学,血小板的破坏,血小板在生理情况下的消耗可以通过巨核 细胞的不断分化成熟来补充 血小板在病理情况下的损耗只能依靠外界 作用来补充,82,荟萃医学,拓展知识,载玻片要求 制备血涂片使用的载玻片要有很好的清洁度。新载玻片常有游离碱质,应用清洗液或10%盐酸浸泡24小时,然后再彻底清洗,烤干备用。,血涂片的制备,血涂片制备方法 取血一小滴,置载玻片的一端1cm 处,左手持载玻片,右手持推片接近血滴,使血液延推片边缘展开适当的宽度,使推片与载玻片呈30-45度角,匀速 、平稳地向前移动推片制成血涂片。一张良好的血涂片应该是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边缘整齐,两侧留有空隙。血涂片染色(瑞氏染色法),83,荟萃医学,拓展知识,染色原理 瑞氏染液由酸性燃料伊红和碱性燃料亚甲蓝溶解于甲醇而成。不同的细胞由于所含的化学成分不一样,对各种燃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而染成不同的颜色,所用缓冲液PH6.4-6.8 。,血涂片的染色,染色 待血涂片干透后,将血涂片平放于染色架上,滴加染液3-5滴,约一分钟后,滴加等量或稍多的缓冲液,轻轻摇动血涂片或用吸球对准血涂片加液处轻吹,使染液充分混匀。染色5-10分钟,用流动的蒸馏水从血涂片一端冲去染液,待干后镜检,84,荟萃医学,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谢 谢,85,荟萃医学,

    注意事项

    本文(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专业医疗.ppt)为本站会员(rrsccc)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